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语文 全册(每课)同步试卷(教师版+学生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2* 湖心亭看雪当堂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2* 湖心亭看雪当堂检测题,文件包含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湖心亭看雪》同步试卷学生版docx、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湖心亭看雪》同步试卷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湖心亭看雪》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是日更(gèng)定矣,余拏(ná)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
B. 雾凇(sōng)沆砀(kàng dàng)
C. 惟长堤(tī)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jiè)
D. 有两人铺毡(zhān)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fèi)
2.选出朗读节奏处理不当的一项( )
A.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B.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C.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D.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余住西湖 B.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C. 非丝非竹 D.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4.下列对《湖心亭看雪》一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写赏雪经过,然后叙述在湖心亭的奇遇——其实是“看雪”行动的延伸,将人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也给冷寂、单调的景物注入了生机。
B.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了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而作者仍去西湖赏雪并与偶遇的金陵人痛饮,可见他痴迷山水,不拘小节,喜交朋友。
C. 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文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就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勾勒了一个空旷寂寥的雪世界。
D. 这篇小品文不足二百字,却熔写景、叙事、抒情于一炉,写景精准形象,叙事生动传神,而字里行间又融聚了作者的情趣品性。
5.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客此(客人) 拥毳衣炉火(裹着、围着)
B. 上下一白(全) 雾凇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C. 余拏一小舟(撑) 强饮三大白(大杯酒)
D. 湖中人鸟声俱绝(全,都) 及下船(等到)
二、填空题
6.用原文填空。
(1)由柳宗元的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能想到课文中的语句:________。
(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
7.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是日更定矣________
② 余拏 一小舟________
③独往湖心亭看雪________
④拥毳衣炉火________
⑤雾凇沆砀________
8.仿照示例,写出含有与划线词意义相同的成语。
示例: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②一童子烧酒,炉正沸________
③舟中人两三粒而已________
④惟长堤一痕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
9.(2020九上·海州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西湖(节选)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①,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②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注释】①昭庆: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拏一小舟________ ②毳衣炉火________
③才一举头________ ④欲下一语描写不得________
(2)用斜线(/)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湖 中 人 鸟 声 俱 绝。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②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
余生不辰,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实未尝一日别余也。前甲午、丁酉两至西湖,如涌金门商氏之楼外楼,祁氏之偶居,钱氏、余氏之别墅,及余家之寄园,一带湖庄,仅存瓦砾。则是余梦中所有者,反为西湖所无。及至断桥一望,凡昔日之弱柳夭桃、歌楼舞榭,如洪水淹没,百不存一矣。余乃急急走避谓余为西湖而来今所见若此反不若保我梦中之西湖,尚得完全无恙也。
(选自张岱《西湖梦寻》自序)
[注]甲午指清顺治十一年、南明永历八年,丁酉指清顺治十四年、南明永历十一年。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余 乃 急 急 走 避 谓 余 为 西 湖 而 来 今 所 见 若 此 反 不 若 保 我梦 中 之 西 湖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则是余梦中所有者,反为西湖所无。
(3)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雾凇沆砀”形容湖面上雪花水汽一片弥漫的情景。
B.“一芥”“两三粒”是虚写,给人一种朦胧苍茫的夜间观雪感受。
C.张岱梦中的西湖与他二十八年后见到的西湖,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D.“大喜”不但写出了客人见到“我”的惊喜,也暗示了张岱夜遇知己的高兴。
(4)赏析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作用。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5)有人评价张岱的作品是“痴人说梦”,结合阅读材料,说说你对他的“痴”和“梦”的理解。
11.(2020九上·涞源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①敲戛,②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③ , 任之而已。鲁直④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夜雪》)
(注)①雪子: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②敲戛:敲打。③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阻而止。④鲁直:即黄庭坚。
(1)请用“/”给文中的划线处断句(两处)。
暗 窗 红 火 任 意 看 数 卷 书 亦 复 有 少 趣。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________
②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客:________
③辄复不遂 辄:________
④鲁直所谓 谓: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②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4)甲乙两文各自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他们的雅趣体现在哪里?请各写一点。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
③是金陵人,客此________
④及下船________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在文中有何作用?
(4)晚上正是寒气倍增之时,作者却“独往湖心亭看雪”,由此可看出作者怎样的生活志趣?
(5)作者写西湖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13.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竞为雨雪阻。然万竹中雪子①敲戛② , 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③ , 任之而已。鲁直④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节选自袁中道《珂雪斋集》)
【注】①雪子: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②敲戛:敲打。③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阻而止。④鲁直:黄庭坚。
(1)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两处)
暗 窗 红 火 任 意 看 数 卷 书 亦 复 有 少 趣。
(2)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余强饮三大白而别________
②是金陵人,客此________
③辄复不遂________
④鲁直所谓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②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竞为雨雪阻。
(4)【甲】文中“________”写出了西湖的天寒地冻,万籁俱寂。【乙】文中“万竹中雪子敲夏,铮铮有声”从听觉角度反衬________。
(5)【甲】【乙】两文各自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他们的雅趣体现在哪里?请分别写出。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考点】多音字字音,形近字字音,形声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词读音的辨析。A项:更(gēng) B项:沆砀( hàng dàng ) C项:长堤(cháng dī)因此答案为D
故答案为:D
【点评】形声字、形近字和多音字的掌握除了要强化记忆之外,平时还要多留心、多总结,根据词语的含义灵活掌握。
2.【答案】 A
【考点】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A项中“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可翻译为“ 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根据现代汉语习惯, “上”对应“天与云”,“下”对应“山与水”,所以“天与云”与“山与水”分开 。故答案为: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故答案为:A
【点评】文言句子的断句可先将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然后按照现代汉语习惯进行停顿。
3.【答案】 D
【考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今异义字的辨析。
A项:古义代指自己,今义指剩下的,多余的。
B项:古义指酒杯,今义指一种颜色。
C项:古义指管弦类音乐,今义指竹子。
D项:古今字义都指酒。
故答案为:D
【点评】判定一个词是否古今异义词,需要看四个方面:这个词古代就有;这个词语现在还在使用;这个词语的词形词音与现代汉语的完全相同;古义与今义不同。如果这个词具备了这四个方面的条件,那就可以判定这个词就是古今异义词了。
4.【答案】 B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解析】【分析】B项,“可见他痴迷山水,不拘小节,喜交朋友”错,应是体现了作者痴迷山水的情趣、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考生在平时要注意掌握对课文知识的掌握,包括文章的主题、体裁、内容、机构、语言、重点语句的理解等。
5.【答案】 A
【考点】湖心亭看雪,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A项“客此”中的“客”应解释为“客居”。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答题时应注意,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客”名词作动词,
二、填空题
6.【答案】 (1)湖中人鸟声俱绝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考点】理解型默写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句子的理解。从诗句“鸟”、“飞绝”、“人”、“俱灭”等关键词很容易联想到句子“ 湖中人鸟声俱绝 ”。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文中描绘雪景的句子为“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故答案为:⑴ 湖中人鸟声俱绝 ⑵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点评】⑴结合诗句,在文章中找出类似的句子,首先要理解诗句的含义,尤其是结合诗句的关键词仔细体会。
⑵文章中描绘雪景的句子考生一定要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找到具体句子进行回答。
7.【答案】 晚上八时左右;撑(船);独自;裹、围;白汽弥漫的样子
【考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如:毳:撑;独:独自
故答案为:晚上八时左右;撑(船);独自;裹、围; 白汽弥漫的样子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8.【答案】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人声鼎沸;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惟命是从
【考点】词义理解,特定含义与使用范围的成语,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湖心亭看雪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实词意义和积累成语。
A句意是: 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俱;全,都。成语有:声色俱厉、声泪俱下、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万籁俱寂等;
B句意是: 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沸:水烧开。沸沸汤汤、人声鼎沸、天下鼎沸、群情鼎沸、以火止沸、鱼游沸鼎等。
C句意是: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已:罢了。成语有:仅此而已、如是而已、尽心而已、说说而已、面壁而已等。
D句意是: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惟:只有。成语有:惟德是辅、所宝惟贤、惟日为岁、明德惟馨、用人惟才、惟命是从等 。
故答案为:①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② 人声鼎沸 ; ③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④ 惟命是从 。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实词意义和积累成语。答题时应注意,先准确理解划线字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再选择与之相同词义的成语作答。
三、文言文阅读
9.【答案】 (1)撑,划;毛皮;抬;想要
(2)湖中/人鸟声/俱绝。
(3)①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②喝完茶,立即就划着小船进入西湖
(4)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西湖让人“目酣神醉”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考点】湖心亭看雪,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注意:拏一小舟,撑着一叶小舟。拏,撑,划。毳衣:细毛皮衣。毳:鸟兽的细毛。举,古今异义词,抬。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湖中人鸟声俱绝”意思是: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故断句:湖中/人鸟声/俱绝。
(3)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意重点词的解释:①焉得,哪能;更,还。②茶毕,喝完茶;即,就;棹,划着。
(4)考查对句子的赏析。“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意思是:山色葱绿,宛若美人的黛眉;(岸上)春花嫣红,恰似少女的面颊;湖上和风,如同酒香一样醉人;湖中波纹,似白绫一样起伏。把“山色”比作“娥”,把“花光”比作“颊”,把“温风”比作“酒”,把“波纹”比作“绫”,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西湖的美丽景色,使人“目酣神醉”,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⑴
1、撑,划
2、毛皮
3、抬
4、想要
⑵ 湖中/人鸟声/俱绝。
⑶ ①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②喝完茶,立即就划着小船进入西湖
⑷ 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西湖让人“目酣神醉”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点评】
⑴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
⑵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主谓之间要停顿,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⑶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翻译的句式要和原文一致。
⑷赏析理解句子,如果句子中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我们就可以从修辞的角度去揣摩句子。答题格式:运用……修辞手法,写出(表现)什么事物的……特点,表达了……感情
【参考译文】
【甲】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乙】西湖(节选)
从武林门向西走,望见保叔塔高耸在层层山崖中,(我的)心就早已到西湖之上。中午时分到了昭庆,喝完茶,就划船进入西湖。山色葱绿,宛若美人的黛眉;(岸上)春花嫣红,恰似少女的面颊;湖上和风,如同酒(香一样醉人);湖中波纹,似丝绸(一样起伏)。刚一抬头,已经觉得很好看,全身心都沉醉了。此时想用一个词语来描写,但描写不出来。大约好像(《洛神赋》中所说)东阿王(曹植)初遇洛神时(一样)(即曹植由京都洛阳回封地,路过洛水,精神迷离恍惚时,忽见水边有个美女,是河洛之神,于是用大量华丽的文字形容洛神的美以及自己爱慕的心情)。我游西湖(就是)从这一次开始,时间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10.【答案】 (1)余乃急急走避/谓余为西湖而来/今所见若此/反不若保我梦中之西湖
(2)①下了三天大雪,湖中游人全无,连鸟声也都听不见了。
②我梦中西湖所存在的东西,现实的西湖反倒没有了。
(3)C
(4) 三个“与”字叠用,运用白描手法,形象地体现了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一片的雪景。
(5)张岱的“痴”是痴爱西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张岱的梦是对往事的回忆和追念,是故土之念,是故国之思。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断句的能力。句子可翻译为为:我于是赶快跑开,说是我为了(看)西湖而来,如今我所看到的西湖成如此景象,反倒不如保全我梦中的西湖。按照现代汉语习惯可断句为:余 乃 急 急 走 避/ 谓 余 为 西 湖 而 来 /今 所 见 若 此/ 反 不 若 保 我梦 中 之 西 湖.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第一句话,“俱”指全、都;“绝”指消失。把其他词连贯起来就是:下了三天大雪,湖中游人全无,连鸟声也都听不见了。第二句话,“则是”为连词,可不译;“余”代词,我;“所有者”指所存在的东西。“反”指反而。然后把其他词语连贯起来即为:我梦中西湖所存在的东西,现实的西湖反倒没有了。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把握。由乙文中“则是余梦中所有者,反为西湖所无。及至断桥一望,凡昔日之弱柳夭桃、歌楼舞榭,如洪水淹没,百不存一矣”理解分析,C项“张岱梦中的西湖与他二十八年后见到的西湖,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叙述错误。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赏析。“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迭用三个“与”字,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运用了白描的手法,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宛如中国山水画,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据此理解作答。
(5)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探究。《湖心亭看雪》中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表现作者超凡脱俗的行为和孤高自赏的情怀。乙文作于七十岁时,张岱多年侨居杭州,明亡后“避迹山居”,西湖的美好景色每日都萦绕在他的梦中。于是,他又两至西湖,没想到“梦中所有者,反为西湖所无”。他在失落感叹之余,只能以“保吾梦中之西湖”作为自慰,写作了《西湖梦寻》,为后人留存“西湖之影”。文章说明了写作《西湖梦寻》的缘由,表达了作者在国破家亡之后对故国家园的思恋情感,还有一种往事成空的苍凉情感。
故答案为:⑴余乃急急走避/谓余为西湖而来/今所见若此/反不若保我梦中之西湖
⑵ ① 下了三天大雪,湖中游人全无,连鸟声也都听不见了。 ②我梦中西湖所存在的东西,现实的西湖反倒没有了。
⑶C
⑷ 三个“与”字叠用,运用白描手法,形象地体现了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一片的雪景。
⑸ 张岱的“痴”是痴爱西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张岱的梦是对往事的回忆和追念,是故土之念,是故国之思。
【点评】⑴句子断句可先将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然后按照现代汉语习惯进行停顿。
⑵句子翻译可先将句子中重点词语进行翻译,然后再把其他词语连贯起来即可。
⑶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一定要认真阅读原文,然后结合每一个选择项进行分析和体会。
⑷赏析字词,一定要抓住本文白描手法的特点进行阐述。注意回答的时候要结合具体表达效果,不可公式化。
⑸文章主旨的理解,既要抓住文章的关键语句和词语,还要结合作者的时代背景去分析体会。
11.【答案】 (1)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2)杯,酒杯;客居;总是;说(认为)
(3)①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②晚上下起大雪,当时正想要坐船到沙市,竟然被雨雪所阻挡。
(4)甲文趣在:①夜半独往湖心亭赏雪;②湖心亭巧遇知音把酒言欢。乙文趣在:①雪夜聆听大雪敲击竹子传来的清脆的声音;②悠闲自得地读书。(答出一点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湖心亭看雪,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本题依据句意和文言虚词来句读。句意是:暗暗的窗子与红红的烛火,任意看几卷书,也是很有趣的。据此,正确的句读为: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⑵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客”是“客居”;“白”是古今异义词,“酒杯”的意思。
⑶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①关键词:莫:不要。更:还。痴似:痴于,痴过。②关键词:作:起。欲:想要。至:到。为:被。
⑷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在理解的基础上概括甲乙两文中关于情趣的内容。解答时要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明确文章的结构思路、写作特色、作者的思想情等。甲文:由“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表现了作者夜半赏雪的高雅情趣。“独往湖心亭看雪”,却不意亭上已有人先我而至,与知音把酒言欢,颇有幸逢知己之乐趣。乙文:作者想去沙市,但被雨雪所阻。诗人就停住脚步,趣在聆听竹林里传来的清脆的敲击声;趣在坐在昏暗的小屋感受炉火的温暖;趣在悠闲自得地读书。表达了诗人随遇而安,悠然自得的心境。
故答案为:⑴ 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⑵
1、杯,酒杯
2、客居
3、总是
4、说(认为)
⑶ ①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②晚上下起大雪,当时正想要坐船到沙市,竟然被雨雪所阻挡。
⑷ 甲文趣在:①夜半独往湖心亭赏雪;②湖心亭巧遇知音把酒言欢。乙文趣在:①雪夜聆听大雪敲击竹子传来的清脆的声音;②悠闲自得地读书。(答出一点即可)
【点评】⑴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主谓之间要停顿,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⑵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对于一词多义辨析这类题目的解答,一要靠平时的积累,将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现象进行归纳,并理解记忆。二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判断。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翻译的句式要和原文一致。
⑶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
⑷要根据题干的要求,从文人高雅的情趣方面去筛选出相关信息概括相关信息进行概括。
【附参考译文】
(甲)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情的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乙)晚上下起了大雪.(我)当时正想要坐船到沙市,竟然被雨雪所阻挡.然而大雪敲击竹子,发出铮铮的声音,暗暗的窗子与红红的烛火,任意看几卷书,也是很有趣的.离时为自己叹息每次有想去的地方,总是不行.然而是行是止,任它吧.(这就是)鲁直所说的“没有一处不可以寄一梦”。
12.【答案】 (1)消失;哪能;客居;等到
(2)①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都是白茫茫的。②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啊。
(3)写出了大雪后天寒地冻、天无飞鸟、西湖人迹稀少、万籁俱寂的特点,渲染了寂静的气氛,为下文写作者“独往湖心亭看雪”做铺垫。
(4)作者痴迷山水的情趣、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5)运用侧面烘托的写法,由堤及亭,由亭到舟,由舟及人,层次清晰地描绘了一幅天地茫茫、浑然难辨、人融于景、物我相融的湖山雪水墨画,情趣盎然。
【考点】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本题中“绝”是消失;焉得:哪能的意思。据此进行回答。
(2)文言语句 翻译要注意重点词语及特殊句式的理解。如:“一”:全;更:还;故答案为:①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都是白茫茫的。②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啊。
(3)本句意思为大雪下了三天,西湖中人和鸟都消失了,写出了大雪后天寒地冻、天无飞鸟、西湖人迹稀少、万籁俱寂的特点,渲染了寂静的气氛,在结构上为下文写作者“独往湖心亭看雪”做铺垫。 据此回答。
(4)联系作者的兴趣爱好,不难发现作者冒雪游西湖是因其痴迷山水,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5)这里是作者运用侧面烘托的写法,通过对堤、亭、舟、人的描写层次清晰地描绘了一幅天地茫茫、浑然难辨、人融于景、物我相融的湖山雪水墨画,情趣盎然。
故答案为:⑴消失;哪能;客居;等到
⑵①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都是白茫茫的。②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啊。
⑶写出了大雪后天寒地冻、天无飞鸟、西湖人迹稀少、万籁俱寂的特点,渲染了寂静的气氛,为下文写作者“独往湖心亭看雪”做铺垫。
⑷作者痴迷山水的情趣、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⑸运用侧面烘托的写法,由堤及亭,由亭到舟,由舟及人,层次清晰地描绘了一幅天地茫茫、浑然难辨、人融于景、物我相融的湖山雪水墨画,情趣盎然。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⑶本题考查语句的作用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上下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理解。
⑷本题考查的是对形象的理解能力。考生要了解作者,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语句分析人物。注意概括要准确。
⑸本题考查考生对表现手法的理解。考生要注意平时的积累,结合语句进行理解。
13.【答案】 (1)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2)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客居;成功;说(认为)
(3)①我撑着小船,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②晚上,下起大雪,当时正想要坐船到沙市,竟然被雨雪阻挡。
(4)湖中人鸟声俱绝;夜的寂静(或:寂静)
(5)【甲】文趣在:①晚上独往湖心亭赏雪;②湖心亭巧遇知音,把酒言欢。
【乙】文趣在:①雪夜聆听大雪敲击竹子传来的清脆的声音;②悠闲自得地读书。
【考点】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文言语句的断句要结合句子的意思进行断句。意思是:在暗暗的窗子与红红的烛火下,随意地翻看几卷书,也能享受到一些乐趣。据此断句为: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2)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①句:我勉强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告别离去。②句:(他们)是金陵人,客居于此。③总是不能成行。④:。(这就是)鲁直所说的。据此回答。
(3)文言语句的翻译要注意重点词语及特殊句式的理解,如:拏:撑;独:独自;至:到;竞:竟然;为:被。
(4)读懂文意,“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了西湖的天寒地冻,万籁俱寂。。【乙】文写的时间是夜里,写夜晚听见落雪敲打竹子的声音,衬托夜晚的寂静。据此回答:夜的寂静(或:寂静)
(5)“独往湖心亭看雪”,与人偶遇饮酒,归纳其雅趣为:①晚上独往湖心亭赏雪;②湖心亭巧遇知音,把酒言欢。 “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其文趣:①雪夜聆听大雪敲击竹子传来的清脆的声音;②悠闲自得地读书
故答案为:⑴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⑵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客居;成功;说(认为)
⑶①我撑着小船,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②晚上,下起大雪,当时正想要坐船到沙市,竟然被雨雪阻挡。
⑷湖中人鸟声俱绝;夜的寂静(或:寂静)
⑸【甲】文趣在:①晚上独往湖心亭赏雪;②湖心亭巧遇知音,把酒言欢。【乙】文趣在:①雪夜聆听大雪敲击竹子传来的清脆的声音;②悠闲自得地读书。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对句子优势的理解,根据句子的意思进行断句,注意题干的限制要求。
⑵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⑶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⑷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题干要求进行作答。
⑸本题考查两文的比较阅读,考生要根据题干的要求,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附参考译文】
【乙】晚上,下起大雪,当时正想要坐船到沙市,竟然被雨雪阻挡。然而大雪敲击竹子,发出铮铮的声音,在暗暗的窗子与红红的烛火下,随意地翻看几卷书,也能享受到一些乐趣。自己叹息每次有想去的地方,总是不能成行。然而在顺利情况下就行动,遇到困难就停止,任它吧。(这就是)鲁直所说的“没有一处不可以寄一梦”。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2 范进中举习题,文件包含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范进中举》同步试卷学生版docx、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范进中举》同步试卷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5 我的叔叔于勒复习练习题,文件包含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我的叔叔于勒》同步试卷学生版docx、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我的叔叔于勒》同步试卷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4 故乡同步达标检测题,文件包含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故乡》同步试卷学生版docx、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故乡》同步试卷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