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14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14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导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并理解,如:估量、众星拱月、玲珑剔透、销毁、瑰宝等。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我能通过对课文的朗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重难点】
能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
【学习过程】
默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音,读通每个句子,圈出自己不理解的生字和词语,留作交流。
默读第2~4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四字词语。
分段朗读,边读边思考: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朗读第2~4自然段,思考:圆明园是一座怎样的园林?
从哪里可以感受到圆明园的辉煌?再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在旁边写下批注。
理解“众星拱月”,在圆明园的平面图上找一找哪里是“星”,哪里是“月”。
默读文段,找出园中著名的景观和它们的特点。
闭上眼睛,模拟游览圆明园,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美景画面?
读第3自然段,再次“置身”园内,感受那种非同一般的美。
算一算:先秦至清代有多少年?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
你还知道圆明园里收藏着哪些奇珍异宝?
回顾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有感情地朗读第2~4自然段。
昔日辉煌的圆明园在今天却只能看到残垣断壁,默读第5自然段,思考:侵略者们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在文中画出相关词句,并写下你的感受。
课题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的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练习
一、阅读文段,选择正确的答案。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 选段第一句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
A. 概括中心 B. 总结全文 C. 引起下文 D. 承上启下
2. 这段话的结构方式是( )。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3. 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 )。
A. 介绍圆明园宏伟的建筑。 B. 介绍圆明园独特的布局。
C. 介绍圆明园珍贵的历史文物。 D. 介绍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
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节选)
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 该)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强盗洗劫财物,( )强盗在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 惊),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选自《1860圆明园大劫难》上海远东出版)
1.将括号中错误的词语用“\”画掉
2.解释成语。
(1)不可名状:
(2)丰功伟绩:
3.第三段括号中应填写的词语是( )
A.一个……另一个…… B.不但……而且……
C.有的……有的…… D.虽然……但是……
4.你认为雨果在最后一段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事件持有怎样的态度?
5.作为一名有志少年,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14 圆明园的毁灭学案,共3页。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14 圆明园的毁灭学案设计,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合作探究,整理总结,课外拓展,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4 圆明园的毁灭学案及答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合作探究,拓展延伸,课堂检测,自主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