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随堂练习题
展开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面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呵护(hē) 杀戮(lù) 纳粹(cuì) 颤巍巍(chàn)
B. 瞥见(piē) 给予(gěi) 珐琅(fà) 赤裸裸(luǒ)
C. 闪烁(shuò) 肃穆(mù) 鞠躬(jū) 眼花缭乱(liáo)
D. 箱箧(qiè) 憧憬(chōng) 瓦砾(lì) 片纸只字(zhī)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们终于攻克了难关,那种喜悦是不言而喻的。
B. 这句话撕碎了他虚伪的面具,他那诚实高贵的形象在大家心中荡然无存。
C. 青年人都想干一番丰功伟绩的事业。然而,事业的成功需要理想的航标。给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需要意志做武器,给我们开拓前进的道路。
D. 各种造型的花灯,分布在街道两侧,让人眼花缭乱。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掠夺 珐琅 脂粉 B. 耗费 绸缎 制载 C. 赞誊 缀满 赃物 D. 分亨 恍若 行窃
4.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 。 。 。 。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 。 , 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①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
②这座打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
③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
④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
⑤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⑥是要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
A. ②④⑤①⑥③ B. ①③⑤⑥②④
C. ②⑤⑥③④① D. ③⑤②①④⑥
5.下列句子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 雨果曾撰文谴责英法联军劫掠并火烧圆明园。
B. 他的行为赢得了人们的崇高敬意,不仅在人格精神上,更在文学上。
C. 记者探访多家药店发现,部分药品价格上调,绝大多数药品价格保持稳定。
D. 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6.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雨果认为圆明园是东方艺术成就的结晶。
B. 许多欧洲人都知道并游览过圆明园,如伏尔泰。
C. 雨果认为作为文明人的欧洲人洗劫作为野蛮人的中国人是不应该的。
D. 雨果写这封信的目的不是表达对中国人民的同情,而是表达对失去圆明园这座艺术建筑的惋惜之情。
二、填空题
7.给加点字注音或依拼音写汉字。
chóu________缎 liú________璃 恍惚________ 缀满________
8.《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国籍)作家,主要作品有________。
9.下面语段划线的三个句子中两句有语病,请找出并修改。
①法国作家雨果曾撰文谴责英法联军劫掠并火烧圆明园 ,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曾在英国发表声明斥责日本的侵华行为。②正因为这样,他们才赢得了我们的崇高敬意,不仅在文学上、物理学上,更在人格精神上。君子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就是雨果这样,就是爱因斯坦这样,③不仅仅对自己的专业有判断力,更有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力,却能公开地站在正义的一边,用自己的力量,增加正义的胜算。
(1)________
(2)________
10.根据意思写词语。
________: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
________: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
________:称颂对社会作出突出贡献、创造出巨大业绩的人。
三、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笔下犹能有花开
肖复兴
①秋末冬初,天坛里那排白色的藤萝架,上边的叶子已经落得差不多了。想起春末,一架紫藤花盛开,在风中像翩翩飞舞的紫蝴蝶——还是季节厉害,很快就将人和花雕塑成另外一种模样。
②没事的时候,我爱到这里来画画。这里人来人往,坐在藤萝架下,以静观动,能看到不同的人,想象着他们不同的性情和人生。我画画不入流,属于自娱自乐,拿的是一本旧杂志和一支破毛笔,倒也可以随心所欲、笔随意驰。
③那天,我看到我的斜对面坐着一位老太太,个子很高,体量很壮,头戴一顶棒球帽,还是歪戴着,很俏皮的样子。她穿着一件男士西装,不大合身,有点儿肥大。我猜想那帽子肯定是孩子淘汰下来的,西装不是孩子的,就是她家老头儿穿剩下的。老人一般都会这样节省、将就。她身前放着一辆婴儿车,车的样式,得是几十年前的了,或许还是她初当奶奶或姥姥时推过的婴儿车呢。如今的婴儿车已经“废物利用”,变成了她行走的拐杖。车上面放着一个水杯,还有一块厚厚的棉垫,大概是她在天坛里遛弯儿,如果累了,就拿它当坐垫吧。
④老太太长得很精神,眉眼俊朗,我们相对藤萝架,只有几步距离,彼此看得很清楚。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我不懂那目光里包含什么意思,是好奇?是不屑?还是不以为然?正是中午时分,太阳很暖,透过藤萝残存的叶子,斑斑点点洒落在老太太身上,老太太垂下脑袋,不知在想什么,也没准儿是打瞌睡呢。
⑤我画完了老太太的一幅速写像,站起来走,路过她身边时,老太太抬起头问了我一句:“刚才是不是在画我呢?”我像小孩爬上树偷摘枣吃,刚下得树来要走,看见树的主人站在树底下等着我那样,有些束手就擒的感觉。我很尴尬,赶紧坦白:“是画您呢。”然后打开旧杂志递给她看,等待她的评判。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没有说一句我画的她到底像还是不像,只说了句:“我也会画画。”这话说得有点儿孩子气,有点儿不服气,特别像小时候体育课上跳高或跳远,我跳过去了或跳出来的那个高度或远度,另一个同学歪着脑袋说:“我也能跳。”
⑥我赶紧把那本旧杂志递给她,对她说:“您给我画一个。”她接过杂志,又接过笔,说:“我没文化,也没人教过我,我也不画你画的人,我就爱画花。”我指着杂志对她说:“那您就给我画个花,就在这上面,随便画。”她拧开笔帽,对我说:“我不会使这种毛笔,我都是拿铅笔画。”我说:“没事的,您随便画就好!”
⑦架不住我一再请求,老太太开始画了。她很快就画出一朵牡丹花,还有两片叶子。每个花瓣都画得很仔细,手一点儿不抖,我连连夸她:“您画得真好!”她把杂志和笔还给我,说:“好什么呀!不成样子了。以前,我和你一样,也爱到这里画画。我家就住在金鱼池,天天都到天坛来。”我说:“您就够棒的了,都多大岁数了呀!”然后我问她有多大岁数了,她反问我:“你猜。”我说:“我看您没到八十岁。”她笑了,伸出手冲我比划:“八十八啦!
⑧八十八岁了,还能画这么漂亮的花,真让人羡慕。我不知道我还能不能活到老太太这岁数,能活到这岁数的人,身体是一方面原因,心情和心理是另一方面原因。这么一把年纪了,心中未与年俱老,笔下犹能有花开,这样的老人并不多。
⑨那天下午,阳光特别暖。回家路上,总想起老太太和她画的那朵牡丹花,忍不住好几次翻开那本旧杂志来看,心里想:如果我活到老太太这岁数,也能画出这么漂亮的花来吗?
(选自《北京晚报》2017年12月12日,有删改)
(1)根据全文,按要求填写下表。
场景 | 偶遇老太太 | 画像被发现 | 老太太画花 | 得知其年龄 |
“我”的心理 | ①________ | ②________ | ③________ | ④________ |
(2)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
②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
(4)第⑨段划线句子中的“花”有多层含义,请结合全文概括。
12.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圆明园祭
冯峥
①那天很冷,我却刻意要到圆明园去。朋友们都劝说,圆明园没有什么可看的,只是几块烂石头,我说,你不懂我的心。
②北风凄厉,草木萧疏,断壁残垣,一览无余。
③然而,在凄厉妁风雨声中,我却分明听到悠悠钟声,百鸟唱啁;透过萧疏草木,我看见了圆明之娇,长春之美,万春之秀,300亩园林春意正浓;断壁中,我看见了乾隆的题诗;残垣中,似见文源阁的浩翰藏书……
④我听见了来自法国130年前的一个深情的声音:……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汇集于圆明园;……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假如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灿烂宝窟,以宫殿庙宇的形象出现,那就是圆明园……
⑤啊,一个惜墨如金的世界文豪,用了无所不极的文字来称赞她!以至100多年后仍引起人们振颤的心共鸣。
⑥然而,对于玉焚香殒了的美人,祭奠者越是抒以赞美,痴情者越是悲伤,正如白居易写《长恨歌》、汤显祖写《还魂》……引得多少痴情男女欲悲欲死!此刻面对圆明园,我就是这种心情。
⑦我的心在哭,悲哀着美的逝去。
⑧我听见圆明园在哭泣,哭了100多年:以至我在遥远的南方也时常听见。
⑨圆明园在哭,哭护花无力;圆明园在泣,泣其悲惨遭遇渐被忘怀。
⑩我和圆明园在同声一哭!
⑪有好心人曾慷慨施舍,要把圆明园重修建。
⑫不管好心人如何慈悲,可我总要与刽子手杀死杨虎成后,在他英骸上建筑花圃这残酷的事实联想;我甚至联想到有人要把马嵬坡上的杨玉环的玉骨支起来,再披上半透明的比基尼。
⑬这是历史的悲哀!
⑬他们看不见圆明园的额头上“耻辱”两个黑字,他们听不到一个在屈辱中哭泣的母亲对她儿孙的声声嘱托以及希望着争气的未来。
⑮站在这写满血字的废墟上,我面对现实,拼搏未来!
⑯我见到了萧疏草木之上有苍郁的青松、冲天傲雪;我见到了熏烟的巨石峥嶙屹立,傲骨常在!
⑰100多年前,方才唱赞诗的雨果坚信:总有这样一天——解放了的而且把身上的污浊洗刷干净了的法兰西,将会把自己的赃物交还给被劫夺的中国。
⑱而我永远相信:有志气的炎黄子孙,决不会让那屈辱的历史重演!一定会在这古老的土地上巍然屹立,奔向辉煌的未来!
(1)从全文看,“我”刻意要去圆明园而朋友们劝“我”别去的理由各是什么?
(2)第④段中那个“深情的声音”是谁发出的?
(3)第⑥段的表达方式主要是________,其中的“这种心情”是指________的心情。
(4)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圆明园哭泣的原因。
(5)就是否重建圆明园这个问题,作者持什么态度?
(6)残破的圆明园作为历史的写照,对我们炎黄子孙有何作用?请用一句名言回答。
四、综合题
13.综合性学习。
信,在古代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人们用它交流信息,传报平安,倾诉情感,畅谈人生……在历史的发展中,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达到了完美的结合。某学校欲开展“以信传情”的主题活动,邀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阅读本学校的学生便用书信情况的调查表格,并写出两条探究结果。
年级 项目 | 从没写过信 | 学作交时写过 | 给亲人朋友写过 |
七年级 | 94.4% | 1.1% | 4.5% |
八年级 | 89.5% | 5.2% | 5.3% |
九年级 | 85.8% | 7.3% | 6.9% |
结果一:________
结果二:________
(2)活动中你发现手写书信有着微信、电脑邮件等无法企及的优点。请至少写出两条。
(3)为体现书信在古人生活中的不可或缺,请你写出一句与“书信”有关的诗句。
答案部分
一、单选题
1. B
2. C
3. A
4. A
5. C
6. A
二、填空题
7. 绸;琉;huǎnɡ;zhuì
8. 雨果;法国;《九三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9. (1)①句中成分残缺,在“圆明园”后加“的罪恶行径”或“罪恶”“暴行”;
(2)③句中关联词语误用,“却”改为“并且”或者“而且”。
10. 荡然无存;富丽堂皇;丰功伟绩
三、现代文阅读
11. (1)好奇;尴尬;惊叹;羡慕
(2)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春末盛开的紫藤萝与初冬凋零的紫藤萝对比,写出了时间对人的影响;反衬老太太“心未与年俱老”。
(3)①“瞄”是注视,写出了老太太对“我”举动的好奇,表现了她的俏皮。
②“扫”是快速地看,写出了老太太对“我”的画不以为然的神态,表现了她的自信。
(4)明指老太太种的牡丹花;暗指老太太内心纯真,如花般美丽;作者希望自己将来也有颗年轻的,热爱生活的心。
12. (1)我是想去祭圆明园,所以我要去;而朋友们以为我是看风景而那没什么可看的,故劝我别去。
(2)雨果
(3)抒情;悲伤
(4)因为护花无力和其悲惨遭遇渐被忘怀。
(5)作者持否定态度。
(6)读史使人明智。
四、综合题
13. (1)本校从没写过书信的学生占绝大多数。;随着年龄的增长写过书信的人数有所增加。
(2)①见字如面,手写字体易于承载写信人的情感,读起来更有亲切感;②手写书信有益于了解书信的格式、特点,利于传承书信文化。(不受字数限制,更方便随时读取。/手写字不方便修改,所以下笔时多深思熟虑,更为慎重。)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随堂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现代文阅读,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精品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精品同步训练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八岁,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九年级上册8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优秀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上册8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优秀随堂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