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1.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免费教学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1.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免费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学具,教学流程,板书设计,随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1、52页的内容,课堂活动。
【教材简析】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是学习测量长度的开始,也是学生初次认识长度单位。教材首先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为什么测出的结果不同?打破学生的认知平衡,引发学生的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激发学习的需要。接着通过介绍直尺,认识厘米,让学生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大脑中建立厘米的长度表象,并通过实际测量体验感受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的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让学生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会用测量工具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积累测量经验,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厘米作单位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具、学具】
课件,奖票,学生直尺。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师:我们学校每年都要准备一批新课桌,需要准备多长的课桌呢?课前,老师布置了作业,让你们用身边的工具或物体量一量课桌的长度,现在,谁来给大家汇报一下,你用的什么工具?测量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汇报。
师:看来孩子们都量得很认真!真奇怪,为什么同样长的桌子,量出来的结果却不呢?
预设:因为我们用的工具不一样。
师:是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数量也就不同。根据不同的数据,家具厂是无法做出我们想要的课桌的。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我们在测量的时候,就要使用统一的工具——尺子。
二、探究新知,建立长度观念
1.尺子种类。
课件出示:各种尺子。
师:尺子的种类有卷尺、软尺、米尺、直尺。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我们常用的直尺。请拿出你们的直尺,仔细观察,看看你能发现什么。一分钟后跟小组内同学交流一下,你们的直尺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认识尺子。
师:说一说,直尺上都有些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出很多,教师要善于适当引导)
生:我发现尺子上有很多小竖线,有的长,有的短。
师:这些长长短短的小竖线有自己的名字,叫刻度线。长的刻度线有什么特点?
生:长的刻度线都对着一个数字。
师:对,观察得真仔细!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数字。
师:直尺上最前面的数是几?
生:0
师:是0,我们以前已经认识了,0表示什么?
生:起点。
师:0所对的这条线叫0刻度,表示起点,通常从0刻度线开始量。
师:细心的小朋友还发现直尺上有两个字母cm,表示长度单位:厘米。当尺子上出现了cm时,就表示这把尺子是以厘米为单位。(师板书:cm读作:厘米)
师:那1cm就读作?(板书添上1)
3.感受1厘米
师:从刻度线0—1这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cm,从刻度线1—2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cm。你还能在直尺上找到其它的1厘米吗?
生:(2—3、6—7、3—4……每段都长1厘米)
师:仔细观察,怎样的两个数之间的长度都是1cm?
生:相邻两个数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师:孩子们,其实我们身体中也有1cm。请用你右手的手指比一下,看看哪根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cm。
学生用手指比1厘米,汇报。
师:现在老师教你们一个魔术,请你举起你的右手,伸出你大约1cm的那根手指,再用左手食指和拇指像老师这样,轻轻夹住1cm的手指。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注意左手手指不要动哦!轻轻抽出右手1cm的手指。瞧,左手两手指之间的距离就是1cm。
师: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1cm有多长。(留一点时间给学生想)睁开眼睛。
师:再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大约1cm呢?
预设:(纽扣直径、门牙宽、指甲宽、橡皮的厚度、铅笔头上的擦子长度、拉链头长等等)
师:大约1cm的东西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只要你用心观察,就会发现他们。
4.感受几厘米
师:(课件出现2厘米线段)这段长几厘米?你怎么看出来的?
生:从0到2有两个大格,就是2厘米。
师:(课件出现6厘米线段)这段长几厘米?怎么看出来的?
生:从0到6有6个大格,就是6厘米。
师:(课件出现5厘米线段)这呢?
生:5厘米
师:刚才认读2厘米、6厘米、5厘米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1:我发现中间有几格就是几厘米。
预设2:我发现从0到几就是几厘米。
师:是的,从0到几就是几厘米,孩子们真会观察。(课件出现5——7厘米线段)现在是几厘米呢?
预设:2厘米
师追问:你是怎样想的?
预设:因为是从刻度线5开始的,只有2个大格,所以是2厘米。
师:(出示3-8)这是几厘米?你是怎么想的?
师:除了数格子,还有什么好办法一下子就知道是几厘米?
预设:我是用8减去3,得到5,所以是5厘米。
师:那从0-4可以用大刻度减小刻度来计算吗?
师生一起验证。
师:是的,我们在读物体长度时,可以看一看从0开始到数字几就是几厘米;也可以数一数从物体的一端到另一端有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还可以算一算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现在,请你也在直尺上找出4厘米吧。
生找,汇报。
师:你们找到这么多4厘米,哪一种找法最快最不容易出错呢?
生:从0到4
师:迅速用最简方法找到7厘米。
生找,汇报。
师:刚才你们通过找规律,发现了读物体长度的方法,通过比较知道快速找出几厘米的方法。现在,你想自己来探索一下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吗?
5.测量长度
活动一:自己独立探索方法,测量奖票的长度。
生独立操作,汇报。
师:(观察,发现不同量法用手机拍下,希沃出示)刚才我看到孩子们量的时候,有这几种量法,请看屏幕。我们一起来判断谁对谁错吧!
逐一判断对错,并说清楚错误原因。
师:孩子们真是火眼金金,错误都逃不过你们的眼睛。那我们在用直尺量物体长度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预设1:一端对准0刻度。
预设2:尺子要放平
师:说得真好,尺子放平,一端对准0刻度,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活动二:测量身边的物体。
活动要求:同桌合作,选一样课桌上的学习用具,先各自猜一猜有多少厘米,再合作动手测量。测量时,一人动手操作,一人记录测量结果,操作时要互相提醒,及时纠正错误。
学生汇报,教师规范语言:我猜数学书长18厘米,测量出来是23厘米。
三、学以致用,巩固拓展。
1.判断对错
师:看到你们在探索测量长度,还有几个小伙伴也忍不住开始测量了,瞧,这就是他们测量的结果。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测得怎样。课件出示:铅笔长6厘米、油画棒长5厘米、回形针长2厘米
请生说,并说明理由。
2.用断头尺量小棒长。
课件出示:一把断头直尺。
师:还有一个小伙伴也想来测量,但是他的尺子断了,这把断尺能不能量出小棒的长度呢?先思考,再把自己的方法跟同桌说一说。
学生汇报,并小结:
第一步:从整厘米数开始量(如从2厘米开始量);
第二步:可以1厘米1厘米的数,有6厘米;也可以用8-2=6厘米。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师:孩子们的收获真不少,给家具厂提供课桌数据的任务老师就交给你们了。
出示课后作业:用厘米作单位量课桌的长度、宽度,再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1cm读作1厘米
物体的一端对准0刻度
【随堂练习】
1、填空。
判断对错。
用断头尺量出小棒的长度。
【课后总结】
数学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开课前就让学生用身边的物体或工具量课桌的长度,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产生认知冲突,由此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使他们带着强烈的兴趣继续学习。
然后通过观察、比划,结合想象引导学生自主建立1cm的直观表象,并列举生活中的1cm 长的物体,加深对1cm 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再通过尝试测量奖票长度,让学生自主探索用厘米做单位量长度的方法。展示学生中出现的不同测量方法,让学生观察对比,得出正确的测量方法。同桌合作测量课桌上学习用具的长度,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加深学生对厘米作单位量长度的认识。断头尺量小棒的练习,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以及用不同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实践经验。
最后,让学生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深学生对厘米量长度的价值认识。这一环节与课的开始相互照应,使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1.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旧知,谈话导入,认识几分米,用分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西师大版1.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获奖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认识厘米,议一议,测量物体的长度,总结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1.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优秀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旧知,谈话导入,认识几分米,用分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