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16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16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文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一、课文内容分析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的主题为“科学精神”,本课正是通过三个科学家在司空见惯的事情上,凭借锲而不舍、见微知著的科学精神,最终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成就的。三个事例表述顺序一致,揭示科学发展离不开科学精神的道理。 本课共有7个自然段,全文是按照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的思路展开,写法很有代表性。学生对这类文章结构认识比较容易掌握,但对科学精神的认识还太抽象,对这类文章的语言表达在自读的过程中很难产生兴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既要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并不遥远,又要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精神对真理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一篇比较典型的用事例证明观点的论说类文章,这类文体在前几册的教材中几乎没有接触过。作为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的结构布局严谨,思路表达清晰,论述观点有理有据。对本单元学习“科学精神”,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表达方式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主旨充分体现了单元导读所说的“科学发现的机遇,总是等着好奇而又爱思考的人”这个人文主题。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域、惯”等12个字和“真理、领域”等20个词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作者的论点,并能结合自身的经验,谈出启示。 3.能概括文中列举的三个事例,学习课文是怎样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观点的;为什么是列举三个事例;能在三个事例比较阅读中,了解事例都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介绍的。 4.能仿照课文的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写法,来表达自己想要说明的观点。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作者的论点,并能结合自身的经验,谈出启示。 2.能概括文中列举的三个事例,学习课文是怎样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观点的;为什么是列举三个事例;能在三个事例比较阅读中,了解事例都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介绍的。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域、惯”等12个字和“真理、领域”等20个词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能概括文中列举的三个事例,学习课文是怎样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观点的;为什么是列举三个事例;能在三个事例比较阅读中,了解事例都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介绍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概括文中列举的三个事例,学习课文是怎样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观点的;为什么是列举三个事例;能在三个事例比较阅读中,了解事例都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介绍的。 教学过程: (一)题目导入,初步质疑论点 1.出示题目,提问:你认为什么是“真理”? 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说说自己的认知。 2.读课题,提出质疑。学生根据课题进行发问质疑。 3.当学生提到“为什么是一百个问号?”之类的问题时,提问:“一百个”在这里是代表怎样的数量? (1)学生回答:“一百个”在这里是一个虚指数字,表示数量多。让学生举例说明还有哪些词语也是用确切数字虚指数量多的。 (2)出示带有确切数字虚指数量多的词语,补充学生的认知。 (3)提问:课文题目中的“一百个”是否真的如同学所说,是虚指数量多的意思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特点 1.提出读文找证据的要求,让学生初读课文。 (1)初读课文,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一百个”是否虚指的问题。 (2)当学生发现文章3、4、5自然段中的问句和“一连串的问题”相关语句时,提问:“这些相关语句,作者是通过什么内容叙述出来的?” (3)学生发现3、4、5自然段是具体事例时,出示单元页导读,引导学生关注单元学习任务中“体会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4)回顾《文言文二则》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5)引导学生认识到本课也是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特点。 2.再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结构特点,并关注三个具体事例。 (三)细读论据,概括事例主要内容 1.学生出声自读3、4、5自然段。 2.画出3、4、5自然段关于真理诞生过程中的关键语句。 3.引导学生汇报交流第一个事例。 (1)以第3自然段为例,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标画的内容,教师操作课件。 (2)学生根据标画内容说一说第一个事例的主要内容,教师相机板书。 (3)其他学生补充。 (4)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提示,用自己的语言复述第一个事例的主要内容。 4.学生交流第二个事例的主要内容,并发现每个事例的写作顺序,完成课后第二题的学习。 (1)指名学生到大屏幕前,利用交互技术,在电子课本上标画第二个事例的关键语句,标画后与同学交流想法。 (2)生生之间补充交流,并发现每个事例的写作顺序。 (3)学生之间互相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第二个事例的主要内容。 5.小组合作交流第三个事例。 (1)小组合作交流。 (2)代表汇报第三个事例的主要内容。 (四)总结规律,体会具体事例的写作顺序 1.根据板书复述三个事例的主要内容。 2.根据具体事例的主要内容,总结出具体事例的写作顺序。 (五)总结延伸,提出疑问,引发思考 1.总结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2.提问:文章用了三个具体事例,就足以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观点了吗?这“一百个问号”还包含了怎样的含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作者的论点,并能结合自身的经验,谈出启示。 2.能仿照课文的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写法,来表达自己想要说明的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作者的论点,并能结合自身的经验,谈出启示。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熟悉文章结构 1.快速读文,回忆文章主要内容。 2.指名汇报三个具体事例的主要内容。 3.提出质疑:三个事例是怎么说明观点的? (二)出示第二自然段语句,体会三个事例之间的联系 1.理解语句中的“千百年”。 (1)提问:文章只写了三个具体事例,为什么作者会说“千百年来”? (2)引导学生发现三个事例之间的时间顺序。 ①引导学生发现“17世纪、20世纪初、1915年”这几个表示时间的词语。 ②引发学生对第三个事例发生的时间进行合理的猜测,从而使学生意识到三个事例的时间顺序。 ③鼓励学生用科学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通过补充资料,证实时间顺序的结构特点,体会文章选材安排的严谨科学性。 (3)引导学生发现,三个事例跨越时间之长,诞生真理的过程之相似,从而推断出“千百年来”真理诞生的规律,体会作者用词准确。 2.探寻三个事例的发展规律,感受“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1)发现三个事例自然承接的方法,关注“无独有偶”“更有趣的是……” ①体会“无独有偶”的含义,思考文章不只用一个或两个事例说明观点的原因。【体会三个事例说明观点理由更充分。】 ②通过“更有趣的是……”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了解的科学史上重大发明或发现的事例,注意要仿照课文每个具体事例的写作顺序,再次体会“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规律。 (2)提问:课文只有三个具体事例是否足以说明作者的观点?引导学生关注“还有很多”【体会作者用词严谨,说明理由充分,篇幅安排合理。】 3.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拉直变成“!”?这个过程中还会有哪些符号产生?为什么?【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形象。】 (三)联系自身谈科学,播撒爱科学的种子 1.引导学生关注“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 2.出示华罗庚说过的话,发现作者用名言佐证观点的方法,体会引用名言的好处。 3.联系自身,提出质疑:是否普通人不会有重大发明或发现,科学离我们很遥远?引发学生思考,关注科学精神的人文主题。 4.学生说一说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好之后”的理解。 (四)总结考察,检验学习成果 1.总结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2.自读课后阅读链接《詹天佑》,并用文中的具体内容说明“你认为詹天佑是个怎样的人?”的观点。 3.出示小练笔要求,学生根据选择的观点,仿照课文3、4、5自然段,先用具体事例说一说自己的观点,然后完成小练笔写的内容(时间不够,可以课下完成写的内容)。 (五)回顾单元导读,启发热爱科学,学会思考 1.关注单元导读中“科学发现的机遇,总是等着好奇而又爱思考的人”引起学生共鸣。 六、板书设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检测预习,再读课文,整体感知,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语文要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16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