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八年级上册3 勾股定理的应用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
展开第2课时 勾股定理的应用(2)
1.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重点
勾股定理的应用.
难点
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
一、创设情境
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何图形,让学生画好图; 在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过程中,注意勾股定理的使用条件,教师要向学生交代清楚,解释明白;优化训练,在不同条件、不同环境中反复运用定理,使学生达到熟练使用、灵活运用的程度;让学生深入探讨,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探究新知
例1 如图,一圆柱体底面周长为20 cm,高AB为4 cm,BC是上底面的直径.一只蚂蚁从点A出发,沿着圆柱的侧面爬行到点C,试求出爬行的最短路程.
分析:蚂蚁实际上是在圆柱的半个侧面内爬行,如果将这半个侧面展开(如图),得到长方形ABCD,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所求的最短路程就是侧面展开图长方形对角线AC之长.(精确到0.01 cm)
解:如图,在Rt△ABC中,BC=底面周长的一半=10 cm,
∴AC===≈10.77(cm)(勾股定理).
答:爬行的最短路程约为10.77 cm.
例2 在Rt△ABC中,已知两直边a与b的和为p cm,斜边长为q cm,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解:∵a+b=p,c=q,
∴a2+2ab+b2=(a+b)2=p2,
∵a2+b2=q2(勾股定理),
∴2ab=p2-q2,
∴SRt△ABC=ab=(p2-q2)(cm2)
教学说明:因为Rt△ABC的面积等于ab,所以只要求出现ab就可以完成本道题.分析已知条件可知a+b=p,c=q,再联想到勾股定理a2+b2=c2,则这个问题就可以化归到一个代数问题上解决,由a+b=p,a2+b2=q2,求出ab.
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显示“课堂演练”,启发、引导学生,关注“学困生”.
学生活动:先独立完成,当有困难时,寻求同伴的帮助,通过相互交流以解决问题.
三、练习巩固
1.一辆装满货物的卡车,其外形高2.5米,宽1.6米,要开进厂门形状如图的某工厂,问这辆卡车能否通过该工厂的厂门(厂门上方为半圆形拱门)?
2.如图,CD=6 cm,AD=8 cm,∠ADC=90°,BC=24 cm,AB=26 cm.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四、小结与作业
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何收获?有何困惑?与同伴交流,在学生交流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
作业
教材第123页习题14.2第4,5题.
本课时所学内容是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很多问题可以用勾股定理解决,而解决这类问题都需要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也就是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来完成.教学时应注意如何构造直角三角形,找出已知两个量,求出第三个量,或者利用勾股定理建立几个量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时注意让学生动手,画出图形,从而建立直角三角形模型.本节课中由勾股定理解决立体图形上的最短路径问题,比较抽象,注意化“曲”为“平”,让学生动手操作,真正建立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14.2 勾股定理的应用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14.2 勾股定理的应用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基本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沪科版八年级下册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科版八年级下册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说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17.1 勾股定理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17.1 勾股定理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合作探究,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