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文言文:句读训练 PPT课件 课件 20 次下载
- 3.文言文:词类活用 PPT课件 课件 21 次下载
- 4.文言文:古今异义 PPT课件 课件 17 次下载
- 5.文言文:一词多义 PPT课件 课件 18 次下载
- 6.文言文:词义推断 PPT课件 课件 20 次下载
2.文言文:通假现象 PPT课件
展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的一种语言现象。一般将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
(一)古人在造字的时候,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一般是有一定规律的,但是有一些字还在形成当中,没有一定规律,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思,也可能使用一个音近或形近的字表示这个意思,这个音近字或形近字就是“通假字”。例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受:通“授”,传授 译文:老师,是用他们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师说》)
当时,一般情况下使用“授”表示传授,但是,有时候也可以使用“受”去表示,于是“受”就成了“授”的通假字。
(二)古人在造字的时候,一个字能够代表很多意义。后来为了减轻这个字的负担,便造了一个新字,可是,古书上还是旧字,在后来的人看来,那旧字便是通假字,新字就是本字。例如: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 莫 :通“暮”,傍晚 译文:待到傍晚月明的时候,(我)只与苏迈坐了小船,来到峭壁下面。
“莫”字形为日落草中,初义是傍晚,但它还有否定副词“不要”“没有,无”“不,不能”等,后来便新造“暮”来分担义项;但古书上表示傍晚还是“莫”,在后来的人看来,“莫”便是通假字,“暮”就是本字。
(三)有的典籍亡佚之后,后来只能根据某人的口授再笔录流传,笔录之时,也容易注重声而忽视字形。如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古书几乎都被烧光,到汉代,相当部分书籍都是凭一些读书人的背诵、记忆重新写出来,“著之竹帛”,这也是通假字出现的原因之一。
(四)古人在做记录时,有时一时想不出本字而用了别的字代替,第一个人这样写固然是写了白字,但后来习非成是,便成了合法的“通假”字了 。 例如:旦日不可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 蚤:通“早”,早、早晨 译文:明天不可以不早早来向项王谢罪。
其始书也,仓卒无其字,或以声类比方假借为之,趣于近之而已。 ——(东汉)郑玄 字之音同而异义者,俗儒不知,辄误写用,世所谓别字也。 ——(清)赵翼
(一)在读音中辨析 例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倍 :通“背”,背叛,违背译文: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项王的恩德。例如: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使楚》) 熙 :通“嬉”,开玩笑译文: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 (二)在结构中把握例如: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 距:通“拒”,抵挡、把守; 内:通“纳”,使……进入译文:(我们)把守住函谷关,不让其他诸侯进入。 例如: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 被 :通“披”,披散 译文:(屈原)披散着头发在河边一边走一边吟唱。
(三)在语境中认知例如:帝即命廉体量振济东道,除司农丞。(《宋史·黄廉传》) 振:通“赈”,赈济译文:于是皇帝让黄廉去体察民衡量(灾情),赈济济东道地区,并任命他为司农丞。例如:受诏安抚京东,发廪振饥。(《宋史·黄廉传》) 振:通“赈”,赈济译文:黄廉接受诏命安抚京东地区的灾情,打开粮仓赈济灾民。
总结: 在读音中辨析;在结构中把握;在语境中认知等。
(一)增加偏旁,找出本字 例如:雷鼓大震,北军大坏。(《赤壁之战》) 雷:通“擂”,敲击,动词 译文:击鼓声震动天地,士兵奋勇向前,曹军大败.。 (二)更换偏旁,找出本字 例如: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案 :通“按”,察看 译文:召唤负责的官吏察看地图,指点着说要把从这里到那里给赵国。 (三)取消偏旁,找出本字 例如: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 材:通“才”,才能 译文:远胜过其他有才能的人。
总结:增加偏旁、更换偏旁、取消偏旁等。
选出词意解释错误的一项( ) A.豪民子闻难,鸠宗族僮奴百许人。(《书博鸡者事》) 鸠:通“纠”,纠集 B.星队、木鸣,国人皆恐。(《荀子·天论》) 队:通“坠”,坠落 C.盖亦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 盖:通“何”,为什么;反:通“返”,回到 D.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客孟尝君》) 责:同“债”,欠别人的钱财
C句的“盖”通“盍”,何不,兼词。译文: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
1.翻译文中的划线句。 (许将)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尤一人。”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节选自《宋史·许将传》)
译文:给皇帝上疏说:“治理军队有规章,名称虽然不同,或纵或横,或方或圆,让万众犹如一人一样。” 从:通“纵”,纵向;尤:通“犹”,犹如。
2.阅读下面文段,试找出其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义。 建元六年,安国(指传主韩安国)为御史大夫。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大行王恢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安国曰:“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于是上许和亲。
答案 ①倍,通“背”,违背。②罢,通“疲”,疲劳。③敝,通“弊”,害处、弱点。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讲义(1):通假字 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讲义(1):通假字 课件,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同音通假,形似通假,古今通假,即时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言文对应考题10:实词之通假字-文言文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点精讲(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文言文对应考题10:实词之通假字-文言文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点精讲(全国通用),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原题回放,考点知识解读,一定义,二通假字成因,六类别,七辨别方法,八判断技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文言文复习:文言文常见语法现象讲解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文言文复习:文言文常见语法现象讲解课件,共5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我吃饭,形容词,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定语,找出下列句子中的状语,划分句子成分,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