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回顾,明确目标,计算练习,解决问题练习,提升练习,课堂小结,畅谈收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内容
完成教科书 P29~31“练习五”中第 4、8、9、10、11、12、13、14 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讨论、独立作业等活动形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互帮互学的良好习惯。
通过练习,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的算式,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会优化算法,能正确计算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的算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明确目标
1.完成教科书 P30“练习五”第 8 题。
课件逐次呈现算式,学生口答。任意抽题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2.提出练习目标。
师:这节课是练习课,老师希望你们能做到以下两点,你们有信心吗?
通过练习巩固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
养成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设计意图】简单复习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计算练习
完成教科书 P29“练习五”第 4 题。
【学情预设】学生在计算时容易出现错误,特别是前面错一个,导致后面都错了,一定要强调细心计算。
完成教科书 P30“练习五”第 10 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设计意图】在交流中结合每组算式的计算,使学生体会到“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变大(或变小),和也随着变大(或变小)”“减数不变, 被减数变大(或变小),差也随着变大(或变小)”,从而渗透函数思想。
完成教科书 P31“练习五”第 11 题。请学生计算接龙。
【设计意图】算式以夺红旗的游戏形式出现,既提高了学生练习的趣味性,又为后面解决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
完成教科书 P31“练习五”第 12 题。
引导学生看每行、每列和每一斜行,再按一定的顺序计算。师:你有什么发现?
【学情预设】学生计算后会发现得数都是 90。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正确,下面我们来做一做这道题。(课件出示习题)
师:想一想,应该先算哪一个格子里的数? 学生试着做一做,集体订正。
师小结:解答此类题时,应选择已知数较多的那一行(或列或斜行)开始计算,用 90 连续减去两个加数得另一个加数。
【设计意图】以九宫格(三阶幻方)的形式呈现,既体现了练习形式的多样化,又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
三、解决问题练习
1.完成教科书 P30“练习五”第 9 题。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情预设】小朋友要买一个 25 元的书包和一个 8 元的笔袋。售货员阿
姨收了 50 元,应找回多少元? 师:你们是怎么算的?
【学情预设】预设 1:先算一个书包和一个笔袋一共要多少钱,再算找回多少钱。
预设 2:直接先算用 50 元买一个书包剩下多少钱,再算用剩下的钱买一个笔袋应找回多少钱。
师:根据你们自己的解题思路,列式解答吧! 学生独立解答,全班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用所学的连减计算或加减混合计算解决简单实际
【教学提示】
信息量比较多时,教师要指导学生选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
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2.完成教科书 P31“练习五”第 13 题。师:从表格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学情预设】6 月~10 月每个月文具盒的销售情况学生很容易说出来。师:那同学们,你们能根据自己收集的信息独立解答第(1)题吗?试试
看。
【学情预设】解答第(1)题时,可能有学生错算成 9+45=54(个),只算了 6 月和 8 月的销售量之和,不懂 6 月~8 月的意思,需要老师提示。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
【学情预设】提出的问题既可以是用一步计算解答的问题,可以是用两步计算解答的问题,也可以是用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解答的问题。如“8 月销售的文具盒比 9、10 两个月销售的总数多多少个”“6、7 两个月销售的文具盒的总数比 8 月销售的少多少个”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提升练习
完成教科书 P31“练习五”第 14 题。
师:观察这 4 个数,有什么发现?这道题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学情预设】它们是相邻的 4 个数。这道题要用这 4 个数写出一道加减混合的算式。
师:该怎样填呢?
【学情预设】先把 4 个数分成两两相加且和相等的两组:最大数和最小数一组,中间两个数一组;再用任意一组的两个数做加法,然后减去另一组
【教学提示】
不要求每一位学生都掌握,主要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
中的一个数, 就等于另一组中的第二个数。 答案为 16+19-17=18 , 16+19-18=17,17+18-16=19,17+18-19=16。
完成教科书 P31“练习五”思考题。
师:观察题目,每条线上 3 个数相加,这样应该是 6 个数呀,为什么题
目只给了 5 个数?
部分学生能说出中间的数重复了一次。
师:是的,中间那个数重复了一次。只要填出了中间数,剩下 4 个数的
填法就和第 14 题是一样的了。有同学知道中间的那个数填什么吗?
【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可能很难一下子说出答案,教师可适当引导和提示,启发学生分析得出中间数是 23,再继续填写其他数。
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进行拓展探究:你们还能使每条线上 3 个数的和是多少?这些和有什么特征?
【学情预设】还可以把 21 或 25 填在中间,那每条线上 3 个数的和是 68 或 70。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条理性。
五、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师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了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相关题目,大家在掌握笔算方法的同时,应养成细心认真的习惯,努力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教学反思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 100 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
【教学提示】
这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先填出中间数, 21+22+23+24+25+
()=69+69,所以中间数是 23,再让学生独立填出其他的数。
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通过练习课,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 100 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 教师发现还有学生在计算进位和退位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审题不是很认真,在以后的练习中要注意这方面的指导,让学生认真审题,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三、商店原来有 45 瓶矿泉水,上午卖出 17 瓶,下午又卖出 24 瓶。商店现在有多少瓶矿泉水?
?
能是
四、乐乐、明明、方方三个小朋友的跳绳成绩如下。(单位:下) 1.乐乐和明明第三次各跳了多少下
填入表中。
2.方方获得第二名,她的总成绩可 多少下?她第三次可能跳了多少下?
参考答案
三、45-17-24=4(瓶) 四、1.3636
2.方方的总成绩可能是 91 下、92 下或 93 下。
91-30-26=35(下)92-30-26=36(下)93-30-26=37(下)
她第三次可能跳了 35 下、36 下或 37 下。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2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创设情景,探究新知,合作探究方法,小挑战,做一做,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景,探究新知,方法应用,梳理知识,总结升华,课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激情导入 揭示目标,自主学习 获取新知,展示交流 点拨归纳1,巩固练习 当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