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同步练习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章 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达标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章 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达标测试,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当前,有不少专家认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分层作业(八) (建议用时:45分钟)1.我国各地已建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下列有关自然保护区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保护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B.迁地保护濒危植物C.就地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D.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B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迁地保护是人们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故不属于自然保护区的功能。]2.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A.退耕还林,减少农药的使用B.围湖造田,种植多种农作物C.利用无性繁殖技术,保护濒危动植物D.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D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3.(易错题)环境污染、过度采伐等会导致地球生物多样性锐减,保护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D.生物的种类越丰富,生态系统越稳定A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A错误;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生物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B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C正确;生物的种类越丰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量就越强,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D正确。点拨: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4.据报道,几乎每年都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B.天敌过多C.动物病害D.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D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改造幅度已经很大且地域扩张也很厉害,导致环境变化太大,很多物种的生活地域越来越小,且不能适应环境改造所带来的新的环境,以至于灭绝,如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开发(围湖造田、垦荒、湿地开发等),使生存环境被破坏与改变,不再适合生物生存,导致野生生物濒危或面临灭绝。]5.当前,有不少专家认为:“华南虎在自然界已不存在可自我延续与恢复能力,人工繁育华南虎进行野化训练和放归自然,促进其种群复壮,是拯救华南虎的必然途径。”为此,在韶关市国家森林公园里建立了华南虎繁育研究中心,用以保护华南虎。请你判断该措施属于(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易地保护 C.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 D.法制教育和管理B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迁地保护。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由上可知,题中叙述的内容应该属于易地保护。所以B项符合题意。]6.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因为自然保护区是( )A.天然基因库 B.天然实验室 C.活的自然博物馆 D.以上三者都对D [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所以D项符合题意。]7.我国修建的青藏铁路,在穿过可可西里、楚马尔河、加索等自然保护区的线路上采取了绕避、设置通道等措施,这样做( )①能减少青藏铁路的建设投资 ②体现了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③有利于保护当地的动物 ④有利于保护环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 [采取了绕避、设置通道等措施有利于保护当地的动物和生态环境。]8.金花茶被誉为“茶族皇后”,是一种珍稀植物,保护金花茶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A.禁止采摘、利用 B.建立自然保护区C.建立种质库 D.大规模人工种植B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故选B项。]9.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保护东北虎,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雁等鸟类,对捕杀藏羚羊者绳之以法。以上三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分别属于( )A.迁地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B.迁地保护、自然保护、法制管理C.自然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D.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法制管理A [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以保护东北虎,属于迁地保护;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斑头雁等鸟类,属于就地保护;将捕杀藏羚羊的偷猎者绳之以法,属于法制管理。故选A项。]10.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三江源地区曾是河湖密布、水草丰美的高原草甸区。目前,三江源地区众多江河、湖泊和湿地缩小、干涸,水土流失的面积不断扩大,荒漠化和草地退化问题日益突出。为改善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必须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修建水库 B.修水平梯田C.跨流域调水 D.种草植树D [本题考查改善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必须采取的措施。目前,三江源地区众多江河、湖泊和湿地缩小、干涸,水土流失的面积不断扩大,荒漠化和草地退化问题日益突出。为改善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必须采取的有效措施是种草植树,防止和控制生态破坏、草场退化。故选D项。]11.请认真阅读下面的课程内容,并依据该课程内容完成下列各题。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人们把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就是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我国现已建成许多保护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和保护珍稀动植物的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展开生物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自然保护区还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和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1)人们把含保护对象在内的________划分出来,进行________,这就是自然保护区。(2)人们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________。[解析] 第(1)题,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也叫就地保护;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也叫迁地保护。第(2)题,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答案] (1)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保护和管理(2)建立自然保护区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迁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B.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主要场所C.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等是实施迁地保护的主要手段D.对某些珍稀动物进行就地保护时还要进行迁地保护A [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A错误;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主要场所,B正确;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等是实施迁地保护的主要手段,C正确;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D正确。]13.据报道,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大容山、天堂山分别通过了广西自然保护区评审,进入广西自然保护区的行列。自然保护区被称作( )①天然基因库 ②天然实验室 ③活的自然博物馆 ④天然良种场 ⑤天然牧场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A [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14.建设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最主要目的是( )A.防止水源污染 B.维护生态平衡C.增加木材蓄积量 D.禁止滥捕滥猎B [本题考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意义,理解解答即可。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保护自然环境,防止和控制生态破坏、草场退化,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15.黄河三角洲湿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植物393种,其中浮游植物116种、蕨类植物4种、裸子植物2种、被子植物271种,鸟类有265种。这主要体现了( )A.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生活环境的多样性C.物种的多样性 D.遗传的多样性C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植物393种,其中浮游植物116种、蕨类植物4种、裸子植物2种、被子植物271种,鸟类有265种。说明生物种类很多,这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支持下,2012年3月,安哥拉、纳米比亚、博茨瓦纳、津巴布韦、赞比亚五国共同协商,成立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卡万戈赞比西跨界自然保护区”。(1)说出该自然保护区可能面临的问题。(2)简要分析卡万戈赞比西自然保护区设立的有利条件。[解析] 第(1)题,结合图例中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物种可以判断出,该自然保护区存在物种减少、草原退化等问题;结合保护区的面积和人口可知保护区内人地关系紧张;保护区地跨五国,管理难度大。第(2)题,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支持、五国共同协商、世界上面积最大等,都是保护区设立的有利条件。[答案] (1)草原退化,物种减少,偷猎、盗猎现象严重,人地矛盾突出,协调管理难度大。(2)区域面积大,物种多样;有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支持;五国共同协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当堂检测题,共5页。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精品课时作业,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当前,有不少专家认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四节 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随堂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万家,约有300万辆汽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