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人教版(2019)必修1地理第六章_自然灾害单元复习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10476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人教版(2019)必修1地理第六章_自然灾害单元复习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10476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人教版(2019)必修1地理第六章_自然灾害单元复习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10476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习题,共16页。
1. 读某日四川气象干旱监测图,回答以下小题。
(1)要持续监测该地区的旱情,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
A.GPS B.GIS C.RS D.数字地球
(2)该幅干旱监测图的绘制主要是依赖( )
A.GPS B.GIS C.RS D.数字地球
2. 2019年10月1日,我国国庆70周年阅兵受到举世瞩目和广泛赞誉。空中梯队的130余架战机,以雷霆之势“米秒不差”地相继飞过天安门广场。完成下列小题。
(1)国庆期间,气象部门利用卫星对北京市及周边地区的天气状况进行监测,主要应用的是( )
A.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D.数字地球
(2)确定各空中梯队在阅兵中的准确位置,主要依靠的是( )
A.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D.自动驾驶技术
3.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8年10月31日16时29分,在四川凉山州西昌市(东经102.08度,北纬27.70度)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19千米。据此回答下面各题。
(1)为了准确地定位地震的震中(东经102.08度,北纬27.70度)位置主要用到的技术是( )
A.实地考察B.遥感技术(RS)
C.地理信息系统(GIS)D.全球定位系统(GPS)
(2)“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将来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有短报文通信能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 )
①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 ②提供灾区的影像
③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 ④进行短报文通信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4. 叠图分析是科学选址最常用的方法。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叠图分析最常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B.GPSC.GISD.数字地球
(2)选定的区域适合建设( )
A.大型垃圾处理场B.大型仓储式超市
C.汽车加油站D.水源保护区
5. 某游客从图A处驱车赶往B处,其手机百度地图提示:“前方1公里处行驶非常缓慢”。热力图是百度地图功能之一,它是利用手机基站定位获取该区域的用户数量来渲染地图颜色,实时描述人群分布、密度和变化趋势的一个产品。如图为某区域热力图。完成下列小题。
(1)百度地图该提示使用的技术有( )
A.GPS、RSB.GIS、RS
C.GPS、GISD.GIS、RS、GPS
(2)通过对热力图提供的大数据进行分析,不能( )
A.规划布局景区道路B.评估区域商业价值
C.核定区域游客数量D.助力交通部门决策
6. 市气象台2019年11月23日16时45分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信号:预计24日北京地区将出现寒潮天气,最低气温将下降10℃左右,24日白天有4、5级偏北风,阵风7级,夜间最低气温降至-5℃左右,请注意防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市气象台界定寒潮的标准主要有( )
①气温24小时内下降8℃以下
②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
③气温24小时内下降10℃以上
④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对个人和家庭而言,减灾防灾的主要任务是( )
A.灾害救援B.灾害防御C.自救互救D.灾害救助
7. 云南鲁甸、景谷等地先后发生了6级以上地震。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造成鲁甸与景谷地震的原因是( )
A.地壳运动B.火山喷发C.海啸侵袭D.修建水库
(2)根据当地自然特点,地震易引发的地质灾害有( )
A.火山喷发、台风B.滑坡、泥石流
C.洪涝、海啸D.泥石流、火灾
8. 南方某山区经历暴雨,下图为该地暴雨前后一周地形对比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是( )
A.山洪爆发B.地震C.滑坡D.泥石流
(2)该地质灾害发生后,最需要紧急撤离的居民点是( )
A.甲B.乙C.丙D.丁
9. 下图为某地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以下图层组合最适合用遥感(RS)技术获取信息的是( )
A.①③⑤B.①②④C.③④⑥D.②③⑥
(2)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 )
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⑤⑥D.②③④⑥
10. 2014年5月2日,一场暴雨过后,位于阿富汗东北部山区的某村落受破坏力巨大的灾害侵袭,众多房屋被掩埋,造成2700多人死亡。下图为此次灾害发生后无人机在当地拍摄的照片。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村落遭受的自然灾害为( )
A.雪崩B.滑坡C.台风D.沙尘暴
(2)应对上述自然灾害,可以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
A.引导灾害救援B.监测灾害的影响范围
C.管理灾情数据D.储备并运输救灾物资
11. 2020年12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移朗玛峰(见下图)最新高程—8848.86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珠峰登顶测量需要克服的困难主要是( )
①极夜 ②极寒
③沙尘 ④缺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珠穆朗玛峰的外形酷似尖尖的金字塔,该地貌名称是( )
A.冰斗B.角峰C.刃脊D.峡湾
(3)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持续监测珠峰的冰川变化,以了解珠峰冰川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与传统的地面观测方式相比,遥感技术在监测冰川变化方面的优势是( )
①用时短,效率高 ②范围小精度高
③受自然条件影响小 ④周期长,数据全面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2.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减灾防灾安全预警系统在我国灾害防治中的成功应用,对我国灾害防治水平的提升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以下小题。
(1)该地区的地质灾害( )
A.发生频率随降水量的增多而减少
B.多分布于西部和北部的高山高原
C.可通过加强监测和预报避免损失
D.强度与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有关
(2)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用于灾害预警,主要是因为它能( )
A.及时发现地面变动,并传输位置信息
B.发布实时灾情信息,有利于救灾
C.分析灾害的成因,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D.根据灾害特点,模拟灾害发生的过程
13.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GIS在灾害监测评估应用中的空白处所代表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在灾害监测评估过程中的优势分别是什么?两者结合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如何?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广网北京2016年11月9日消息:今天内蒙古大部分地区遭遇到了今年最强的一次寒潮天气,大风、降温、降雪、沙尘暴齐袭。
(1)寒潮主要发生在哪些地区?主要发生在什么季节?
(2)影响我国寒潮强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寒潮会造成哪些危害?
15. 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2018年7月,印尼巴厘岛阿贡火山再次喷发,如柱的火山灰高达2000米。下图为“近一年来印尼5级以上地震震中位置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印尼多地震、火山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地震、火山喷发外,印度尼西亚多泥石流灾害,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防御地震、泥石流灾害的共同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青藏高原是我国地震频发地区,2016年1月21日青藏高原东北部某地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材料二:下图为青藏高原某震区示意图。
(1)在不考虑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差异的情况下,比较此次地震A、B两居民点的烈度大小,并说明主要原因。
(2)为能够快速识别此次地震的影响范围并评估灾害损失,需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哪些。
(3)B居民点在此次地震中损毁严重,若在C、D两地中选址重建,D地更为合理,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1年人教版(2019)必修1地理第六章 自然灾害单元复习题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2 小题 ,每题 4 分 ,共计48分 )
1.
【答案】
C
B
【考点】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
(1)本题考查RS的基本功能。
(2)本题考查GPS的基本功能。
【解答】
(1)RS(遥感技术)可用于自然灾害的监测,能够持续监测旱情等灾害的发展。
故选C。
(2)该图的绘制需要对多种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因而需要运用GIS。
故选B。
2.
【答案】
C
A
【考点】
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
(1)遥感技术是指借助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的情况下,记录目标物对电磁波的辐射、反射、散射等信息,揭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探测技术。
(2)RS主要是获取数据,GIS主要是分析处理,GPS定位,确定经纬度和海拔高度。
【解答】
(1)A.全球定位系统(GPS)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不能对天气状况进行监测,故不符合题意。
B.地理信息系统是对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不能对天气状况进行监测,故不符合题意。
C.遥感技术主要功能是遥感,适宜用来灾害监测和环境监测,应用于台风、暴雨等天气状况的监测,特别是快速图象处理和评估,故符合题意。
D.数字地球虚拟技术是运用计算机技术生成一个以地球坐标为依据的、具有多分辨率的海量数据和多维显示的地球虚拟系统,不能对天气状况进行监测,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确定各空中梯队在阅兵中的准确位置,主要依靠的是GPS,即选项中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故选A。
3.
【答案】
D
C
【考点】
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
(2)地理信息技术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三者既各自独立发展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遥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
【解答】
(1)准确定位要用到的技术是全球定位系统(GPS),D正确。
故选D。
(2)结合材料可知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有定位和短报文通信作用,C正确。
故选C。
4.
【答案】
C
D
【考点】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2)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解答】
(1)根据三种地理信息技术的用途的不同,RS即遥感,主要是指从高空获取地理信息;GPS即全球定位系统,主要是空间定位功能;GIS是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通过叠加不同图层,“分析”空间信息,形成成果;数字地球是指地球信息的数据化;由题干可知,叠图“分析”最常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GIS。
故选C。
(2)根据图中信息提示,选定的区域具备地质条件适宜、人口密度小(不适合建大型仓储式超市或大型垃圾处理场)、远离主要道路(不适合建汽车加油站)、植被保护好(水质好)的特点,则可知该区域适合建设水源保护区,D正确。
故选D。
5.
【答案】
C
C
【考点】
3S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及其综合应用
【解析】
(1)“3S”技术是由GPS、RS和GIS组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GPS用于实时快速地提供目标的空间位置;RS用于实时、快速地提供目标及其环境的几何与物理信息及各种变化,发现地球表面上的各种变化并对GIS进行数据更新;GIS用于对多种来源时空数据进行综合处理、集成管理、动态存取。
(2)热力图是以特殊高亮的形式显示访客热衷的页面区域和访客所在的地理区域的图示。热力图可以显示不可点击区域发生的事情。城市热力图的检测方式只提供参考。
【解答】
(1)根据材料,百度地图该提示需要对车辆定位,使用的技术有GPS技术;需要对路线状况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使用GIS技术。RS主要功能是拍摄遥感图象,不能定位或分析数据信息。
故选C。
(2)根据材料可知,该数据来源是依据个人手机定位显示人流的,其反映的是某个地区人流量的多少,可用于选址道路规划等跟人口有关的要素研究,故A对;
由材料可知,热力图便于观察一个地方的人口密集数量及实时的人流量情况,因此可知通过某区域的人口流动量来评估区域商业价值,故B对;
景区游客数量的核定主要是由环境来决定的,不能通过热力图来核定,故C错;
热力图在用于观察人流量情况的同时也能够检测交通流量,助力交通部门决策,故D对。
故选C。
6.
【答案】
D
C
【考点】
气象灾害
灾害防治
【解析】
(1)本题考查气象灾害。
(2)本题考查灾害防治。
【解答】
(1)寒潮是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气温24小时内下降8℃以上,且使得该地最低气温下降到4℃及以下,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故②③④正确。
故选D。
(2)寒潮灾害会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对个人和家庭而言,减灾防灾的主要任务是自救互救。
故选C。
7.
【答案】
A
B
【考点】
地质灾害
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解析】
(1)本题考查地震形成的原因。
(2)本题考查地震易引发的地质灾害。
【解答】
(1)云南地处我国西南,靠近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多地壳运动,是造成鲁甸与景谷地震的原因。
故选A。
(2)该地为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且地势起伏大,因此地震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故选B。
8.
【答案】
C
C
【考点】
地质灾害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
灾害防治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地质灾害。
(2)本题主要考查了防灾减灾。
【解答】
(1)读图可知,该地暴雨一周后,形成了堰塞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堰塞湖是由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综上所述,该地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是滑坡。
故选C。
(2)据图中甲、乙、丙、丁四居民点位置可知,丙位于河流下游,堰塞体附近,一旦堰塞体被水冲垮,丙居民点必定受灾。
故选C。
9.
【答案】
B
D
【考点】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2)农业适宜性评价主要从自然条件(地形、气候、土壤、水源)方面分析。
【解答】
(1)结合所学可知,遥感技术是人们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的技术,而土壤、岩层和地下水不是全部位于地面,所以无法用遥感技术获取信息。
故选B。
(2)农业生产主要考虑的是水系、土壤、地形、水源等因素,所以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②③④⑥。
故选D。
10.
【答案】
B
A
【考点】
地质灾害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及其应用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灾害。
(2)本题主要考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及其应用。
【解答】
(1)由材料“一场暴雨过后,位于阿富汗东北部山区的某村落受破坏力巨大的灾害侵袭,众多房屋被掩埋,造成2700多人死亡”和图分析可知,该地位于山区,在暴雨之后,易发生滑坡灾害。
故选B。
(2)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定位、导航、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可以引导灾害救援。
故选A。
11.
【答案】
D
B
B
【考点】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
(1)珠峰海拔高,空气稀薄且温度低,气候极寒,D正确;
极夜出现在极圈内,珠峰纬度低,不会出现极夜,①错误;珠峰沙尘较少,③错误;D正确,
ABC错误,
故选D.
(2)题目说的是“尖尖的金字塔”,说明是由冰川侵蚀形成的地貌,即角峰,B正确。
故选B.
(3)遥感技术的优点有:通过人造地球卫星上的遥测仪器把对地球表面实施感应遥测和资源管理的监视结合起来的一种新技术,所
以地面自然条件影响小,③正确。遥感技术比传统的地面观测获得资料的速度快,用时短,①正确、④错误。遥感技术观测的范
围和精度均比传统地面观测高,②错误。B正确,
ACD错误,
故选B。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2.
【答案】
D
A
【考点】
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
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
(2)本题考查GPS的应用。
【解答】
(1) 根据图示经纬度和等高线数值可以确定,该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其强度与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有关。
故选D。
(2)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够进行空间定位,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发现地面变动,并传输位置信息,起到灾害预警的作用。
故选A。
二、 解答题 (本题共计 4 小题 ,每题 12 分 ,共计48分 )
13.
【答案】
(1)预报预警,动态监测
(2)遥感技术在灾害前兆与灾情监测过程中的信息获取方面有优势,而地理信息系统借助于其信息管理、查询和分析功能,在灾害空间分布分析方面有优势。
两者结合可以实现在灾害发生前,能事先圈定危险区,并对危险程度进行评估,指导防灾活动;在灾害发生过程中,能对灾情实况监测,指导抗灾活动;在成灾后能对灾害损失做出快速评价,指导救灾工作。
【考点】
3S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及其综合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
(1)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管理、查询和分析功能,可为分析灾害影响范围、确定救灾物资调配的最佳路径,以及受灾人员、财产的安全有效转移提供决策依据,同时进行灾情统计与评估,为灾后重建提供决策支持。
(2)主要考查了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解答】
(1)GIS在灾害监测评估应用中的空白处所代表的作用分别是预报预警、动态监测。
(2)优势:遥感技术在灾害前兆与灾情监测过程中的信息获取方面有优势,而地理信息系统借助于其信息管理、查询和分析功能,在灾害空间分布分析方面有优势。
作用:两者结合可以实现在灾害发生前,能事先圈定危险区,并对危险程度进行评估,指导防灾活动;在灾害发生过程中,能对灾情实况监测,指导抗灾活动;在成灾后能对灾害损失做出快速评价,指导救灾工作。
14.
【答案】
(1)寒潮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
(2)距离蒙古、西伯利亚地区的远近、冷性反气旋势力的强弱、地形、寒潮来临前当地气温的高低等。寒潮来临前,当地天气越暖,寒潮强度越大。
(3)强烈降温使农作物、牲畜遭受冻伤;河港封冻,大风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严重的大雪、冻雨压断电线、折断电线杄,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等。
【考点】
气象灾害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略
(2)略
(3)略
15.
【答案】
(1)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2)地形起伏大,多暴雨,植被破坏,岩石破碎
(3)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监测预报体系,加强管理,建立健全防灾减灾的保障体系,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考点】
地质灾害
灾害防治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地质灾害。
(2)本题主要考查了地质灾害。
(3)本题主要考查了防御地震、泥石流灾害的共同措施。
【解答】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尼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火山。
(2)泥石流灾害形成的原因主要是降水多,地形坡度大,植被破坏。结合印度尼西亚的地理条件可知多火山,地形起伏大;岩石破碎;受赤道低气压影响大,多暴雨;人口多,植被破坏。
(3)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监测预报体系,早知道,早预防;政府应加强管理,建立健全防灾减灾的保障体系;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16.
【答案】
(1)B大于A;B地居民点震中距较小;B地居民点较多,人口稠密,地震危害大。
(2)RS;GIS。
(3)D地附近等高线稀疏,地势较平坦;附近无断层,地质结构稳定。
【考点】
地质灾害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2)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3)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答】
(1)地震的烈度是指地震的破坏程度。影响烈度大小的因素主要包括震中距,震级大小,震源深度,建筑物的牢固程度等。由图可知,图中B地居民点震中距较小,居民点较多,人口稠密,因此B地的烈度大于A地。
(2)运用遥感技术能够快速识别地震等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影响范围;评估地震灾害的损失,需要运用地理信息系统。
(3)由图可知,图中D地附近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附近无断层,地质结构稳定,适宜聚落建设。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六章 自然灾害——【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文件包含第六章自然灾害挖空版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第六章自然灾害背诵版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六章 自然灾害(提升卷)- 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单元复习(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文件包含第六章自然灾害提升卷解析版docx、第六章自然灾害提升卷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六章 自然灾害(基础卷)- 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单元复习(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文件包含第六章自然灾害基础卷解析版docx、第六章自然灾害基础卷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