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梦回繁华》同步测试 试卷 9 次下载
- 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昆虫记》同步试卷 试卷 13 次下载
- 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三章》同步试卷 试卷 12 次下载
- 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周亚夫军细柳》同步测试 试卷 15 次下载
- 部编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同步测试 试卷 12 次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2 愚公移山达标测试
展开一、单选题
1.下列对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B.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答案】 B
【考点】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参考这个句子的现代汉语的意思来进行准确的停顿。选项ACD节奏划分正确,B.正确划分为:曾不能/损/魁夫之丘。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划分文言文朗读节奏的能力。划分节奏主要依据句子的结构,一般是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要停顿。
2.下列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其妻献疑曰(提出) B. 出入之迂也(曲折,绕远)
C. 惧其不已也(已经) D. 寒暑易节(交换)
【答案】 C
【考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C:句意为: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已:停止。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B.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止有剩骨
C.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虽乘奔御风 D. 方七百里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答案】 C
【考点】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C项,两个“虽”都是“即使”的意思。A项,将近/况且;B项,阻止/仅,只;D项,古代计量面积用语/当,正当。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掌握情况。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这样一种语言现象。一词多义是语言的普遍现象,是词义演变的结果。做题时需要在理解词语基本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句子具体分析,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混、易错的词要加以积累。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
4.文中多用对比、衬托手法,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愚公似愚而智,智叟似智而愚。这样写,加重了对比色调,增强了讽刺效果。
B. 遗男“助之”与智叟“止之”对比鲜明,更显示出智叟目光短浅、态度消极。
C. 写太行、王屋二山之高大,运土路程之遥远,衬托出愚公的过人胆识与气魄。
D. 其妻献疑与智叟讥笑形成对比,凸显愚公之妻支持移山的坚定立场和决心。
【答案】 D
【考点】对比,衬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对比、衬托手法的理解。D项,原文中并未体现愚公之妻支持移山的坚定立场和决心,且其妻献疑与智叟讥笑没有形成对比。
故答案为: D
【点评】对比,指的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指的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因此在《愚公移山》中,愚公之妻与智叟不是对比。
二、填空题
5.写出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聚室而谋曰________
②曾不能毁山之一毛________
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________
④子子孙孙无穷匮也________
⑤惧其不已也________
【答案】 家;指草木;即使;穷尽;停止
【考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愚公移山》一课字词的理解。学生既可根据积累进行回答,也可将句子先翻译下来,再对字词进行分析。
故答案为:1、家2、指草木3、即使4、穷尽5、停止
【点评】《愚公移山》译文很多字词的意义和今天有所不同,出现了很多通假字、古今异义字和词类活用。考生必须认真理解,准确记忆。
6.找出下面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始一“反”焉________
②甚矣,汝之不惠________
③河曲智臾亡以应________
④一厝朔东________
【答案】 “反”同“返”,往返;“惠”同“慧”,聪明;“亡”同“无”,没有;“厝”同“措”放置
【考点】通假字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通假字的把握。
①句意为:才往返一次。“反”同“返”,往返;
②句意为:你太不聪明了。 “惠”同“慧”,聪明 。
故答案为:“反”同“返”,往返;“惠”同“慧”,聪明;“亡”同“无”,没有;“厝”同“措”放置。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通假字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主要依靠平时的积累。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指出句中通假字以及所通的字,并进行解释。
7.《愚公移山》选自《________》,体裁是________,本成语故事说明了________的道理。作者________,名________,郑国人,战国前期________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
【答案】 列子;寓言;下定决心,坚持奋斗,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列子;寇;道
【考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是一篇寓言。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这篇寓言就说明了只要下定决心,坚持奋斗,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的道理;
列子,名列御寇,相传为战国时道家思想家,郑国人。主张虚静、无为,被道家尊为前辈。
故答案为:
列子;寓言;下定决心,坚持奋斗,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列子;寇;道。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我们必须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文学常识可以分类整理,重点的文章还要注意其体裁、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和主旨。
三、文言文阅读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基,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惩山北之塞________
②杂然相许________
③寒暑易节________
④甚矣,汝之不惠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3)请比较文中愚公之妻与智叟对愚公移山的看法,说说其不同之处。
(4)有人认为愚公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你认为如何呢?请阐述你的观点。
【答案】 (1)苦于;赞同;更替;严重
(2)①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②子子孙孙没有穷尽,可是山却不会再增高,担心什么挖不平呢?
(3)①出发点不同。其妻是在“杂然相许”的前提下“献疑”,一个“献”字表明她对愚公的关心;智叟不是提出疑问,“笑而止之”是对愚公的否定,“甚矣,汝之不惠”更加强了否定的意思。②语气不同。两人虽然都用了反问的句式,但其妻的语气是委婉的,智叟的语气是刻薄的。如“以君之力”与“以残年余力”相比,前者是委婉的提醒,后者则带有不敬之意;“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与“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相比,前者是一种担心,后者则是一种嘲讽。
(4)可谈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也可就事论事,谈愚公的不知变通。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文言文翻译,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掌握。学生可根据积累进行回答,也可先将句子进行翻译,然后再对字词进行分析解释也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第一句话中,“以”指借。”损“指消减。”且“指况且。”焉置“指怎样安置。第二句话中,穷匮”指穷尽。“何苦”指担心什么。然后再把其他词语连贯起来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愚公之妻与智叟对移山的看法不同,通过分析体现在出发点不同和语气不同,这和二者的身份和思想是紧密相连的,学生可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见解看法的阐述。愚公移山的做法要从积极方面进行阐述,不可消极。
故答案为:⑴1、苦于2、赞同3、更替4、严重
⑵ ①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②子子孙孙没有穷尽,可是山却不会再增高,担心什么挖不平呢?
⑶ ①出发点不同。其妻是在“杂然相许”的前提下“献疑”,一个“献”字表明她对愚公的关心;智叟不是提出疑问,“笑而止之”是对愚公的否定,“甚矣,汝之不惠”更加强了否定的意思。②语气不同。两人虽然都用了反问的句式,但其妻的语气是委婉的,智叟的语气是刻薄的。如“以君之力”与“以残年余力”相比,前者是委婉的提醒,后者则带有不敬之意;“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与“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相比,前者是一种担心,后者则是一种嘲讽。
⑷ 可谈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也可就事论事,谈愚公的不知变通。
【点评】⑴实词的理解贵在积累,考生要在学习中注重记忆,同时还要根据句子灵活掌握。
⑵翻译句子通常做法就是先把重点字词进行翻译,然后再把其他字词连贯起来,要注意语句的通顺。
⑶对人物的理解,在结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来把握。在回答时候要条理清晰。
⑷见解看法的表述题要观点明确,有理有据,主题更要积极向上。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
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叠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注】①治:修建。②颠踬(zhì):跌倒。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④寝:止,息。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________
②固不可彻________
③河曲智叟亡以应________
④公遂止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②或曰:“土可叠山。”公善之,欲行。
(3)【甲】文中写山的险峻、智叟的阻止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4)请概括愚公和鲁公的性格特点。
【答案】 (1)用箕畚(装土石);改变;同“无”,没有;于是,就
(2)①凭借(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连山上的草木都铲除不了,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②有人说:“土可以堆成山。”鲁公认为(这个意见)不错,想按照这个方法去做。
(3)写山的险峻从侧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写智叟的阻止反衬出愚公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4)愚公抱负远大(或信念坚定),不畏艰难;鲁公缺乏主见(或: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畏首畏尾;遇难而退)。
【考点】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实词的掌握。需注意“箕畚 ”为名词作动词, 用箕畚(装土石) 。“彻”文言词中指改变。“亡”同无,指没有。“遂”通常指于是。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以”指凭借;“毛”指树木;“或”指有的人;“叠山”指堆成山。“善”指认为不错。然后把其他词语连贯起来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对衬托作用的理解。 写山的险峻从侧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写智叟的阻止反衬出愚公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4)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分析,分条理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⑴1、用箕畚(装土石)2、改变3、同“无”,没有4、于是,就
⑵ ①凭借(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连山上的草木都铲除不了,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②有人说:“土可以堆成山。”鲁公认为(这个意见)不错,想按照这个方法去做。
⑶ 写山的险峻从侧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写智叟的阻止反衬出愚公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⑷ 愚公抱负远大(或信念坚定),不畏艰难;鲁公缺乏主见(或: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畏首畏尾;遇难而退)。
【点评】⑴文言实词的理解,需要靠积累记忆,同时还可以将句子翻译,然后对词语进行分析。
⑵翻译句子通常做法是先把句子中重点词语解释,然后把其他词语连贯起来,注意句子通顺。
⑶无论环境的衬托,还是人物的衬托,都是为了突出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⑷人物形象的概括,要根据文章中人物的事例、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去分析,注意在回答的时候,要条理清晰。
【附参考译文】
【乙】鲁公修建园子,想要凿池子,他的父亲说:“没有地方放土。”鲁公于是停下来了。有人说:“土可以堆成山。”鲁公认为(这个意见)不错,想按照这个方法去做。他的妻子说“你就不怕小孩子跌倒吗?”鲁公又停下来了。(又)有人说:“你修条小路通到园子里,设个栅栏围着它,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鲁公听从了他的话,又想按照这个人的办法做,家里又有人阻止他说:“园子修好了,必定要添仆人(打理),(给仆人住的)下房不够,很需要考虑啊。”鲁公犹豫不决,事情就停下来了。
10.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年且九十________
②方磨铁杵________
③始一反焉________
④媪自言姓武________
(2)【甲】文中下列几组划线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且焉置土石 无陇断焉
B.惧其不已 其如土石何
C.以君之力 河曲智叟亡以应
D.操蛇之神闻之 告之于帝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②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4)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________。
(5)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
(6)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
(7)【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移山的目的是“________”。(用原文回答)
(8)【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答案】 (1)将近;正在;同“返”,往返;说
(2)D
(3)①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②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
(4)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5)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成功。
(6)匡衡凿壁偷光;孙康映雪照读;车胤囊萤读书等。
(7)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8)从侧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①句意为:年龄将近九十。且:将近。
②句意为: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方:正在。
③句意为: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反:同“返”,往返。
④句意为:那老妇人自称姓武。言:说。
(2)A.前一句句意为:况且把土石放在哪里呢?焉:疑问代词,哪里。后一句句意为: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焉:句末语气词。
B.前一句意思为:害怕他不停止。其:代词,他。后一句意思为:又能把土石怎么样呢?其: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C.前一句意思为:凭借你的力量。以:凭借。后一句意思为:河曲智叟无话可答。以:来。
D.前一句意思为: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之:代指这件事。后一句意思为:向天地报告了这件事。之:代指这件事。
故选:D。
(3)①句中重点词有:固:顽固。彻,通。句意为: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②句中重点词有:感:被…感动。卒:终于。句意为: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
(4)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乙文的故事较简单,只要回顾所学作答即可,但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从乙文中流传出的俗语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5)不管是甲文愚公移山和铁杵磨针的老妇人都有一种面对困难的恒心和毅力。
(6)古人勤学的故事有:匡衡的凿壁偷光;孙康和车胤的囊萤映雪。
(7)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词句,分析理解相关词句,分析其含义及在文中的作用。
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都在从侧面烘托移山的困难,从而烘托愚公不怕困难,有决心有毅力,想要造福子孙的人物形象
(8)甲文的写作对象是愚公,其余的人或物都是为塑造愚公形象服务的,即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都是从侧面烘托愚公的形象。移山困难重重,而愚公并未放弃,乃至感动了神仙,至此愚公直面困难、坚持不懈、为子孙造福的形象跃然纸上。
答案:
(1)①将近 ②正在 ③同“返”,往返。 ④说 (各0.5分)
(2)D。
(3)①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1分)
②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1分)(注意译准“固”“彻”“感”“卒”,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
(4)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5)【示例】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成功。(符合题意,语言简明通顺,言之成理,即可视情况给分)
(6)【示例】匡衡 凿壁偷光/孙康 映雪照读/车胤 囊萤读书等。 (要求写出真实姓名,事例言简意赅。各1分)
(7)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各1分)
(8)从侧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故答案为:⑴将近;正在;同“返”,往返;说;
⑵D;
⑶①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②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
⑷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⑸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成功;
⑹匡衡凿壁偷光;孙康映雪照读;车胤囊萤读书等;
⑺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8)从侧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点评】⑴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⑵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虚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⑶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⑷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结合题干和内容即可解答;
⑸本题考查文言文主旨的对比理解,解答本题时要理解两篇文言文的意思,领会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⑹本题考查学生对勤学故事的积累,需要学生平时有阅读积累的习惯;
⑺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即可;
(8)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作用。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词句,分析理解相关词句,分析其含义及在文中的作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课后复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综合性学习,课内阅读,对比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一课一练,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者作品,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根据提示默写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测试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测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对比阅读,课内阅读,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