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 守株待兔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 守株待兔教案及反思,共2页。
学科语文年级/册三年级(下)教材版本人教部编版课题名称第二单元第5课《守株待兔》教学目标理解寓言内容;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文章是一篇文言文寓言故事,对于还没有接触过文言文的学生来说,知识点难度很大:要认识的新的词语,理解字的意思,古今的文字意思差异大,理解难度大;了解文章的内容的基础上,还要懂得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难点分析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较弱,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包含的道理很困难:三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是停留在以直观物品的理解为主的层面,很难深入理解文章所含括的道理。 教学方法 通过图片展示文言文中字的含义。 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明白文章道理。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 (多媒体出示守株待兔图片)同学们看了这幅图你可否用一个词语来说说这幅图的内容呢? 全班同学齐读课文(注意节奏,读出自己的体会)。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理解寓言。(1)什么是寓言?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常带有讽刺性或劝诫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2)自由读课文,理解课文词语的解释。株:树桩。触:撞到。走:跑。折:折断。因:于是,就。释:放,放下。耒(lěi):一种农具。冀:希望。复:又,再。得:得到。为:被,表被动。身:自己。为:被。欲:想用。(3)理解“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①怎样理解“耕者”,“株”的含义。②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宋国有个农夫。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4)兔走触株,折颈而死。①这里的“走”是什么意思?跑;“颈”又是什么意思呢?脖子的意思。 ②借助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一只兔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去了。 ③不费力气就能捡到一只又肥又大的兔子,农夫是怎么想的呢?从此以后,农夫是怎么做的呢?带着这两个个问题我们继续学习下面的内容。(5)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①理解词语是什么意思?因:于是。释:放下耒:古代的一种翻土农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头,用以松土,可看作犁的前身。冀:希望。②这句话怎么理解呢?于是,农夫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的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6)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①理解句意:再也没有兔子跑过来撞死了,而他的这种行为却被宋国人嘲笑。 ②思考: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 偶尔侥幸捡到一只兔子,就以为可以永远这样不劳而获捡到更多兔子,但事实上这样的事情再发生的可能性太小了。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课堂小练习,思考题。(1)故事中的农夫为什么不种田,跑去树桩旁等兔子?因为他觉得这种不劳而获的方式比每天辛苦劳作要好,所以想等更多的兔子。(2)当一个农夫不在田里劳作,会发生什么呢?粮食会被草淹没;粮食会枯死;家里没有粮食吃会挨饿。(3)这个寓言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小结 (1)寓言故事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这则寓言故事除了告诉我们不能把偶然的现象当成经常发生的事,还告诉我们做事不能有不努力就有收获的侥幸心理。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2)同学们下课后了解一下更多的寓言故事。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5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
这是一份小学5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三句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三年级下册5 守株待兔教案及反思,共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