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第1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落实在“在地图上找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和“用实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中有关西北地区的要求。与前两章第一节的设计思路相同,本节是西北地区的概述,主要讲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矿产地和工业城市的位置,主要铁路线的分布以及著名的农矿品。2.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以及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3.通过讲述西北地区丰富的自然自源,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边疆的教育。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以及对农牧业的影响。【教学难点】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以及对农牧业的影响。 课前准备:1、图片: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2、有关投影片若干3、录音:草原歌曲《天堂》、北朝民歌《敕勒歌》。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与启发诱导、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既领略了"千里冰封"的北国风光,也欣赏了山青水碧的江南美景。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到西北地区去走一走,看一看,那里的沙漠、戈壁、雪山、清川、绿洲,还有茫茫的草原,淳朴的风俗民情将会给我们一种全新的感觉。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区域地理的第三节--西北地区(板书课题) [师] 今天我特带来了西北地区一组画面供大家欣赏。【讲授新课】一、草原和荒漠[师]请注意观察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农牧业以及交通运输方面的特点,要把自己看到的画面与在预习过程中读到的文字叙述结合起来。[师](照片播放结束)我们就欣赏到这里,同学们可能没尽兴,以后我们再找机会继续欣赏。[师]我们欣赏完西北地区的自然风光,不难发现西北地区主要的景观是草原和荒漠,那么为什么这里以干旱为主?投影“四大地理区域”、“中国年降水量”、“中国地形图”和 “三级阶梯示意图”四张地图,提问:为什么西北地区会如此干旱呢?你可以分别用以下的地图进行解释吗?[生]自由发言。[师]教师引导提示:“四大地理区域”——深居西北内陆;“中国年降水量”——降水稀少;“中国地形图”——山脉阻隔水汽到达;“三级阶梯示意图”——位于第一阶梯,水汽那已到达。[过渡]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海洋水汽很难到达,降水稀少,所以非常干旱。但是为什么图上天山山区还有茂密的牧草,放牧着成群的牛羊? [生]天山上有冰雪,夏季气温升高,冰雪融化,使得这里水草丰美,可以放牧牲畜。[师]为什么西北地区植被由东向西,从草原变为荒地?请同学们看投影"西北地区草原和荒漠分布图",结合此图回答以上问题。[生]本区深居内陆的位置和东西狭长的轮廓造成东西降水量不同,东部降水稍多,西部降水十分稀少,所以植被由东向西出现了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我们知道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所以气候干旱成为本区最突出的特征。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巴西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日本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 中国在世界中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导入新课,课程引入,讲授新课,课堂活动,活动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