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轴对称3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案
展开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本节通过实践操作与思考的有机结合,帮助我们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经历探索简单图形轴对称性的过程,进一步体验轴对称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2.探索并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有关性质。
3.应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尺规作图。
【教学重难点】
探索并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有关性质。
【教学过程】
一、第一环节:知识回顾。
活动内容:
1.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2.下列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二、第二环节: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活动内容:
学生作品呈现:多彩的脸谱,美丽的蝴蝶、飞机……
三、第三环节:探索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探索1:探索线段的对称性: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你能找出它的一条对称轴吗?这条对称轴与线段存在着什么关系?
活动内容:
1.按下面的步骤做一做:
(1)在纸上画一条线段AB,对折AB使点A,B重合,折痕与AB的交点为O;
(2)在折痕上任取一点M,沿MA将纸折叠;
(3)把纸张展开,得到折痕MA和MB。
2.问题思考:
(1)MO与AB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2)AO与BO相等吗?MA与MB呢?能说明你的理由吗?
(3)在折痕上移动M的位置,结果会怎样?
注意事项:教师鼓励学生在操作中尽可能多地探索等腰三角形线段的特征,并尽量运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理由。既可以根据折叠过程中某些线段或角重合说明,也可以运用全等来说明。教师适时的引导,学生的动手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概括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3.实验结论:
(1)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有两条:一条是线段AB本身所在的直线;另一条是CD,它垂直于AB又平分AB,称作AB的垂直平分线。
(2)无论M点取在直线的何处,线段MA和MB都重合。
(3)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垂直且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二)探索2:尺规作图。
活动内容:已知线段AB,请画出它的垂直平分线。
1.多媒体展示历史上用直尺和圆规画出的美妙图形,介绍相关数学史。
2.学生首先进行自学,然后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演示,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进行尺规作图。教师适时强调写出规范的已知、求作。完后各小组互相检查,教师再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强调纠正,加深学生对作法的理解和掌握。
3.各小组讨论:为什么所作的直线就是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四、第四环节:结合所学,拓展思维。
(一)活动内容:
1.如图,点C在直线L上,试过点C画出直线L的垂线。能否利用画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方法解决呢?试试看,完成整个作图。
2.如图,如果点C不在直线L上,试和同学讨论,应采取怎样的步骤,过点C画出直线L的垂线?
五、第五环节:提高练习,学以致用。
(一)活动内容:
1.在△ABC中,BC=10,边B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BC于点E,D,BE=6,求△BCE的周长。
2.如图,AB是△ABC的一条边,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垂足为E,并交BC于点D,已知AB=8cm,BD=6cm,那么EA=________,DA=____。
3.如图,在△ABC中,AB=AC=16cm,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如果BC=10cm,那么△BCD的周长是_______cm。
4.如图,已知点D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如果AC=5cm,BC=4cm,那么△BDC的周长是_______cm。
5.(拓展提高)A,B,C三点表示三个工厂,现要建一供水站,使它到这三个工厂的距离相等,请在图中标出供水站的位置P,请给予说明理由。
六、第六环节:课堂小结。
1.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吗?它的对称轴是什么?
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什么?如何运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尺规作图方法。
2.利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够利用其解决相应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1.在探究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和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过程中,发展几何直觉。
2.提高综合运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第一环节:动手操作,导入课题。
活动内容:
情境问题一:不利用工具,请你将一张用纸片做的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你有什么办法?(对折)再打开纸片,看看折痕与这个角有何关系?
学生实验:通过折纸的方法作角的平分线。
教师与学生一起动手操作。展示学生作品。
二、第二环节: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情境问题二:对这种可以折叠的角可以用折叠方法的角平分线,对不能折叠的角怎么样得到其角平分线?
有一个简易平分角的仪器(如图),其中AB=AD,BC=DC,将A点放在角的顶点,AB和AD沿AC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BAD的平分线,为什么?
教师课件展示实验过程,学生将实物图抽象出数学图形。
学生独立运用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证明AE是∠BAD的平分线。
1.本次活动中,教师重点关注:
(1)学生是否能从简易角平分仪中抽象出两个三角形;
(2)学生能否运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从而说明线段AE是∠BAD的平分线。
2.问题:
(1)从上面的探究中,可以得出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已知什么?求作什么?
(2)把简易平分角的仪器放在角的两边,且平分角的仪器两边相等,从几何角度怎么画?
(3)简易平分角的仪器BC=DC,从几何角度如何画
(4)OC与简易平分角的仪器中,AE是同一条射线吗?
(5)你能说明OC是∠AOB的平分线吗?
(6)归纳角平分线的作法。
教师提问,学生与老师一起完成探究过程。
学生独立说明,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教师归纳展示作法。
三、第三环节:猜想后再实践,发展几何直觉。
情境问题三:将∠AOB对折,再折出一个直角三角形(使第一条折痕为斜边),然后展开,观察两次折叠形成的三条折痕,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让学生用纸剪一个角,把纸片对折,使角的两边叠合在一起,把对折后的纸片继续折一次,折出一个直三角形(使第一次的折痕为斜边),然后展开,观察两次折叠形成的三条折痕。
问题1:第一次的折痕和角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问题2:第二次折叠形成的两条折痕与角的两边有何关系,它们的长度有何关系?
学生动手剪纸,折叠,教师在多媒体上演示折叠过程。学生观察思考后,分组讨论、交流:第一次折痕是角的平分线,第二次的折痕是角平分线上的点到两边的距离,它们的长度相等。再利用几何画板软件验证结论,并用文字语言阐述得到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教师归纳,引导学生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分析后写出证明过程,并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强调定理的条件和作用。
四、第四环节:巩固基础,检测自我。
(一)辨一辨:
1.如图,OC平分∠AOB,PD与PE相等吗?
(二)练一练:
2.在Rt△ABC中,BD是角平分线,DE⊥AB,垂足为E,DE与DC相等吗?为什么?
3.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点P在OC上,PD⊥OA,PE⊥OB,垂足分别是D.E,PD=4cm,则PE=__________cm。
4.已知△ABC中,∠C=900,AD平分∠CAB,且BC=8,BD=5,求点D到AB的距离是多少?
【作业布置】。
小结: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简单图形轴对称的过程,进一步体验轴对称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2.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
3.通过学生的操作与思考,使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及其有关性质,从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生的操作与思考,使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及其有关性质,从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第一环节:知识回顾。
内容:观察下列各种图形,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能找出对称轴吗?
注意事项:本节涉及的有关现实中的轴对称图形可以根据实际适时调整,如脸谱,生活中的建筑等,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实际背景,所挖掘的素材应包括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中的图形,使学生能够用轴对称的观点来揭示现实世界中与图形有关的现象,同时能够欣赏现实世界中蕴涵的有关轴对称的图案。
二、第二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内容:
1.认识等腰三角形。给出三种等腰三角形的形状,包括锐角、钝角、直角形状的图形。
2.介绍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各部分名称。给出生活中含有等腰三角形的建筑物图片,生活中的实例随处可见,给学生们呈现最直观的现象。如艾菲尔铁塔、埃及金字塔等。
三、第三环节: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活动内容:
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除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性质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吗?拿出你的等腰三角形纸片,把纸片折折看,你能发现什么现象吗?
1.思考。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找出对称轴。
(2)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
(3)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底边上的高呢?
(4)沿对称轴折叠,你能发现等腰三角形的哪些特征?
2.归纳。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2)∠B=∠C
(3)∠BAD=∠CAD,AD为顶角的平分线
(4)∠ADB=∠ADC=90°,AD为底边上的高
(5)BD=CD,AD为底边上的中线。
3.等腰三角形的特征: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也称“三线合一”),它们所在的直线都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
(3)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3.推理。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
(也称为“三线合一”)。
证明:因为AD是角平分线,
所以∠BAD=∠CAD
在ΔABD和ΔACD中,
因为AB=AC,∠BAD=∠CAD,AD=AD
所以ΔABD≌ΔACD
所以BD=CD,∠ADB=∠ADC=90˚
所以AD是ΔABC的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
四、第四环节:知识延伸。
活动内容(一):
1.等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有几条对称轴?
2.你能发现等边三角形的哪些特征?
活动目的: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操作和思考分析等边三角性的轴对称性,并尽可能多的探索它的特征。
活动内容(二):
1.阅读课本的议一议,并证明。
2.阅读课本的议一议,写下你的结论。
得出结论:
1.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也相等
2.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五、第五环节:知识逆用。
活动内容:你有哪些方法可以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与同伴交流。
1.折纸:将长方形纸片对折,沿对角线折叠,再沿折痕展开。
2.利用圆规。
活动目的:以动手操作的形式得出一个等腰三角形,鼓励学生充分的进行交流,充分利用等腰三角形的特征,逆向思维,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更好的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六、第六环节:练习与提高。
(一)活动内容: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做习题:
1.在等腰ΔABC中,AB=AC顶角∠A=100°那么底角∠B=_______,∠C=_______。
2.在△ABC中,AB=AC,∠B=72°,那么∠A=______
3.在等腰三角形△ABC中,有一个角为50°,那么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
(二)小组竞赛试题:
1.如果ΔABC是轴对称图形,则它的对称轴一定是( )。
A.某一条边上的高 B.某一条边上的中线
C.平分一角和这个角的对边的直线 D.某一个角的平分线。
2.(1)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40°,则它的另外两个内角为________。
(2)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120°,则它的另外两个内角为______。
3.(1)一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2和4,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
(2)一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和4,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
七、第七环节: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师生互相交流总结本节所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在习题中出现的解题方法。
初中数学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3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3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课前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学以致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3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3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对比探究等边三角形的判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3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3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生起点分析,教学设计分析,教学设计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