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夜书所见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夜书所见  教学设计第1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夜书所见  教学设计第2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夜书所见  教学设计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案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四两句,布置作业,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夜书所见》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教学设计:夜书所见教学目标:1.会写“送”“挑”两个字,读准多音字“挑”。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夜书所见》。3.能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教学重点: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悟出诗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叶绍翁的资料。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古诗导入,揭示课题。1.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你都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古诗?(学生分享描写秋天的古诗。)师小结:不同的诗人眼中的秋是不同的,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板书:夜书所见。2.揭示诗题,理解题意。(1)题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2)重点理解“书”“所见”的意思。题目意思: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3.了解诗人:学生将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师归纳整理。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懂诗句。2.同桌互读互评。3.集体交流,指导朗读。(1)指名读。(指生评价)(2)学习生字“送”“挑”,指导多音字“挑”的读音。①圈出生字:送、挑,试着组词。②读生字卡片,说出识记生字的方法。③指导学生写法。师板书生字,指导写法,易错点。④练习写字,师巡视指导,展示优秀作品。(3)指导朗读,读出节奏。①师范读,让同学们初步体会古诗的美好意境。②注意老师读诗的节奏,这首诗的节奏是223(课件出示)。③生自由练读,注意节奏。利用手势强化节奏感。④指名读,齐读,男女生赛读,师相机评价。⑤师生合作读,读出诗的韵味。(4)再读古诗,初步感知。①再读古诗,标出诗中所写的景物。②指名回答,板书,再读一读这些词语。梧叶    秋风儿童  促织篱落  (5)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初读了《夜书所见》这首古诗,诗中究竟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齐读古诗,分组读古诗。2.说说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3.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夜书所见》,去感受作者笔下那独特的秋景、秋情。二、明诗义,悟诗情。(一)出示第一句:萧萧梧叶送寒声1.谁来说说“萧萧”指什么声音?(风声)2.诗中的“梧叶”指的是什么?(1)解说:梧叶指梧桐树的叶子。(课件出示)师:秋天,萧萧秋风一起,一片片叶子从树上飘落下来,显得那么苍凉。看到此情此景,诗人的心情会怎样呢?(2)感受古诗词中梧桐叶传递的伤感心情。(课件出示)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水仙子·夜雨》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鹧鸪天》雨滴梧桐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长门怨》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3)师:秋风,秋雨,梧桐叶,给我们送来了阵阵寒意,这阵阵寒意就是诗人笔下的寒声。(4)再出示诗句——萧萧梧叶送寒声,你能把这寒声送到句子中去吗?(5)指名朗读,评价朗读。评:老师感受到一阵秋风正从我身边吹过。你把“萧萧”拉长了读,就表现出了梧叶的寒。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不禁打了个寒颤。我听出了你内心的孤独、郁闷、伤感。引读:①同学们,让我们把寒意带进教室吧。一起读——②此时,诗人叶绍翁也和我们一样,感受着这秋的寒意,再读——(二)学习第二句:江上秋风动客情1.课件演示江上图片。师:看着萧萧作响的枫叶,凛冽秋风拂过的江面,诗人的心再也静不下来了。孩子们,你说,他在想什么呢?2.生想象说话。3.板书:思念家乡——这就是诗中所说的“动客情”。4.出示诗句——江上秋风动客情(1)这里的“客”指的是谁?(叶绍翁)(2)为什么诗人称自己为“客”?(因为他不在自己的家乡,就像是在外作客。这客可以解释为在他想作客。)过渡:作者的思念绵延到了远在千万里的家乡,在朗读诗人深深的思念时,我们要读得慢一点,悠长一点。5.练习朗读,评价朗读。评:你读出诗人心中的思念了。是呀,离家很久了,家乡的亲人,你们好吗?一起读——       你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指两名学生说。(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的叶子,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想念起自己的家乡和亲人。)过渡:因为思乡,诗人在茅屋边久久站立,向家乡的方向望去,这时候,他突然看到了——(三)学习三、四两句。1.课件演示“一灯明”。2.说说诗人看到了什么?(指名说)3.所以诗人说“夜深篱落一灯明”。4.那这一盏灯是用来干什么的?(1)原来是小孩子们在捉蟋蟀、斗蟋蟀呀!出示:“知有儿童挑促织”。(2)看到“夜深篱落一灯明”,作者为什么会猜测有孩子在捉蟋蟀?(预设:也许诗人小时候也在夜里提着灯和小伙伴们一起捉过蟋蟀……(3)诗人还会想到什么?(他可能还会想起自己的童年生活,想起了童年的伙伴……5.指导朗读。(1)师:篱笆围成的院子,逗弄蟋蟀的孩子给他寒冷的秋夜带来了一丝温暖,一丝快乐,读第三句,读出欢乐——知有儿童挑促织。(2)师:这温馨欢快的画面,怎能不深深地触动诗人,让他更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呢?读最后一句,读出思念——夜深篱落一灯明。(3)师:这盏灯意味深长,它就像童年美好的回忆深深地留在作者的心里,也印在我们的心里,再读最后一句,读出意味深长——(指导学生用悠长、低沉的声音去读)       你能说说后两句古诗的意思吗?(指名说,老师引导齐说)(夜深了,诗人看到远处篱笆旁有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逗引蟋蟀吧!)三、品析意境,学习写法。1.出示整首诗,总结思想感情。小结:诗人通过这些景物,写出了自己漂泊在外的心情。(完成板书:思念家乡,回忆童年)我们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2.可见,在这首诗中,不只是江风动了客情,诗中的其他景物也触动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请同学们也来写一写。出示:             动客情。过渡:同学们真能干,不仅读懂了“所见”,还读懂了所感。“所见”就有“所感”,“借景”就能“抒情”。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总结借景抒情的写法。3.配乐朗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背诵《夜书所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2.收集一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下节课交流。板书设计:               梧叶                     秋风        思念家乡               儿童    促织        回忆童年               篱落     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看图导入,营造诗境,抓住字眼,感悟诗意,积累背诵,回顾拓展,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初读诗文,感知诗情,     精读诗文,感悟诗意,    诵读诗文,品味诗蕴,小小诗人,再现诗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介绍作者,初读古诗,自主识字,指导写字,学习古诗,体会感悟,课件范读,配乐学生练习朗读,练习背诵,本课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