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同步练习题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同步测试练习题【七年级地理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同步测试练习题【七年级地理上册】,共3页。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如图的甲、乙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两个节气,读图回答下列1-2题。
1.当地球公转到甲位置时,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此时为春分日 B.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南移动
C.此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90° D.此时长沙昼长夜短
2.地球由甲处公转到乙处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移动过的纬度数( )
A.23.5° B.30° C.66.5° D.60°
3.在南极科考站建造房屋,为了采光好,应该( )
A.坐北朝南 B.坐南朝北 C.坐东朝西 D.坐西朝东
4.北半球夏至日是指太阳直射北纬23°26'的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6月23日前后。北半球夏至日这天,地球上出现极夜的范围是( )
A.南、北回归线之间 B.北回归线到北纬66.5度之间
C.赤道到北极圈之间 D.南极圈到南纬90°之间
我国某校初中地理兴趣小组,在四个节气正午时,测得旗杆影子的长度如下表所示,请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5-6题。
5.表中④对应的节气应该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6.这个学校最有可能在下列哪个省级行政单位( )
A.四川省 B.北京市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广东省
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我们国家领土最东端与最西端的时差大约是4小时
B.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的亚洲东部夏季盛行偏南风
C.当70°N—90°N地区出现极昼时,太阳直射20°N纬线
D.南半球陆地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2月
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2016年11月30日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附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中,在哪句的节气中,我国都是“昼长夜短”的?( )
A.春雨惊春清谷天 B.夏满芒夏暑相连
C.秋处露秋寒霜降 D.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综合题
9.阅读材料1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一位航天员骄傲地对爸爸说:“爸爸,我已经绕地球转了20圈了。”他爸爸笑着回答:“我比你更了不起,我已经绕比地球更大的太阳转了60圈了,还准备再转二三十圈呢!”
(1)根据材料,推断:航天员爸爸的年龄是 ______ ;
(2)如图,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一致,都是 _____ ;
(3)毛泽东诗曰“坐地日行八万里……,坐地日行”实际指的是地球的 ___(运动),“八万里”指的是地球____ 的周长;
(4)当地球公转到位置① 时,这一天是北半球的 ____ (节气),太阳光直射在 ___ ;
(5)某日下午5点多钟,在南通某中学放学回家的小明感觉到寒风袭人,夜色也比前些天更快地降临了……此日地球运行的时段在___________。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
10.读“地球运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当地球公转到______(字母)位置时,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最多,这一天为北半球的______日,此时新平县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_____;
(2)当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太阳光线直射在______(纬线)上,此时,南、北极圈内将分别出现______和______现象;
(3)9月22日或23日时,太阳光线直射在________(纬线)上;
(4)当我们在愉快地过暑假时,澳大利亚正处于______ 季;
(5)右上图为北京市某学校的王玲同学在不同时间里她的身影长短变化情况示意图;假如王玲的身高不变,请比较判断:如果是在不同季节的正午时刻,则更接近夏至日的是 图。(填甲或乙)
参考答案
第2课时
1.B 2.A 3.B 4.D 5.D 6.D 7.D 8.B
9.(1)60岁
(2)自西向东
(3)自转 赤道
(4)夏至 北回归线(23.5°N)
(5)B
10.(1)C 夏至日 昼长夜短
(2)南回归线或23.5°S 极昼 极夜
(3)赤道或0°纬线
(4)冬季
(5)乙
【解析】
1.本题考查地球公转图,读图解答即可。读图可知,甲是秋分日,即9月23日前后,乙是冬至日,即12月22日前后,故A错误;秋分日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并向南移动,故B正确;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始终保持的66.5° 夹角,故C错误;秋分日时,全球昼夜等长,即长沙昼夜等长,故D错误。故选B。
2.本题考查的是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据图分析,甲为北半球的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乙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从赤道到南回归线纬度数相差23.5° ,因此直射点移动过的纬度数也为23.5° 。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本题考查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属于基础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南极洲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以北,要想采光好,房屋的门窗应朝向北。根据题意,故选B。
4.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北半球夏至日这天,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而南半球相反,即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短,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5.本题考查节气与物体的影长变化。从表可以看出,④ 处正午物体影子最长,可以推测此时太阳高度最低,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本题考查我国省区的位置。从表可以看出,②节气时,物体影长为0,此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说明此时太阳有直射现象,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是北回归线。四选项中,D广东省有北回归线穿过,有太阳直射现象;ABC都位于北温带,无太阳直射现象,正午物体影长不可能为0。故选D。
7.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太阳直射纬度和极昼极夜范围之间的关系等知识点。我们国家领土最东端位于135°E附近,最西端位于73°E附近,其经度差为62°,时差大约是4小时,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的亚洲东部夏季盛行偏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当70°N—90°N地区出现极昼时,太阳直射在(90°-70°)=20°N纬线,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南半球陆地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月,最低气温出现在7月,故D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D。
8.解: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故B正确。 故选B。
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本题考查昼夜长短与季节的关系,牢记即可。
9.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1)地球自转一周是一天,公转一周是一年,宇航员的爸爸说的是真的,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围绕太阳公转,宇航员的爸爸应该是60岁了。
(2)读图可知,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一致,都是自西向东。
(3)“坐地日行”是指地球的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八万里”指路程约为8万里(也就是4万千米),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长约4万千米。要想“坐地日行八万里”也就是4万千米,只有在赤道地区才有可能实现。
(4)读图可知,当地球公转到位置①时,这一天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23.5°N)。
(5)根据题干中“寒风袭人,夜色也比前些天更快地降临了”可知,北半球昼短夜长,且夜渐长,进入冬季,应是秋分日到冬至日这一段,即②→③。故选B。
10.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示意图,结合图中字母的位置理解解答即可。
(1)读图,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即夏至日时,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最多,这一天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新平县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长夜短。
(2)读图,当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太阳光线直射在23.5°S纬线上,此时,南、北极圈内将分别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3)9月22日或23日时,地球公转到D位置,此时,太阳光线直射在0°纬线上。
(4)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我们位于北半球,当我们在愉快地过暑假时,即北半球为夏季,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正处于冬季。
(5) 如果是在不同季节的正午时刻,夏至日太阳直射了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角大,影子短。从图中看出乙图影子短,应更接近夏至日。
一、选择题
如图的甲、乙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两个节气,读图回答下列1-2题。
1.当地球公转到甲位置时,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此时为春分日 B.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南移动
C.此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90° D.此时长沙昼长夜短
2.地球由甲处公转到乙处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移动过的纬度数( )
A.23.5° B.30° C.66.5° D.60°
3.在南极科考站建造房屋,为了采光好,应该( )
A.坐北朝南 B.坐南朝北 C.坐东朝西 D.坐西朝东
4.北半球夏至日是指太阳直射北纬23°26'的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6月23日前后。北半球夏至日这天,地球上出现极夜的范围是( )
A.南、北回归线之间 B.北回归线到北纬66.5度之间
C.赤道到北极圈之间 D.南极圈到南纬90°之间
我国某校初中地理兴趣小组,在四个节气正午时,测得旗杆影子的长度如下表所示,请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5-6题。
5.表中④对应的节气应该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6.这个学校最有可能在下列哪个省级行政单位( )
A.四川省 B.北京市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广东省
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我们国家领土最东端与最西端的时差大约是4小时
B.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的亚洲东部夏季盛行偏南风
C.当70°N—90°N地区出现极昼时,太阳直射20°N纬线
D.南半球陆地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2月
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2016年11月30日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附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中,在哪句的节气中,我国都是“昼长夜短”的?( )
A.春雨惊春清谷天 B.夏满芒夏暑相连
C.秋处露秋寒霜降 D.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综合题
9.阅读材料1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一位航天员骄傲地对爸爸说:“爸爸,我已经绕地球转了20圈了。”他爸爸笑着回答:“我比你更了不起,我已经绕比地球更大的太阳转了60圈了,还准备再转二三十圈呢!”
(1)根据材料,推断:航天员爸爸的年龄是 ______ ;
(2)如图,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一致,都是 _____ ;
(3)毛泽东诗曰“坐地日行八万里……,坐地日行”实际指的是地球的 ___(运动),“八万里”指的是地球____ 的周长;
(4)当地球公转到位置① 时,这一天是北半球的 ____ (节气),太阳光直射在 ___ ;
(5)某日下午5点多钟,在南通某中学放学回家的小明感觉到寒风袭人,夜色也比前些天更快地降临了……此日地球运行的时段在___________。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
10.读“地球运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当地球公转到______(字母)位置时,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最多,这一天为北半球的______日,此时新平县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_____;
(2)当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太阳光线直射在______(纬线)上,此时,南、北极圈内将分别出现______和______现象;
(3)9月22日或23日时,太阳光线直射在________(纬线)上;
(4)当我们在愉快地过暑假时,澳大利亚正处于______ 季;
(5)右上图为北京市某学校的王玲同学在不同时间里她的身影长短变化情况示意图;假如王玲的身高不变,请比较判断:如果是在不同季节的正午时刻,则更接近夏至日的是 图。(填甲或乙)
参考答案
第2课时
1.B 2.A 3.B 4.D 5.D 6.D 7.D 8.B
9.(1)60岁
(2)自西向东
(3)自转 赤道
(4)夏至 北回归线(23.5°N)
(5)B
10.(1)C 夏至日 昼长夜短
(2)南回归线或23.5°S 极昼 极夜
(3)赤道或0°纬线
(4)冬季
(5)乙
【解析】
1.本题考查地球公转图,读图解答即可。读图可知,甲是秋分日,即9月23日前后,乙是冬至日,即12月22日前后,故A错误;秋分日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并向南移动,故B正确;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始终保持的66.5° 夹角,故C错误;秋分日时,全球昼夜等长,即长沙昼夜等长,故D错误。故选B。
2.本题考查的是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据图分析,甲为北半球的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乙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从赤道到南回归线纬度数相差23.5° ,因此直射点移动过的纬度数也为23.5° 。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本题考查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属于基础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南极洲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以北,要想采光好,房屋的门窗应朝向北。根据题意,故选B。
4.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北半球夏至日这天,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而南半球相反,即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短,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5.本题考查节气与物体的影长变化。从表可以看出,④ 处正午物体影子最长,可以推测此时太阳高度最低,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本题考查我国省区的位置。从表可以看出,②节气时,物体影长为0,此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说明此时太阳有直射现象,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是北回归线。四选项中,D广东省有北回归线穿过,有太阳直射现象;ABC都位于北温带,无太阳直射现象,正午物体影长不可能为0。故选D。
7.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太阳直射纬度和极昼极夜范围之间的关系等知识点。我们国家领土最东端位于135°E附近,最西端位于73°E附近,其经度差为62°,时差大约是4小时,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的亚洲东部夏季盛行偏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当70°N—90°N地区出现极昼时,太阳直射在(90°-70°)=20°N纬线,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南半球陆地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月,最低气温出现在7月,故D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D。
8.解: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故B正确。 故选B。
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本题考查昼夜长短与季节的关系,牢记即可。
9.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1)地球自转一周是一天,公转一周是一年,宇航员的爸爸说的是真的,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围绕太阳公转,宇航员的爸爸应该是60岁了。
(2)读图可知,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一致,都是自西向东。
(3)“坐地日行”是指地球的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八万里”指路程约为8万里(也就是4万千米),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长约4万千米。要想“坐地日行八万里”也就是4万千米,只有在赤道地区才有可能实现。
(4)读图可知,当地球公转到位置①时,这一天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23.5°N)。
(5)根据题干中“寒风袭人,夜色也比前些天更快地降临了”可知,北半球昼短夜长,且夜渐长,进入冬季,应是秋分日到冬至日这一段,即②→③。故选B。
10.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示意图,结合图中字母的位置理解解答即可。
(1)读图,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即夏至日时,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最多,这一天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新平县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长夜短。
(2)读图,当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太阳光线直射在23.5°S纬线上,此时,南、北极圈内将分别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3)9月22日或23日时,地球公转到D位置,此时,太阳光线直射在0°纬线上。
(4)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我们位于北半球,当我们在愉快地过暑假时,即北半球为夏季,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正处于冬季。
(5) 如果是在不同季节的正午时刻,夏至日太阳直射了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角大,影子短。从图中看出乙图影子短,应更接近夏至日。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