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无锡市宜兴市丁蜀学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18年无锡市宜兴市丁蜀学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共10小题;共50分)
1. −5 的倒数是
A. 15B. ±5C. 5D. −15
2. 函数 y=1x−2 中,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
A. x>2B. x≥2C. x≠2D. x≤2
3. 分式 22−x 可变形为
A. 22+xB. −22+xC. 2x−2D. −2x−2
4. 已知A 样本的数据如下:72,73,76,76,77,78,78,78,B 样本的数据恰好是A 样本数据每个都加 2,则 A,B 两个样本的下列统计量对应相同的是
A. 平均数B. 方差C. 中位数D. 众数
5. 若点 A3,−4,B−2,m 在同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则 m 的值为
A. 6B. −6C. 12D. −12
6. 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等边三角形B. 平行四边形C. 矩形D. 圆
7. 如图,AB∥CD,则根据图中标注的角,下列关系中成立的是
A. ∠1=∠3B. ∠2+∠3=180∘C. ∠2+∠41, ⋯⋯①x−2≤12x+2. ⋯⋯②
21. 如图,已知:△ABC 中,AB=AC,点 M 是 BC 的中点,点 D,E 分别是 AB,AC 边上的点,且 BD=CE.求证:MD=ME.
22. 某区教研部门对本区初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其中有这样一个问题:老师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提问和表达E
A.从不;B.很少;C.有时;D.常常;E.总是.
答题的学生在这五个选项中只能选择一项.如图是根据学生对该问题的答卷情况绘制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该区共有 名初二年级的学生参加了本次问卷调查;
(2)请把这幅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3)在扇形统计图中,“总是”的圆心角为 .(精确到度)
23. (1)甲、乙、丙、丁四人做传球游戏;第一次由甲将球随机传给乙、丙、丁中的某一人,从第二次起,每一次都由持球者将球再随机传给其他三人中的某一人.求第二次传球后球回到甲手里的概率.(请用“画树状图”或“列表”等方式给出分析过程)
(2)如果甲跟另外 nn≥2 个人做(1)中同样的游戏,那么,第三次传球后球回到甲手里的概率是 (请直接写出结果).
24. 如图,OA=2,以点 A 为圆心,1 为半径画 ⊙A 与 OA 的延长线交于点 C,过点 A 画 OA 的垂线,垂线与 ⊙A 的一个交点为点 B,连接 BC.
(1)线段 BC 的长等于 ;
(2)请在图中按下列要求逐一操作,并回答问题:
①以点 为圆心,以线段 的长为半径画弧,与射线 BA 交于点 D,使线段 OD 的长等于 6;
②连 OD,在 OD 上画出点 P,使 OP 的长等于 263,请写出画法,并说明理由.
25. 某校计划购买一批篮球和足球,已知购买 2 个篮球和 1 个足球共需 320 元,购买 3 个篮球和 2 个足球共需 540 元.
(1)求每个篮球和每个足球的售价;
(2)如果学校计划购买这两种球共 50 个,总费用不超过 5500 元,那么最多可购买多少个足球?
26. 如图,直线 x=−4 与 x 轴交于点 E,一开口向上的抛物线过原点交线段 OE 于点 A,交直线 x=−4 于点 B,过点 B 且平行于 x 轴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点 C,直线 OC 交直线 AB 于点 D,且 AD:BD=1:3.
(1)求点 A 的坐标;
(2)若 △OBC 是等腰三角形,求此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27. 如图 1,菱形 ABCD 中,∠A=60∘,点 P 从点 A 出发,以 2 cm/s 的速度沿边 AB,BC,CD 匀速运动到点 D 终止,点 Q 从点 A 与点 P 同时出发,沿边 AD 匀速运动到点 D 终止,设点 P 运动的时间为 ts.△APQ 的面积 Scm2 与 ts 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由图 2 中的曲线段 OE 与线段 EF,FG 给出.
(1)求点 Q 运动的速度;
(2)求图 2 中线段 FG 的函数关系式;
(3)问:是否存在这样的 t,使 PQ 将菱形 ABCD 的面积恰好分成 1:5 的两部分?若存在,求出这样的 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8. 如图,点 C 为 ∠AOB 的边 OA 上一点,OC=6,N 为边 OB 上异于点 O 的一动点,点 P 是线段 CN 上一点,过点 P 分别作 PQ∥OA 交 OB 于点 Q,PM∥OB 交 OA 于点 M.
(1)若 ∠AOB=60∘,OM=4,OQ=1,求证:CN⊥OB.
(2)当点 N 在边 OB 上运动时,四边形 OMPQ 始终保持为菱形.
①问:1OM−1ON 的值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变化,求出其取值范围;如果不变,请说明理由.
②设菱形 OMPQ 的面积为 S1,△NOC 的面积为 S2,求 S1S2 的取值范围.
答案
第一部分
1. D【解析】∵−5×−15=1,
∴−5 的倒数是 −15.
2. A
3. D
4. B
5. A
6. A【解析】A选项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B选项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
C、D选项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7. D【解析】A、 ∵OC 与 OD 不平行,
∴∠1=∠3 不成立,故本选项错误;
B、 ∵OC 与 OD 不平行,
∴∠2+∠3=180∘ 不成立,故本选项错误;
C、 ∵AB∥CD,
∴∠2+∠4=180∘,故本选项错误;
D、 ∵AB∥CD,
∴∠3+∠5=180∘,故本选项正确.
8. B【解析】∵ 点 A,B,C 是 ⊙O 上的三点,且 ∠ABC=70∘,
∴∠AOC=2∠ABC=2×70∘=140∘.
9. D【解析】∵ 在梯形 ABCD 中,AD∥BC,
∴△AOD∽△COB,
∵AD=1,BC=4,
即 AD:BC=1:4,
∴△AOD 与 △BOC 的面积比等于:1:16.
10. D
【解析】连接 DE,DF,过点 F 作 FN⊥AB 于点 N,过点 C 作 CM⊥AB 于点 M,
∵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得:S△DEC=S△DFA=12S平行四边形ABCD,
即 12AF×DP=12CE×DQ,
∴AF×DP=CE×DQ,
∵ 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D∥BC,
∵∠DAB=60∘,
∴∠CBN=∠DAB=60∘,
∴∠BFN=∠MCB=30∘,
∵AB:BC=3:2,
∴ 设 AB=3a,BC=2a,
∵AE:EB=1:2,F 是 BC 的中点,
∴BF=a,BE=2a,
BN=12a,BM=a,
由勾股定理得:FN=32a,CM=3a,
AF=3a+12a2+32a2=13a,
CE=3a2+3a2=23a,
∴13a⋅DP=23a⋅DQ,
∴DP:DQ=23:13.
第二部分
11. 2xx−2
12. 8.2×109
13. 3,0
14. 假
【解析】“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的逆命题是“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定义,不符合要求,因此是假命题.
15. 8
【解析】如图,
∵ 在 △ABC 中,CD⊥AB 于点 D,点 E 是 AC 的中点,DE=5,
∴DE=12AC=5,
∴AC=10.
在直角 △ACD 中,∠ADC=90∘,AD=6,AC=10,
则根据勾股定理,得 CD=AC2−AD2=102−62=8.
16. 43
【解析】设平行四边形 ABCD 的对角线 AC 与 BD 交于点 O,
∵ AE⊥BD,∠EAC=30∘,AE=3,
∴ 在 Rt△EAO 中,cs∠EAO=AEAO,
∴ AO=AEcs30∘=332=23,
∴ AC=2AO=43.
17. 5
【解析】过点 B 作 BD⊥直线x=4,交直线 x=4 于点 D,过点 B 作 BE⊥x 轴,交 x 轴于点 E,直线 x=1 与 OC 交于点 M,与 x 轴交于点 F,直线 x=4 与 AB 交于点 N,如图:
∵ 四边形 OABC 是平行四边形,
∴∠OAB=∠BCO,OC∥AB,OA=BC,
∵ 直线 x=1 与直线 x=4 均垂直于 x 轴,
∴AM∥CN,
∴ 四边形 ANCM 是平行四边形,
∴∠MAN=∠NCM,
∴∠OAF=∠BCD,
∵∠OFA=∠BDC=90∘,
∴∠FOA=∠DBC,
在 △OAF 和 △BCD 中,
∠FOA=∠DBC,OA=BC,∠OAF=∠BCD,
∴△OAF≌△BCDAAS,
∴BD=OF=1,
∴OE=4+1=5,
∴OB=OE2+BE2.
由于 OE 的长不变,
∴ 当 BE 最小时(即 B 点在 x 轴上),OB 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 OB=OE=5.
18. 3
【解析】平移 CD 到 CʹDʹ 交 AB 于点 Oʹ,如图所示,
则 ∠BOʹDʹ=∠BOD,
∴tan∠BOD=tan∠BOʹDʹ,
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a,
则 OʹB=a2+2a2=5a,OʹDʹ=2a2+2a2=22a,BDʹ=3a,
过点 B 作 BE⊥OʹDʹ 于点 E,
则 BE=BDʹ⋅OʹFOʹDʹ=3a⋅2a22a=32a2,
∴OʹE=OʹB2−BE2=5a2−32a22=2a2,
∴tan∠BOʹE=BEOʹE=32a22a2=3,
∴tan∠BOD=3.
第三部分
19. (1) 原式=3−4+1=0.
(2) 原式=x2+2x+1−x−42=x2+2x+1−x2+4=2x+2.
20. (1) 由题意可得:
5x+2=32x−1.
解得:
x=13.
检验:当 x=13 时,x+22x−1≠0,
故 x=13 是原方程的解.
(2) 解 ① 得:
x>−1.
解 ② 得:
x≤6.
故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10,50−t>0,
∴t 取得最大值为 25,即最多可以购买 25 个足球.
26. (1) 如图,过点 D 作 DF⊥x 轴于点 F.
由题意,可知 OF=AF,则 2AF+AE=4. ⋯⋯①
∵DF∥BE,
∴△ADF∽△ABE,
∴AFAE=ADAB=12,即 AE=2AF, ⋯⋯②
① 与 ② 联立,解得 AE=2,AF=1,
∴ 点 A 的坐标为 −2,0.
(2) ∵ 抛物线过原点 0,0,
∴ 可设此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ax2+bx.
∵ 抛物线过原点 0,0 和 A 点 −2,0,
∴ 对称轴为直线 x=−2+02=−1,
∵B,C 两点关于直线 x=−1 对称,B 点横坐标为 −4,
∴C 点横坐标为 2,
∴BC=2−−4=6.
∵ 抛物线开口向上,
∴∠OAB>90∘,OB>AB=OC,
∴ 当 △OBC 是等腰三角形时,分两种情况讨论:
①当 OB=BC 时,设 B−4,y1,
则 16+y12=36,解得 y1=±25(负值舍去).
将 A−2,0,B−4,25 代入 y=ax2+bx,
得 4a−2b=0,16a−4b=25, 解得 a=54,b=52.
∴ 此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54x2+52x;
②当 OC=BC 时,设 C2,y2,
则 4+y22=36,解得 y2=±42(负值舍去).
将 A−2,0,C2,42 代入 y=ax2+bx,
得 4a−2b=0,4a+2b=42, 解得 a=22,b=2.
∴ 此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22x2+2x.
综上可知,若 △OBC 是等腰三角形,此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为 y=54x2+52x 或 y=22x2+2x.
27. (1) 由题意,可知题图 2 中点 E 表示点 P 运动至点 B 时的情形,所用时间为 3 s,则菱形的边长 AB=2×3=6 cm.
此时如答图 1 所示:
AQ 边上的高 h=AB⋅sin60∘=6×32=33 cm,
S=S△APQ=12AQ⋅h=12AQ×33=932,解得 AQ=3 cm,
∴ 点 Q 的运动速度为:3÷3=1 cm/s.
(2) 由题意,可知题图 2 中 FG 段表示点 P 在线段 CD 上运动时的情形.如答图 2 所示:
点 Q 运动至点 D 所需时间为:6÷1=6 s,点 P 运动至点 C 所需时间为 12÷2=6 s,至终点 D 所需时间为 18÷2=9 s.
因此在 FG 段内,点 Q 运动至点 D 停止运动,点 P 在线段 CD 上继续运动,且时间 t 的取值范围为:6≤t≤9.
过点 P 作 PE⊥AD 交 AD 的延长线于点 E,
则 PE=PD⋅sin60∘=18−2t×32=−3t+93cm.
S=S△APQ=12AD⋅PE=12×6×−3t+93=−33t+273cm2,
∴FG 段的函数表达式为:S=−33t+2736≤t≤9.
(3) 存在 t,符合题意.
理由:菱形 ABCD 的面积为:6×6×sin60∘=183cm2.
当点 P 在 AB 上运动时,PQ 将菱形 ABCD 分成 △APQ 和五边形 PBCDQ 两部分,如答图 3 所示.
此时 △APQ 的面积 S=12AQ⋅AP⋅sin60∘=12t⋅2t×32=32t2cm2,
根据题意,得 32t2=16×183,解得 t=6 或 t=−6(舍去负值);
当点 P 在 BC 上运动时,PQ 将菱形分为梯形 ABPQ 和梯形 PCDQ 两部分,如答图 4 所示.
此时,有 S梯形ABPQ=56S菱形ABCD,
即 122t−6+t×6×32=56×183,解得 t=163.
∴ 存在 t=6 s 和 t=163 s,使 PQ 将菱形 ABCD 的面积恰好分成 1:5 的两部分.
28. (1) 过点 P 作 PE⊥OA 于点 E,
∵PQ∥OA,PM∥OB,
∴ 四边形 OMPQ 为平行四边形,
∴PM=OQ=1,∠PME=∠AOB=60∘,
∴PE=PM⋅sin60∘=32,ME=12,
∴CE=OC−OM−ME=32,
∴tan∠PCE=PECE=33.
∴∠PCE=30∘,
∴∠CPM=90∘,
又 ∵PM∥OB,
∴∠CNO=∠CPM=90∘,
则 CN⊥OB.
(2) ① 1OM−1ON 的值不发生变化,理由如下:
设 OM=x,ON=y,
∵ 四边形 OMPQ 为菱形,
∴OQ=QP=OM=x,NQ=y−x,
∵PQ∥OA,
∴∠NQP=∠O,
又 ∵∠QNP=∠ONC,
∴△NQP∽△NOC,
∴QPOC=NQON,即 x6=y−xy,
∴6y−6x=xy,两边都除以 6xy,得 1x−1y=16,即 1OM−1ON=16.
②过点 P 作 PE⊥OA 于点 E,过点 N 作 NF⊥OA 于点 F,
则 S1=OM⋅PE,S2=12OC⋅NF,
∴S1S2=x⋅PE3NF.
∵PM∥OB,
∴∠PMC=∠O,
又 ∵∠PCM=∠NCO,
∴△CPM∽△CNO,
∴PENF=CMCO=6−x6,
∴S1S2=x6−x18=−118x−32+12,
∵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丁蜀学区八年级(上)第一次课堂练习数学试卷(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丁蜀学区八年级(下)第二次课堂练习数学试卷(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无锡市丁蜀学区2022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数学试卷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下列计算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