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 第23课 愚公移山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11443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 第23课 愚公移山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11443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一课一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2 愚公移山达标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2 愚公移山达标测试,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阅读理解与欣赏,问答题,材料题,翻译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语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始一反焉
B.汝之不惠
C.河曲智叟亡以应
D.帝感其诚
二、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
2.反复阅读下面这首歌词,你能从中总结出什么样的“愚公精神”?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歌曲《愚公移山》)
3.同学们关于“愚公移山”展开了争论,请你根据争论回答问题。
甲:愚公为了移山,带领子孙挖山不止,还要世世代代挖下去,这岂不是费时费力,太缺少经济效益了?还不如带领子孙搬家,去开辟一片新天地。
乙:面对两座大山,愚公没有被吓倒,而是选择了挖山。这种持之以恒、奋斗不息的精神是十分可贵的。如果搬家了,那就不是愚公了。
(1)他们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2)你站在争论的哪一方?理由是什么?请简要阐述。
三、阅读理解与欣赏
4.阅读文段“北山愚公者……无陇断焉”,完成练习。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
(1)吾与汝毕力平险(________)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3.智叟劝阻,天神帮助,这些对表现愚公有何意义?
4.“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这一内容能否去掉?为什么?
四、问答题
5.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新“愚公移山”》。联系生活实际回答下列问题。
(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请你开出相应的“药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材料题
6.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达于汉阴__________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的愚公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这一内容可否去掉?请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选文中愚公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翻译题
7.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以:以残年余力_________;河曲智叟亡以应_________;
(2)焉:且焉置土石_________;始一反焉_________;
(3)且:年且九十_________;且焉置土石_________;
(4)之:以君之力_________;虽我之死_________;
(5)其:其妻献疑曰_________;其如土石何_________;
(6)而:面山而居_________;而山不加增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项“反”同“返”,往返;B项“惠”同“慧”,聪明;C项“亡”同“无”,没有。
2.答案: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怕任何困难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
解析:
3.答案:(1)愚公该不该搬家。
(2)不该搬家。正视困难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放弃必定失败。
解析:(2)本题运用【辩论类题答题法】。回答此类问题需注意:①紧扣话题,观点明确;②抓住情境,灵活应变;③理由充分,准确用词。如果站在甲方,可以从开拓创新的角度回答,如果愚公搬家,全家人都会拥有更广阔的生活空间;如果站在乙方,可以从愚公持之以恒、奋斗不息的精神的角度回答。总之,要理由充分,紧扣话题。
4.答案:1.(1)尽、全 (2)才
2.(1)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敲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2)凭着(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连山上的一根草都不能除掉,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
3.智叟的劝阻,突出了愚公的目光长远;天神帮助搬山,表现∫愚公的精神感人。
4.不能去掉。这一内容从侧面说明愚公移山的行动得到了大家的支持,连小孩子都来帮忙。
解析:
5.答案:(1)我国自然资源被无节制地开发。(2)对自然资源要科学利用,合理开发。
解析:
6.答案:1.(1)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2)削减
2.(1)(他)苦于山的北面交通阻塞,出出进进都要绕远路。
(2)(他们)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3.目光长远、不畏困难、勇于挑战、思虑周全的老人。
4.不能去掉,这一内容说明愚公移山的行动得到了大家的支持,连小孩都过去帮忙,所以不能去掉。
5.敢想敢干(不安于现状);团结合作(广泛依靠群众);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做事不畏艰险。
解析:
7.答案:(1)凭,靠/用来
(2)哪里/语气词
(3)将近/况且
(4)结构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5)代指愚公/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6)表修饰/表转折,可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24 愚公移山同步测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4 愚公移山课时作业,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翻译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11* 与朱元思书巩固练习,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翻译题,默写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