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以礼待人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以礼待人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 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
第 二课时:以礼待人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会文明有礼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和对社会和谐的价值
2、体会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养成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意识。
(二)、能力目标:
1、学会换位思考,欣赏他人,平等对待他人。
2、能够在具体情境中表达、展现文明有礼。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古代和现代社会生活中各类礼节和礼仪,知道礼貌待人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怎样做到文明有礼
三、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情景教学法、分析归纳法、精讲点拨
四、教学过程
(一)引出新知 案例分析:今日有“礼”?
小岩一家约了朋友一起吃晚餐。小岩一家先到了就餐地点,找到了包间。进屋后,小岩抢先坐在沙发上,把脚激在茶几上,自顾自玩手机一会儿,几位朋友来了,他们主动与小岩打招呼,小岩只是答应了一句,眼睛没有离开他的手机。因为等的时间比较久,小岩有些饿了,菜刚上齐,他就拿起筷子夹菜吃,妈妈提醒他别着急,大人还没有开始呢。小岩鼓着嘴,很生气
学生讨论交流:
1、你认为小岩哪此方面做的不合适?应如何改进?
2、如果你是一起就餐的客人,你会有什么反应?会如何做?
学生交流:略
客人可能反应:反感、宽容、不理解、不在意、告诉他应该怎么做
哪些变现是恰当的?为什么
教师小结:
日常生活是检验人们文明素养的最好途径。 文明有礼看似小事,实则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风貌,体现一个人的道德(文明)素养和交际能力,文明有礼的人更容易获得他人的认和尊重。文明有礼应该从小事做起。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 以礼待人 ”这个话题。
探究新知
待人礼为先
环节一:学生阅读P37页正文第一段: 初步认识“礼”
收获平台
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尊重是“礼”)
师讲解:一定意义上说,礼体现了人与动物的区别。《晏子春秋》中说:“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2、礼的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衣冠不整×无“礼”)、举止文明等方面
环节二:品味经典
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人而无礼,焉以为德。---------------扬雄
师补充背景: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日:"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译文:
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呀。有一
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学《诗》。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我回去就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一是该学诗,二是该学礼,三是君子不偏爱自己的孩子。"
“不学礼,无以立”的意思是,不学习和践行礼节、礼仪,就无法在社会中立足。其意在突出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且身处世的前提。“人而无礼,焉以为德”的意思是,如果没有礼,就谈不上道德修养。
师生总结提升: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往能力的外在表现。文明有礼更易赢得别人的尊重,能够创造更多的机会,提升各种能力, 获得较好的发展。反之,就可能遇到不必要的困难,妨碍自身的进步和成长。
环节三:学生参与P38页探究与分享:文明小区大家谈
学生交流:
1、你生活的小区存在哪些不文明行行为?这些行为给小区居民造成了哪些影响?
2、你对文明小区的期望有哪些?
3、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关系靠什么来维持?
4、文明有礼对和谐社会建设的作用有哪些?
学生交流:略
收获平台: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诚恳、谦逊、平等、友善、倾听的态度能够给对方亲切感、受尊重感,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
名人名言:在宴会上最让人开胃的就是主人的礼节------莎士比亚
环节四:时事研讨:当前我国有的公民出国旅游时,大声喧哗、乱丢垃圾等不文明行为,
学生分组展开研讨:
收获平台:文明有礼体现中国形象
一个公民在国外的一言一行都代表了中国人的素养,每一个出国的公民都要有主人翁意识,时刻表现出中国人的文明素养。此外,不论什么场合、背景,我们参加各种仪式都要体现敬重、严肃和热情。这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师过渡:既然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能促进社会和谐、又体现国家形象。如此重要,那我们怎样做到文明有礼呢
做文明有礼之人
环节五:学生阅读P39页第二段正文 总结说话艺术
收获平台 说话态度:谦恭、和气、以理服人
语言艺术: 说话内容: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
说话语气:尊重对方、多用商量口气、不自以为是。不盛气凌人
师过渡: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经过长期使用、 积累和发展,中华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表示谦虚 恭敬的礼貌用语,学习这些有代表性的礼貌用语,学生既可以学做文明有礼的人,又可以学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生阅读P39相关链接:学习谦虚、恭敬的礼貌用语。
学生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反思自己是否经常使用这些文明用语
环节六:学生阅读P40页第一段正文 总结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收获平台
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做到着装得体、举止稳重、彬彬有礼 落落大方。
学生阅读P40方法与技能:参加社交的注意事项。
师点拨:做文明有礼的人,容貌、服装、举止等都是外在的表现,比这些更为重要的是内在美,包括对他人所持有的平等、尊重的态度。
环节七: 做学礼、明礼、守礼的人
老师点拨总结:
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 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同时,我们要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
(三)总结新知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四)、巩固新知 布置作业
1、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2、怎样做到文明有礼
五、板书设计:
第 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
第 二课时:以礼待人
待人礼为先
1、什么是礼 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2、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做文明有礼的人 文明有礼体现中国形象
1、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2、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3、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以礼待人教学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以礼待人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待人礼为先,做文明有礼的人,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以礼待人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问题导学,探究平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