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全单元)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全单元)第1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全单元)第2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全单元)第3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课文3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课文3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共2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指导书写,讲解文章大意,概括文章中心思想,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背景及诗人生平简介。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登鹳雀楼》并背诵。
    3.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诗词之美。
    教学重点:
    1、背诵古诗词。
    2、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了解古诗大意,培养热爱文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收集关于作者创作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个人经历。(师生)
    2.制作生词卡、多媒体课件。(教师)
    3.预习课文,尝试朗读。(学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导入活动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国唐代的杰出诗人有哪些,你们知道吗?
    学生讨论交流。(出示课件:告诉学生,我国唐代的著名诗人有李白、杜甫、王之涣等)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是王之涣。
    2.介绍王之涣
    3.诵读汇报
    (1)(出示《登鹳雀楼》课件)集体齐读《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交流文章写作背景
    (1)同桌商量、准备交流。
    (2)老师进行提示并请同学回答。
    (3)老师进行总结。
    该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
    作者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县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三十五岁。
    2.游戏活动
    (1)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富有感情的朗读)
    白日依山尽,仄仄平平仄(白为入声,故仄)
    黄河入海流。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仄平平仄仄
    更上一层楼。仄仄仄平平(一为入声,故仄)
    (2)组内比赛读,指名读,全班交流汇报。
    (3)学习文章中的重点注释。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白日:太阳。
    依:依傍。
    尽:消失。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穷:尽,使达到极点。
    千里目:眼界宽阔。
    更:替、换。(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
    三、指导书写
    1.展示本古诗书写生字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每个生字,看清偏旁和笔画,找一找不容易写好和容易写错的笔画。
    3.教师讲解书写要点。
    4.教师范写,弄清笔顺。
    5.指导学生描红,临写。
    6.组织展示。
    四、讲解文章大意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五、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山,“黄河入海流”写水。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表达了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望庐山瀑布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背景及诗人生平简介。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望庐山瀑布》并背诵。
    3.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有感情的朗诵古诗词。
    2、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了解古诗大意,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准备:
    1.收集关于作者创作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个人经历。(师生)
    2.制作生词卡、多媒体课件。(教师)
    3.预习课文,尝试朗读。(学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导入活动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国唐代的杰出诗人有哪些,你们知道吗?
    学生讨论交流。(出示课件:告诉学生,我国唐代的著名诗人有李白、杜甫、王之涣等)。引出作者――李白
    2.介绍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3.诵读汇报
    (1)(出示《望庐山瀑布》课件)集体齐读《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交流文章写作背景
    (1)同桌商量、准备交流。
    (2)老师进行提示并请同学回答。
    (3)老师进行总结。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2.游戏活动
    (1)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学习一类生字。(出示4个生字:炉、烟、流、银)
    ①指名认读、组词。
    ②仔细观察4个生字,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先同桌说说,再提问。)
    ③比一比:每组推选一个同学出来写一个字。点评时指出注意事项。
    ④比赛谁写得好:学生在课本田字格上练习写这4个生字,同桌互评。
    ⑤我们把生字都送回课文中,齐读一遍。
    (3)学习文章中的重点注释。
    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三、再读古诗,品味诗意。
    1、指导学生读诗,要求不但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诗的韵律美。
    (1)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老师范读。
    (2)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全班一齐有节奏地朗读诗歌。
    四、讲解文章大意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五、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最后一句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生动形象的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六、布置作业
    (1)课后习题“读一读,记一记”
    (2)朗读并背诵课文
    七、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9、黄山奇石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学会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4.朗读课文,背诵2-5段。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之处。
    2.把课文中描写的画面想象出来。
    教学准备:
    1.收集关于黄山的风景名胜。(师生)
    2.制作生词卡、多媒体课件。(教师)
    3.预习课文,尝试朗读。(学生)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题激趣。
    同学们,我国有许多著名的游览圣地,你们也许去过“五岳独尊”的泰山,也许去过“天下奇秀”的庐山,但不知你们去没去过“人间仙境”的黄山。从今天起,老师要和同学们一齐游览黄山奇景,你们愿意吗?
    二、初读课文,画出生字。
    三、小组讨论,学习生字。
    方法:四人为一小组,先读准字音,易错的字音相互提醒;再分析字形,易写错的字找出来,一齐学习。找出最巧妙的识记方法。
    四、汇报学习情况。
    请一组同学汇报,汇报后,重点指导以下字形。
    区:共4画,笔顺是:区。
    滚:右边中间部分是“公”,不是“合”。
    著:要和“着”区别字形。
    状:要和“壮”区分形、义。
    五、理解词义
    1.观察图画、查字典理解词义。
    2.哪些词义不懂提出来,同学一齐解决。
    重点理解:
    闻名:有名。“闻名中外”,就是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
    尤其:表示更进一步。
    秀丽:清秀美丽。
    神奇:非常奇妙。
    陡峭:山势坡度很大,好像直上直下似的。
    翻滚:多指水、云等上下滚动。
    六、指导书写
    翻:左右结构,“番”写在竖中线以左,“羽”写在竖中线右边。左高右低。
    滚: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在横中线以上。
    省:上下结构,“少”在横中线以上,“目”在横中线稍靠上起笔。
    其:上横短,下横长。里面第二横在横中线上,避免“其”写得下坠。
    七、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生字词。
    3.搜集有关黄山景色的图片或介绍的文字。
    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介绍黄山,激发兴趣。(出示第一图)
    黄山在我国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风景区,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几百年来,游过黄山的人,无不被它的山水奇景所倾倒,明朝的徐霞客把黄山列为群山之首。奇松、云海、怪石、温泉这黄山“四绝”名扬天下。下边我们就到黄山看一看吧!
    二、逐段学习。
    1.第1自然段:
    默读再结合第一图说一说黄山风景怎么样?抓住“闻名中外、秀丽神奇、尤其”谈理解。(板书:秀丽神奇、奇石有趣)齐读这一段。
    指名读第2~5自然段。
    (1)课文具体介绍了哪几种奇石?板书: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2)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图上的岩石像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看书上是怎么介绍的。
    指名读第2自然段。结合插图说一说哪些地方像仙桃?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它所在的地方像石盘(观察石头的形状、观察周围景象。)
    再读这一段。
    (3)出示第三幅图。图上的岩石像什么?
    默读第3自然段,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翻滚的云海”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可以这样解决:①同学们,谁坐过飞机,谈谈你在云层之上看到的景象。②由于黄山的山峰高耸入云,从黄山上往下看,云彩在脚下,又浓又厚,云就像大海的波涛那样上下翻滚,非常壮观。
    读这一段,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出示第四幅图,阅读第4自然段。
    小组讨论学习:
    ①先观察图中的石头像什么?怎么看出来的?
    ②读课文,看课文中怎么说的?
    ③从哪儿看出像“仙人指路”?
    ④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讨论解决。
    指名一组同学汇报讨论情况。
    (5)学习第5自然段。
    ①指名读。
    ②提出不懂的问题。
    ③师生共同解决。
    重点理解:石头怎么会变成“金光闪闪的雄鸡”?(联系上下文阅读思考)
    山峰上几块巨石的形状很像只雄鸡,太阳光一照,巨石上金光闪闪,就更像是一只美丽的“金鸡”了。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睁开眼睛,把你想到的说出来。
    黄山石可真奇妙,就像人们精心雕琢的一样,有的像巨大无比的仙桃,有的像猴子观海,有的像仙人指路,还有的像金鸡叫天都。是不是就有这些呢?
    (6)齐读第6自然段。
    指名说说还有什么奇石?板书: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分小组学习,任选一种展开想象,说说奇石的样子。
    请三组同学分别说一说。
    黄山石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妙趣横生。让我们一齐亲眼目睹一下黄山的美景吧!
    (7)请一位同学读全文,同时放一段黄山风景的录像,使大家有身临其境之感。
    三、老师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体会到了黄山石的奇妙,领略了黄山秀丽的景色。希望同学们长大后,能亲自去目睹黄山奇景,看一看那里的奇松、云海、温泉是一番什么景象。
    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一、读本课生词并听写。
    岩石怪石巨石仙人仙桃闻名著名名字风景区
    二、指导背诵。
    1.朗读2-5段,要读出语气来。
    2.指名有语气地读全文。
    3.试图爸2-5段背下来。
    4.接龙背,齐背。
    三、巩固练习。
    1.比一比,组成词语。
    2.写出黄山奇石的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再读句子,注意读出句中的停顿。
    (1)闻名中外的()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2)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地蹲在山头,望着()的云海。
    (3)那些叫不出名字的()的岩石,正等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
    四、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0、日月潭
    教学目标:
    1.识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美景,读出向往之情。
    3.有盼望台湾回归、祖国早日实现统一的愿望。
    教学难点:
    1.让学生认识到祖国统一的重要性。
    2.通过看图、学文,体会日月潭的奇妙之处。
    教学准备:
    1.收集关于日月潭的风景名胜。(师生)
    2.制作生词卡、多媒体课件。(教师)
    3.预习课文,尝试朗读。(学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1.小朋友们,我们祖国有许许多多美丽的地方,你去过哪些地方?
    2.在我国的宝岛台湾,也有许多风景如画的地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有关日月潭的风光短片)。
    3.朋友们,上学期我们曾做过一次小导游,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家乡。今天,老师想在你们中间挑选几位优秀的导游,带大家一起走进这美丽的日月潭。(揭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成为日月潭的导游,首先要了解那里的情况。
    请大家自己朗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提示:不要加字,减字。)
    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读,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更要多读几遍。
    2.反馈朗读情况
    (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教师点评、指导、正音。(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
    (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读准“绕”“盛”的翘舌音、“盛”“省”“胜”的后鼻音、“隐”的前鼻音以及“环”的介音)
    (2)看图识词
    在学生朗读之后,适机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附近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建筑
    请四个学生上台,读词,并在画面中指出对应的事物。
    其他学生评议、帮助正音。
    (3)看图,在组内分节朗读课文
    三、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喜欢读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2.你喜欢哪部分内容,能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吗?
    1)指名读
    2)集体评议
    3)教师指导后再指名读
    (在学生读文过程中,适机出现“群山环绕”“隐隐约约”“清晰”“朦胧”等词,让学生多读读这些词所在的句子理解词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词语说话。)
    A.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B.晨星和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C.周围的建筑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D.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3.朗读全文。(每个自然段请喜欢读的小朋友站起来读。)
    4.交流讨论:你在文中读到了什么?了解了些什么?请用读课文的方法告诉大家。
    5.如果你是导游,你会先介绍什么给游客呢?(对日月潭的总体介绍)
    你能来试一试吗?(多请几名学生说,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说,不看书;再介绍给同桌听)
    6.说说你认为日月潭最美的是什么?(请每位同学在学习小组里,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介绍给组员听)
    7.你最欣赏哪位导游?能说说理由吗?
    8.请学生再次观看有关日月潭的视频,几位优秀导游为大家作介绍。(集体评议,教师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9.向好友介绍日月潭。(此内容也可在课后进行)
    10.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自己喜欢的部分可背诵。
    四、课外拓展,组织活动
    (课前要求学生收集有关台湾风景名胜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1.放有关台湾的风景短片,请小朋友来当当小导游,介绍景点。
    2.知道在台湾还有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吗?你能介绍给大家听吗?
    五、生字书写
    1.出示生字。
    说说这几个生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绕”注意不要多加一点)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学生的书写姿势)
    六、课后作业
    1.向爸爸妈妈或你的好朋友介绍日月潭。
    2.画画你心中的日月潭。
    3.把你会写的词语都抄下来,记载在好词佳句本中。
    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11、葡萄沟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11个字。
    2、理解并能听写课文中描写葡萄的句子。
    3、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话。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知道我国新疆吐鲁番葡萄沟是盛产水果的好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活。
    教学难点:知道我国新疆吐鲁番葡萄沟。
    教学准备
    1、中国地图,课文录音、梯田图片。(教师)
    2、朗读并熟悉课文(学生)
    3、制做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师)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喜不喜欢吃葡萄啊?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我们国家盛产葡萄的吐鲁番葡萄沟去看一看。(板书课题)
    二、读课文,教师提出预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葡萄沟在什么地方?那里产哪些水果?
    (2)自学生字新词,不理解的词语划出来。
    (3)把课文读正确。
    三、提出预习要求
    (1)、葡萄沟在什么地方?
    ①读准三个带点的生字:新疆吐鲁番
    ②出示“吐鲁番”、“葡萄沟”、“新疆”3个词,请同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③出示中国地图,教师指出吐鲁番的位置。
    (2)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吗?为什么?
    要点:
    a.葡萄沟不但出产,而且盛产。
    b.课文是按时间的顺序介绍葡萄沟盛产的水果的。
    c.联系上下文理解:盛产。
    d.有一个顿号。
    秋季,当我们再次来到葡萄沟,看到五光十色的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我们真想说--就让我们通过朗读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和对葡萄沟的赞叹。(范读--自由读--指读--齐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教师引导
    (1)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好地方?
    葡萄沟是个盛产水果的好地方,也是个景美人美的地方。而且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非常有名。
    (2)谈谈你还了解葡萄沟的哪些情况。
    二、教师小结
    是啊,葡萄沟确实是一个好地方,一个令人喜爱、令人向往的地方。我相信,我们一定会有机会到葡萄沟,亲眼看一看那里的美景,亲口尝一尝盛产的水果,亲自感受一下老乡的热情好客。
    三、配乐齐声朗读全文。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所学生字、生词。
    2.灵活运用所学内容。
    3.练习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复习本单元所学内容。
    教学难点:
    1、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习题,标出难点。(学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识字加油站
    (1)、请同学们认读(先自愿再抽读)
    昌铺调硬卧限乘
    (2)、结合课本现由老师范读,再让学生齐读
    二、字词句作用
    (一)下面事物像什么?看谁想的多。
    1.柳条2.云朵3.枫叶4.鞋5.路灯6.椅子7.胡子
    (二)、试说出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隐藏烦恼流连忘返
    三、写话
    结合书上所给范本(称呼,事由,时间)在下列情形中任选一例写话。
    1.去办公室还书,老师不在。
    2.通知小芳明天早上九点到学校参加书法小组的活动,但是她家里没有人。
    四、我的发现
    白色――雪白米白奶白红色――火红桃红枣红
    黄色――土黄鹅黄金黄绿色――草绿翠绿墨绿
    你发现了什么呢?
    ①老师给予引导
    ②同学们集体分组讨论
    ③小组派代表分享观点
    五、日积月累
    桂林山水甲天下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①让同学们集体朗诵
    ②老师讲解
    ③请同学起来背诵
    六、我爱阅读
    1.让同学们自行阅读课文《画家乡》
    2.老师大致讲解
    3.请同学们画中自己的家乡
    七、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完整版表格式全册教案(带单元分析):

    这是一份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完整版表格式全册教案(带单元分析),共117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及反思2: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本册综合教案设计,共13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谜语导入,激发兴趣,观看动画,理清思路,配乐朗读,初步感知,研读课文,理解内容,板书总结,回顾全文,资料汇报,知识拓展,课后检测,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带单元分析):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本册综合教案及反思,共124页。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