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9 皇帝的新装教案设计
展开《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童话——
生:《皇帝的新装》。
师:课前预习过吗?
生齐:预习过了。
师:读过几遍?读过三遍的举手。(所有学生举手)
师:读过五遍的举手。(还有七八位举手)
师:同学们喜欢这篇童话吗?
生:喜欢。
师:说说理由。
生:这篇童话讽刺了愚蠢的皇帝。
生:这篇童话似乎还讽刺了当今社会的一些现象。
师:看来大家对这篇童话还是比较熟悉的,我来考考大家:请从骗子的角度,以第一人称,简要复述这个故事。
生:听说有一个国王特别爱穿新衣服,所以我们两个想从他那里去骗些钱财。一天,我们到了京城,告诉皇帝,我们会织一种布,不仅布料美丽,而且愚蠢的或不称职的人都看不见,皇帝付了我们很多生丝和金子。后来,皇帝派一位大臣来看我们织布,这位大臣明明没看到,却称赞我们织的很漂亮。后来,皇帝穿着我们织的这件根本不存在的衣服参加了游行。百姓们都说皇帝的新衣特别漂亮,一个小孩子却说皇帝没有穿衣服,而皇帝却还傻乎乎地继续游行。(掌声)
师:说得真好,掌声是最好的证明。但你刚才在复述的时候好像还漏了一些细节,有没有谁能补上?
生:皇帝不只派了一位大臣过去看,先后派了两位大臣去看。
师:你读得真仔细。我想问下你们这些骗子,在行骗前对这次行骗成功有没有把握?
生:没有。
师:一点把握都没有,你还敢去骗皇帝?这骗的可不是一般人啊,弄不好要——杀头的。再想想,有没有一点把握。
生:有一点把握的。
师:这一点把握从何而来?
生:编了一个很好的谎言,说这件新衣服是愚蠢的或不称职的人看不见的。
师:是的,正是这句谎言使很多人都中了圈套。我们来看,哪些人中了圈套?
生:皇帝、老大臣、官员、骑士、随从、百姓。
师:我再来考考大家,下面有两段心理描写,你们能看出分别写的是谁的心理。
PPT出示——
1.“我的老天爷!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2.“我并不愚蠢呀!这大概是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
生:第一段是老大臣的心理,第二段是官员的心理。
师:不错。我们来看这两段心理描写,哪些词要好好地读读?
生:“难道”要读出反问的语气,两个“决不能”要重读,还有“我的老天爷”要读出感叹的语气。
师:还有一个词要读重些。
生:“不成!”
师:对,后面是感叹号。
师:请你把第一段话生动地读一读。
一生读。(掌声)
师:读得真好!我们再一起将第二段文字读一读。
学生齐读。
师:大家想想,我为什么要把这两段文字放在一起?
生:这两个人的心理比较相同。
师:具体体现在哪些词句上?
生:第一位“难道我是愚蠢的吗?”与第二位“我并不愚蠢呀!”是一样的。第一位“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这布料”和第二位“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的心理也是一样的。
师:这两人共同的心理是什么?
生:不想让人知道自己的虚伪。
师:他们不想让人知道自己是看不见布料的。有个问题,他们为什么不想让人知道?
生:怕被别人看作是愚蠢的或不称职的。
师:不称职会怎样?
生:会被撤职。
师:撤职就会使自己名利受到影响,大多数人都是很看重名利的。(板书:看重名利)
他们不仅心理相同,而且表现出的言行也基本相同。大家找一找。第一位善良的老大臣的言行是——
生:“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师:第二位诚实的官员的言行是——
生:“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师:明明没有看见,却装作看得见的样子,这就是——
生:虚伪。
师:对,这才叫虚伪。(板书:虚伪)
师:这件神奇的新衣就像魔咒一样,使大家都像中了魔法一样。在这件神奇的“新衣”前,好多人的心理、言行都变得相同,你还能找出哪些?请在文中划出来。
(学生浏览课文,圈划要点。)
生:第21自然段,皇帝的心理活动跟两位大臣心理一样。
师:嗯,皇帝与大臣们在“新衣”前的心理几乎完全相同。再找找,还有哪些人是相同的言行或心理?
生:第22自然段,“跟着他来的全体随员也仔细地看了又看,可是他们也没比别人看到更多的东西。他们像皇帝一样,也说:‘哎呀,真是美极了!’”
师:这两句话中有一个字多次出现,哪个字?
生:也。
师:皇帝仔细地看,全体随员也仔细地看;皇帝说什么,他们也跟着说什么。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他们。
生:阿谀奉承。
师:你太厉害了,“阿谀奉承”这个词也知道。会写这个词语吗?(该生有些为难。)
师:没事,会写几个字就写几个。
(该生上黑板,写了三个字而“谀”字空着,师请另一位学生上黑板写“谀”。)
师:同学们看好,“谀”是说好话的意思,所以是言字旁。你知道“阿谀奉承”的意思吗?
生:就是说好话的意思。
师:你对你的同桌说好话,算不算“阿谀奉承”?
生:不算。
师:为什么?
生:“阿谀奉承”是对比自己地位高的人说好话、故意奉承。
师:对了,你真聪明!再找找,还有哪些人的言行、心理相同?
生:第32节。这一段里,老百姓的表现完全相同。
师:你找得很仔细,发现了全城的百姓的表现也完全相同。我们来找找,文中写百姓的有哪几处?
生:第5节。
生:第18节。
生:第36节。
师:我把写百姓的句子都拎了出来,我们一起来看。
PPT出示——
1. 全城的人都听说这织品有一种多么神奇的力量,所以大家也都渴望借这个机会来测验一下:他们的邻人究竟有多么笨,或者有多么傻。
2. 城里所有的人都在谈论着这美丽的布料。
3. 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
4. “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
学生齐读。
师:你从这四句中,发现老百姓有什么特点?
生:老百姓有点像墙头草一样。
师:这个比喻很形象。有句俗语,叫“墙头草——”
生齐:两边倒。
师:这句俗语说明老百姓有什么特点?
生:容易改变自己。
生:没有自己的主见。
师:说得非常好!老百姓就像墙头草一样容易改变,没有主见。(板书:没有主见)
师:同学们读书很仔细,我们发现,这篇童话中很多人的表现都相同。有人认为,这篇童话中的人物过于相同,缺少个性,是一大败笔。你怎么看?
生:不是败笔。因为童话里的人物都是想象出来的。
师:哦,你很会思考,因为你考虑这个问题时关注了童话这种体裁的特点。其实,童话除了运用想象外,还有一种常用手法——
生:夸张。
师:对的,是夸张。现实生活中人物的个性是丰富多样的,但在童话里,可以只写人物某方面的特点,而且将它放大到极致,这就是夸张。这篇童话的夸张不仅体现在细节处,如开头写皇帝如何爱新衣服;也不仅仅体现在情节上,如写皇帝“裸奔”;它还体现在人物形象高度相同这一点上。把所有人都写得像一个人一样,这样夸张着写起到怎样的作用?
生:突出和强调的作用。
师:突出、强调了什么?
生:突出、强调了人的心理特点。
师:对,突出表现了人性的一些弱点。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是通过找相同处来分析这篇童话的。像《皇帝的新装》这类童话,往往有一些相同的、反复的地方,这些地方也是作者用意所在。我们把这些相同处找出来,加以揣摩,能够很好地理解所读的童话。
找到了相同处之后,我们接下来干什么?
生:找不同。
师:大家很聪明!如果童话一直写相同,就会很单调,而情节要产生转折,就要有不同的人物出现。在这篇童话里,哪一个人的表现与众不同?
生:小孩子。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写小孩子的部分,也就是文章的最后四节。这部分,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每人找到自己的角色。现在,先准备下。
PPT出示——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
“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
(小组准备。)
师:下面哪一组愿意给大家读读?
(一组读。)
师:大家说说,这组读得怎样?
生齐:好!
师: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生:有。“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这句话应该是叫出来的,而且是天真地叫。(生笑)
师:你来叫叫看。(生笑)
生: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
师:你叫得很好听!再请一位来叫叫看。
生: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
师:还可以再放开些。来,再试试。
生: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
师:除了这句读得不好之外,还有哪里需要改进?
生:倒数第二节“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这句话应该是低声地说。
师:为什么?
生:因为上一节写着“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
师:你读书真仔细!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倒数第二节这两句话其实是连在上一节后面的,应该是低声地说。你来低声地说说说看。
生(笑):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
师:这句话应该是咬着耳朵轻轻地说。看我怎么读,(压低声音,手罩着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掌声)
生:来,大家试试。同座两个人,互相咬着耳朵说说看。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两句话有什么特点?
生:重复。
师:对!但又不是完全重复,后面一句话多了几个字——
生:有一个小孩说。
师:对了。大家想过没有,大人们为什么要加上“有一个小孩子说”?
生:夸奖小孩子说实话。
师:是吗?
生:是大人们想说实话,正好小孩子帮他们说出了实话。
生:大人们在夸小孩子的天真。
师: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上面有一句“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
师:这句话是小孩子爸爸说的,你认为小孩子爸爸是在夸他的孩子天真吗?
(有学生认同,有学生不认同。)
师:这里的“天真”是夸赞还是含着责备?
生:是责备的语气,爸爸对小孩子说出真话感到很吃惊,担心带来麻烦,所以是责备的语气。
师:你觉得,这里的“天真”一词可以换成怎样的词?
生:幼稚。
生:不懂事。
生:愚蠢。
师:大家理解得比较准确。上课前,我还特意查了《皇帝的新装》的英文版,发现“天真”一词用的是“innocent”一词,这个词的意思是“无知的、不明事理的”。
师:看来爸爸对小孩子说真话并不是支持的。那么,大家想想,大人们在传播小孩子这句话时是什么心理?
生:大人们还是有些担心的,所以就说“有一个小孩子说”,万一皇帝追究下来,就把责任推给小孩子。
师:呵呵,大人们的心理也是挺复杂的,他们一方面想说真话,另外一方面又担心说了真话被追究责任,所以加了“有一个小孩子说”。
刚才这组同学在读的时候还有没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生:他们一人读一节,没有分角色,可以有人读旁白的,最后一句可以几个人一起读。
师:你们小组是这样安排的吗?
生:是的。
师:好,有请你们小组给大家读读。
(该小组读,读完,掌声响起。)
师:掌声是最好的评价。同学们学得很积极,我现在有个难一点的题目考考大家: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改编自西班牙民间故事,原故事是由皇帝身边一个黑人奴隶揭示真相的。你认为,在这篇课文中,发出不同声音的这个人是奴隶好,还是小孩好?请说说理由。
生:小孩子说好。小孩子是天真无邪的,所以能说出真话。
生:我也认为是小孩子好,因为小孩子没有经过世俗的污染,他的眼睛是明亮的。
生:老师,我突然想起了一个词——童言无忌。小孩子没有压力,很单纯,他看破了红尘。(生笑)
师:“童言无忌”这个词说得很好!小孩子能说出真话,正是由于他的天真、童言无忌。(板书:天真)但小孩子“看破了红尘”,是不是还嫌早了些?(生笑)
师:有没有人认为是黑人奴隶说出真相好?
(有一学生举手。)
生:我认为,黑人奴隶说出真相也很真实,因为他处于社会底层,说出真相,是想反抗压迫。
师:有道理。那发出不同声音的究竟是小孩子好,还是黑人奴隶好?
生:我认为还是小孩子好,因为这是童话,童话是写给孩子看的。
师:写给孩子看的童话要最有一个什么样的结局?
生:美好的。
师:在一个社会、一个国家里,小孩子意味着社会和国家的——
生:未来、明天。
师:对,小孩子是未来,是明天。只要小孩子不被污染,世界依然还很美好。
从这个结尾的改写中,你能读出安徒生有怎样的特点?
生:对孩子很喜欢。
生:很欣赏小孩子的天真。
师:除了对孩子的喜爱外,还能看出安徒生有怎样的生平或怎样的性格。
生:安徒生可能经历坎坷,但是他比较乐观。
师:不是“可能”,是“确实”。大家了解安徒生吗?谁来给大家说说安徒生的经历?
生:安徒生家庭条件很不好,爸爸是个鞋匠,在安徒生11岁时就死了。安徒生没有上过什么学,而且在社会上处处碰壁,但是他从来不放弃自己。
师:是这样的。我们一起看下安徒生的大致情况。齐读。
PPT出示——
安徒生,1805年生于丹麦。父亲是个穷鞋匠,在安徒生11岁时去世。安徒生从小就为贫困所折磨,先后在几家店铺里做学徒,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幻想当一名歌唱家、演员或剧作家,但他多方努力后均告失败。他生性内敛,两次恋爱失败后,终身未娶。
他在自传里写道:“我觉得我是个走运的孩子,几乎人人都对我充满了爱并且以赤诚相待……我一生的历史,将是我的全部作品的最好的注解。”
师:这就是安徒生。尽管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爱。尽管经历不幸,依旧带着爱与悲悯的目光看着人间。他揭示了人性的弱点,但并没有恶意地嘲弄,他只是轻轻告诉我们,这些人性的弱点,并不只是存在于皇帝、大臣、老百姓的身上,它还隐藏于我们身上,有时我们也会看重名利,有时我们也会很虚伪,有时我们遇见地位高的人也会阿谀奉承,有时我们也会遇事没有主见。(指着板书和学生一起说)但这些都不重要,只要童真之心还在,只要赤子之心还在,世界依然美丽可爱。
安徒生童话是常读常新的经典,既适合孩子读,也适合大人读。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来读,会读出不同的感受。这节课,我们读出了十三四岁的感受,今后再读,还会有更多的发现。愿安徒生陪伴大家一生!
2021学年19 皇帝的新装教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19 皇帝的新装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新课,板书设计,随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9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9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重难点,教学过程,设计意图,自主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8 狼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8 狼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规则与评价”进行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