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第1节 透镜同步训练题
展开1.关于凸透镜对光的作用,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通过凸透镜后一定会变成平行光
B.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C.对任何光都有会聚作用
D.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2.光线经过甲、乙两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则关于两透镜的类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凸透镜,乙是凹透镜B.甲是凹透镜,乙是凸透镜
C.甲、乙都是凸透镜D.甲、乙都是凹透镜
3.如图所示,小松鼠在树上玩得正欢,见小狐狸急匆匆从树下跑过,小松鼠感到奇怪,关于它们的对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狐狸撒谎,矿泉水瓶不可能引起火灾
B.小狐狸没有撒谎,因为透明矿泉水瓶中有水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可以使附近的草木着火,引发森林火灾
C.小狐狸没有撒谎,因为透明矿泉水瓶中有水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可以使周围的草木着火,引发森林火灾
D.无法判断
4.如图所示,在一块玻璃砖内,一束平行光线恰好正对着玻璃内铁饼形状的空气泡射去,则光束通过空气泡后( )
A.仍为平行光束B.变为发散光束
C.变为会聚光束D.无法确定
5.用光具座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
A.10cm B.20cm C.30cm D.50cm
6.一种手电筒上所用的聚光电珠如图所示,其前端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为了使灯丝发出的光经凸透镜后变成平行光,应把灯丝放在( )
A.焦点处 B.焦点以内 C.焦点以外 D.任意位置
7.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运用凸透镜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8.如图所示,一塑料薄膜组成的顶棚下堆放着一堆干草,夏天雨后,阳光穿过薄膜上的积水,照射到干草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和塑料薄膜共同起凹透镜作用
B.透镜都是固体物质组成的,液体不能起凸透镜作用
C.起凸透镜作用的应是塑料薄膜
D.薄膜上的积水形成一个大的凸透镜,如果其焦点恰好在干草处,干草有可能燃烧
二、填空题
9.小明为判别直径相同的两透镜的类型,分别将它们正对太阳,把一张纸放在透镜的下方,在纸上得到相应的光斑,透镜与光斑的大小如图所示()。其中形成乙光斑的_______是凹透镜(一定/可能/一定不)。
10.如图所示,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稍大的空气泡,使太阳光从试管的正上方向下照,观察试管下方白纸,可以发现白纸上与空气泡对应位置的下方是一个椭圆,其他部分是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椭圆部位与周围相比______(填“变亮”“一样亮”或“变暗”),这是因为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______透镜,而气泡与其下方的水组成______透镜。
三、操作题
11.如图所示,两透镜焦距相同,且其中一个焦点刚好重合,根据已知光线作出原先的入射光线和后来的折射光线。
四、实验题
12.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焦距时,小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如图所示。当在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小华推断,凸透镜的焦距一定大于L。
1.你认为小华的推断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2.为了检验小华的推断是否正确,可将凸透镜向下方的纸张慢慢移近,若观察到纸上呈现的光斑变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则他的推断是正确的。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只有从凸透镜的焦点出发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才会成为平行光,故A错误;凸透镜对任何光都有会聚作用,故B错误,C正确;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而不是由反射形成的,故D错误。
2.答案:A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光线经过甲透镜后变得没有之前发散了,光线经过乙透镜后变得没有之前会聚了,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而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可判断甲是凸透镜,乙是凹透镜.
3.答案:B
解析:盛水的透明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可以将射来的太阳光会聚,能使附近的草木着火,引发森林火灾,故只有B项说法正确。
4.答案:B
解析:玻璃砖可看成是两个凹透镜合在一起,仍然是一个凹透镜,平行光经过后变为发散光束。
5.答案:A
解析: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 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故选A。
6.答案:A
解析:由凸透镜的光学特点可知,过焦点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将平行于主光轴。
7.答案:B
解析:从①②③④中光线通过透镜的情形可知,②和③的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是发散的,所以都是凹透镜;①和④的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是会聚的,所以都是凸透镜。
8.答案:D
解析:薄膜上的积水中间厚,边缘薄,恰好形成了一个大的凸透镜,太阳光通过这个凸透镜发生折射,若干草在凸透镜的焦点处,就很容易引起干草燃烧。
9.答案:可能
解析: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由图可知,甲一定是对光起了会聚作用后得到的,而乙可能是对光起了发散作用后得到的,也可能是光经凸透镜会聚到焦点后,继续向前传播,形成的放大光斑,因此形成甲光斑的一定是凸透镜,形成乙光斑的可能是凹透镜。
10.答案:变暗;凸;凹
解析:圆柱形试管充满水的地方,中间比边缘厚,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的作用,会聚成一条亮线。由于气泡的存在,气泡与其下方的水形成中间薄、边缘厚的凹透镜,因凹透镜对光有发散的作用,故椭圆位置与周围相比变暗。
11.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左边的透镜为凹透镜,由射向凹透镜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可作出入射光线,右边的透镜为凸透镜,由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可作出折射光线。
12.答案:1.不正确; 2.大
解析: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凸透镜的焦点,光线到达焦点并且继续向前射出,这个非最小的光斑可能在焦点内,也可能在焦点外,如图所示。小华猜测焦距大于L,即光斑在焦点内。如果向下移动凸透镜,此时光斑变大,说明光斑在焦点内,焦距大于L,说明小华推断正确.如果向下移动凸透镜,此时光斑变小,说明光斑在焦点外,焦距小于L,说明小华推断错误。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训练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基础知识运用,解答——知识提高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基础知识运用,解答——知识提高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透镜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透镜一课一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基础知识运用,解答——知识提高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