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五章 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211101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五章 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211101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五章 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211101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平行四边形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平行四边形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掌握平行四边形有关概念和性质。
2.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
3.掌握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两条对角线的交点是它的对称中心。
【教学重点】
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
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理解。
【教学方法】
探索归纳法
【教学过程】
B
C
A
D
(一)知识链接,导入新课。
1.已知□ABCD,根据下列条件填空:若∠A=120°,
则∠B=_____,∠C=____,∠D=_____。
2.如图,有一块□ABCD玻璃,不小心把EDF部分打碎了,现在只测得AE=60cm,BC=80cm,∠B=65°,则DE=____,∠D=_____。
3.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O点,AC=14,BD=8,AB=10,则△AOB的周长为___________。
D
A
B
C
O
(生独立做完,小组交流答案。)
师:这3道题都与哪个几何图形有关呢?
生:平行四边形。
师:什么是平行四边形?
生: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师:从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可以看出两组对边平行既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又是平行四边行的判定。
师: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吗?如果是,你能找出它的对称中心吗?
生:是中心对称图形,两条对角线的交点是它的对称中心。
师:那么平行四边形的边、角、对角线有哪些性质呢?
生:回答三条性质。
师:板书三条性质。
设计意图: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由特殊到一般,让学生回忆这些具体的问题都用到了平行四边形的哪些性质?引入新课,开启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情境再现,探索证明。
刚才我们复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些性质我们在初二时通过用测量、平移、旋转等方法直观得到的。
我们知道,要判断一个命题是否为真命题,只依靠观察、测量、平移、旋转等直观方法得到还是不够的,必须要经过严格的推理证明。
B
C
A
D
这节课,首先我们要用推理的方法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问题。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求证:AB=CD,BC=AD。
回思归纳:通过证明得到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__________________。
用符号语言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时还能证得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_________________。
用符号语言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设此题处理过程:
1.请一位同学板演证明过程,其他同学独立完成。(法一:连接BD。)
2.请这位学生交流证题思路,其他学生评价。
3.师抛出问题,师生共同总结:
(1)你是如何想到“连接BD”这种方法的?(添加辅助线,将证线段问题转化为证三角形全等。)
(2)其他的同学还有别的证明方法吗?(也可以连接AC)这两种证法有共同的思路吗?(添加辅助线,把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构造全等三角形)。
(3)通过刚才的证明,我们还能同时证得平行四边形的哪条性质呢?(对角相等)
(4)在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的时候,同学们还有别的证明方法吗?请同学到讲台展示不同的证法。
(法一:是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同角的补角相等;法二:是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和等量代换。)
4.学生自主订正完善。
刚才我们证明了平行四边形的两个性质,它们将作为定理,在以后的证题过程中我们可以直接利用。
请同学说一下这两个定理的条件和结论,如何用符号语言来表示?
A
B
C
D
O
1
2
3
4
从刚才的证题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的思维非常活跃,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证明。下面请同学完成例1。
例1: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AC,BD交于点O。
求证:OA=OC,OB=OD。
回思归纳:通过证明得到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__________________。
用符号语言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预设此题处理过程:
(1)学生独立完成。
(2)请同学展示,评价。
(3)请一同学展示证题过程。
5.师抛出问题:
(1)在证明过程中,你用到了平行四边形的哪条性质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对该同学成果进行评价,同时师投影展示学生错误证明过程,集体评价。
(2)其他同学还有别的证明方法吗?(也可以证明另外一对三角形全等)你是如何想到的?(线段OA、OC还可以放在另外一对三角形中)?
(3)这道题中一共有多少对全等三角形?(4对)
通过例1,我们又证明了平行四边形的第三个性质定理。
请同学找出定理的条件和结论,并用符号语言表示。
设计意图:
通过观看微视频,动画演示,再现初二通过平移、旋转等直观方法得到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让学生知道定理仅靠经验、观察、测量、平移、旋转等直观方法得到是不够的,让学生清楚推理证明的必要性。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证明过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证明的能力,学生展示完证题思路后,又通过问题串的形式,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总结出“证两条线段相等”的思路。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生生之间的交流学习,培养思维的广度,激发求知欲。组内相互交流,组与组之间互相补充,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及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审视学生的证明过程,发展学生勇于质疑、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让学生体会到证明定理的必要性和学习定理的意义所在。通过让学生展示用不同方法证明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开阔学生思维,让学生懂得一题多法。对定理总结和归纳及符号语言的运用,目的是规范学生的证明步骤,使学生养成有条理、严谨的表达习惯。
生成问题及应对措施:
问题1:师让此同学说出“如何想到连接BD?”时,生若回答不上来,师可继续点拨.这道题要证明AB和CD两条线段相等,而在本题的条件和图形中,并不能根据公理和已有的定理直接证出结论,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证明两条段相等都有哪些方法?哪位同学起来说一下?哪位同学还有补充?(方法:利用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角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全等。)而在本题的条件和图形中,并不直接具备这些方法,那么我们如何解决?(添加辅助线将未知转化为已知使问题得证)。刚才这位同学的方法:连接BD,就充当了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的一个桥梁,从而利用三角形全等将问题得证。
问题2:师问“在在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的时候,同学们还有别的证明方法吗?请同学到讲台展示不同的证法。”学生可能对方法二: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和等量代换找不到思路,师可以引导来让学生回想证角相等的方法有哪些?然后小组合作探究。
问题3:学生证明过程中证明步骤不严谨,教师可通过展示错例剖析进行补救。
下面我们利用平行四边形的三个定理证明其他的问题,请同学们完成第1题。
(三)迁移应用,拓展思维。
B
C
D
E
F
A
1.已知: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为对角线BD上的两点,AE⊥BD,CF⊥BD,垂足分别为点E、F。
求证:AE=CF。
友情提示:同学们要注意一题多法。
预设此题处理过程:
(1)请一位同学板演证明过程,其他同学独立完成。
(2)教师请这位同学交流证题思路,其他学生评价。
(3)师提出问题:
a.在证明过程中你用到了平行四边形的哪些性质定理?
b.此题还有别的证明方法吗?
(4)请同学下来展示不同证法,集体评价。(也可以证AE和CF所在的另外一个三角形全等;还可以连接AC,构造AE和CF所在的新的三角形全等。)
归纳总结:这三种证明方法有没有共同的思路?(把证线段相等转化为证三角形全等。)
B
C
D
E
F
A
拓展变式:若去掉上题中AE⊥BD,CF⊥BD这个条件,请补充一个条件(不再添加任何新的线段和字母),使原来的结论仍然成立,这个条件是_____。(只填一个条件即可)并说出你的理由。
(5)预设此题处理过程:
a.请同学独立寻找条件。
b.小组合作交流各自填加的条件及证明方法。
c.小组展示、集体交流、评价。
师总结:这道题属于条件开放题,解决这种开放性问题的一般思路是:采用逆向思维,从要得到的结论出发,结合图形和已具备的条件,挖掘要想使这个结论成立还需要具备哪些新条件,同学们要从多个方向寻求条件,这样的问题往往不止一个答案。
下面请同学完成第2题。
A
D
B
C
F
E
O
2.已知: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过点O的直线与边AB、CD分别相交于点E、F。
试探究OE与OF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回思:在证明过程中用到了平行四边形的哪条性质定理?
(1)预设此题处理过程:
a.请同学投影展示证明过程。
b.师提出问题:
其他的同学还有别的证明方法吗?(也可以证明另外一对三角形全等)你是如何想到的?(线段OE、OF还可以放在另外一个三角形中。)
拓展变式:
F
E
A
B
D
C
O
若将“过点O的直线与边AB、CD分别相交于点E、F”改为“过O点的直线与DA、BC的延长线分别相交于点”E、F两点。上述结论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探究发现:通过这两道题我们发现过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交点O作直线与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组对边或对边的延长线相交,得到的线段OE与OF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预设此题处理过程:
请同学独立寻找思路和证明方法。
小组交流你的结论和证法。
师动画演示,引导学生与原图形进行类比。已知条件变了,图形变了,但是思路不变,证法不变,结论不变。
设计意图:
通过第1题和第2题的原题,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及三角形全等进行论证和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结合图形,运用综合法,从已知条件出发,经过推理论证得出结论,以此加强推理论证能力,并进一步体会定理的作用。通过一题多法,使学生享受到数学思路的创新美,第1题对学生想出连接对角线的证法要给予高度评价,借此调动学生深钻多思的学习积极性。第1题中的拓展变式题属于条件开放题,主要培养学生分析型思维方式,引导学生逆向思维。从问题的结论出发,结合图形和已具备的条件,挖掘使结论成立所需要的新条件,多方向寻求条件。第2题拓展变式,进行一题多变的教学,可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纵向加深,横向沟通,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及时调整和改变原来的思维方向,不受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进行积极思索,提高课堂教学的容量,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变通和创新意识能力。教师通过动画演示所有情况,揭示有些数学问题虽然已知条件变了,图形变了,但是思路不变,证法不变,结论不变。结论应用题,让学生掌握通性、通法,用探究过的结论,来解决其他问题,对学生今后解决有关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成问题及应对措施:
问题1:
对于一题多法,可能大部分同学找不到其他方法,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
问题2:
第1题中的拓展变式题属于条件开放问题,学生可能找不到解题的思路,教师要在引导学生解题分析上下功夫。请同学思考本题的结论是什么?由已知条件可以得到哪些结论?要证得这个结论,还需要填加一个条件。引导学生逆向思维从问题的结论出发,结合图形和已具备的条件,挖掘使结论成立所需要的新条件,多方向寻求条件。
问题3:
对于一题多变有些同学可能与原图形在图形上、思路上、证法上、结论上,形不成类比。教师可通过动画演示所有情况,揭示这些问题虽然已知条件变了,图形变了,但是思路不变,证法不变,结论不变。
(四)知识梳理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解题策略或数学思想方法方面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与大家共同分享。
2.教师评价总结并激励学生。
师:投放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
采用谈话式小结,通过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完整系统的认识,锻炼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使学生养成及时反思的学习习惯。
生成问题及应对措施:
问题:
一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多,学生及时回思到所学过的知识难度较在大。
教师借助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知识梳理、回顾反思。
【作业布置】
1.必做题:练习册。
3.选做题:联系拓广第5题。
设计意图:
对本节课所学定理进行应用练习,选做题的设计,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平行四边形
【板书设计】
性质定理: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学生板书
(定理证明)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生起点分析,教学任务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设计反思与说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生起点分析,学习任务分析,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生起点分析,学习任务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