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1 金属 同步练习(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3.3 常见的盐 同步练习(2课时,含解析) 试卷 1 次下载
- 华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3章 金属与盐 单元测试题(含解析) 试卷 4 次下载
- 4.1 身边的有机物 同步练习(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4.2 塑料、纤维和橡胶 同步练习(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3章 金属与盐2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精品当堂检测题
展开2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第1课时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基础练习】
知识点 1 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
1.完成以下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实验现象。
(1)镁和稀盐酸反应:
化学方程式: 。
现象:①银白色固体逐渐减少或消失;
②固体表面产生大量 ;
③ 热量。
(2)铁和硫酸铜反应:
化学方程式: 。
现象:①银白色固体表面附着一层 色物质;
②溶液由 色逐渐变成 色。
2.[2018·宁波模拟] 探究镁、铜、锌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时,
图1
下列现象、分析或结论正确的是( )
A.盐酸的浓度可以不同
B.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
C.装有镁片的试管表面发烫
D.活动性Cu>Zn>Mg
3.[2020·湘西州] 将甲、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甲表面析出金属Cu,乙表面没有发生变化,据此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甲>铜>乙 B.铜>甲>乙
C.乙>铜>甲 D.甲>乙>铜
4.为了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小明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其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组合是( )
图2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知识点 2 置换反应
5.下列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3Fe+2O2Fe3O4 B.Zn+2HClZnCl2+H2↑
C.2HgO2Hg+O2↑ D.KOH+HClKCl+H2O
【能力提升】
6.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甲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乙、丙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将乙、丙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在丙的表面有紫红色固体析出,而乙表面没有变化,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乙、丙、甲 D.甲、丙、乙
7.[2020·金华] 取一定质量的锌粒和铜片于同一敞口容器中,再逐渐加入稀硫酸。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有关量的变化关系正确的是( )
图3
8.[2020·绍兴] 兴趣小组按如图4所示流程进行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反应结束后,将烧杯内物质进行过滤,向滤渣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图4
A.由实验可判断出铁、铜、锌的活动性顺序
B.两支试管混合后,固体总质量一定增加
C.滤渣中一定有Cu,一定没有Fe和Zn
D.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FeCl2、ZnCl2和CuCl2
9.[2020·杭州] 北宋张潜在其《浸铜要略序》一书中对铜的冶炼有如下记载:“山麓有胆泉,土人汲以浸铁,数日辄类朽木,刮取其屑,锻炼成铜。”
(1)书中提及的“胆泉”为硫酸铜溶液,“浸铁”即将铁放入其中,写出此种炼铜方法中生成铜的化学方程式: 。
(2)若“浸铁”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5所示,其中“”“”“”表示不同种类的离子,则“”表示 (填写离子符号)。
图5
10.[2019·衢州]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锡纸中的金属成分(锡纸中以一种金属为主,其他成分对实验无干扰),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 锡纸中的金属是什么?
[建立猜想] 根据锡纸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并结合金属活动性、价格等因素,猜想其中的金属可能是锌、铁、铝、锡中的一种。
[探究过程]
步骤 | 活动内容 | 收集证据 | 分析并 得出结论 |
步骤一 | ①查阅资料:金属锌在室温下很脆 ②取锡纸反复折叠 | 锡纸未破损 | 锡纸中的金属不是锌 |
步骤二 | 用磁铁靠近锡纸 | 锡纸没有被磁铁吸引 | 锡纸中的金属不是 |
步骤三 | ①取锡纸条放入浓度为20%的盐酸中,除去可能存在的氧化膜。当观察到 的现象时,取出锡纸条并用蒸馏水清洗 ②将处理过的锡纸条放入试管中,加入饱和硫酸锌溶液,静置观察 | ②中锡纸条表面无明显现象 | 说明锡纸中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弱,则锡纸中的金属不是铝,而是锡 |
[交流评价]
小科对实验结论提出怀疑:“无明显现象”并不代表没有发生反应,因为铝与硫酸锌反应[2Al+3ZnSO43Zn+Al2(SO4)3]生成的金属锌为银白色,与铝颜色相同,因此无法得出结论。请在不改变反应原理的前提下运用定量方法完善实验方案,并根据预期结果得出相应结论:
。
自|我|提|升
11.【例题】 将等质量的甲、乙两金属分别与足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6所示。关于甲、乙两金属,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图6
A.铁、镁 B.锌、镁
C.锌、铁 D.铁、锌
【提示】 根据等质量的金属和足量酸溶液反应的图像可以得出:①产生氢气的多少;②产生相同质量氢气需要的时间越 ,说明该金属的活动性越强;③如果这两种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相同,根据产生氢气的多少可以判断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相对原子质量越 的产生的氢气越少,相对原子质量越 的产生的氢气越多。从图像中不难看出:产生相同质量的氢气,金属乙与稀硫酸反应需要的时间短,说明金属乙与稀硫酸反应的速率快,即金属乙的活动性 。选项中都是二价金属,甲生成氢气多,因此甲的相对原子质量 。
【变式】 相同质量的镁、铝、锌分别与相同质量的20%的盐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直接用各金属表示)关系有以下几种猜测:①Mg>Al>Zn;②Al>Mg>Zn;③Al=Mg=Zn;④Al=Mg>Zn;⑤Al=Zn>Mg;⑥Al>Mg=Zn。其中合理的个数为( )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答案
1.(1)Mg+2HClMgCl2+H2↑ 气泡 放出
(2)Fe+CuSO4FeSO4+Cu 紫红 蓝 浅绿
2.C [解析] 利用金属和盐酸的反应来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时,要控制金属的形状、质量和加入盐酸的浓度、质量等变量相同;由于镁和盐酸反应放热,因此装有镁片的试管表面发烫。
3.A [解析] 将甲、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甲表面析出金属铜,乙没有发生反应,说明甲比铜活泼,乙不如铜活泼,所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甲>铜>乙。
4.C [解析] ①中银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银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即H>Ag;②中铜不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即Fe>Cu;③中铁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即Fe>H;④中铜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即Cu>Ag。综合以上分析可知,②④的组合即可判断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
5.B [解析] 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这种反应叫作置换反应。
6.C [解析] 有甲、乙、丙三种金属,甲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乙、丙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说明甲的活动性最强,乙、丙的活动性较弱,即金属活动性甲>乙、丙;把乙和丙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在丙的表面有紫红色固体析出,说明丙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即丙>铜;乙表面没有变化,说明乙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即铜>乙,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乙、丙、甲。
7.C [解析] 铜与硫酸不反应,随着稀硫酸的加入,铜片的质量不变;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随着稀硫酸的加入,锌粒质量不断减少至0,氢气和硫酸锌的质量不断增加,当锌完全消耗,氢气和硫酸锌的质量不再改变。
8.D
9.(1)Fe+CuSO4Cu+FeSO4 (2)Fe2+
10.[探究过程] 步骤二:铁
步骤三:①锡纸表面产生较多气泡(或锡纸表面产生气泡)
[交流评价] ①取一定量锡纸,用盐酸除去可能存在的氧化膜,取出后用蒸馏水清洗并晾干,称得质量记为m1。②将锡纸放入试管中,加入一定量饱和ZnSO4溶液浸没锡纸,充分反应后,取出锡纸用蒸馏水清洗并晾干,再次称得锡纸总质量记为m2。③如果m2>m1,则锡纸中的金属为铝;如果m2=m1,则锡纸中的金属为锡
11.【例题】 D
【提示】 短 大 小 强 小
【变式】 C [解析] 镁、铝、锌分别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金属和酸的质量关系如下:
Mg+2HClMgCl2+H2↑
24 73 2
2Al+6HCl2AlCl3+3H2↑
18 73 2
Zn+2HClZnCl2+H2↑
65 73 2
假设等质量的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73 g,设金属的质量为m。当m<18 g时,酸足量,生成氢气的质量由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决定,则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为Al>Mg>Zn;当18 g≤m < 24 g时,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为Al>Mg>Zn;当24 g≤m<65 g时,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为Al=Mg>Zn;当m≥65 g时,酸都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由酸的质量决定,则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为Al=Mg=Zn。
九年级下册第 2 节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精品第2课时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九年级下册第 2 节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精品第2课时同步测试题,共6页。
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2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2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练习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已知,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判断下列各组物质能否发生反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1 物体的内能精品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1 物体的内能精品课后测评,文件包含71物体的内能第1课时物体的内能同步练习docx、71物体的内能第2课时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同步练习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