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列夫·托尔斯泰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治安不好的年代,火车站人流量大,容易成为藏污纳垢的地方。
B.他聪慧好学,多才多艺,阳光帅气,在我们年级鹤立鸡群,是本次活动的热门人选。
C.爸爸一向是个严肃认真的人,即便是在家里和我们交流学习情况,也总是要求我们正襟危坐。
D.他们之间的友谊早已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朋友,他们之间的感情更是入木三分了。
2.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
B.像我这么个生着宽鼻子、厚嘴唇、灰色小眼睛的人,难道还能找到幸福吗?
C.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D.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3.下列对语句的理解不全面的一项是( )
A.“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理解:托尔斯泰晚年实现了世界观的转变,反对暴力革命,宣扬博爱修身,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之法,所以“阴云才消除”“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
B.“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理解:此句极其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托尔斯泰目光敏锐犀利,具有深刻而准确的洞察力。
C.“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理解:这句话很好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D.“从少年到青壮年,甚至到老年,托尔斯泰一直都是长相平平,混在人群里找都找不出来。”理解:这句总结式的话,写出了托尔斯泰普通人一样的外表。
二、阅读理解与欣赏
4.学习了《列夫•托尔斯泰》一文后,为进一步了解伟人深邃的思想,班级举行了以“走近列夫•托尔斯泰”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对联巧评价】根据对列夫·托尔斯泰的了解,结合课文内容,补全下面的对联。
上联:一声怒吼斥沙皇
下联:____________
(2)【活动永纪念】班级掀起了纪念列夫•托尔斯泰的热潮,同学们都以极高的热情积极筹备,请你为这次纪念活动设计三种活动形式。
5.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做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1.选文第一段是抓住托尔斯泰眼睛的什么特征来写的?
2.请找出选文中的过渡句。
3.“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双眼睛”,作者从“这对眼睛”中捕捉到了哪些感情?
4.“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一句话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6.我忐忑地走进莫言的家
秦子虚
①10月11日晚7时许,当得知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喜讯时,我高兴得跳了起来,跟莫言几次交往的画面又历历在目。作为莫言文学作品的爱好者,我曾与他近距离交谈过几次。印象中,莫言很健谈,与我交流、合影,一点名人架子都没有。
②我真正喜欢上莫言的作品是1985年他在《中国作家》上发表的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小说讲述的故事恰好是我所熟悉的农村生活,他笔下的那片黄麻地、铁匠抡锤打铁时铁花飞溅的场景以及那个年代农村孩子苦涩的日子深深地触动了我,感到他似乎写的就是我身边的人和事,而且每一处场景都那么熟悉,仿佛置身其中一样。
③从此,我慢慢喜欢上了莫言的作品,先后读过他陆续发表的《白狗秋千架》《大风》《三匹马》《秋水》等作品,并且一见到书店里有莫言的新书或者杂志上有他的新作都会如饥似渴地找来阅读。此时,我已成“莫言迷”了,现在的说法用“资深”也不为过的。但在心里一直觉得还离英言很远,不管是在地理距离上,还是在文学距离上。
④在2008年2月11日这天,我从诸城去潍坊办事,到潍坊后,突然接到诸城文友的电话说“莫言到诸城了,你有空的话过来座谈”,并告知莫言行程很紧。可此时,我插翅也“飞”不回诸城了,就这样,一次与莫言近距离接触的机会错过了,让我后悔不已。
⑤到了2010年春节,诸城的文友们要到高密看望回乡过年的莫言。我非常高兴,到达莫言的家时已近中午。我们在楼下按了门铃,心情激动地爬上五楼时,见他家的防盗门已预先开了,推开门看到他正坐在客厅的大沙发上,冲着门口眯起了眼睛,这大概就是莫言独有的微笑方式吧。他的身体很敦实,宽肩,有一个很亮的大脑门,一副可爱淳朴的样子。
⑥我忐忑地走进莫言在高密的家,发现里面既不豪华,也没有想象中的书卷气,简洁、朴素得如同很一般的平民百姓家。坐下来,面对莫言,脑子里居然想的都是《檀香刑》里的酷刑、《生死疲劳》里的轮回、《蛙》里的姑姑和《红高粱》里的诡异,思维似乎变得有些分散起来,只有在话题精彩之处,眼前的莫言才被定格,具体、生动起来……
⑦从莫言家出来,高密文友牧文邀请我们与莫言一起到酒店就餐。莫言很健谈,不时与我们交流、合影,一点名人架子都没有
⑧第二次见莫言是在潍坊,时间是2012年2月15日。莫言回潍坊参加活动,我有幸在活动现场再次见到了莫言老师。虽然距上次见面已过去两年了,但莫言还记得我,并说我的散文空灵、干净,要继续写下去!随后,我们陪同莫言参观了乐道院集中营、坊茨小镇、坊子老火车站等地,一路上莫言兴致很高,还挥毫在坊茨小镇题了字……
⑨在乐道院集中营,当我小心地提出想跟他合影时,他爽快地答应了,并且选了最有特色的乐道院作背景,拍下了一张我与莫言一起的照片。
⑩现在这张合影就挂在我的书房的墙上,每当写作懈怠时,一抬头看到莫言老师,就会又有了创作激情,手中的笔又流畅起来……
(摘自《新浪博客》,有改动)
1.文章重点记叙了作者与莫言的两次见面,说说两次见面记叙的重点分别是什么。
2.请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如饥似渴”的表达作用。
并且一见到书店里有莫言的新书或者杂志上有他的新作都会如饥似渴地找来阅读。
3.整体把握选文内容,说说作为莫言文学作品的爱好者,莫言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
4.文章的题目是《我忐忑地走进莫言的家》,有人认为,第②~④段偏离了题意,你是怎么认为的?说说你的看法及理由。
三、改错题
7.下列词语中,共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脸庞 禁固 藏污纳垢 粗制烂造 诚惶诚恐
分辨 和蔼 广茂无垠 正襟危坐 无可指疑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D项,入木三分: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用来形容议论、见解深刻。不能用于形容感情深厚。A项,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使用正确。B项,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使用正确。C项,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使用正确。
2.答案:A
解析:A项没有使用修辞。B项为反问,C项为比喻,D项为夸张。
3.答案:C
解析:还应当补充:以及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充沛
4.答案:(1)【答案示例】满腔热血唤和平; (2)搜集列夫·托尔斯泰不同时期的照片;播放纪录片《托尔斯泰的烦恼》;用板报的形式介绍列夫·托尔斯泰的人生经历、文学创作及思想探索之路。
解析:(1)补写时要结合课文内容且紧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注意符合对联的形式要求。
(2)活动方案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要切实可行,要能突出对托尔斯泰的纪念意义。
5.答案:1.日光犀利。
2.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
3.喜悦、热情、满足、忧郁、好奇。
4.夸张。表现了托尔斯泰的眼睛具有人类面部最丰富的情感,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情感。
解析:
6.答案:1.第一次重点记叙了莫言家的环境,他的外貌以及他给“我”的印象;第二次重点记叙了和莫言一起游玩的过程以及与莫言合影。
2.加粗的“如饥似渴”一词形象地写出了“我”对莫言作品喜爱程度之深。
3.莫言很朴实、健谈、平和,没有名人的架子,且很关心并鼓励年轻人。
4.没有偏离题意。第②~④段交代了“我”走进莫言家的原因,一是因为“我”是“莫言迷”,有着对莫言的崇拜,这才会有近距离接触莫言的想法;二是交代自己与莫言有着较大的差距,因此为下文进莫言家的“忐忑”作铺垫。
解析:
7.答案:固—锢 烂—滥 茂—袤 指—置
错别字
改正
人教部编版列夫托尔斯泰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列夫托尔斯泰习题,共9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列夫·托尔斯泰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列夫·托尔斯泰综合训练题,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列夫·托尔斯泰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列夫·托尔斯泰当堂达标检测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