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暑期经典阅读训练-科学小品文1(含答案)

    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暑期经典阅读训练-科学小品文1(含答案)第1页
    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暑期经典阅读训练-科学小品文1(含答案)第2页
    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暑期经典阅读训练-科学小品文1(含答案)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暑期经典阅读训练-科学小品文1(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暑期经典阅读训练-科学小品文1(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片段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个氢原子,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六年级小升初语文暑期精品阅读集训科学小品文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长河落日扁    落日为什么是扁的呢?这是光的(zhé、shé)射现象在捣鬼。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把筷子插入一只盛水的杯子里,看起来筷子是(zhé、shé)成两段的。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在空气中光线会不会曲折呢?也会。为什么呢?由于地心引力的关系,接近地球表面的地方大气浓厚,越往高处空气越稀(bó、báo)。这种差别并不大,所以我们通常觉察不到光线由此产生的曲折。但是,太阳落山时,阳光斜着通过大气,距离很远,产生的折射已经可以使人明显地感觉到。这种折射越贴近地面越强。落日的上端和下端光线曲折得不一样,看起来就成扁的了。    光的折射现象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倒是实实在在的。三四百年来,利用这种现象设计制造的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使人们看到了秋毫之微末、天体之宏大,大大地扩展了我们的眼界,为发展人类文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看来,天天见到的落日之中还有一些道理呢!(1)给文中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本文提到的两种现象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都是光的________造成的。(3)通常说“长河落日圆”,可在本文中为什么说落日是扁的?在文中找出来。________    (4)光的折射现象对人类有哪些帮助?    (5)读短文最后一句话,你有哪些感受或想法?    2. 片段阅读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1)说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含义。    (2)说说“见微知著”的意思。    (3)本文选择列举的事例,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阿瑟林斯基发现睡眠中眼珠转动与脑电波变化的关系。②牛顿以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③谢皮罗教授发现水的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④波义耳发明石蕊试纸。A.③①②B.④③①C.③①④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开发太空资源宝库    ①许多人或许没有意识到,太空将逐步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巨大的资源宝库。目前研究已经知道,月球和其他行星上,存在着大量的铁、硅等资源。而且,人类进入地球轨道和外层空间后会发现,资源不仅是人们传统意义上理解的矿藏,特殊的环境和条件也是人类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    ②高远的位置、空间微重力环境、强宇宙粒子射线辐射和高真空环境,就是这种地面所不具备的极其宝贵的资源。    ③也就是说,高远位置也是一种资源。人们都会有这种体会,站在地上只能看到眼前一点大的地方,站在高山上极月四眺,则“一览众山小”。我们利用位置资源,已经发射了通信、气象和对地遥感卫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④人之所以站在地球上而不会掉进茫茫太空,是由于重量和地球引力的存在。而在太空中航天器里的物体,处于微重力状态,物体可悬浮空中飘忽不定。空气、水受热后,不会出现上下对流的情况,比重不同的液体,可在一起和平共处。这种奇特环境  , 对人类从事新材料加工,细胞、蛋白质晶体的生长与培养是十分有利的。    ⑤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其密度随离海平面距离的升高而减小,到达100公里以上的高度,已逐渐成为真空。地球表面的大气层中,每立方厘米中合有10000兆个氮分子和氧分子,而在太阳系宇宙空间,纯净无污染,每立方厘米只有0.1个氢原子。    ⑥另外,我们所居住的地球,被大气层包裹着。这团大气层如同一张天幕,遮去了部分阳光,这张天幕被物理学家称为大气阻尼。而宇宙空间充满着各种强烈的辐射,如银河宇宙线、大阳电磁辐射等,这将使种子、微生物以及各种细胞的遗传密码在排列上发生变化,从中会产生更有价值的新物质。    ⑦40多年的空间研究向人们传递着这样的信息,外空资源是研究新材料、新工艺、新的微生物制品的绝妙实验场,是一座可源源不断掘出新物质的富矿。(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太空中的宝贵资源(               A.高远的位置B.氧分子资源C.高真空环境D.空间微重力环境(2)短文第④自然段中“这种奇特环境”指的是(               A.由于重量和地球引力的存在,人站在地球上而不会掉进茫茫太空。B.在太空中的航天器里,物体可悬浮空中漂浮不定。C.太空微重力环境下,空气、水受热后,不会出现上下对流的情况,比重不同的液体,可在一起和平共处。D.在太空中,没有重量和引力的存在。(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研究表明外空资源就是一座等待人类开发的富矿。B.外层空间中,特殊的环境和条件也是人类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C.外层空间为人类从事科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条件。D.太空资源是指存在于月球和其他行星上的铁、硅等矿物质。(4)文章第⑤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A.列数字,打比方B.列数字,举例子C.列数字,作比较D.打比方,作比较(5)这篇科普文说明文章的结构是(               A.先总述后分述。B.先分述后总述。C.总分总的结构。D.先提出问题再具体描述。4.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神奇的克隆    《西游记》里的孙大圣,紧急关头常常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这当然是神话,不过用今天的科学名词来讲,那就是孙悟空能够快速地克隆自己。    我们知道,高等动物一般要通过雄性和雌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才能繁殖后代。人们把这种繁殖叫做有性繁殖。换句话说,每只动物都有自己的爸爸妈妈。如果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就叫无性繁殖,也称克隆。‖    许多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例如,从一棵大柳树上剪下几根枝条插进土里_____枝条就会长成一株株活泼可爱的小柳树_____把马铃薯切成许多小块种进地里_____就能收获许多新鲜的马铃薯_____把仙人掌切成几块_____每块落地不久就会生根_____长成新的仙人掌_____此外,一些植物还可以通过压条或嫁接培育后代。凡此种种,都是植物的克隆。    一些单细胞微生物,如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一分为二,再分为四个、八个……这就是低等生物的克隆。    那么,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从20世纪开始。科学家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1996年,英国科学家成功地克隆出了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轰动了当时的科学界。科学家借用一名;村歌手的名字,给这只克隆羊起名为“多利”。‖    克隆技术是一项可以造福人类的科技成果。    人们将克隆技术与其他科技成果结合,可以根据需要培育出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也可以培育大量品质优良的家畜,大大提高饲养效率。    克隆技术还可以挽救一些濒危物种,让一些濒临灭绝的动物免遭厄运,从而调节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人们利用克隆技术能够培植人体的皮肤进行植皮手术;能够“制造”出人的耳朵、软骨、肝脏和心脏等人体“配件”,一旦病人需要,就能重新“装配”……    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1)文中横线上的地方怎样加标点呢?正确的一项是(               A.,。,。,,……B.,;,;,,。C.,;,;,,……(2)文中划线的词语,你还能用别的意思相同的词来代替吗?写在横线上。  制造——________     配件——________     装配——________(3)短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知识的?请填空。  短文先介绍了________,然后介绍了________,最后介绍了________。(4)为了说明什么是克隆,作者引用了《西游记》里孙悟空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短文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用“________”标出相关的句子。    5.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重口味”的科学家(节选)    科学,这么“高大上”的事情,有时却意味着让普通人受不了的“重口味”。    吞下血吸虫、霍乱弧菌以及各种各样“重口味”的东西,给自己注射患者的血液,往心脏送导管,在后背做伤口——这群拿自己身体做实验的人,被称为“自体实验者”。这些科学家的行为让人叹为观止,要问他们为何干出这些事来,那实在是一部混合着无私、自大、勇气、好奇以及十足傻气的奇谈。    还好,科学的领奖台上不乏这样的“傻子”。    1981年,澳大利亚消化科临床医生巴里·马歇尔与罗宾·沃伦合作,推断幽门螺旋杆菌可能是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病因。为了验证这个假设,巴里开始做实验:他把一支试管放进自己的喉咙,让它滑入胃中,蹭下几片胃黏膜来做检查,确认自己既无肠道感染,亦无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过一段时间等胃壁愈合后,他便吞下了事先培养好的幽门螺旋杆菌。    没过几天,他就没精打采,还开始呕吐。不过幸运的是,科学“大餐”起效了。巴里肠道组织的一系列活检报告显示,他出现了严重的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接着他们又证明了除去幽门螺旋杆菌后,症状完全消失。    1984年4月5日,这项研究成果在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立刻在学界引起轰动。2005年10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这两位科学家。    “重口味”的科学家终于获得了认可。(1)(品词析句)短文题目中的“重口味”是指(               A.普通人接受不了的口味。B.科学家们拿自己的身体做实验,虽然他们的行为让人匪夷所思,但他们勇于献身的科学精神令人敬佩。C.味觉量的浓度大。后来指给人带来冲击,带来感官刺激的行为或事物。(2)(整体感知)短文通过列举事例讲述了科学家的“重口味”,简要概括的事例是(________);具体介绍的事例是(________)。(填序号)  A.注射患者的血液    B.往心脏送导管    C.吞下幽门螺旋杆菌D.吞下血吸虫、霍乱弧菌    E.在后背做伤口(3)(品词析句)找出短文的过渡句,它的作用是________。    (4)(评价人物)读了这篇短文,有的人认为这些科学家的行为让人匪夷所思,不能认同;有的人却认为他们的行为让人叹为观止,佩服至极。你同意哪个观点呢?并说明理由。  我同意第________种观点,理由是:________(5)(课外拓展)你能列举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下面的观点吗?试一试吧。  科学家们为了科学研究奉献了他们的一生。
    答案1. (1)zhé;shé;bó(2)插入水中的筷子变折了;看到的落日是扁的;折射(3)由于地心引力的关系,接近地球表面的地方大气浓厚,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这种差别并不大,所以我们通常觉察不到光线由此产生的曲折。但是,太阳落山时,阳光斜着通过大气,距离很远,产生的折射已经可以使人明显地感觉到。这种折射越贴近地面越强。落日的上端和下端光线曲折得不一样,看起来就成扁的了。(4)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现象设计制造了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使人们看到了秋毫之微末、天体之宏大,大大地扩展了人们的眼界。(5)大自然中到处都有奥秘,需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才能发现。   2. (1)人们要不断地探索与发问才能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2)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3)B   3. (1)B(2)C(3)D(4)C(5)C   4. (1)C(2)制作;部件;安装(3)克隆的含义;克隆的方法;克隆的作用(4)激发读者的兴趣,形象生动地引入“克隆”。(5)略   5. (1)B(2)ABDE;C(3)还好,科学的领奖台上不乏这样的“傻子”。;承上启下(4)二;“重口味”的科学家们这种无私无畏的科学精神,既让我感到震惊,也让我无比钦佩。(5)邓起东院士是我们中国地震地质与构造地质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世人眼里,地震是比洪水猛兽还恐怖的存在,多少人对地震不寒而栗,而他对地震研究却是着迷不已,他曾经说过:“地震研究是我的生命。”邓起东院士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地震研究。  

    相关试卷

    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暑期经典阅读训练-科学小品文7(含答案):

    这是一份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暑期经典阅读训练-科学小品文7(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阅读回答问题, 阅读短文,完成文后练习,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暑期经典阅读训练-科学小品文9(含答案):

    这是一份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暑期经典阅读训练-科学小品文9(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课内阅读, 阅读短文,选择正确的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6亿美元,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暑期经典阅读训练-科学小品文6(含答案):

    这是一份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暑期经典阅读训练-科学小品文6(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