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中考语文记叙文考点精讲精练
专题04 透析文章的结构层次(知识梳理+典题精讲)- 2022年中考语文记叙文考点精讲精练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4 透析文章的结构层次(知识梳理+典题精讲)- 2022年中考语文记叙文考点精讲精练,共37页。主要包含了过渡,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常见的考题形式:
1.文中围绕中心记叙了哪几件事?
2.补全文章的层次结构。
3.概括出文中的几个事例。
4.概括出文段的段落大意。
◆方法技巧提炼
阅读记叙文,只有把握住它的结构层次,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才能更好地整体感知和具体分析文章。文章的结构层次主要指各部分内容的组织、配合,包括开头和结尾、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等。
在记叙文阅读中,分析结构层次的考点主要包括:分析并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划分文章或段落的结构层次;解说层次划分的理由;编写文章或段落的结构提纲;找出能显示文章结构层次的词语或句子;找出表示过渡、照应的词语、句子、语段;分析句与句、段与段、部分与整体间的结构关系;排列文段句子的顺序;根据行文脉络,将打乱的语句、文段归位;寻找线索与伏笔等等。
记叙的顺序(已分析过)
文章的线索(已分析过)
划分段落层次
划分段落层次时要注意文章的线索,可按时间变化、空间转换、事情的发生发展、表达方式的变换或感情的变化、逻辑关系(总分式、层进式等)来划分;要注意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等等。其中小说还可以按情节的四个环节来划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划分层次的技巧
1.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划分—抓住关键词。
2.按故事的情节发展划分—抓住转换处。
3.按地点的变换转移划分—抓住转换处。
4.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划分—抓住角度变化。
5.按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抓住变化点。
6.按“总一分一总”的结构特点划分—抓住结构特点。
7.按段落内在联系划分—抓住段落中心。
四、过渡、照应、伏笔
过渡、照应、伏笔是处理记叙文结构层次很重要的环节,这些环节做好,就能使文章层次分明而有波澜,结构清晰而富有变化,达到突出中心、吸引读者的目的。
1.过渡:事物由一个阶段或一种状态逐渐发展变化而转入另一个阶段或另一种状态。文章是以段为构成单位的,一篇文章只有把每个段落连接起来,才能完整地表达出主题。好的文章,过渡自然,如行云流水,天衣无缝。在文中起过渡作用的可以是一句话或几句话;可以在段中,也可以独立成段。为了承上启下,过渡句段多用记叙、议论的表达方式,概括性强;为了使上下文衔接紧密,语句要简洁,不可拖沓、烦冗,否则容易喧宾夺主。
2.照应:为了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凑结构严谨,前面写到的,后面要有所交代,而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辅垫,这种安排、设计就叫作照应。记叙文照应常用“六法”:
(1)伏笔式照应:就是在文章的前面为后面的内容设下伏笔。这种照应,有的体现在事物上,有的体现在情节上。伏笔式照应的关键是设计好“伏”。这种“伏”可以是一处,也可以是两处乃至多处,但交代只有一处。
(2)细节式照应:就是通过对事物细枝末节的多次描写而形成的照应,以此来表达感情、寄托思想、表现个性,是一种易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照应方法。细节式照应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动作细节、形象细节、景物细节、语言细节、物件细节、服饰细节、情节细节等。
(3)设悬式照应:就是先在文章的开头设置悬念;然后将这个悬念不断推进,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最后解开悬念,令人恍然大悟。这些带有悬念的文字,上接下连前照后应,形成了很严密的照应关系。
(4)题文式照应:就是正文中的词句与题目中的词句相同或相近,从而构成照应关系,实际上就是点题,题文式照应最常见的是题目与文首或文尾的照应。
(5)首尾式照应:就是在文章开头出现的内容,在文章结尾再次出现,从而构成首尾呼应的关系,使全文形成一个首尾圆合、严密无缝的整体。
(6)总结式照应:就是在文章有关段落的前面或后面,对下面或上面的内容进行领起或总结,这种起总领、总结作用的语句或段落,至少出现两次,而且句子或段落的内容和形式基本相同,从而形成前后照应的关系,使文章浑然一体。
3.伏笔:就是上文用看似无关紧要的事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情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或者说是前文为后文情节埋下的线索(小说中的“悬念”)。它的好处是交代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使用伏笔应注意:
(1)有伏必应。“不伏不应”是败笔,“只伏不应”同样也是败笔。
(2)伏笔要伏得巧妙,切忌刻意、显露。伏笔一般要做到别人无法轻易觉察到,要做到自然成文。
(3)伏笔要有照应,前后不宜紧贴。如果伏笔与照应贴得过近,就会使文章显得呆板,读起来反而显得枯燥。
【例题精讲】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细水长流
蓝雪冰儿
①父亲说,以前有个算命先生说过,他是个苦命的娃。也的确,父亲十二岁丧父,不得不辍学到石灰窑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
②后来,有人说,老刘命好,三个闺女乖巧孝顺;也有人说,老刘命好,夫妻俩没红过脸,恩爱有加;还有人说,老刘命好,从来不跟人闹意见。父亲乐呵呵地说,细水长流嘛。别人不懂父亲这话是什么意思,摸着脑瓜皮说,老刘可真逗,说你命好,你还不乐意咋的?是啊,别人觉得,细水长流和命好放在一起,这是哪跟哪啊?但我最明白,父亲的意思是说,人不要太计较利益得失,水长流,情才会长在。
③初为人妻,继为人母,我也喜欢把“细水长流”挂在嘴上,当然,我收获的也是幸福和快乐。但是,今年夏天,父亲的“细水长流”刚一出口,就被母亲一句话给噎回去了。
④这个夏天,老天爷太吝啬了,一场痛快淋漓的大雨也不下,弄得棒子苗干渴得黄了叶子,打了蔫。视地如命的母亲看着很多人家都浇了地,心急如焚。可是,我们家的地和左右两家的紧挨着,根本修不出渠来。再说,那两家都到城里去住了,平时见不到人。
⑤当管理水渠的人告诉母亲可以去浇地时,母亲要父亲别去上班。父亲得令而行,两人不顾炎炎烈日,在棒子地里穿梭,割伤了脸,衣服都湿透了。最终用三个小时,浇了三家的地。中午,我赶回娘家,替父母准备好午饭。母亲向来身体不好,回到家,已经没有了说话的力气,一个劲擦汗;一向强壮的父亲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喘着粗气。我埋怨他们,这么大的岁数了,别把地看得比命还重要,就是旱死了,不就一年没收成吗?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我不敢再接话,闷着头把午饭端上桌。母亲便自言自语,三个小时,差点把命搭进去,不知道那两家知不知情。父亲说,干了就啥也别说,细水长流。母亲吼道,水都干了,还流啥?父亲一向害怕母亲,见母亲发脾气了,连一口粗气都不敢出。
⑥傍晚,母亲又跟父亲唠叨开了,按理说,他们没出力,总该给点钱吧!父亲说,也不是人家让咱们浇的,爱出不出吧。这次父亲没敢说出细水长流这句话,但还是那个意思。母亲没有像中午那样发火,但心里还是不高兴。
⑦晚饭后,我跟父亲唠嗑,父亲说,这人啊,愿意活得累呢,就会累;愿意活得轻松呢,就会轻松。我说,是啊,细水长流。父亲笑笑说,可是,你妈有的时候,就是不明白这个理。我说,妈活得比你累。父亲说,所以,我愿意什么事都让着她。再说了,夫妻之间也是一样,不能啥都计较,还是那句话,细水长流。父亲说完,嘿嘿笑了几声,好像在女儿面前掩饰对老伴的体贴。
⑧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丫头,还是你爸说得对,真的是细水长流。原来,前几天,左右两户人家赶回来浇地,一看地早就浇了,便把水费给了母亲,还特意拎来了他们从城里带来的新鲜水果,表示感谢。母亲一边给我拿水果,一边说,你也要记住啊,这人啊,可不能太计较。
⑨我瞧了一眼父亲,窗外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
(选文有删改)
老刘“命好”体现在哪里?原因是什么?
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
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
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
4.文章结尾写“一缕阳光”正好照在父亲的脸上,有什么深意?
【答案】
1.“命好”是指:①闺女乖巧孝顺,夫妻恩爱;②不跟人闹意见(人缘好)。
原因:老刘①包容,不争长短;②豁达,不计得失。
2.①内容上交待矛盾冲突的起因(或故事发生的背景):天大旱;邻居又不在家。
②结构上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浇地和母亲不理解父亲等情节作铺垫。
3.(1)“急”这里有“着急、生气”的意思,表达了母亲对女儿的不满,突出母亲“视地如命”。
(2)“急切”有“迫不及待”的意思,突出母亲内心的兴奋及对父亲言行的认同。
4.①父亲的内心像阳光一样明亮;②父亲的言行像阳光一样温暖了周围的人;③邻居的回馈、母亲的理解像阳光一样让父亲感到温暖、幸福;④进一步升华了“水长流,情长在”的主题。
【解析】
结合“有人说,老刘命好,三个闺女乖巧孝顺;也有人说,老刘命好,夫妻俩没红过脸,恩爱有加;还有人说,老刘命好,从来不跟人闹意见”概括。
本道题目考查句段的作用。句段的作用应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答题。联系该段内容,可得出:内容上交待矛盾冲突的起因(或故事发生的背景):天大旱;邻居又不在家;结构上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浇地和母亲不理解父亲等情节作铺垫。
本道题目考查赏析词语。词语的赏析,先判断手法,没有手法的运用时,则解释词语含义+分析该词写出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XX情感。
4.“阳光”指的是父亲温暖的行为、话语,据此分析理解。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城市里的菜地
晓寒
①河对面那一大片狭长的河洲,都用来种菜。河把土地分开,同时也把生活分成两种。我的窗户成了这座城市的一面镜子,照山照水,照一座小城,照出一片菜地的丰歉。
②我和土地打了半辈子的交道,来到这座小城以后,渐渐疏离了农事,把一片菜地当成风景看了。我是菜地里的常客,有闲了就去,点一根烟,慢慢地,边走边看。黄瓜花开了,偷偷绕过巴掌大的叶子,高举在阳光中,泼辣辣地黄,做好了招蜂惹蝶的准备。苦瓜开始显山露水,沟沟壑壑都在膨胀,一刻不停地忙着扩充自己的地盘。芹菜拱出来,挤眉弄眼,芽尖上的泥土还没来得及抖落干净。白菜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肿大。不起眼的白菜,也学会了用夸张的比例来表现自己的憨态可掬。这些花朵,叶子,瓜果上,都挂着不同的节令,像超市里货物上贴着的标签。菜地,已成为我另一本鲜活的日历。
③我母亲很少来城里住,城市在她眼里,一身的毛病。你看你住那么高,抬起脑壳一看吓死人,夜里睡着了都不踏实;一眼看过去,到处都是屋;街上车子打架,走条路都提心吊胆。而她一辈子生活在村庄里,打开大门就对着田垄和山冈,到处撒满了稻子,瓜菜,花草树木,鸡鸭牛羊;喊一嗓子就有人答应,这种敞亮和温情是城市里拿钱都买不到的。
④有年春天,儿子过生日,母亲破例来住了两夜。一天傍晚,我领她去菜地里看看。一路过去,母亲指指点点:这个菜栽得好,你看苗嫩葱葱的,以后肯定结得多;这块不行,要赶紧松土,放肥,再不搞就迟了,你看这人一懒,地也懒了。从这一头到那一头,母亲几乎没停过嘴巴,脸上的表情也阴睛不定。
⑤一根藤蔓爬到沟里来了,母亲把它牵回架子上,一条虫子在叶子上爬,母亲把它提了。母亲在不自觉中就把这些事做了。各种瓜菜,没有一样是闲着的,拔节的拔节,长个的长个,散发着不同的清香。在里面走着,亲切,踏实,知道自己离土地最近,离庄稼最近,离根最近。
⑥这晚,母亲显得很高兴,大概是没有想到,城市里还有这样一处地方。不过,并没有因为一片菜地,使母亲改变对城市的看法,她还是像以前一样很少进城。我回家去,母亲总会去菜园里摘些菜给我带走,每次摘菜时都会问我,河边那块菜地还好吧?我说老样子。过了几年,母亲再一次问我,河边那块菜地还好吧?我说好着哩。母亲不再说话,看样子她对我的回答很满意。
⑦事实上,那块菜地早已经被推平,几条街道纵横穿过,一些商品房从上面拔地而起,菜地以另一种形式变得高耸幽深,河的这边和那边都变成了同一种生活。那些菜被埋在了城市的底下,人在上面走过,汽车从上面碾过,只有日子还在流转,雨仍然从天空落下。
(选自2017年5月24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作者为什么说菜地已成为他另一本“鲜活的日历”?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的句子。
文章的标题是“城市里的菜地”,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写母亲?
联系全文,分析第⑦段的作用。
【答案】
(1)“鲜活的日历”是指不同的蔬菜标志着不同的时令季节,我一路走来,顺次看到它们就像翻开一张张日历,菜地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去看菜地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2)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将各种蔬菜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它们生机勃勃(富有活力)的特点,表达作者对菜地的喜爱.
(3)菜地是连接母亲和城市的纽带;母亲对菜地的感情代表了老一辈人对土地和庄稼的深情,具有典型意义;写母亲其实也是写作者,对作者来说菜地具有“根”的意义;母子对话内容和菜地的现实遭际形成对比,加重悲剧色彩,深化了文章主旨.
(4)交代菜地的结局(城市这块令人感到亲切、踏实的菜地被无情吞没);与前文中菜地的生机勃勃形成对比,与“我”和母亲的愿望形成反差,表现“我”的痛心;结尾具有鲜明的画面感,余韵悠长,引人深思.(意思对即可)结构:照应文章的开头(或首尾呼应).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进行分析.首先,要理解“鲜活的日历”在文中指什么,然后将“菜地”与“我”的生活、“日历”等联系起来分析.
(2)此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此题首先判断出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然后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要从描写对象的特点和情感特点两方面展开分析.
(3)此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解答时,要从文章的内容和主旨两方面分析,要梳理出“菜地”与“母亲”之间的关系,把握母亲对“菜地”的情感以及“菜地”的含义.
(4)此题考查段落在文中的作用分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要围绕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结尾段的作用一般有点题、照应、总结、深化中心等.结合本文的末段内容来看,既交代了菜地的结局,又与前文的菜地形成对比,从而突出人物的情感,引起读者的思考.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低到尘埃的愿
①路过一个工地,几个民工吃完饭,聚在一起打牌,每个人面前堆着一堆面值很小的角币。“要是每月给我们发两倍的工资,那我们打牌就不是现在这样缩头缩尾了。”“是啊是啊,那就妥妥的了。”
②在东北,人们爱说“妥了”,那是一种心灵满足后的肯定。就是给生命放了一张舒适的床,生命跟着熨帖了。知足是一种境界,口袋里只有5元钱,妥了,那就吃4元钱的“大餐”--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炸酱面。剩下的一元给蹲在墙角瑟瑟发抖的小乞丐,他已经给路人行了无数个礼,却还没有“开张”;没钱坐车去上班,妥了,那就骑自行车或者跑着去,正好这个年龄该减肥了。
③人的心永远想去山那边看上一眼。并非为了明白,也非为了征服。人的心总在远方:财富、权力、名声,以及许多,人常常会忘记当下。 殊不知,回到自己的生活,一样可以精彩。简单如一的生命,也可以是那根最优美的琴弦,上面沾满快乐而炫目的音符。听着那几个民工畅快的笑声,我想这何尝不是一种生的境界,简简单单的向往,踏实而天真,温暖着社会你死我活的残酷。
④人世间有多少愿望,在旁人看来触手可及,可于他们却是奢侈的。比如一个贫困山区的孩子,他的愿望是在假期多编几个土篮卖掉,有了学费就可以继续上学了;比如一个拾荒的老人,他的愿望是明天早上可以第一个去占领那个富人区的垃圾箱;比如一个乞丐,他的愿望是今夜不要下雨,因为窝棚盖被风刮掉了;比如一个流浪汉,他的愿望是冬天再迟一天来,缩在墙根儿再多取一天阳光的暖;比如两头相爱的猪抢食吃,彼此希望明天早上自己的重量超过对方而被宰杀,那样就可以让对方苟活下来;比如一个车辙里的两尾鱼,希望能再吐出一点唾液给对方,以求延长一秒此生的幸福……
⑤苏轼写过“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无灾无难,便是他对孩子的愿望;安德烈问他的母亲龙应台:“如果将来我成为一个普通的人,你会失望吗?”龙应台告诉他的儿子:对我最重要的,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朋友在新年短信里说,不祝愿我飞得有多高,只祝愿我飞得不那么累……这些很低很低的愿里,藏着很深很深的爱。
⑥忽然想起自己一个个简朴的生日和一张张亲人的脸。那很低很低的愿的蛋糕里,不是一样插着很饱满的蜡烛吗?
1.幸福是个比较级,在相对的平衡中才能感受其真实的存在选文中作者是通过一件什么事顿悟到幸福的。
2.文中第四段的划线句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3.阅读强调情感共鸣,选文第五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引发了你怎样的情感体验?
4.时下,每个人都在努力提升幸福指数,现在的你是否有被幸福紧紧包围的感觉,请晒出你的“幸福账单”。(提示:至少从三个不同角度来谈,50字以上)
【答案】
(1)作者由民工打牌时的满足和愉悦的状态领悟到幸福其实很简单.
(2)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或过渡作用;
内容上的作用:承接上文简单而美好的愿望引出了下文生活中许多渺小的愿望.
(3)这句话饱含着朋友对我的关爱,生命是一个前行向上的过程,在“行走”的过程中要更多的收获快乐,而不仅仅是疲惫的追逐.
(4)在家庭中,我的幸福是嘴馋的时候,妈妈为我做一顿我爱吃的红烧肉,是爸爸陪我一起打羽毛球;在学校,我的幸福是失望的时候老师的鼓励和同学的关爱;在自然中,我的幸福是每天可以看到蓝蓝的天空和洁白的云朵,以及炎热时的一股凉风,这些点点滴滴的幸福都让我沉醉.
【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读懂文章内容,明确哪是文章的叙述部分,哪是由此生发的感悟.文章叙述部分在开头,叙述自己看到民工的满足状态,由一句妥妥的了,开始生出自己的感悟.
(2)本题考查文段的作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作用题主要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方面是结构上的作用,比如过渡、照应等;另一方面是内容上的作用,从文章内容,表达情感、点明中心等方面考虑.“人世间有多少愿望,在旁人看来触手可及”这句话承接了上文“口袋里只有5元钱,妥了,那就吃4元钱的“大餐”--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炸酱面.剩下的一元给蹲在墙角瑟瑟发抖的小乞丐,他已经给路人行了无数个礼,却还没有“开张”;没钱坐车去上班,妥了,那就骑自行车或者跑着去,正好这个年龄该减肥了”而“于他们则是奢侈的”又开启了下文的内容“贫困山区的孩子”“拾荒的老人”“乞丐”“流浪汉”等事例.
(3)本题考查学生的情感体验及表达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认真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飞得高”有它的比喻义,就是离成功越近,离梦想越近.而“飞得累”是指辛苦、疲倦、劳累等.由此可以体会到这句话饱含着朋友对我的关爱,生命是一个前行向上的过程,在“行走”的过程中要更多的收获快乐,而不仅仅是疲惫的追逐.
(4)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经验的积累与体验以及表达能力.解答的关键是要学会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回答时我们往往要先定好几个角度:家庭方面、学校方面、社会方面、自然方面等.然后具体到每个角度去体会实际的幸福.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走 眼
①老街两边,一溜儿开有十多家古玩店。“珍宝斋”的门店在老街的最里面。老板姓赵,做这一行已经有20多年了。赵老板内行,眼力好。据说,好东西只要打他眼前一过,没有看走眼的。
②一次,老街有家店收了一件钧瓷,吃不准货色。半条街的人都看过了,但谁也不敢拍板下结论。店主亲自出马,恭恭敬敬地请赵老板赏脸,过去给看一眼。赵老板热心,当即过去,反复把玩了,淡淡地说:“收着。”
③店主心中一喜,禁不住颤声问:“能收?”
④赵老板朗声道:“能收!”后来,那件钧瓷出手,价钱竟然翻了10倍。自此,赵老板名声日隆。
⑤但是,新近开张的“云芳斋”的李老板却偏不信这个邪。李老板的店原本开在省城,不知怎么一时兴起,在小镇开了一家分店。他初来乍到,想干一件露脸的事,好在老街尽快站稳脚跟。
⑥这天,“珍宝斋”来了个外乡人。看打扮,像是落难之人。一进店,那人便掏出一个精巧的盒子,说盘缠儿不够了,身上有块玉,想换俩钱花。伙计打开盒子,一看,心里一惊,赶忙一溜小跑,把正在后院竹椅上闭目养神的赵老板请了过来。
⑦赵老板拿过那盒子,看了一下玉,又盖上盒子,端详良久,问卖家:“想淘换多少钱?”
⑧卖家说:“少说也得这个数。”说着,伸出五根手指。
⑨赵老板不语,站起身来,踱了几步,站定,对着卖家伸出了三根手指。
⑩卖家摇摇头,固执地伸出五根手指,神色凝重地说:“这可是家传的宝贝,低于这个数,免谈。”
⑪“收了。给客人添茶。”赵老板微微皱了皱眉头,不动声色地吩咐道。客人走后,赵老板拿了盒子,低声嘱咐了伙计几句,然后不紧不慢地踱着方步,回后院品茶去了。
⑫卖家出了古玩街,在镇上拐了几个弯,又勾回头,一闪身进了“云芳斋”的后院。伙计远远地看得仔细,回来向赵老板汇报。赵老板低头沉思良久,叹了口气,说:“这个李老板,不怎么地道啊!”
⑬隔天,李老板和街上的几个店主来到“珍宝斋”,进门便嚷:“听说贵店新近收了件好东西,拿出来,让大家开开眼!”
⑭赵老板拱手道:“小玩意儿而已,不值一提。”见赵老板不肯拿出玉,李老板暗自得意,忍不住大声嚷嚷:“赵老板,您不让我们开眼,莫非您这一次走了眼,收了个扔货?”
⑮赵老板干咳一下,默不作声。李老板愈发得意起来:“呵呵,想不到,老街赫赫有名的赵老板,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⑯这可关系到“珍宝斋”的声誉,连伙计都急了,赵老板依旧笑而不答。
⑰李老板恣意取笑一番之后,领着一群人得意洋洋而去。伙计实在忍不住了,说:“老板,您怎么一句话也不说啊?莫非咱们真的着了人家的道,收了个赝品?”
⑱赵老板粲然一笑,说:“玉的确不怎么样,但盒子实实在在是个好东西。上等的古檀香木,名家雕刻的纹饰。你说,究竟是谁走眼了?”伙计明白过来,心里那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他不解地问:“既然如此,你为何不说,羞辱李老板一番呢?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⑲赵老板长叹一声,说:“都在这个圈子里混饭吃,得饶人处,且饶人吧!”
⑳一个月后,“珍宝斋”做成了一笔买卖,一个雕工精良的古檀香木盒子卖了个好价钱,整条老街都轰动了。
㉑不久,老街的人发现,“云芳斋”的牌子在夜里悄悄摘掉了,店面转给了一个本地人。
1.文本以“走眼”为题,有何作用?
2.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⑭段的划线句。
3.请找出与⑱段划线句相照应的句子,并作简要分析。
4.结合本文的主要事件,说说文中的赵老板是怎样的一个人。
5.读完本文,你从李老板和赵老板身上明白了什么道理?
【答案】
(1)(3分)“走眼”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走眼”是全文的主要事件(概括了文章的两个主要事件);“走眼”在文中具有正话反说的效果,较好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2)(3分)语言描写。写出了李老板的得意,对赵老板饱含讥讽,表明了李老板为人的奸诈。
(3)(3分)“赵老板拿过那盒子,看了一下玉,又盖上盒子,端详良久”
动作描写,写出了赵老板对盒子的注意;
“端详良久”暗示了盒子的价值不菲。
(4)(4分)(事例各(1分),相应的性格各1分)
例:赵老板在收玉的过程中,识破了李老板的阴谋,并识别出装玉的盒子是上品。(1分)表明他精通业务(鉴赏能力强).(1分)
赵老板面对李老板的挑衅,一笑置之。(1分)表明他与人为善、宽容、大度。(1分)
(5)(2分)(任意两点得全分)
例:经商和做人一样,都应该诚信、宽厚、与人为善;(1分)
要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1分)
不要自以为是,坑害别人,应该公平竞争,不守行规难以立足。(1分)
【解析】
(1)本题题目的作用。题目常有概括全文内容,点明文本主旨,充当线索,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本文故事内容围绕走眼二字展开,所以走眼是全文的线索,同时也是全文的主要事件,根据文本内容可知,赵老板其实没有走眼,正话反说,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本题考查赏析描写。作答时,先明确所用描写手法,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即可。划线句是对李老板的语言描写,结合语境可知,李老板的话表现他的得意和对赵老板的嘲讽,也表现了他的奸狡。
(3)本题考查前后照应的理解。第七段中的“赵老板拿过那盒子,看了一下玉,又盖上盒子,端详良久“与第十八划线句相照应。这一动作表现了赵老板对盒子的注意,此时他实际上已经看出这个盒子是真正的古物,价值不菲。
(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作答时,需联系人物在文本中的表现,结合自己的情感体悟分析即可。根据赵老板能看出玉和盒子的不凡,可知他是一个很着很强的古玩鉴赏能力的人。根据“赵老板长叹一声,说:“都在这个圈子里混饭吃,得饶人处,且饶人吧!”“可知他是一个宽厚大度的人。
(5)本题为开放类试题,不设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即可,作答本题时,围绕经商与做人都要讲究诚信,不可算计别人,要与人友善表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