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1 小数乘法综合与测试教案及反思
展开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在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乘数与积的大小,探索并发现积与乘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法中乘数末位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发现并掌握积与乘数的大小关系。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先说说下面算式的积是几位小数,再列竖式计算。
2.6×0.122.32×4
1.4×8.70.31×1.8
让学生先说一说,再独立列式计算,最后全班汇报。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小数乘法列竖式计算的注意事项:两个乘数的末位对齐;乘数中一共 有几位小数,就在积中从右往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小数位数不够的用“0”补足……
揭题:本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小数乘法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蚕丝)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第 42 页情境图,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引导学生找出数学信息:一条秋蚕吐丝长约 1.2 千米,质量约 0.35 克;春蚕吐的丝要
长一些,大约是秋蚕的 1.25 倍。
(老师可适当介绍春蚕和秋蚕的相关知识:春蚕和秋蚕的命名来源于蚕宝宝吃的桑叶不同,春季的桑叶更嫩绿、更有营养,秋季的桑叶不如春季,因此春蚕宝宝吐的蚕丝比秋蚕宝宝 吐的蚕丝要长)
老师: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可以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整理板书,出示问题 1:一条春蚕吐的丝长约多少千米?
引导学生从已知信息中选择有用的信息,列式:1.2×1.25,并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算法进 行独立计算后,再小组交流,老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
老师:在同学们计算的时候,老师发现有同学这样进行计算,对吗? 出示算式:1.2×1.25
=1×1+0.2×0.25
=1.05(千米)
学生讨论思考计算方法是否正确,并汇报。汇报预设:这位同学把两个小数的整数部分和 小数部分分别相乘,再相加,好像有一定的道理。
老师引导学生结合图形理解:(如下图所示)这种计算方法是错误的。1.2×1.25 表示长1.25、宽 1.2 的长方形的面积,图中大的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 1×1,小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
0.2×0.25,少算了两块空白部分的面积,即 0.2×1 和 1×0.25。
让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解决,再指名学生板演,并讨论交流以下问题:
①列竖式时,为什么把 1.25 放在上面?小数点需要对齐吗?
(小数相乘要把小数看成整数,所以一般情况下小数看成整数后,位数少的放在竖式的下 面,位数多的放在竖式的上面,且小数点不需要对齐)
②积为什么有两位小数?
使学生明确:算式 1.2×1.25 中,第一个乘数是一位小数,第二个乘数是两位小数,两个
乘数一共有三位小数,所以积 1.50 是三位小数,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位的“0”可以去掉,所以结果是 1.5。
课件出示问题 2:织一条丝巾大约要用 300 条秋蚕吐的丝,一条丝巾质量约多少克? (1)引导学生从已知信息中选择有用的信息,并列式:0.35×300。
让学生独立尝试列竖式计算,然后与同桌交流,互相检查计算过程、结果,并说一说自 己的想法。
课件出示学生的竖式:
0.
3
5
讨论:如何列竖式?每一个乘数的数位怎样对齐?为什么要把“0”写在一边不乘,直 接写下来就可以了?
引导学生认识到:计算 0.35×300 的结果,把小数看成整数,先计算 35×300 的积。计算
整百数乘法时,个位和十位的零放在一边不乘,因此,列竖式时把 0.35 的末位“5”和 300 的“3”对齐,小数点可以不用对齐。
老师追问:最后的计算结果是多少?口头表述你的计算过程。 老师强调:计算出 35×3 的积后,要先添上“0”,再点小数点。3.共同小结。
老师:想一想,利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时,应注意什么?
指定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再师生共同小结:(1)按照整数乘法计算方式列竖式,两个乘 数中共有几位小数,积也应有几位小数。(2)遇到末尾有“0”的,在计算时,可以先不管“0”, 直接计算出结果时,要先添上“0”,再点小数点,最后去掉小数末尾的“0”。
三、巩固运用,拓展提升
出示教材第 42 页“算一算、填一填”的题目。让学生独立计算,小组交流。
老师提出问题:积一定比乘数大吗?
引导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比较发现:有的积比乘数大,有的积比乘数小,有的积与乘数 相等。
探索规律:
(1)积比乘数大的:2.3×1.2>2.3,2.3×1.05>2.3。
(2)积与乘数相等的:2.3×1=2.3。
(3)积比乘数小的:2.3×0.9<2.3,2.3×0.86<2.3。
老师小结:一个数(0 除外),当乘一个大于 1 的数时,所得的积就大于这个数;当乘一个小于 1 的数(0 除外)时,所得的积就小于这个数;当乘 1 时,所得的积就等于这个数本身。
完成教材第 43 页“练一练”第 1 题。(1)让学生读题,并找出相关的数学信息。
×
3
0
0
1
0
5.
0
0
(2)引导学生列式:0.85×4.6。
(3)课件出示三种不同的竖式计算方法: 淘气:
笑笑:
奇思:
让学生讨论交流,只有奇思的做法正确,并明确淘气和笑笑的错误之处:淘气计算时,没有先把“0”写下来再点上小数点;笑笑计算 8×46 时,其结果的末位数应该和十位数对齐。
完成教材第 43 页“练一练”第 2 题。
4.
6
×
0.
8
5
2
3
0
3
6
8
0.
3
9
1
4.
6
×
0.
8
5
2
3
0
3
6
8
0.
5
9
8
4.
6
×
0.
8
5
2
3
0
3
6
8
3.
9
1
0
让学生先自己想想在不计算的情况下,如何判断计算是否正确,再小组交流,并归纳:可 以根据积的小数点的位置来判断;也可以根据积与乘数大小的关系来判断。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后作业
教材第 43 页“练一练”第 3、5 题。
小学数学积的近似数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积的近似数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口算,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试一试,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1 小数乘法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五年级上册1 小数乘法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动手操作,探究新知,巩固运用,拓展提升,反思总结,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1 小数乘法综合与测试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1 小数乘法综合与测试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分析比较,探究新知,反馈完善,反思总结,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