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学案
展开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程标准
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与社会方面的新变化。
重点难点
1.重点:城市商业繁荣和经济重心南移。
2.难点:社会的变化。
第一部分 课前预习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1.农业
(1)耕种制度:宋朝时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
(2)经济结构: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3)棉花的种植和推广:棉花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4)边疆开发:在辽夏金元统治之下,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
漠北、东北、西北、云南等地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
2.手工业
(1)制瓷业
①宋朝:出现了以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定窑、哥窑、钧窑)为代表、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
②元朝:出现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
③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2)矿冶业
①煤的开采量很大,都城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
②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3)印刷业:在宋元时期发展迅速,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一)商业发展
1.宋朝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
2.表现
(1)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不仅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
(2)商品流通规模扩大,使得货币需求量剧增。
北宋开始出现纸币,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3)海外贸易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宋元国库的重要财源。
①大型远洋海船装载丝织品、瓷器等,远销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输入中国的商品以香料、珠宝为主。
②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
(二)城市繁荣
(1)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出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2)元朝恢复临安的旧称杭州,被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
(3)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三、经济重心的南移
1.表现
(1)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
(2)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
(3)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4)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
2.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朝廷在科举考试中采取南北分卷制度。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四、社会的变化
1.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快
(1)隋唐时期,士族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但门第观念仍然十分流行。
(2)宋朝科举制度比唐朝更为完善,使大批出身于平民的士人进入政坛,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了活力。
(3)人们的婚姻择偶也发生了变化:以政治、经济地位为重。
2.租佃关系发展
(1)宋以前,社会上长期存在人身不完全自由并且受到歧视的贱民阶层,至宋朝数量显著减少。
(2)宋以前,家内服役大都用世袭奴婢承担,宋朝更多地来自雇佣。
(3)宋朝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也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
3.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松解
(1)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宋朝政府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
(2)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
4.金元时期,受女真、蒙古族自身社会发展进度的影响,上述变化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逆转。但从长时段来看,发展趋势没有大的改变。
第二部分 课堂探究
一、 阅读课本60页历史纵横,概括材料中的内容,及其出现的原因。
1 材料描述了北宋人口增长的情况
2 材料是对北宋人口情况的介绍。人口增长与社会的安定、经济重心的南移、农业发展有着直接联系。
农业发展虽不是人口增长的唯一原因,但我国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的人口增长,基本上都是粮食增产的直接结果。
二、 材料:
在汉字文化圈内的朝鲜、日本、越南等东方邻国,很早就接受了中国的印刷术,并且在书籍版式、字体、装订等方面,都仿照中国的习惯。
印刷术的西传是通过陆、海丝绸之路逐步推进的,先传到中亚、西亚和北非,再传到欧洲。……15世纪中叶,德国人约翰·古腾堡用铅、锡、锑合金制造西方字母活字,开创了欧洲文明史的新纪元。
——袁行霈、邓小南《中华文明史(第3卷)》
依据材料分析印刷术的意义?
(1)提高印制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的普及;
(2)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三、据学者统计,现在有据可考的北宋进士有9630人,其中南方所占为9164人,北方又有466人。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明宣德年间,科举考试正式实行南北分卷录取制度:应天及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归入南卷;顺天、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归入北卷;一些文化较落后、士子登第困难的地区归入中卷。每录取百人,南卷取55人,北卷取35人,中卷取10人。
如何评价北宋科举考试中南北分卷的做法?
制度通常具有两重性,有利有弊。
从南方考生的角度看,南北分卷不完全公平,
但站在统一全国全局的角度考虑,该制度的实施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
课堂练习:
1. 北宋初年,宋太宗曾下诏令江南诸州种植原产于北方的粟、麦、黍、豆,江北诸州“就水广种粳稻”。真宗时期,又“以江淮、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从福建调拨旱稻占城稻种子,到三地播种。这些措施
A.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B.加快了粮食品种的研发
C.体现了政府重视农业生产D.促进了南北商品的流通
2. 在宋辽交往中,《周礼》《孟子》《论语》等儒家经典书籍经由榷场流入辽地,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辽地人民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这体现了榷场的设置
A.结束了宋辽的敌对状态
B.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融
C.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D.展现了中原文化的优越
3.新华社2018年5月11日报道,考古人员在重庆宝顶山大佛湾石窟题(开凿于南宋)发现了纸币“交子”造像和铁币造像。这可以推断出南宋
A.纸币已经成为市场主要流通货币
B.铁钱逐渐取代白银主要货币地位
C.社会经济萧条导致货币需求减少
D.商品经济发展引发多种货币并用
4. 右图是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其上文字为:“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流转行使。”纸币的出现最能表明
A.北宋货币政策灵活开放
B.北宋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C.北宋中外经济交流频繁
D.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
5.宋代行业组织一度空前发展,在“行”的数目上,曾发展到440行,如北宋后期的开封城内,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属160种行业。这些行业组织的发展
A.反映商业环境的变动B.改变了传统经济结构
C.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D.扭转了北方经济颓势
6.中国历史上对女性审美的地域认知在南宋以前认同黄河流域为美女群体核心区,南宋以后认同长江流域为美女群体核心区。南宋以前高大丰硕美的主流审美观与北方核心区吻合,南宋以后纤小轻盈美的主流审美观与南方核心区吻合。中国古代对女性审美认知的地域变化反映出
A.社会经济区位的变迁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各地区审美差异消除D.民族文化已逐渐统一
7.汉末至唐代,婚姻受门阀制度影响极大,讲究门当户对,士庶不婚;宋代时,婚姻“不问阀阅”,士庶婚姻成为风俗。这一婚姻观念的变化主要源于
A.等级观念的淡化B.人口大量迁徙流动
C.社会阶层流动频繁D.理学思想的影响
8.宋代,朝廷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这些现象
A.源于宋代租佃关系的普遍化
B.体现了对社会管理的无序化
C.顺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
D.表明了“抑商”政策的松弛
答案;1—5CBDBA 6—8ACC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导学案: 这是一份(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导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读教材、自主学习,重点讲解、提能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 辛亥革命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 辛亥革命导学案及答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学案及答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疆域的奠定,统治危机的初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