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五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及反思
展开关联思考,抓住数学问题的变与不变
——《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教学实践与思考
教学内容:
苏教2011课标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3课时(第61—62页练习九第6-11题)。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一节练习课。第6题是基本的口算练习;第7题综合了归一问题的两种情况;第8—11题是在学生基本掌握归一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理解并掌握归总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归总问题的结构特点。这几道题目,主要是通过对比练习,让学生体会归一、归总问题的结构特点,感受归一和归总两类问题的内在联系,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两类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本套教材从一年级教学简单加、减法实际问题开始,就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完整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对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已经有了一些认识和体验。已经会零散地解决归一实际问题,掌握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步骤。学生已经积累了相关解决问题的经验。学生已经学会从条件出发或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会用列表等形式整理条件和问题,积累了一些分析数量关系的经验,形成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但是,学生只是会就题解题,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掌握是散点状的,不会用关联的思维比较不同类型的题目,对于同一类问题亦没有形成结构化、系统化的整体认知。
教学目标:
1.通过题组练习,更加熟练地掌握归一问题的解题步骤与方法,从整体上把握归一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2.通过归一归总两类问题的比较,主动把分析归一问题数量关系的方法迁移到归总问题中来,理解并掌握归总问题的解题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对比、沟通等数学活动,在感受归一和归总两类问题的的内在联系,建立结构化、模块化的知识系统,培养学生用联系的眼光思考问题的能力。
4.通过观察表格,在变化中寻找不变,感受“变中求不变”思想对于数学解题的重要性,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归一、归总各种类型问题的解题思路与策略。
教学难点:感受归一、归总两类问题的内在联系,建立两类问题的整体结构。
设计理念:
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已经零散地解决过归一、归总问题中的某一种情况。本节课教学就是要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整体感知归一、归总问题的各种情况,感受归一与归总两种类型问题之间的联系,形成数学问题的深入探究能力。
让学习场景生活化——通过丰富资源体悟学科价值。本节课所有题目中的情境都变成了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场景,如老师电脑打字、微信发照片、骑哈喽单车上班、练习书法等等,在解决熟悉的身边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自觉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悟数学学习的意义与价值。让研究问题理性化——通过生活现象引发数学思考。通过“找数学信息”这一活动引入,从学生常见的电脑打字这一生活现象引入,引发数学思考,层层递进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原有认知,发展数学思维,体会到数学规律只是生活化的理性思维。让数学规律结构化——通过数学问题提升数学思维。本节课多次让学生比较异同,总结解题规律,发现解题本质,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用闯关的形式,激发学生上练习课的兴趣。“自主解题我能行”“解题规律我寻找”等“我系列”的环节设置,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让数学问题关联化——通过对比沟通渗透数学思想。通过归一几种情况的对比沟通、归总几种情况的对比沟通、归一与归总问题的对比沟通等多维立体比较沟通,在变化中寻找不变,感受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建立结构化、模块化的知识系统。通过回忆旧知,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联系的桥梁,让学生对于策略的运用从无意识走向有意识。对表格的观察,渗透正反比例的函数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数学思考
交待:前两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跟随智慧列车继续走进这个内容,看看通过今天这节课的练习,你能有哪些新的收获。(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
过渡:要想解决数学问题,首先要判断哪些是数学信息。让我们打开数学城堡,开始今天的第一关挑战。
课件出示:
下列表述中有无数学信息?请快速判断。
信息1:老师电脑打字速度快。
信息2:老师电脑打字速度非常快。
信息3:老师电脑打字速度相当得快。
信息4:老师1分钟能打20个字。(问:有数学信息吗?有几个数学信息?)
信息5:老师批改了40本作业,用5分钟打了350个字。有几个数学信息?哪些是关联的信息?用这两个有关联的数学信息你能想到解决哪些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数学学习离不开数学信息,培养学生对于数学信息快速反映的敏感度是设计的主要意图,从没有数学信息到单一数学信息再到关联数学信息,是引发学生数学学习注意力,提升学生数学判断的重要路径。根据有关联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对比沟通,寻找归一问题的解题本质
(一)整理信息,自主解题
1.出示问题:老师5分钟打了350个字。照这样的速度,(1)8分钟能打多少个字?(2)如果打一份840个字的稿件,需要多少分钟?先在表格中整理信息,再列式计算。
2.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一生汇报。
(二)寻找同一情境中正反归一问题解题思路的异同
1.组织讨论:(1)这两个问题都用到了哪几个量?(时间、总个数、1分钟打字个数)(2)这两个问题的解题过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汇报总结:
相同点——第一步都是先求1分钟打多少个字。
不同点——问题不同,第(1)题是求打字总个数,第二道算式用乘法;第(2)题是求时间,第二道算式用除法。根据学生对解题思路的讲解,适时板书:总字数=每分钟打字个数×打字时间,打字时间=总字数÷每分钟打字个数)
【设计意图:同时出现正归一和反归一的两个数学问题,方便学生学习时加以比较,以便于理解数学条件的相同与不同,从而让学生清楚地厘清数学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本质联系与区别。通过整理数学问题,寻找数学解题方法,提升学生数学思考力。让学生用数量关系式表示自己的想法,可以促进学生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三)走进生活,巩固方法
1.启发:像这一类问题,生活中还有很多。这个标志认识吗?(出示微信图)大家每天都在使用微信,有没有想过里面藏着哪些数学问题呢?(请学生尝试回答)
2.质疑:老师也想到了一些。如果告诉你6秒钟可以发送2张照片,你能解决下面这两个问题吗?
课件出示完整题目:
6秒可以发送2张照片。照这样计算,发送5张照片要多少秒?60秒能发送多少张照片?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4.组织汇报,并说解题思路,鼓励学生用数量关系式表示想法。
【设计意图: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升用数学眼光发现和提炼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巩固对于归一数学问题两种情况的理解。】
(四)辨析比较,探寻归一问题的解题规律
1.比较不同情境中两道归一问题的异同,理清数量关系
质疑:请你思考这两题的解题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在课件上出示:1分钟打多少个字,1张照片发送的时间。
揭示1份数:1分钟打字的个数、1张照片发送的时间,数学上把这样的量叫作1份数。这两题都是先求1份数的。
质疑:我们是怎样求1份数的?又是怎样求总数和份数的呢?(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三道关系式:1份数=总数÷份数,总数=1份数×份数,份数=总数÷1份数)
2.想象推理,寻找发现
质疑:解决这两个问题时,大家最关心的都是“1份数”是多少。“1份数”真得这么有用吗?回到刚才微信发照片的问题,知道了1份数也就是1张照片发送的时间后,你还能求出什么?
6秒发送2张照片。照这样计算,你还能求出什么?
照片张数 | 2 | 5 | 20 |
|
|
|
发送时间/秒 | 6 | 15 | 60 |
|
|
|
学生回答,老师在白板上记录。
引导:观察这张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同桌讨论,指名汇报。
揭示不变量:照片张数在变化,发送总时间也在变化,但是发送1张照片需要的时间始终不变,我们把不变的量叫作不变量。(板书:不变量)求出不变量是我们解决问题中非常关键的一步。我们只要在变化中抓住不变的量,就能顺利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沟通两个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指向解题规律的探寻。用“1份数真的那么重要吗?”这个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于顺、逆归一问题解题关键点的关注与理解,总结探寻数学解题的本质规律,提升学生理解力和解题能力。让学生继续思考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把学生的认知从看得见走向看不见。观察表格寻找发现,渗透了函数思想。】
三、整体沟通,形成结构化知识体系
1.方法迁移,寻找归总问题解决方法
过渡:如果我把这个问题变一变,你们还能解决吗?
课件出示:
有一些照片,如果每秒发送2张,一共需要60秒。如果每秒发送3张呢?你能把下表填写完整吗?
照片张数 | 2 | 3 | 4 |
|
|
发送时间/秒 | 60 |
|
| 20 | 10 |
启发:解决这个问题时,最关键的一步是什么呢?把你认为最关键的一道算式写下来。
学生先自主填写,再指名汇报。
组织讨论:(1)这题中哪些量在变化?哪些量不变?(2)观察表格,你有哪些发现?
指名汇报。
小结:从左往右看,照片张数越来越多,发送时间却越来越少;从右往左看,照片张数越来越少,发送时间却越来越多。但是不管两个量如何变化,它们的乘积没有变。这个乘积就是照片的总张数,也就是总数。看来除了1份数可以是不变量,总数也可以是不变量。(板书:总数)
2.对比沟通归一归总问题,寻找解题本质
(1)引导思考:比较这两个问题,它们解题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课件同屏呈现:
题1:6秒发送2张照片。照这样计算,你还能求出什么?
照片张数 | 2 | 5 | 20 |
|
|
|
发送时间/秒 | 6 | 15 | 60 |
|
|
|
题2:有一些照片,如果每秒发送2张,一共需要60秒。如果每秒发送3张呢?你能把下表填写完整吗?
照片张数 | 2 | 3 | 4 |
|
|
发送时间/秒 | 60 |
|
| 20 | 10 |
(2)小组讨论。
(3)组织汇报:
不同点——题1先求1份数,题2先求总数。
相同点——都是先求不变量。
(4)小结:找不变量可以作为一种策略,帮助我们解决不同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教学迁移,引导学生懂得归总问题的解题结构;通过数学比较,引导学生理解归一、归总两类问题的共同解题策略——找不变量。在变与不变中,寻找总结解题方法,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力。】
3.快速判断,巩固认知
思考:下列各题中的不变量是1份数还是总数?连一连。
(1)学校栽了一些盆花,如果每个教室放3盆,可以放24个教室。如果每个教室放4盆,可以放多少个教室?
(2)用手机租用哈啰单车是绿色出行的新方式。老师骑哈啰单车从家去学校,每分钟骑行200米,需要12分钟。如果每分钟骑行300米,需要几分钟?
(3)食堂买来6袋大米,共300元。照这样计算,买20袋这样的大米需要多少元?
(4)明明练字,5分钟可以写40个字。照这样计算,200个字需要多少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题组问题的呈现,抓住不变量是“1份数”还是“总数”,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于归一和归总问题的本质区别,从而找到解题的关键点,形成学生数学解题的关键能力。同时数学练习课离不开教师精心选择习题,素材来自于学生熟悉的场景,如租用哈啰单车等,散发着现代气息,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的能力,体悟数学学科价值,形成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的结构。】
四、深度思考,提升认知
1.深度思考1:刚才这些问题都涉及到哪三个相关联的量?(1份数、几份和总数)。三个相关联的量中,一份数(量)可以不变,总数(量)也可以不变,那么份数也可以不变吗?
学生尝试举例。
课件出示:把40个本子分给一些小朋友,平均每人可以分到8本;如果把50个本子分给这些小朋友,平均每人可以分到几本?
思考:不变量是什么?(指出:人数也就是份数)
2.深度思考2:在其它的数学问题中,不变量还可能是什么呢?
学生尝试举例。
课件出示:明明8岁时,爸爸35岁,当爸爸40岁时,明明几岁?(指出并板书:相差量也能作为不变量)
【设计意图:深度思考进一步打开了学生思维的窗。深度思考1“份数也可能不变吗?”,让学生对于归一、归总问题形成了完整的认知;深度思考2“在其它数学问题中不变量还可能是什么呢”,拓宽了学生的思考维度,激活了学生的认知经验。通过举例把数学问题和生活现实紧密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找不变量在解题中的关键作用与价值。】
五、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一)回顾已学,感受价值
引导: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在解题中就一直在找不变量。
课件出示以前做过的内容,思考不变量是什么?
1.明明家的厨房地面长3米,宽2米,用面积是4平方分米的瓷砖铺厨房地面,需要多少块?
2.王大伯用篱笆围了一个长6米,宽4米的长方形菜地,现在想改围一个正方形菜地,菜地的边长是多少?
3.用一个杯子向空水壶里倒水,如果倒进3杯,连壶重740克:如果倒进5杯水,连壶重980克,每杯水重多少克?
小结:原来我们一直都在借助不变量解决问题,但是我们从来都没有意识到。今天开始,同学们要学会有意识地运用这个解题策略。
(二)总结评价,深化认知
引导:通过今天练习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全课总结:德国数学家开普勒说过——数学就是研究千变万化中不变的关系。希望同学们都能善于在变化中寻找不变,以不变应万变。
【设计意图:把今日所学和旧知紧密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懂得“变中找不变”这一策略的适用性,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让学生的策略运用从“无意识”走向“有意识”。开普勒名言的分享,更加让学生感受到“变中找不变”这一思想对于数学学习的价值。】
【全课总评:本节课紧扣“抓住问题的变与不变”这样一个教学思想,通过“寻找数学信息”这一问题发现式教学,把生活事实进行数学问题理性化的梳理,引发学生数学思考;通过“顺逆归一”和归总比较对比式教学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本质,发现总结数学问题结构和解题规律;通过数学信息的异同、数学问题的的异同和数学解题规律的异同,用关联教学的思想引导学生理解关联信息、关联结构以及解题规律的相关性,在同与异中发现变与不变,从而建立知识的结构化、模块化。感受数学就是研究千变万化中不变的关系,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关键能力。】
板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五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等奖教案: 这是一份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五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等奖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七 解决问题的策略精品表格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七 解决问题的策略精品表格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基本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五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五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动画引入,感受“策略”, 解决问题,初步体验“策略”, 尝试解决问题,进一步体验策略, 解决问题,巩固策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