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北京版第二节 生物的性状的遗传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知识目标:
1、理解什么是遗传;理解什么是性状;
2、理解性状与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对性状的调查和图片、图示的观察,培养学生运用调查、观察等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尝试运用遗传学知识解释一些遗传现象,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通过阅读“实际用”中关于中国参加“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材料,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性状与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难点:
理解性状与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准备一张一家三口的照片;PPT课件。
学生准备:
1、根据调查表,调查家中成员的各种性状;
2、搜集有关“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资料;
3、完成导学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学校一位音乐教师一家三口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照片中三人,了解什么是遗传现象。请学生根据观察找出照片中的孩子与其父母在相貌上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学生观察后交流。
教师:这个孩子虽然与她的父母在相貌上有长得很相似的地方,但他与父亲或母亲长得完全一样吗?
学生:不完全一样。
教师:子女在相貌上有和父母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相像的地方是一种遗传现象,不像的地方则是因为发生了变异。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在这一章里,我们将会知道生物界的物种是通过遗传保持相对稳定,而生物个体的新性状是通过变异形成的。那么,什么是遗传?什么是变异?什么是性状呢?这都是我们将要共同探讨的问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十一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中第二节的第一部分内容《生物的性状遗传》。
二、讲授新课
1、遗传
教师: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这句话说明了生物的什么现象?
学生思考回答,遗传现象。
教师:什么是遗传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知识链”,总结遗产的概念。
学生阅读后总结。
遗传:每种生物所繁殖的新个体,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上都和自己的亲代相似 , 这种现象叫遗传。
教师:记住一个定义需抓住关键词,这个概念的关键词是什么?试举出些有关于遗传的例子。
学生思考后交流。
教师:很多同学有兄弟姐妹,你们之间也有相似的地方,那这是遗传吗?
学生思考后总结:子代与亲代的相似现象才能称为遗传。
教师:我们与父母之间相似的现象就叫做遗传,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我们身上是否也有遗传现象呢,课前同学们已完成了课外调查表,哪个同学来描述下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遗传现象。
学生交流调查表回答。
2、性状
过渡:刚刚同学们描述的能否卷舌,有无酒窝都是人的特征,动物身上也有它们特有的特征。
教师指导学生做辨认游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描述能力。并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性状。
游戏规则:一个人根据屏幕上出现的动物图像或植物图像,描述这种动物或植物的各种特征,如生活习性、形态结构、行为方式、食性等,其他人根据这名同学的描述,推测这是什么生物。
学生分组做游戏。
在学生游戏的基础上进行点拨,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性状
教师:在刚才的游戏当中,同学们描述了很多生物的特征。这些特征就是我们在遗传学上所说的性状。那么什么是性状呢?
性状:生物学上把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特征都称为性状。
学生理解性状的概念,并继续举例说明什么是性状。
教师对学生的交流予以点拨。
3.遗传物质
教师: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什么决定的呢?请同学们观察图请同学们观察6-2-3,分析图中谷穗的形状为什么各不相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学生观察后讨论交流。
图中的谷穗的形状各不相同,是因为它们的染色体组成不同。说明性状与染色体有关。
教师:染色体和性状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观察图6-2-4,分析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
学生分组观察后,讨论交流。
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DNA上有基因。
指导学生阅读 “知识链”,了解以下问题:
什么是染色体?什么是 DNA?什么是基因?
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观察“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示意图,思考交流。
(1)细胞核里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
(2)DNA是脱氧核糖核酸的简称。
(3)在DNA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小单位,这些小单位叫基因。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思考题:染色体、DNA、基因和遗传之间是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交流。
基因是DNA分子中能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单位,DNA是位于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教师:能否用简单明了的图来表示它们三者的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1、2、3组讨论位置关系,4、5、6组讨论数量关系)。
DNA
基因
三者的位置关系:
染色体
三者的数量关系: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一个DNA分子,
一个DNA分子上具有许多基因。
染色体=DNA<基因
教师:染色体在不同的生物体细胞中又有什么规律呢?
教师出示人和其他几种生物的染色体图,引导学生观察理解染色体的数量特点。
每种生物的细胞内都含有一定数量的结构不同的染色体,这些染色体在生物的体细胞里是成对存在的。如,人的体细胞里有23对染色体,玉米的体细胞里有10对染色体。
学生观察图示,理解每种生物染色体数是一定的,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存在于染色体上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教师:在同种生物的两个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是一样的吗?
学生:数量一样。
教师:结合DNA和基因的关系、基因和性状的关系,你认为在同种生物的两个个体的染色体上,DNA的组成是一样的吗?
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不一样。
教师:在世界上,除了同卵双胞胎之外,几乎不存在DNA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因此,人们将DNA序列图谱称为DNA指纹或基因指纹。这可以作为鉴别不同人的科学依据。你认为这种DNA指纹或基因指纹可以用在哪些领域呢?
学生讨论交流。
对学生的交流予以点拨和补充:可用于亲子鉴定、犯罪认定、疾病检查、遗传病诊断、血液配型、人类学研究诸多领域。
教师:DNA指纹对生物基因组成的研究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课前同学们搜集了有关“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资料,接下来我们一起进入一段视频,了解什么是“人类基因组计划”,这个研究有什么意义。
学生观看视频,了解人类在研究自身基因组成上的成果和重要意义。
三、学以致用(分组讨论)
教师:1、为什么种瓜得瓜,种瓜不能得豆?(1、2、3组完成)
2、生活在草原上的牛和羊,吃同样的草,饮同样的水,但牛肉和羊肉的味道却相差甚远,试分析原因。(4、5、6组完成)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1、因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瓜的种子中含有遗传物质,决定了种瓜只能长瓜,不能长豆。
2、肉的味道是由其蛋白质的性状决定的,而不同的蛋白质是由不同的基因决定的,因为牛和羊具有不同的基因,所以牛羊肉味道相差甚远。
四、课堂小结
1、遗传:每种生物所繁殖的新个体,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上都和自己的亲代相似
2、性状:生物学上把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特征都称为性状。
3、遗传物质
(1)细胞核里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DNA是脱氧核糖核酸的简称。在DNA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小单位,这些小单位叫基因。
(2)基因是DNA分子中能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单位,DNA是位于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3)每种生物的细胞内都含有一定数量的结构不同的染色体,这些染色体在生物的体细胞里是成对存在的。
(4)DNA指纹可用于亲子鉴定、犯罪认定、疾病检查、遗传病诊断、血液配型、人类学研究诸多领域。
【板书设计】
遗传
性状
染色体
DNA
蛋白质
许多小片段
基因
控制
遗传物质的载体
主要的遗传物质
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单位
生物的性状和遗传物质
性状
序号
特征
自己
爸爸
妈妈
1
双眼皮
单眼皮
2
舌头能向中央卷曲
舌头不能向中央卷曲
3
大拇指能向背侧弯曲
大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
4
左手相嵌右手在上
右手相嵌左手在上
5
有酒窝
无酒窝
6
有耳垂
无耳垂
初中生物北京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生物的进化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北京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生物的进化教案及反思,共3页。
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人类的遗传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人类的遗传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人类的染色体和基因,人类的性别决定,人类的遗传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北京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 遗传与变异第四节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北京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 遗传与变异第四节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依据与构思,教学目的,方法阐释,教学准备,教学流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