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5.2* 答司马谏议书学案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5.2* 答司马谏议书学案及答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挖空练习,同步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答司马谏议书》挖空练习及同步训练详解详析
一、挖空练习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某(自称)启(写信说明事情):
昨日蒙教( ),窃( )以为与君实游处( )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 )不合,所操( )之术( )多异故也。虽欲强聒( ),终必不蒙见( )察( ),故略上报( ),不复一一自辨( )。重念( )蒙君实视遇( )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 ),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 )见( )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 )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 ),议( )法度而修( )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 );举( )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 );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辟( )邪说,难( )壬人( ),不为拒谏(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 )于苟且( )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 )国事同俗( )自媚于众( )为善( ),上乃( )欲变此,而某不量敌( )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 )之,则众何为( )而不汹汹然( )?盘庚之迁,胥( )怨者民也,非特( )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 )怨者故改其度( ),度( )义而后动,是( )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 )事,守前所为( )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
无由会晤( ),不任( )区区( )向往( )之至。
二、同步训练
1.下面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故今具道所以(原因、原委)
B. 以膏泽斯民(使---得到好处)
C.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区别)
D.于反复不宜卤莽(指书信往来)
2.下列几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 )
A. 终必不蒙见察(我,此处指我的意见)/是而不见可悔故也(看见)
B. 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祸事)/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做)
C.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法度)/ 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考虑)
D.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责备)/求全责备(责怪)
3.翻译下面句子。
(1)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2)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宋代〕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4.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 )
A.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B.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C.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D.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谏议:谏议大夫,负责向皇帝提意见的官;谏诤;谏诤论议的文字。此处指司马光当时任右谏议大夫。
B.君实:司马光的字;古人写信自称己名或自称为“某”等表示谦虚,称对方的名、字、号或君、足下、阁下等以示尊敬。
C. 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D.盘庚:商朝中期的一个君主;商朝原来建都在奄(今山东曲阜),盘庚即位后,决定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西北)。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行文简洁,结构严谨。全文除开头和结尾段用几句酬答的礼貌语言以外,紧紧扣住保守派几个主要论点进行驳斥,行文简洁,结构严谨。
B. 论证方法多样。本文的论证方式是驳论,其反驳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直接反驳,有举出根据进行反驳,有举出历史事实进行反驳,有形象比喻进行反驳,使整个反驳明确而有力,言简而意赅。
C.气势磅礴,寓刚于柔。立足于理,擅于排比,势如破竹,无可阻挡;不过傲岸之气虽愤然涌出,但语气又相当委婉,柔中有刚。
D.笔力精锐,文字简洁。这篇短信用笔精简,但简而有力,语气委婉而严正,既不伤害私人的友谊,也不向反对的意见妥协。
7.翻译下面句子。
(1)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2)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8. 在辩驳之前,作者先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一个什么原则?接着文章逐条驳斥了司马光的哪些谬论?
《答司马谏议书》挖空练习及同步训练答案
一、挖空练习
某(自称)启(写信说明事情):
昨日蒙教(承蒙指教。这里指接到来信),窃(私.私自。这里用作谦词)以为与君实游处(同游共处,即同事交往)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常常)不合,所操(持,使用)之术(方法,主张)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硬在耳边哕嗦,强作解说。聒,语声嘈杂),终必不蒙见(我,此处指我的意见)察(谅解),故略上报(回信。指王安石接到司马光第一封来信后的简答),不复一一自辨(同“辩”, 辩解)。重念(再三想想)蒙君实视遇(看待)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义和实际),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原因)见(我)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怨恨,指责)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皇帝),议(讨论、审定)法度而修(修订)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侵犯官权);举(推行)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生出祸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搜刮钱财);辟(驳斥)邪说,难(责难)壬人(奸佞小人),不为拒谏(拒绝建议)。至于怨诽之多,则固(本来)前知(知道、预料)其如此也。
人习(习惯)于苟且(苟且偷安、得过且过)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关心)国事同俗(附和世俗的见解)自媚于众(向一般人献媚讨好)为善(当做好事),上乃(才)欲变此,而某不量敌(反对者)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抵制)之,则众何为(为何,宾语前置)而不汹汹然(吵闹、叫嚷的样子)?盘庚之迁,胥(都)怨者民也,非特(只是)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因为)怨者故改其度(法度),度(考虑)义而后动,是(认为做得对)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做)事,守前所为(做)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领教)。
无由会晤(见面),不任(禁得起)区区(我,自谦)向往(仰慕)之至。
二、同步训练
1. C
解析:同“辩”,辩解。
2. D
解析:求全责备(要求)。
3.(1)对于书信往来不应该鲁莽,所以详细地说说原因,希望君实您能原谅我。
解析:反复,书信往来;卤通“鲁”,粗鲁;具同“俱”,详细;所以,原因、原委;冀,希望;见,我。
(2)如果君实拿我在朝中做事很久却没能帮助皇上有大作为,使老百姓得到恩惠,那么我知罪。
解析:膏泽,使---得到好处。
4. A
解析:第一个句子的主语不是“人”而是“人习于苟且”,其间不能断,据此排除BC;第二个句子的主语是“士大夫”,“以---为”是固定结构,中间不能断,“国事/同俗”属于并列短语,中间可断,排除D项。正确标点为: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5. B
解析:称名不表示尊重。自称、作传、长辈对晚辈、对蔑视的人等可以称名。
6. C
解析:没有比喻论证。
7.(1)驳斥错误言论,责难奸佞小人,这不是拒听意见。至于那么多的怨恨和诽谤,那本来预料到它会这样的。
解析:辟,驳斥;难,责难;壬人;奸佞小人;固,本来。
(2)没有机会(与您)见面,内心不胜仰慕至极!
解析:会晤,见面;任,胜,受得住;区区,小,这里指自己,自谦词;向往,仰慕。
8.名实问题。逐条驳斥了司马光认为新法是“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的谬论。
本题考查筛选、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然后翻译并理解文章内容,根据题目要求找出关键语句;最后组织语言,概括答案。
首先,审读题干可知,本题两个问题,设问角度属于理解文章内容、把握写作目的。然后阅读翻译原文,勾画关键语句。结合第二段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这句话,可知原则是名实问题。结合“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可知作者逐条驳斥了司马光认为新法是“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的谬论。
。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15.2* 答司马谏议书优秀学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文本解读,素养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答司马谏议书复习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解释文中加点字含义,理解性默写,文言知识点,论证方法,写作素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复习---007文言文--挖空训练1 导学案 (学生版+教师版),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