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配套教案4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10693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配套教案4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10693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配套教案4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10693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第二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二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引入,解释课题,初读诗歌,疏通词句,精读诗歌,体会意境,课堂小结,指导书写,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课题
4.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径、斜、赠”等11个生字,学会“寒、径、斜”等13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能够进行背诵积累,同时默写《山行》。
3. 理解诗歌大意,能够融入诗歌的意境中,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秋色,体 会诗人对秋天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激发对秋天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 激趣引入,解释课题
师:孩子们,秋天正向我们走来,你们喜欢秋天吗?说 说自己的理由。
预设:
生1:我喜欢秋天,因为秋天不再那样炎热,凉爽的感觉 很舒服。
生2:我也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是个丰收的,很多果实都 成熟了。
生3:我也喜欢秋天,因为秋天的山林色彩缤纷,就像一 幅画那样美。
师:老师也很喜欢秋天,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秋天 的大自然走一走,看一看吧。
配乐播放秋天的风景图片,最后定格在火红的枫叶图片 上。
师:看到这么美好的景色,尤其是最后一张枫叶图片, 老师突然想起了一句诗(课件出示“霜叶红于二月花”)。 你们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吗?
生:知道,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诗歌的名字叫《山行》。
师:想知道《山行》(出示课题)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 内容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中吧。
板书诗题和作者,简单释题(在山间行走)。引导学生 交流对杜牧的了解,教师简单补充(杜牧,字牧之,唐代杰 岀的诗人,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京兆万 年(今陕西省西安)人。有《樊川文集》。与李商隐齐名, 称“小李杜”。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 杜”,称杜牧为“小杜”。)。
二、 初读诗歌,疏通词句
1.教师范读,边读边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朗读节奏(课件 出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
/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学生自主练习诗歌朗读,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 句子。
3. 指名朗读,结合朗读情况,再次指导读准节奏,适时强 调生字“径”是后鼻音。
4. 再读诗歌,借助诗歌旁边的注释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请同学、老师帮助理解,也可以结 合对诗句意思的感知尝试自主理解。
教 学 过 程
5. 学生提岀自己不理解的字词,教师适时引导其他同学帮 助解决,对于学生不能理解的字词,教师再进行补充:
(1)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2) 石径斜: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
(3) 红于:比……更红。"于”(比)
(4) “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深:浓厚,浓 郁。生:生岀,存在。(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 方比较高。)
(5) 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三、精读诗歌,体会意境
1、 质疑交流: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呢?(深秋)教 师适时引导学生从诗中找岀依据(课件聚焦诗句中“寒” “霜 叶”两个词语)。
2、 自主探究:诗人杜牧坐在马车上在山间小路上行走, 远远地他都看到了哪些景物呢彼布:远景)?边读边画岀诗 中的景物。
(1) 学生读书、交流,教师归纳板书(寒山石径白云 人家),同时课件标示相关景物,引导学生结合画面试着串 讲诗句的意思。教师适时补充(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 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2) 想象体验:诗人面对这样凄清寒冷的秋色图,心里 会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呢?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抓住
“寒”体会诗人心中的悲秋之情。
(出示一二句话)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注意 读岀诗歌稍微低沉的语调。
3、过渡引入:咦,诗人杜牧为什么走着走着停了下来 呢?(因为他看到了一大片火红的枫叶)板书:枫林、霜叶, 引导学生明确这是诗人在近处看到景色(板书:近景),课 件适时出示“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 引导学生看图想象:夕阳照耀下的枫林是一种怎样 的景象?学生交流(红得似火、跟二月的花儿一样红艳...)。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理解“红于二月花”(比二月的鲜花还要 红艳),同时出示枫叶与二月花的对比图,引导学生再次感 受枫叶的色彩美。
(2) 引导学生理解“坐”(因为),同时想象此时诗人 看到此景会怎样说(太美了,太漂亮了 )。教师适时 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枫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板书:喜S. 赞美),学生串讲后两句的诗意,教师补充(停下来欣赏这
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并引 导学生明确后两句诗已经成了赞美秋色的经典名句。
(3)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体会诗人对秋天美 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4) 学生练习朗读,师播放《秋日私语》,引导学生随着 舒缓的音乐放慢自己的语速,同时注意读岀诗句情感由低沉 到高昂的微妙变化。
(5)指名朗读。尝试背诵,学生随着音乐齐背诗句。
四、课堂小结,指导书写
1、 是啊,秋天的山野,也许草木不再葱绿茂盛,但是, 那火红的霜叶,不正是秋天唱响的一首激越美好的赞歌吗?
2、 指导生字书写。
(1) 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4个生字“寒、径、斜、霜”, 指名朗读、组词,教师再次强调“径”的正确朗读。
(2) 引导学生观察并交流生字的书写要领,师适时指名 四位同学板演生字,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师根据评价情况进 行书写修正、范写,提醒他们注意:“寒”下面部分的三横 要写写紧凑、等距,且要注意最后一横略长,撇、捺要舒展;
“斜”左右两边注意避让穿插、写得协调美观;“霜”上面 的"雨”要略呈扁势,下面"相”的"目”要注意横画之间 等距。
(3) 学生自主描写生字,教师巡视点拨指导,根据书写 情况及时进行书写强调。
第二课时
一、回顾学习,引入诗题
1、 谈话回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刚刚学过杜牧的描写 秋天的诗歌《山行》,来,我们一起背诵这首诗歌。
2、 质疑交流:在你们的印象中,秋天是怎样的呢?课件
出示句子“在我的印象中,秋天 。”引导
学生利用给定的的句式描述秋天给自己的印象。
3、 引入:在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心目中,秋天却有着别样 的风情。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苏轼描写秋天的古诗《赠
刘景文》
板书癱天免费导攣生注意微信搜索是后矗。
好老师好童学教学团队
板书时相机指导书写“赠"与“刘"字:"赠”左窄 右宽,"贝''字的捺变为点,"曾''的第三四笔框要内收。
“刘”字则是左宽右窄,第四笑为长点。
4、介绍作者并释题:苏轼是宋朝著名的大诗人,别人又 叫他苏东坡。他是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这首诗歌是诗人写给自己的好朋友刘景文的,刘景文是 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当时刘景文已经50多岁了,可 是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整天闷闷不乐,心情很不好。 苏轼就邀刘景文到他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 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 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这首诗的题目就叫《赠 刘景文》。
二、 初读古诗,感知画面
1、 课件播放舒缓的钢琴曲,教师配乐读,引导学生边听 边想象画面,交流自己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秋景图,教师 根据学生描述,及时予以肯定。
2、 学生自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不好的 字词借助拼音反复朗读。
3、 指名朗读,师相机强调生字“犹”读第二声,“橙” 不要读成“登”。同时,注意指导读好诗歌的停顿与节奏(出 示课件“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 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4、检查朗读整首诗。
三、 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1、 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时要边读 边想,再自读诗歌,想一想诗中写了哪些景物。(生口头汇 报)
那你们知道这首古诗前两句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 板 书:荷尽 菊残)
2、 欣赏图片,理解诗句。
(1) “荷”字的教学。
① 出示夏季的荷花荷叶图,体会荷花此时的生机勃勃。
② 出示秋季荷叶干枯图,体会荷的了无生息。
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
相机出示:荷尽已无擎雨盖
师:哪个字直接点明荷花己经凋谢呢?(尽,凋谢之意) 师:“擎雨盖”是什么意思?(“雨盖”是指雨伞的意思, 擎雨盖就是撑起的雨伞,而句中指的是像撑起的一把伞的荷 叶)
相机书写“盖”字
单独出示“盖"字,引导学生观察,要如何写好这个“盖” 字》,师范写并适时补充:“盖”上半部分的三横略短,且 注意等距,下面的“皿”略扁而宽,最后一笔横画较长且略 有弧度。
生在生字本中练写三个。
③ 这样缺乏生机的荷叶,确实让人感到凄凉悲伤。齐读“荷 尽己无擎雨盖”
④ 讨论: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里?
(2)同样的方法进行“菊”字的教学。
① 出示菊花图,欣赏菊花的美。
② 出示菊残图,理解“傲霜枝”。
师: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什么? 师:正是因为菊花有如此不屈的精神,所以才能成为秋天精神 的代表,也才更让诗人喜爱秋天(板书:喜爱)
③ 让我们带着喜爱之情再来读读这两句诗。(出示一、二句 话)
④ 指导书写“菊、残”二字。
相机出示两字,学生观察,说说书写时需注意的地方,师范 写并适时补充:“残”右半部分前两笔横画不能写成短撇, 斜钩要舒展。“菊”字下半部分被包围的“米”字要适当地 超岀包围的“句字头”。
生练写。
3、教学“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过渡:我们跟着诗人再一路走一路看,你会发现秋天还有更 美的景色在前面呢。
① (出示“橙黄橘绿"四个字)读了这几个字,你仿佛看到 了什么?(金黄的橙子、黄绿色的橘子)
相机出示橙黄橘绿图。
② 苏轼看到的秋天就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 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岀来的景色。
学生交流,出示预设的秋天丰收图,学生说感受: 秋天真是一个( )的季节!
这真是一个多姿多彩、丰收喜悦的季节,怪不得诗人说: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你现在明白这两句 诗的意思了吗?
学生说诗意,悟诗情,教师板书。(板书:橙黄橘 绿 赞美)
③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三、四句,注意读岀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④ 书写“君” “橙”两字。
出示“君”“橙”两字,指名组组词,谁来说说怎么牢牢地 记住这两个字呀?(减一减:群-羊。加一加:木+登、尹+口。 换一换:澄一登)
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自行在练习本上 书写三遍。,师巡视指导,一并检查前面写的几个字。
4、 学生自由吟诵,同时尝试背诵。指名背诵,学生齐背。
5、 质疑思考:诗人明明是写秋天的景物,为什么题目偏偏要 用“赠刘景文”呢?
教师简单补充诗歌的创作背景资料(刘景文具有菊花一样 的品格和节操),引导学生从中明确诗人借这首诗歌不仅仅 是为了赞美秋天的景色。在欣赏秋天的橙黄橘绿,体会收获 喜悦的同时,更通过菊花的傲霜,揭示做人要有坚韧的品格。
表达了对朋友刘景文的敬佩与勉励之情(补充板书:抒情)
三、 拓展延伸,美的寻觅。
孩子们,像《赠刘景文》这样描写秋天虽然萧条冷落, 但仍给人们带来生机和活力的古诗还有很多。出示课件:如 刘禹锡的《秋词》就是其中一首: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 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请孩子们读一读,能干的试着诵一诵。
四、 教师小结:
不知不觉我们又诵读与积累了一首苏轼赞美秋天的诗 歌。本课中还有一首与秋天有关的诗歌《夜书所见》,这就 留待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吧。每天免费更新,请微信搜索公 众号:好老师好童学教学团队
第三课时
一、 观图激趣,引入学习
1. 课件出示教材《夜书所见》插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图 并说说对图画内容的感知(有人家、有孩子提着灯笼在篱笆 旁边玩耍.....)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夜 晚)。
引入:看到这样一画面,宋代诗人叶绍翁即兴写下了一首 古诗《夜书所见》(板书诗题),引导学生简单释题(夜晚 写下自己所看见的情景),明确“书”(写)、“所见”(所 看见的)。
2. 出示资料介绍作者叶绍翁,指名学生“自我介绍”。
二、 初读诗歌,夯实基础
1、 课件出示古诗,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检查自主朗读情况,教师适时正音,并强调:“挑促 织”是指“逗弄蟋蟀”。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发现诗中的多音字,借助组词和造 句巩固用法。
3、 读给同桌听一听,看看有没有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 句。
4、 指名读,引导学生读好诗句的停顿和节奏。(课件出 示“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5、 出示课文中要求会写的两个生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
及结构,看看应该如何写好这两个生字。
师出示笔顺,强调:“送”的笔顺先内后外,“关”最 后一笔是点画,走之底的平捺要写得舒展;“挑”左窄右宽, 右边“兆”的正确笔顺是撇、点、提、竖弯钩、撇、点。
师范写,学生临写生字,教师根据书写情况再作强调。
三、品一品,知诗味。
1、 同学们读了古诗,谁能说一说诗中写的故事发生在哪 个季节?(深秋)
2、 你是从哪些词中看岀来的?
再读古诗,把这些词语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注岀来。
3、 教师引导:是的,诗人叶绍翁就是抓住了秋天的梧 叶、寒声、秋风来写秋天的,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那个阴 冷,萧瑟的深秋时节。(板书:景——冷)
课件出示前两句:“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学生补充填空:
一阵阵( )吹动( ),发岀( )
的声音,让人感到( )。
4、 此情此景,你的眼前仿佛岀现了一个怎样的作者的形 象?
(孤苦、忧愁 他最想念的就是家)
教师点岀,这就叫一一思乡之情。(板书:思念家乡) 于是,此情此景,独自一人在外的作者发岀了由衷的感 慨,写出了这样的诗句(改变字体颜色,加以强调):萧萧梧 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指名读,读岀此时作者的悲秋、思乡之情。齐读。 这就叫一一我手写我心,我心抒我情。
5、可是,叶绍翁的伟大之处,并不在于他能把秋愁写得淋漓 尽致,更在于,他能让自己从秋愁中跳岀来,发现生活中别 样的美。
你们瞧,作者走岀了屋子,放眼望去,他看到了什么?
("一灯明”)出示图片
这是什么呀?(这是小孩在打着灯笼捉岫岫呢!)
于是,作者笔锋一转,写到:“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 篱落一灯明。”
学生读,体会此时作者的惊喜。
6、作者为什么如此肯定,这“一灯明”就是儿童在挑促织呢?
(因为他小时候也在夜晚打着灯笼抓岫岫。他此时一定 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想到了自己的朋友,想到了自己的家。) 童趣萦绕心头,让作者感觉如此温暖、如此亲切。 这是一种暖暖的思乡之情。
板书:事—-暖
四、每天品费悟诗韵请微信搜索公众号:好老师好童学教学团队
无论是深秋景色带给作者的冷,还是童年童趣带给作者 的暖,都寄托的是作者对家乡浓浓的思念之情。
1、 同桌合作读古诗,读岀诗的韵律美。
2、 配乐齐诵古诗,感受诗的意境美。
3、 你可以在诵读的基础上背诵这首古诗,把它也纳入你 的积累库。尝试当堂背诵,指名背诵,齐背。
五、课堂小结
也许秋天看上去确实有些萧条落寞,不似春夏万物蓬勃 生长的盎然,但是,秋天却也是成熟的季节,充满了丰收的 气息。孩子们,让我们课下再读一读其他描写秋天的诗歌, 你们一定能感受到更多属于秋天的别样的美!
板书设计
3、古诗三首
小彳〒r 一 宀喜爱、赞美
1 >近.景 J枫-林 ■霜■叶 云、.人 <家
'1抒情:黄橘绿 (赞美)
夜书所见 爱 思念家乡
. 事——暖
课后反思
教学课题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洼、印、凌”等6个生字,学会“铺、泥、晶”等13个生字, 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体会梧桐叶的可爱与美好,读懂作者 对秋天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激发热爱秋天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秋天的梧桐叶的可爱与美好。
难点:能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提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梧桐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第一课时
一、 岀示实物,引岀课题
1、 老师岀示事先准备好的一片梧桐树叶(或者出示梧桐叶的 图片):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树叶吗?(梧桐叶),那它长什 么样儿?(黄绿色、像小手掌.....)。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从树 叶的颜色、形状等方面来描述。
2、 谈话引入:这样一小片梧桐树叶,在大家的眼里就已经非 常有趣可爱了,那想象一下,如果满地都铺满了像巴掌一样 的梧桐叶,那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呢?接下来,就让我 们去欣赏铺满了梧桐叶的水泥道吧。每天免费更新,请微信 搜索公众号:好老师好童学教学团队
3、 出示并板书课题,学生书空,师相机强调“铺、泥”两个 生字的写法及读音:
“铺”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读第一声,在黑板一侧夜布“舖” 游另一分渎音,指名组词,齐读两个词语,巩固知识。书写 “铺”注意左窄右宽,“甫”字第一横要起笔于竖中线,第 二竖压竖中线。
“泥”的声音是鼻音“n”,书写时同样注意是左窄右宽,三 点水书写要呈弧形,不要写得太死板,“尼”最后一笔要适 当超岀上部的"尸”字头。
(出示两字)学生在生字本上仿写三遍。师巡视指导。
4、 那咱们现在就走上这条“铺满梧桐叶的水泥道”上去瞧一 瞧吧。(出示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呀?(金灿灿的、很美、 像铺了一层地毯、真想去走一走.....)
二、 自主朗读、感知文意
1、 过渡:有一个背着书包去上学的小朋友也被这条美丽 的小路给吸引住了,那在他的眼里,水泥道又是怎样一番别 致呢,孩子们,听听课文朗读吧,哪些字词你自己读得不太 好,记得做上记号呀。
2、 播放朗读音频,学生边听边进行圈画。
3、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 准或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4、 检查字词:
(1)检查生字
过渡语:听到你们响亮的读书声,梧桐叶纷纷飘落,和 可爱的它们打打招呼吧。
Wa yin ling zeng zong xue
洼印凌增 棕 靴
— r •—— 、 - r 、 r * 1 • ' —— , 、, 1、
pu ni jing jin yuan tu an pai lie gui ze chi luan 铺泥晶紧院图案排列规则迟乱 依次出示生字,开小火车读,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导, 重点指导读准生字“凌、增、晶”三个字的后鼻音。同时, 注意“印”是前鼻音,另外,“靴”字不要读成了 “化”字。
学
过
程
教
集中出示生字认真观察生字,看看自己都有哪些识记生 字的方法。
预设:
生1:我用顺口溜的方式记住了 “晶”字一一三个日头亮 晶晶。
师:既抓住了字形,又记住了字音,很好!
生2:我用编字谜的方法“歹徒真可怕,带刀走天下”记 住了 “列”字。
师:非常形象生动的识字方法。
生3:我用熟字加偏旁的方式记住了 “铺、泥、院、迟” 等生字。
师:这是我们记住生字的主要方式,孩子们,我们再齐 读梧桐叶上的这些生字。(去拼音)
(2)出示新词
亮晶晶紧紧铺满水泥道院墙印着排列 规则 凌乱雨靴棕红色迟到水洼湿漉漉
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3)出示句子,引岀多音字"数”字。 通过组词巩固多音字的用法。
(4)理解词义
(出示课件)下面加点的词语,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交流一下。
(1) 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2) 每一张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3) 它们排列得并不整齐,甚至有些凌乱。
预设:
生1:我用联系上文的方法理解“明朗”就是“晴朗”的 意思,因为上一个自然段有句话“天开始放晴了。”
生2:“熨帖”就是紧贴的意思。我是通过查字典查到的。
生3::“凌乱”就是“杂乱无条理”的意思,我是通过 上文的“它们排列得并不整齐”。
师小结:是的,在无字典、也没有师长教你的情况下, 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义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
5、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教师适时进行部分句段的朗读指 导。
6、 再读课文,想想“金色巴掌”在文中指什么(梧桐叶)。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深入到课文中,找出文中描写梧桐叶的部 分(第5-9自然段),同时再读并思考:作者分别都写了梧
桐叶哪些方面的特点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颜 色样子状态)
三、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11个生字,引导学生观察
学
过
程
字形及占格情况,想一想哪些生字在书写的时候需要特别注 意、O
教师适时进行部分生字的范写指导,重点强调:
“晶”上面的“日”略比下面的两个宽。且正好落在它 们中间位置的上方;
“印”左边的笔顺是撇、竖提、横,右边单耳旁的第一 笔是横折钩;
“排”右边“非”的两边的三笔横画要注意对应,且略 向右上斜,注意横画之间等距。
2、学生自主描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及时予以重 点字的书写强调指导。
四、课堂小结
这些铺满了水泥道的梧桐叶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文章作 者为什么要写它们呢?下节课我们再深入到课文中去探究了 解。接下来让我们再来写一写本课中的生字。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回顾、引入学习
1、 课件出示“看拼音写词语”,指名上台默写,其他学 生在本子上默写,出示答案,学生对照修改,同时将写错的 词语挑岀来进行巩固练习,教师结合书写情况予以朗读、书 写强调。
2、 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引入:孩子们,这么美的景致,不去亲自领略欣赏真 是太可惜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岀发,去那铺满金色巴掌 的水泥道上走走吧!
二、 精读课文,体悟文情
1、质疑交流:一场秋雨过后,世界给我们呈现了怎样的 一种美好景象呢?认真读一读1-4自然段,看看作者都看到
了怎样的风景。
(1) 学生自读体会,交流感受(天空很明朗、地上很潮 湿......),教师适时出示雨后天空的画面,引导学生说说对
"明朗”一词的理解,教师补充(光线充足,看上去很明亮), 同时引导学生说说看到这样明朗的蓝天,自己的心情如何(非 常轻松、快乐、天终于放晴了......)
(2) 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齐声朗读第1-4自然段。
2、激趣引入:走着走着,咦,什么东西落到了头上?(梧 桐叶)孩子们,认真读一读课文第5-9自然段,看看梧桐叶 的颜色、样子以及它们落到地上后的状态都是怎样的。试着 用文中的词语来描述它们的不同特点。
(1)学生自读圈画,并与同学、老师交流,教师适时归
纳板书:金黄金黄、闪闪发光,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平展、 凌乱。
(2) 再读第5-9自然段,边读边看看课文中哪些词句写 得特别好,好在哪里。将自己的理解简单地写在相关的词语 或句子旁边,同时与同桌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
(3)师生共同交流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预设:
生:我非常喜欢“金黄金黄”这个词语,因为它写岀了 梧桐叶颜色既黄又闪着金子一样光芒的样子,看上去很漂亮。
师:这是一个叠词,确实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
生:我觉得“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 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 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这句话写得特别好,因为 它写岀了梧桐叶颜色各不相同,而且满地都是的样子。
师相机出示句子: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的修辞手法?这 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梧桐叶多且颜色很丰富 的特点写岀来了。
师:你们也能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一说自己眼中的事 物特点吗?
生:秋天的小草,就像营养不良的麦穗一样,枯黄而且 没有精神。
师:一下子就写了秋天小草枯萎的特点,很好。课文中 还有这样的句子,谁还发现了?找岀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生:"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 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这一句也是,把梧桐 叶比作“金色的小巴掌”,让我们一下子就想到了梧桐叶的 颜色和样子。
相机出示句子,巴掌与梧桐叶,引导学生再次进行比较, 体会比喻的奇妙、准确。
生:我觉得还有这两句一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 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 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作者把自己穿的小雨靴比作成了 两只棕红色的小鸟,读起来很有趣。
(师相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会把自己的 小雨靴比作小鸟呢?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抓住“蹦 跳着、歌唱着”体会作者心中如同小鸟一样地欢快和开心, 同时展开想象补充后面省略号的内容(挥舞双臂、大声欢 呼.....),教师再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心中对于眼前美景的喜爱 之情。每天免费更新,请微信搜索公众号:好老师好童学教 学团队
(3) 带着对梧桐叶的喜爱之情齐读第5-9自然段。
3、想象体验:孩子们,如果你就是文章的作者,你此时 最想说的是什么话?(这景色真是美极了......)教师归纳并板
书:真美。同时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 读,注意强调“真美啊”几个字,突岀“ !”的赞叹语气。
4、质疑探究:文章作者仅仅只是喜欢这些梧桐叶吗? (不是,他还喜欢秋天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借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三、课堂小结,延伸拓展
1、 播放音乐,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岀课文的 语言美,
2、 用心感受,最熟悉的地方却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咱们再 来看看另一个孩子门前的大街又是怎样的。(课件出示短文 片断)
从我家到小学要经过一条大街,一条曲曲弯弯的巷子。 我放学回家喜欢东看看、西看看,看看那些店铺、手工作坊、 布店、酱园、杂货店、爆仗店、烧饼店、卖石灰麻刀的铺子、 染坊……我到银匠店去看银匠在一个模子上錾岀一个小罗 汉,到竹器厂看师傅怎样把一根竹竿做成筢子,到车匠店看 车匠用硬木车旋岀各种形状的器物,看灯笼铺糊灯笼……百 看不厌。
――选自汪曾祺的《自报家门》
(1) 自由读,指名读。
(2) 互相交流:
说说“我”的上学路是怎样的?(要经过一条大街,一 条曲曲弯弯的巷子)
“我”在上学路上都看到了什么?(看看那些店铺、手 工作坊、布店、酱园、杂货店、爆仗店、烧饼店、卖石灰麻 刀的铺子、染坊……我到银匠店去看银匠在一个模子上錾岀 一个小罗汉,到竹器厂看师傅怎样把一根竹竿做成筢子,到 车匠店看车匠用硬木车旋岀各种形状的器物,看灯笼铺糊灯 笼 )
“我”有什么感受?(百看不厌)
3、 出示:小练笔: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你在上学或放 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吧。
(1) 学生自己动笔写。
(2) 指名读文,全班评析。
6、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板书设计
梧桐叶
颜色:金黄金黄、闪闪发光 样子: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状态:平展、凌乱
(真美)
课后反思
教学课题
6、秋天的雨
教学目标
1、 认识“钥、匙、缤”等11个生字,学会“盒、颜、料”等13个生字,理 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季节特点及其美好的景象,体会作者对秋天的 喜爱和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准确感知秋天的季节特点,体会秋天的美好。
难点: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
生:走进秋天的大自然,感受秋天的颜色、气味等特点;自主阅读课文,扫清 认读障碍。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
1、师出示几张有关秋天的图片,这些都是哪个季节的 景色?(秋天)秋天是一副美丽的图画,你能用一个词或一 句话来说说秋天吗?同学们说得都很美,老师送给大家几个 描写秋天的成语。(出示词语:一叶知秋、秋高气爽、硕果
累累、秋收冬藏、秋风习习、天高云淡、春花秋实、层林尽
染)我们来读一读。孩子们,把你喜欢的那个成语记到脑海 里吧。
你们认真的模样真是惹人喜爱!
2、秋天的天是蓝的,水是清的,风是香的,那秋天的雨是怎 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一一《秋天的雨》(出示课 题)。伸岀小手跟着老师写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主朗读,扫清障碍
1、 你们看,下雨了。(出示图片)轻轻地闭上眼睛,用 心去听,秋雨正在对我们说话呢。(点击播放雨声)
这秋天的雨又去哪里呢?哦,这次,又躲在我们的课文 里。请大家快快打开书本,自己读一读。
出示读书要求:
① 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② 在每一个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集中出示词语)课文读完的同学,师可提示他们先读读大 屏幕上的词语
2、 师:读课文时那么认真投入,这些词语一定都认识了 吧,我请同学响亮地来读一读。请大家把书本合上,轻轻放
教 学 过 程
好。
(1)出示第一排词语:扇子扇哪扇哪
第一行,谁愿意读?(指名读)
① (如读对)读得声音响亮,真棒。聪明的你们有所发 现了吗?(是的,“扇”是一个多音字。)
(如读错)你读得很自信响亮,只可惜有个字没读准。 谁再来读?原来,这是个(多音字)
② 我们来读读这两个词,齐读。
③ 老师把它们送回课文,谁来读读?(出示句子:黄黄
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如读对)多音(出示拼音)字念得真不错!连拼音宝宝都 很高兴得来向我们打招呼呢!齐读句子
(如读错)看来这个多音字很难读啊,我们请拼音宝宝 来帮个忙吧!(出示拼音)(齐读句子)
④ 分清这个多音字的读音有个小窍门,当它表示一件物 品时念(第四声),表示动作时念(第一声)考考你们,谁 能读准这个句子吗?出示句子:妈妈拿着扇子,帮我扇啊扇 啊,扇走了我的炎热。
⑤ 先指名读,再一起把这句子读一遍。
(2)出示第二排词语:钥匙 粮食 柿子 衣裳
第二排谁来读?(指名读)
① (读准)你读得真好听! /(读错)谁来帮帮他。
② 这一行词语的读音有一个共同特点,哪个小朋友发现 了?每天免费更新,请微信搜索公众号:好老师好童学教学 团队
(说错)我再请一位同学读一遍,大家仔细聆听。谁来 说说你的发现?
(说对)是的,你的眼睛真亮,它们都要读成轻声(出 示拼音)。这样读起来就更动听了,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③ 齐读第二排词语。
(3) 出示第三排词语: 五彩缤(bin) 纷 频(pin) 频 点头 衔(xi^n)来树枝
① 这一排词语很容易读错,谁来当小老师领读一下。
② (小老师领读),了不起,发现它们都要读前鼻音, (出示拼音)让我们一起字正腔圆地读一遍。
(4) 出示第四排词语:争着丰收凉爽
① 这几个词语难度有点大,谁想挑战?
② 指名读,你的后鼻音读得很到位,(出示拼音)咱们 像他一样来读一读吧。
③ “凉爽”这个词在本文有一个近义词,也有一个反义 词,你们知道是谁吗?(适时出示:清凉、炎热)
(5) 看图读词
出示其余的词语,分组读词或男女生读。
(6) 集中出示词语,齐读两遍。
三、品味秋雨的清凉温柔
教 学 过 程
1. 你们读词语的声音是如此好听,朗读这篇优美的课文, 一定会更加让人陶醉。
2. 看,这段诗一般的文字,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出示第 一段,播放音乐,指名读)
3. 哇,好动听的声音。听了这位同学的朗读,你感受到怎 样的秋雨?
① (清凉的、舒服的)是呀,炎热的夏季酷暑难耐,一 丝秋雨为我们带来清新与凉爽。你也来读一读这清凉的感觉。
(生读)师相机评价,如:你把清凉两个字加重读了, 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丝凉意,我们也像你一样读一读。
② (温柔的、轻轻地)夏天的雨顽皮又淘气,总是敲着 大鼓,轰隆隆、哗啦啦地从天而降;而秋天的雨呢(轻轻地、 柔柔地)像是一位文静温柔的姑娘。你来读一读秋雨姑娘的 温柔。
师评:你把轻轻地读得真轻真温柔。你的两个轻轻地, 一个更比一个轻,“地”读得轻而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 秋雨悄无声息地下着,在不知不觉中,悄悄把秋天带 到了我们的身边。多么温柔善良的秋雨啊,让我们带着感激 之情,舒舒服服地读读这一段。
四、 整体感知,梳理文本
1. 秋天的大门打开啦,让我们去看看吧,课文是从哪几个 方面写秋天的雨的呢?
2. 老师来读一读第二三四自然段,请你们边听边思考。告 诉你们一个小秘密,每一个自然段都只讲了一个方面,而且 每个自然段都有一句话直接写岀来了,你可以去找一找、想 一想。
3. 听读、反馈:
第2自然段(指名读)你真棒!能用一个词概括吗? (板 书:色彩)
第3自然段(指名读)是呀,就是这一句。用一个词说 就是(板书:气味)
第4自然段(指名读)找对句子啦!这句讲秋雨吹起小 喇叭,发岀的——(板书:声音)
小朋友,我们发现每一段的第一句话都概括了这一段的 主要意思,这样的句子我们叫它一一板书:总起句。总起句 能让我们更轻松地读懂整段话喔!
现在你一定能回答这个问题了吧。看着板书,课文就是 从色彩、气味、声音二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
每天免费更新,请微信搜索公众号:好老师好童学教学 团队
五、 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 出示课文中要求会书写的13个生字,引导学生再次 朗读生字,同时试着给生字组词、扩词。
2、 认真观察生字的结构、笔画以及在田字格中的占格情 况,说说这些生字在书写时需要特别注意哪些地方(“勾”
里面的部分不要写成点或口字)。
教师适时进行范写指导,重点强调:
“颜”左边“彦”下面的三撇要注意方向大致一致,且 要做到撇画之间的等距;
“淡”右边“炎”上面的“火”要写得略小,且捺画变 成点画,下面的“火”撇捺则要写得舒展,
“梨”要写得上收下展,下面“木”的横画较长,且撇、 捺要舒展
“曲”整体成扁势,主体部分写得略宽,横画、竖画之 间要做到大致等距。
3、学生自主练字,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反馈学生的书 写情况并予以重点强调。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不仅准确识写了生字,还对课 文有了初步的感知,但是,作者笔下的秋雨和秋天到底又是 怎样的呢?下节课我们再继续探究交流。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复习前知
1、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第6课《秋天的雨》(板书课题) 小雨滴滴答答地来了,今天它们将充当我们的导游,带领 我们去感受秋天更多的美丽与神奇。
随它们而来的还有上节课我们学过的生字词,大家还认识 它们吗?(依次出示词语:钥匙喇叭衔来衣裳清凉五彩
缤纷、扇子炎热 邮票 凉爽 柿子 粮食 争着 勾住 厚厚的
菠萝频频丰收一枚枚)指名读、齐读。
2、 大家读得真棒!那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 文分别从三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都是什么呢?(课件出示 三个句子)这三句话是分别是课文2-4自然的第一句,每一 段都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的。这三个句子放在一起,就像一 首描写秋雨的小诗一样,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 过渡: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体会秋天的美妙!
二、品味秋雨的五彩缤纷
1、 秋雨如一把神奇的钥匙(板书:钥匙),打开了秋天 的大门,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秋天的什么?看第二段。(板 书:色彩)
指名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出示要求)其他同学想一 想,大方的秋雨姑娘把什么颜色给了谁,可以在书上画一画 做做记号。
2、 交流反馈。(出示课件:秋雨姑娘把 给了
)
3、 这么多颜色真漂亮啊,孩子们,请小声地读读第二自 然段,把你喜欢的句子用波浪线画下来,再美美地读一读。
(生自读)
4、 请四人小组内交流交流,读读你最喜欢的句子,还可 以说说喜欢的理由。
5、 我们一块儿交流交流,谁想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 听?
6、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句子:
(1)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 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① 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呀?(预设:作者把银杏树的叶 子比成了一把把小扇子,这样写不仅让我们感觉更生动、更 形象,更能表达作者对秋雨和银杏树的喜爱。)
再读一次,把你的这份喜爱读岀来。
② 老师听岀来了,你已经把自己当成银杏叶了,你好美 啊,我可喜欢你啦!谁再来读/哪个孩子也想读/“一把把”读 得真好听,你让我们感受到,不是一片银杏叶,而是(很多), 这样更凉爽啦! /你读得真好,尤其是把“扇哪扇哪”读得缓 缓的、慢慢的,仿佛让我看到了银杏叶儿在阵阵秋风中快乐 地飞舞着,让我们像她这样一起美美地、舒舒服服地读读这 句话!
③ 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好多好多的词语,你能把他 们找回来吗。(出示填空题)指名读。
④ 找回来了,咱们一起快点记下来吧。生齐读。
⑵课文这第二自然段中,还有一个句子和这句话写法一 样,句式也一样,找岀來。
相机出示: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 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① 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呀?再读一次,把你的这份喜爱 读岀来。
② 你们在生活中见过枫叶吗?(出示枫叶图和句子)(引 导学生赞美枫叶)红红的枫叶飘呀飘,多美的情景啊!
③ 还有谁愿意读!(读得真好,就像小播音员一样/老师 的眼前仿佛岀现了枫叶飘落的美景)
④ 咱们一起读(齐读)多美的枫树啊!
(3)出示两个句子
① 如果说这篇课文是一幅美丽的图画,那这两个句子一 定是点睛之笔啦!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② 这两句话都是那么优美,句式、写法也很相似,你发 现了吗?
③ 反馈:比喻、ABAB表示动作的词 作者就是用上了 这样的小窍门,把句子写美写活了。
不用羡慕,我们也可以!秋天的雨还会把什么颜色送给 谁呢,让我们来当回小作家!
④ (出示两张图片)这是粉色的牵牛花,颜色很漂亮吧, 像什么呀?(喇叭)这样已经是一个很棒的比喻句啦!如果 想要更生动,可以像课文一样写写动作。同桌两个人说一说。
(相机出示预设的句子)
那像这样说,我们会不会呢?(出示其他图片)诜择你
喜欢的事物,模仿例句写写属于你的妙句吧!
照样子写句子
【例句】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
了夏天的炎热!
像 , ,
⑤ 谁来读读你写的句子?
⑥ 瞧,用上课文的描写方法,我们的句子多生动啊!
(4)谁还想读第二自然段喜欢的其它句子?
根据回答出示: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 海洋。
(出示图片)秋风拂来,金色的田野稻浪翻滚,美极了! 能把这种美通过朗读表达岀來吗?指名读、齐读。
相机出示句子: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 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① (学生朗读后)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一派景象?(果 子非常多/果子已经成熟了,急着等人们去摘呢!)
② 你是从哪些词感受到的?(你挤我碰)同桌两人当当 果子挤一挤,碰一碰。
③ 你挤我碰多快乐啊,带着快乐的心情甜甜的读一读吧。 (指名读)你的表情真不错。
④ (出示图片)同学们都来当当这诱人的果子,齐读这个 句子,把丰收的喜悦告诉农民伯伯吧。
相机出示句子: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 淡黄的、雪白的 美丽的菊花在雨里频频点头。
① (学生朗读后)菊花仙子(颜色多)有哪些颜色啊? (紫红、淡黄、雪白)出示图片
② 菊花仙子美吗?赶紧用你的朗读赞赞她吧?谁来读。 这里有三个表示颜色的词,你读的声音高低错落,还一顿一 顿,真有节奏感。我们一起试试!
③ 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可多了,除了这三种,还有一一 生答:很多很多。作者就用了一一生接答:省略号来表示。
是呀,菊花的颜色可不止三种,还有这些一一(出示图 片4张)
④ (再出示句子)谁来做菊花仙子,读读这句话?(读 得真好听,老师也忍不住对你们频频点头了!)
7. 秋天的雨真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大师,浓浓的秋色在她的 调色板上数不尽,道不完,难怪作者说秋天的雨有一盒一一 生答:五彩缤纷的颜料)。
(相机出示句子)我们再来读读O
读到这儿,你读懂“五彩缤纷”(板书:五彩缤纷)的 意思了吗?(指名说:颜色繁多)是呀,读了文章,我们看 到了黄色的银杏叶、火红的枫叶、金黄的田野、橙红的果实、 多彩的菊花,对“五彩缤纷”理解得就更全面了。
你还能为“五彩缤纷”找几个意思相近的好朋友吗?(相 机出示其他词语)
8. 置身于这美丽的画卷中,最直接的赞美就是朗读,让我 们在美妙的乐曲声中,配上自己喜欢的动作,用我们最美的 声音、最灿烂的表情,来赞美秋天的神韵吧!站起来,尽情 地、美美地齐读这一自然段。(出示第二段,播放音乐)
9. .跟随大家动听的朗读,我们仿佛走进了蒙蒙的秋雨, 看到了银杏树、枫叶、田野、果树、菊花,万事万物都变得 分外美丽,你们想不想把这五彩缤纷的画面留在自己的脑海 里?那就请你试着把喜欢的句子背诵下来。
10. 自由背,指名背诵(两生)
每天免费更新,请微信搜索公众号:好老师好童学教学团队
三、 感受秋雨的“气味”
过渡:秋天的雨不仅有五彩缤纷的颜料,还藏着非常好 闻的气味呢'(板书:非常好闻)
1、学生自主朗读第三段,画出文中表示气味的词语, 想一想自己读到这些词语时都会产生怎样的奇妙反应。
2、 指名朗读第3段,同时交流表示气味的词语。课件聚 集“香香的、甜甜的”,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读到这些词语时 有什么感受?(被深深吸引了,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3、 有一个词语特别能表达岀这种心情,找到了吗?(课 件聚集“勾住”,弓I导学生说说这个词用得好不好。师归纳: 作者并没有直接写气味好闻,而是用一个“勾住”巧妙地体 现了气味的好闻,让小朋友都不由自主地朝着好闻的气味奔 去。
4、 生活中有这样的经历吗?
看看,一个好的用词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呢!
5、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齐读第3段,注意读岀对秋天气味 的喜爱之情。
四、 学习第四段
1、 再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看一看在秋雨的热心提醒下, 动植物们都在做什么。
2、 学生读书交流。师归纳板书:准备过冬
3、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想想自己都仿佛看到了怎样 的画面?(动物们很忙碌......)
课件出示填空练习:“小喜鹊衔来树枝 ,
小松鼠找来松果 .小青蛙在 .准备舒舒服
服地睡大觉。松柏穿上 的衣裳,杨树、柳树的叶子 它们都在准备过冬了。”
适时引导他们进行填空练习。(相机出示答案)并抓住 动植物的表现体会它们为过冬积极准备的忙碌情形,同时抓 住植物们的样子,体会秋天不同植物的特点。
4、学生齐读第4自然段,可借助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学习第五段
1、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看到了怎样的秋天?(美丽、丰
收、欢乐、繁忙)(板书:丰收、欢乐)
2、 是的,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丰收,那能给我们小 朋友们带来哪些快乐呢?(能够让我们看到更多的色彩,能 让我们闻到好闻的味道.....)教师及时予以肯定、引导。
3、 让我们带着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一起读一读第五段。 (出示第.五段)
六、拓展延伸
1、 小结:作者描写秋雨,实际上是为了描述美丽、丰收 的秋天。孩子们,让我们也走进秋天的大自然,然后用自己 善于发现的双眼去欣赏秋天别样的美景。
2、 (出示课件)实践活动:双休日与父母一起去秋游, 并把观察到的景物写成一段话吧。下次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你们的发现。
3、 阅读课后“阅读链接”
师:秋天不仅很美丽,还很神秘呢,里面藏着许多大自 然的秘密,不信,咱们现在打开书本的第21页,读一读。读 完后与同桌交流一下阅读感受。
板书设计
6、秋天的雨
, 「颜色:五彩缤纷 总起句
秋天1气味:非常好闻丰收、欢乐
(钥匙) 3 土古井如 沧& 々
课后反思
1动植物:准备过冬
教学课题
7、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目标
1、 阅读诗歌,一边读一边想,和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
2、 依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3、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重点难点
重点:从秋天的声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
难点:准确体会诗歌中包含的作者对于秋天浓浓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第一课时
一、 游戏导入,展开想象
1、 游戏导入
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同学们,你们想欣赏一下 吗?
下面我们做一个听录音猜声音的游戏,请在家闭上眼睛静 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播放音频)
2、 展开想象
听着这些美妙的声音,你的脑海里岀现了一幅怎样的画 面?
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
3、 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了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 了一首诗,你们想听听吗?(出示课题并板书深饷目)
4、 这是一首现代诗,谁来读课题? 生:听听,秋的声音。
师:后面的“听”要轻声;注意题目中的逗号,这个逗 号提示我们要仔细去听;听听,秋的什么?
生:秋的声音
师:听听,谁的声音? 生:秋的声音
(引导学生读好重音)
二、 初读,听秋声
下面让我们一起去读读秋的声音吧!打开语文书第22页,
1、 初读。
出示要求: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字词多读几遍。并在每一小节前标上序号。
2、 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这首诗很美吧,诗人运用的词语也很美。让我们读一读吧。 (课件出示词语)
抖抖手臂唰唰蟋蟀振动 歌韵叮咛掠过歌吟 辽阔大厅绽开匆匆 指名分行读,师相机正音,适时重点强调“振、吟”是前鼻 音,不要读成后鼻音,“掠”中间的介母是“U”,不要读掉 了,不要将“掠”读成了 “京”字。
齐读词语。
3、 指名分小节朗读,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适时进行范读指 导。其他学生听读,并想一想:作者听到了秋天的哪些声音, 用画岀来。
(生说,师随机板书。。
黄叶
蟋蟀
学
过
程
大雁
秋风
引导学生明确诗歌1-3小节具体描写了秋天美妙的声音,并 再次齐读三个小节,注意读准表示声音的词语。
4、 师:秋的声音只有这些吗?还藏在哪儿了?(相机出示 第4、5节)引导自读第4、5节
学生交流,相机板书:叶子、小花、汗水、谷粒……
5、 师:到处都有秋的声音,只要我们用心感受,并展开丰 富的想象力,一定也可以听到看到感受到大自然中更多奇妙 的声音!每天免费更新,请微信搜索公众号:好老师好童学 教学团队
三、品读,说秋景。
1、质疑探究:这些声音都是怎样的?你最喜欢哪种声音 呢?同学们再来轻声读或默读课文1至3节,找到你最喜欢 的那一节边读边展开想象,同桌之间互说自己好像看到了什
么。
2、交流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并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1)相机出示第一节: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 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预设:
生:我喜欢第1小节,因为我从“唰唰”这个词语中感 受到了树叶在秋风中挣脱树枝、慢慢飘到地上的样子。
师:诗歌中将这个声音比作了什么?
生:比作为黄叶与树叶道别的话音(板书:话音)
师:从这样的道别场面中,你似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 什么?
生1:我似乎看到了树叶依依不舍的样子,听到了它对大 树反复说“再见”。
生2:
(黄叶说:“大树妈妈,我真舍不得你。”)
(大树说:黄叶你不要走,你走了我会想你的。)
(黄叶说:大树,你不要伤心了,我落到地上,过不了 多久,就会变成肥料,到时你会长得更茁壮,我也会更茂盛。)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小节,注意想象落叶与大树 道别时的不舍情形。还要读岀对黄叶的赞美之情。
(2)品读第2小节
生:我喜欢秋天蟋蟀的叫声,它听起来就像是谁在唱歌。
师相机出示第二小节
师:你特别有善于想象。是啊,诗歌作者也跟你一样, 觉得蟋蟀的叫声就是它和阳台告别时的歌韵(板书:歌韵, 引导学生说说对“歌韵”的理解,师补充解释:歌曲的韵味)
师:(点击播放音频)它可能在唱什么呢?(出示课件) 师:你们就是它的知音呀,我想再考考你们的课外知识,
蟋蟀之所以能演奏这美妙的音乐,是依靠什么发岀声音呢?
相机播放蟋蟀鸣叫时的视频片断,引导学生感受其动作、 声音的特点。
师:你仿佛还听到蟋蟀在说什么?
学生:我仿佛听见蟋蟀说:再见了,阳台,我明年春天 还回来唱歌给你听。
师:看,秋天多美好,黄叶不想走,蟋蟀也不想走, 我 们一起来当当可爱的小蟋蟀吧!(男女生赛读)要读岀它对 秋天的留恋,喜爱之情。
(3)品读第三小节
师:这时大雁来了,它又在和谁告别呢?谁来读一读第 三小节的前两句(相机出示句子),指名读。
师:可爱的大雁就要到南方去过冬啦,听,它正在告别 呢!(播放音频)孩子们,临走前大雁会对白云说什么呢?
学生1:白云,再见了,我要去南方过冬。
她还要“叮咛”几句什么?一一
学生2:天凉了,要加衣裳,别着凉。
师:这就是“暖暖的叮咛”。白云听到大雁的话,心里 会感到多么温暖呀!
师:这时候秋风也来了,秋风掠过田野,最开心的是谁 啊?(农民伯伯)谁来读一读(出示第3小节的后两句)
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播放音频) 秋风在歌唱什么?一一
它又会对农民伯伯说些什么呢?
(预设:
秋风会对农民伯伯说:1.“丰收了,丰收了,快到田里 收稻谷吧! ”2、玉米丰收了,农民伯伯快来采收吧。3、大 豆丰收了,农民伯伯快来收割吧。)
师:这真是一片丰收的美景啊!农民伯伯们乐得嘴都合 不住了,我们用朗读来表达丰收的喜悦之情吧!
生分两大组赛读课文第三节。
4.师:在这美丽的秋天里,落叶离开了树妈妈的怀抱, 小蟋蟀唱起了离别歌,大雁飞往南方过冬去了。稻田里一片 金黄,稻子压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秋天的一切是多么 美好啊,让我们再次走进秋天这辽阔透明的音乐厅,去聆听 秋的声音吧,全班朗读1-3节。
四、续写,写秋声
1.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 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其实秋的声音还有许多, 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出示课件6张帮助学生拓宽思 路)
(预设:苹果成熟后掉在地上的“扑嗵”声。小溪流水 的“哗哗”声。收割机的“隆隆”声。青蛙的叫声“呱呱”。
燕子的声音“喳喳”。“哗啦哗啦”稻海翻起波浪。“嘿呦 嘿呦”小蚂蚁忙着准备粮食过冬。“滴答滴答”秋雨在练习 弹琴。“哈哈,,是农民伯伯收割时的欢声笑语。“哗哗”是 秋风和落叶跳舞的声音。)
2. 老师:细细听,原来可以听到这么多秋的声音,老师 这里还有几幅秋天的画面(出示图片),想不想看看啊?看 了这些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呢?
3. 秋的声音令人遐想,秋的声音令人陶醉……让我们模 仿诗的1、2、3小节,把自己听到的声音写下来,每人写一 小段。
① 出示例句的开头:听听,秋的声音一一
② 学生自由作诗,小组内交流,几个小伙伴可以合作一 首诗。
③ 选代表诵读,给学生配上音乐。
④ 出示预设的自制诗歌,也让学生读一读,多多积累语 言。
五、 学习第六小节
秋的声音无处不在,它们从远方匆匆而来,又向远方匆 匆地去。同学们,来,让我们再次认真听听秋的声音(课件 出示第6小节,学生齐读)
六、 课堂小结
1、 引导学生从秋天的声音里体会到诗人对于秋天的喜爱 和赞美之情(补充板书:喜爱、赞美)
2、 教师小结:美丽的秋天已经向我们走来,秋天的声音 无处不在。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秋声带给我们的喜 悦吧(齐读整首诗)
七、 布置作业
(出示课件)
(1) 爱诵读的你,可以美美地读读课文,“读出”秋天的 声音。
(2) 爱绘画的你,可以“画岀”秋天的声音。
(3) 爱写作的你,可以"写岀”秋天的声音。
板书设计
r落叶道别
T f
7、听听,秋的声音y
1 T
蟋蟀告别
大雁叮咛A
.秋风歌吟
A 喜爱、赞美
'叶子
小花 丿
汗水
课后反思
1谷粒
教学课题
习作写日记
教学目标
1、 能够通过阅读日记范文,了解日记的内容及正确的格式。
2、 初步体会写日记的乐趣及意义,培养坚持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3、 学会认真观察生活,并能够及时记录生活中的点滴感受,同时表达真情实 感。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选择生活中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事情进行描写。 难点:能够在叙述的过程中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例文,激趣导入。
1. 小朋友,你们捉过鱼吗?
2. 好!今天我们就来读一篇和你们一样大的学生写的一 篇日记,看一看文中的这位小朋友是怎么捉鱼的?看一看他 最后捉到鱼了吗?
3. 教师范读日记,学生看课件。
4. (课件出示)
2017年7月25日 星期二 天气晴
今天吃完午饭后,爸爸和舅舅带我去捉鱼。我高兴极了。
我们带好捉鱼的工具,来到稻田旁边的河沟,我学着爸 爸和舅舅的样子挽起裤腿、光着脚丫小心翼翼地下了水。刚 开始我很害怕,不敢弯腰摸鱼,怕摔倒被水冲走,舅舅告诉 我这里的水很浅不用怕,我这才发现水只到我的膝盖下。我 哈哈大笑起来,这才放开胆量跟在他们后面开始捉鱼。爸爸 告诉我不要着急要慢慢来,我静下心来,仔细地向前摸着,
教 学 过 程
突然感觉手边一动就使劲一抓,果然抓到了一条鱼。我高兴 地大喊大叫:“我抓到了,我抓到了!”
时间过得真快呀,好像不一会儿,爸爸和舅舅就把小水 桶装满了鱼。我只好恋恋不舍地和他们回家了。
今天是我最高兴的一天。
5. 交流:小朋友捉到鱼了吗?你觉得这件事情有趣吗?
6. 学生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是啊,今天我们一起享 受到了小朋友捉鱼的乐趣。同学们想一下,如果没有这篇日 记,我们能这么快乐地享受到小朋友捉鱼的乐趣吗?不行吧! 如果没有这篇日记,这个乐趣也只能埋在小朋友的心里,没 人和他一起分享,那多可惜啊!如果小朋友不及时把捉鱼的 这个乐趣写下来,时间长了也就忘记了,那又多么可惜啊!
所以啊,同学们写文章、写日记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写文章、写日记又是多么有趣的一件事。不管时间过去多久, 不管日月如何变化,不管世界如何发展,我们都可以用写文 章、写日记的方式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并用文字 的方式永远地保留下来,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和有趣的事。 把当天看到的事、听到的事、想到的人事物写下来,就是写 日记。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是很多有成就的人一个共同的特 点。每天免费更新,请微信搜索公众号:好老师好童学教学 团队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写日记。
二、读懂例文,初学日记。
1. 过渡:那么,日记到底怎么写呢?还是让我们先再来 读一篇别人的日记,说不定会给你们有益的帮助。
2、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日记范文,引导学生自主朗读日记, 看看日记和以前写的文章有什么不同,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
的发现。
(3)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师相机小结:
(出示课件)
(1) 格式不一样:日记的第一行要写上某月某日、星期 几以及天气情况,然后再写正文。
(请用笔在语文书中画岀例文的时间、星期、天气。)(板 书:日期星期天气)
(2) 指导学生分别在作文本上写一写。
指导写日期,天气的格式,强调漂亮美观
(3) 正文开头空两格。(板书:开头空两格)
师:如果不看第一行的日期和天气情况,后面的内容就 是一篇作文,因此每段话的开头自然是要空两格的。再读一 读这篇日记,看看日记在内容上又有什么特点。
(4) 日记就是把这一天中难忘的一件事情写岀来了。
师:说得很好,这就是日记的内容特点一一选择当天发 生的一件令人难忘的事情记录下来。(板书:印象最深刻的
事情)。
(5)从日记里还感受到了作者的感受和心情。
师:对,日记不仅把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写清楚,同时还 要表达岀自己的真情实感(板书:真情实感)
3、引导学生再读日记,看看小作者给我们描写了一件什 么事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以及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4、学生阅读、思考、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用简单的 话说清楚:
(1) 事情的主要内容:(关于掉牙的事情)
(2) 写作顺序: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3) 作者的心情:抓住文中“这颗摇摇欲坠的牙齿让我
感觉很难受”这句话,体会作者难受的心情。
5、结合板书,教师简单归纳写日记的要领(首先要写清 楚月日、星期几以及天气情况,然后要选择当天令自己印象 最深刻的事情,再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 和结果,同时,还要注意在记述事情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真 情实感)。
三、回归生活、聚焦素材
1、 引入:孩子们,生活中我们肯定也会遇到像上述小作 者遇到的生活小事,但这些小事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想一想,今天或近几天在你们的生活中都发生过哪些事情, 其中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又是哪一件?
2、 请认真思考并整理自己的生活经历,然后与同桌交流。 也可以想一想以前哪一天发生过的事情,从中选择一件令自
己印象最深刻的说给同桌听,注意将事情的经过说清楚,还
要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教师提醒他们要认真倾听他人的表述,有不明白的地方 可以询问、质疑。
3、 指名说说自己打算写哪件事情。指导他们将事情说清 楚,同时引导他们说说自己为什么会对这件事情印象最深刻, 并将自己内心的感受说清楚
4、 引导其他同学对他们的表述进行评价,重点看看他们 有没有完整地描述一件事情,同时说说他们所说的事情是不 是也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 引导学生根据师生的点评再次合理筛选日记内容,注 意体现“印象最深刻”的特点。每天免费更新,请微信搜索 公众号:好老师好童学教学团队
四、范文引路,读评习作
1. 学生练写草稿。教师巡视学生自主练写的情况,提醒 他们日记的日期一定跟日记中所写的事情一致(即日期一定 要是发生这件事情的那一天),同时注意把事情写具体。
2、 学生自主朗读自己的日记初稿,看看自己是否将一件
事情完整地记述下来了,以及有没有写岀自己真实的情感体 验。
3、指导学生自主修改习作
(1) 课件再次出示优秀的日记范文,引导学生边读边将 自己的日记初稿与之比较,看看范文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学习。
(2) 学生认真朗读日记范文并与自己的日记进行比较, 同时说说说这篇日记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学习
预设:
事情写得很有趣、把自己和影子的情形写得较具体.....
(3) 教师(出示课件)适时引导学生再次对照范文,看 看自己日记的格式是否正确,事情有没有写清楚,同时看看 有没有表达岀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4) 学生尝试进行自主修改,同桌互改,教师巡视了解 修改情况,并予以点拨指导。
(5) 指名2-3名同学展示自己的日记,引导其他同学认 真倾听并予以评价,教师适时针对他们日记中的问题予以指 导,引导他们再次进行习作修改。
五、谈谈收获,鼓励写作
1. 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2. 教师小结:坚持写日记不仅能培养我们认真观察、思 考等学习习惯,而且还能培养我们持之以恒的耐心,更重要 的是,长期坚持写日记,还能提高我们写作文的能力呢。孩 子们,准备一个日记本,从今天开始写日记吧!坚持下去,
你一定会大有收获。
板书设计
写日记
日期星期天气 开头空两格 印象最深刻的事 真情实感
课后反思
教学课题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探究交流,了解更多理解词语的方法,提升品悟语言文字的能力。
2、 了解关于不同季节的特点,进行语言文字的有效积累。
3、 掌握汉字书写最基本的规律,提升汉字的书写及审美能力。
4、 通过诵读描写秋天的词语,进一步感知秋天的季节特点,激发对秋天的热 爱、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感知秋天的季节特点,激发对秋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难点:能够掌握理解词语的基本方法,提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激趣,引入话题
1、 谈话引入:孩子们,你们平时喜欢读课外书吗?(喜 欢)是啊,读书能够让人学到很多知识,也能明白很多道理。 老师也喜欢阅读,但是,有时候在阅读的过程中老师会遇到 很多不了解的词语,影响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那么遇到了 这样的问题,该怎么办呢?
2、 学生简单交流自己的意见(可以请教别人,可以查字 典.....),教师适时引岀话题:看来能够解决问题的办法还真 不少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自己的读书方法。
二、 教学“交流平台”
1、课件出示“交流平台”的内容,引导学生首先认真回 顾,整理自己平时都是如何理解词语的。
分小组完成下面的活动.看看哪个小组总结的方法多。
查字典
读书的时候,如 果遇到不理解的词
2 语,我会这样做•… 注意
记录孑 生的
交流情况,教帅洙人小组同J解字生旳交流情况,适阿提醒 他们注意将自己理解词语的方法说清楚,同时予以点拨指导。
3、 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课件 出示理解词语的方法)
(1)查字典理解词语。(2)运用组合法理解词语。(3)
运用换词法理解词语。(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5)在
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敲揣摩把握变化。(6)同义词法。
对于方法的解说:
(1)组合法理解词语。
师:一个词语,通常由几个字或几个词构成,所以我们 只要先分开理解字义、词义,再组合起来就好理解了。如“忠 勇”一词,"忠''有忠诚的意思,"勇''是勇敢的意思,"忠 勇”就可解释为忠诚勇敢。又如“艰难险阻” 一词,“艰难” 是困难,“险阻”是险恶有阻碍的意思,“艰难险阻”就可
教 学 过 程
以理解为困难险恶。
运用组合法理解词语时要注意的是,分开解释字义或词 义时,必须十分准确,否则在合起来理解时就会岀差错,如: ,,爱不释手,,中的“释”应该是放下,如果错误地理解为解 释的话,那么合起来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就会让人莫名其妙 了。
(2) 运用换词法理解词语。
师:汉语中的词汇非常丰富,有些词可以用意思相近的 词语来代替;有些词则可以用意思相反的词来进行对比理解。 如“蜻蜓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中的“复杂”可以用 “不简单”来代替。每天免费更新,请微信搜索公众号:好 老师好童学教学团队
(3)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师:如果是一个句子中的词语,应该遵循“词不离句” 的原则来理解,联系上下文字找岀其正确解释。(出示例句)
A. “这个小姑娘长得很漂亮,非常惹人喜爱。”
B. “人们都说他这件事做得漂亮,为老百姓解决了生
活困难。"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明确第一句话中 的“漂亮”指长得好看,而第二句话中的“漂亮”则指事情 做得成功,让人称赞。
(4)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敲揣摩把握变化。
师:有些词在实际使用时,词义有了变化。对这些富有 表现力的词语,要联系语言环境分析,推敲揣摩,才能把握 变化。
出示例句帮助理解:他借到一本杂志,贪婪地读起来。
“贪婪”的本义是贪得无厌。放到句子里怎么也说不通。 这时想一想句子讲了什么,然后再思考贪婪的意思,就能领 会这里的贪婪是不知满足,专心入迷的意思了。
(5)同义词法。
遇到不理解的词时,可以找这个词的同义词,如“美丽” 一词,它的同义词是“好看、漂亮”等。
(板书:理解词语:査字典组合法换词法联系上 下文同义词法)
4、巩固拓展:课件再次出示本单元学过的句子“它们 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
的美",引导学生体会句子中“规则” 一词的意思,师适时 提醒他们借助对“凌乱” 一词的已有认知,理解该词的词义 (整齐有序)。同时引导他们在今后的阅读过程中注意联系 上下文理解生词的词义。
5.教师小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 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看课外书是一种很好的积累 词语的方法。许多课外读物词语丰富,当看到自己喜欢的词, 很生动的不妨多看几遍,多在脑中停留些时间,并自己试着
教 学 过 程
琢磨一下,如何用于自己的文章。
摘记法也是积累词语的重要方法。在阅读中随时随地积 累,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段摘录到读书笔记本 上,在造句、作文的时候,经常翻阅,适时运用,这对我们 掌握词语,提高运用词语的能力很有帮助。
此外,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需要的,喜欢的内容或图 画剪下来,然后,贴到本子上,可以随心所欲地去贴;还可 以配上自己画的插图。这样在剪剪贴贴、画画中获取了知识, 积累了词语。
三教学“词句段运用”
1、感受不同季节的特点,丰富对形容不同季节词语的认 知。
(1) 谈话引入:孩子们,在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 节呢?说说自己喜欢它的理由。
预设:
生1:我最喜欢春天,因为春天来了,天气就暖和了,大 自然都变成了生机勃勃的模样。
师:我也喜欢春天,它总是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力量。
生2:我喜欢冬天,因为冬天会下雪,世界一下子就变成 了童话般的美好样子了。
师:是啊,洁白的雪确实能够让世界变得更加诗意和美 好。
生3:我喜欢夏天,因为夏天来了可以去游泳,晚上还能 看到很多萤火虫呢!
师:这真是一个浪漫、美好的季节。
生4:我更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是个五彩缤纷的季节,同 时更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师:你的认知很独到。秋天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所有人 喜爱的季节。孩子们,一想到四季,你们的脑海里一定会跳 岀一些与季节有关的词语,想一想你们都想到了哪些词语 呀?(板书:春夏秋冬的词语)
(2) (出示课件)学生自主朗读“词句段运用”第一部 分的题目内容,明确题意,并与同学交流。
教师巡视了解交流情况,同时予以点拨指导:季节的到 来可以通过我们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感受得到,
这儿举例子写春季的词语是从触觉(暖和)和视觉(春光明
媚)两个角度写的。我们可以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学习再
说几个春季词语,以及其他季节的词语。
(3) 试着将自己想到的词语分别写在四个季节后面的横 线上,然后再与同桌交流,看看谁写得又多又好。
(4) 指名朗读展示,教师评议。同时,将部分好词写在 黑板上,指导学生齐读词语。
(5) 欣赏完你们写的,再来看看老师写的吧。(出示预
设的答案),一起读一读吧。
(6) 练一练,学运用。
按照”五觉”给下面描写四季的词语重新归类
(7) 我拓展,我积累
小朋友,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四季的诗句? 指名回答,相机补充诗句
2、联系生活认知,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1) 课件出示句子
◊听了老师的这番话,我憧憬着即将到来的一天,期待 着在活动中有岀色的表现。
◊小明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心中有些忐忑不安,害怕爸 爸妈妈会责备他。
(2)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3) 分小组合作交流,看能用什么方法理解加点的词 语。每天免费更新,请微信搜索公众号:好老师好童学教学 团队
(4) 小组代表发言,互相交流,说说词语的意思和理解 词语的方法,教师评议并小结。(出示课件)
A査字典理解词语。
① 憧憬:就是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② 忐忑不安:忐忑,心神不定。指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 下来,形容心神不定。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听了老师这番话,我憧憬着即将 到来的一天,期待着在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
① “忐忑不安”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前文“打碎 了家里的花瓶”,后文“害怕爸爸妈妈会责备他”,前后联 系理解,“忐忑不安”就是指小明心里极度不安纠结。
② “忐忑不安”这个词语也可以用组合法理解:“忐忑” 从会意字的角度理解为“心上上下下”,与“不安”合起来 就是“心上上下下,不安宁”。
③ “忐忑不安”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如果你打碎了 家里的花瓶,你会怎么想?自责、担心、害怕……
(5)师归纳小结:除了同学们介绍的方法,联系生活经历 去理解词语及句子,也是一个不错的学习方法,这样,我们 不仅能够理解句子的意思,还能准确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 感。
第二课时
一、回顾激趣,引入学习
1、 谈话引入:孩子们,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又认 识了很多生字朋友,不知道你们还认不认识它们?
2、 出示生字,指名朗读、开小火车朗读。师相机强调“铺” 在本单元中读第一声。齐读生字。
二、 教学“书写提示”
1、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书写提示”的8个汉字,想一想 怎样书写才能把这些生字书写得又端正又美观。
2、 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书写经验进行交流(要注意字各 个部分之间的合理安排,要注意横画之间等距.....)
师适时补充出示书写提示:“横画要写得平稳,竖画要 写得端正。横平竖直,字就平稳端正。”
同时引导学生明确"横平竖直”的意思(横画要平稳, 但不要写得太平整,而略去了斜势,竖画要挺直有力。)(板 书:横平竖直)
3、 学生自主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书写 情况,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及时进行部分生字的强调指导:
“排”字左窄右宽,且要注意右边横画之间要做到等距;“臂” 字上宽下窄,且上下两部分要写得稍扁。另外,还要提醒他 们注意端正坐姿,保持书写整洁、规范。(出示课件提醒)
4、 指名学生展示书写作品,引导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教 师再次结合书写情况进行纠正,并适时进行范写指导。
三、 教学"日积月累”
1、 谈话激趣,引入话题:
师:孩子们,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几篇描写秋天的古 诗和文章,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好,展开你们大胆的想象,说 说一想到“秋天”,你的脑海里就会岀现怎样的画面?
预设:
生1:我想到了蓝天白云。
生2:我想到了南飞的大雁。
生3:我想到了火红的枫叶。
生4:我还想到了金色的田野。
师:是啊,秋天确实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季节。孩子们, 一想到秋天,老师的脑海里情不自禁就蹦岀了这样一些词语。
(板书:秋天的词语)
2、 课件出示“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等9个词语,
秋高气爽 天高云淡 秋风习习
rdn
一叶知秋 金桂飘香 层林尽染
格i
五谷丰登 果实累累 春华秋实
学生认真朗读词语,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同时注意 读岀词语间的短暂停顿。
3、 指名朗读词语,师适时指导学生读准'‘累”的字音(多 音字,在“果实累累” 一词中读第二声,表示果实非常多。) 师相机板书多音字“累"的三个读音,帮助学生辨别。
4、 小组开火车朗读词语,师再次进行朗读指导。
5、 生再读词语,并试着理解词语的意思,不理解的词语 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也可以通过查字典的方式理解。
6、 学生交流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师适时补充:
秋高气爽: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一叶知秋: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 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 果。每天免费更新,请微信搜索公众号:好老师好童学教学 团队
五谷丰登:登:成熟。指年成好,粮食丰收。
天高云淡:天气晴朗,天空云少而高、轻薄而淡。指秋天 的天空。
金桂飘香:金桂,是桂花的一种,颜色是黄色,所以称“金 桂”。而桂开在九月,也就是秋季….,所以“金桂飘香的季节” 就代指秋季,“金桂飘香”就象征着秋天。
果实累累:累累,连续成串。形容果实多。
秋风习习:和煦的秋风暖暖地,慢慢吹动的样子。用于 晚秋的景色。
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春华秋实: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事物的因 果关系,后引申比喻文采与德行,也指时间的流逝、岁月的 变迁。
7、 学生再读词语,注意在读中想象词语所描绘的画面, 并从中感受秋色的美好。
8、 练一练,学运用。出示连线题:下面的古诗描写的意 境用哪个词语更合适。
9、 尝试背诵,指名背诵展示。
10、 小朋友,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词语?(相机补 充)
四、课堂小结
孩子们,短短的一节课又将结束了,看到你们不仅能够 将汉字写得端正美观,还能准确诵读描写秋天的四字词语, 老师也为你们感到开心,希望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你们能 够始终保持这样积极的学习状态。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二
理解词语:查字典组合法换词法 联系上下文同义词法 春夏秋冬的词语 书写提示:横平竖直 秋天的成语
课后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习作:写日记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设想,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2 花的学校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设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八单元25 灰雀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设想,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