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小学数学3 测量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小学数学3 测量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激趣明标,扶放结合,反馈矫正落实双基,小结评价布置预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教学重点:
1.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2.能用小数 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进行单位间的换算。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测量,在处理时讨论数的表示及单位互化同时加深小数意义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动手能力.扶放相结合,在动手过程中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
让学生带软尺。
教学环节
主导活动
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趣明标
教师出示测量桌子的长、宽、高的记录。发现什么问题?
教师:这样有什么不好?怎么办? 引导得出结论:全部改写成以“米”
为单位的数据,便与比较。
学生观察后发现单位不统一。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 全 部 改 写 成 以“米”为单位的数据, 便与比较。
引导学生注意到测量结果的表示不一样, 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到要比较是否相同时应把它们转化成
相同的单位。
二、扶放结合
探究新知
分组测量
1.说明测量要求
1.六个人一个小组,两
读数卡片,填空练习的纸卡。教学设计:
教师在学生进行测量时,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2.学生测量后思考一下问题:
用“米”做单位有什么好处?
用“米”作单位的时候为什么会出现小数?
数学书的封面长 26 厘米,为什么可以记作“0.26 米”。
教室门 2 米 1 分米用“米”作单位怎么表示?
学生测量后教师引导学生对以上问题进行回答。统一认识。
用米作单位时,当测量物体不足一米是,可以用小数表示;或者测量物体在不足整米数时,多出的部分用小数表示。3.小结。
说一说怎样把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
个人测量,其他人记录, 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 测量自己小组感兴趣的长度 4 个,全部结束以后小组核对。
2.思考问题
独立解答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归纳认识。
1 米=100 厘米,26 厘米也就是 26/100 米, 可以表示成 0.26 米。
2 米 1 分米中,2 米
作整数部分1 分米是0.1 米,2 米+0.1 米=2.1 米, 所以 2 米 1 分米=2.1 米。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
解进行回答,
此环节是本课的 重 点 和 关键。通过学生在小组内动手实践、讨论交流,自主学习用小数表示长度的方法。
通过质疑,引发 全 班 三 讨论,进一步掌握用小数表示长度的方法, 深化对学生意义的理解。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1.第 8 页“试一试”第 1 题和第 2 题。
第一题:一种军舰鸟,翼长 2 米 1 分米,
还可以怎样表示?体重约 1 千克 500 克,
用小数怎样表示?骨骼重 113 克,可以用小数表示吗?指名板演。
113 克=()千克
1 千克 500 克=()千克
2 米 1 分米=()米
思考问题
独立解答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实践应用,巩固 所 学 的 知识。掌握简单的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的转化。
为什么?它的体重约 1 千克 500 克,可以用小数表示吗?你是怎样想的?
第 2 题:用小数表示下图的测量结果。
2.课堂练习:第 8 页“练一练”。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第 2 题
让学生说一说读数。
将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
集体订正。
2、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板演练习
完成课本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形成基本技能。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说一说单位换算的方法。
交流收获。
对本节课所学 内 容 的 总
结。
相关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3 测量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3 测量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探究新知,巩固练习,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人教版3 测量综合与测试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版3 测量综合与测试教案,共2页。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3 测量综合与测试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3 测量综合与测试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新知,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