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1 重力与弹力第一课时教案
展开【教学目标】
1.理解力产生的条件,知道力的测量工具、单位、量性、力的图示。
2.知道重心的概念以及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
3.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4.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画出他们的方向。
5.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核心素养发展】
核心知识
1.理解力产生的条件,知道力的测量工具、单位、量性、力的图示。
2.知道重心的概念以及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
3.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弹力产生的条件和弹力的方向
核心能力
1.让同学们理解力的表示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找不规则薄板的中心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
2.通过“重心”的概念,让学生知道等效替代是物理学研究的一种方法。
3.培养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能够确定弹力的方向,根据弹力产牛的条件分析弹力方向的能力。
科学品质
1.通过课本内容的完成,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观察,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多观察、多分析,看问题不能片面。
2.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1.区分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2.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3.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的方向的判断
【教学难点】
1.区分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2.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的方向的判断
教学用具
钩码、质量均匀的不规则薄板、细绳、木圆环、直角三角尺、重锤线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
(一)新课导入
我们在初中已经学过力的有关知识,
复习提问:什么是力?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力的知识。
(二)新课内容
一、重力
1.概念: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俗称重量。
2.产生条件:是由于地球的吸引。
3.重力的大小: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测出。在静止的情况下,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在数值上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
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关系: G=mg(g=9.8N/kg)
强调:g值在地球的不同位置取值不同,一般情况下忽略这个差异,可认为g值是恒定的。
4.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强调:竖直向下不能说成垂直向下,竖直向下指的是与水平地面相垂直,不能笼统指垂直方向。
二、重心
1.概念: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或各部分重力的等效作用点,或各部分所受到的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
通俗点讲,重心就是重力的作用点。把物体的全部质量集中到一点将不影响研究结果,这就是物理学的一种等效替代的思想。
2.与重心位置有关的因素:
①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②与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
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质量分布均匀的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其重心在此几何中心上。
同学们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找出这些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投影分析)
质量分布均匀的形状不规则的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二次悬挂法或寻找支点法找到。
C
C
学生动手找自己的不规则薄板的中心,并且说出其原理。
教师演示:木圆环,不规则形状薄木板的重心。
验证:用悬挂法确定重心之后,在板上固定一条细线,让其穿过重心C点,再在其重心C处拴上细绳提拉,验证薄板可以水平平衡。也可以重心C为支点,让薄板水平平衡。
演示:将一段均匀的直铁丝,做成直角、四边形、圆形等不同的形状,用悬挂法寻找其重心的位置。
归纳: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之上,也可在物体之外。
物体的稳定程度与重心的高低及支承面的大小等有关。
练1:(多)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
C.同一物体在地球上无论怎样运动都受到重力
D.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答案:CD
解析: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产生两个效果:一个效果是吸引力的一部分使物体绕地球转动;另一个效果即另一部分力才是重力,也就是说重力通常只是吸引力的一部分.重力只决定于地球对物体的作用,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也与物体是否受到其他力的作用无关.
练2: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点
B.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作用的集中点,也就是合力的作用点
C.物体的重心可以不在这个物体上,但有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的重心就一定在物体上
D.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必与其几何中心重合
答案:B
三、力的图示(举例说明)
(1)选定标度.
(2)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线段长短按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画.线段上加刻度,如图甲所示从O点竖直向上画一段3倍于标度的线段;
(3)在线段终点上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为了简便也可以照图乙那样不画物体,而用质点来表示物体,画出力F的图示.
如图3—1—1所示,绳对物体竖直向上的拉力大小为150N,用力的图示法表示拉力.
四、弹力
1.形变:物体发生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形变。
演示一: 直尺弯曲把其上的物体弹飞,弯曲超过限度,无法恢复原状,折了。
演示二:气球拉伸,扭转,压缩,弯曲,超过限度,无法恢复,炸了。
目的:介绍各种形变和每个形变都有限度。限度内可恢复原状,超过限度不可恢复原状。
2.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体就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
3.弹性形变:撤去外力,物体能恢复原状叫弹性形变。
4.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5.弹力产生的条件:(1)发生弹性形变; (2)两物体直接接触。
6. 弹力的方向: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
(1)压力,支持力这类弹力的方向都垂直于物体的接触面,
(2)拉力的方向则沿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练3.关于弹力的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只要两物体相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
B.只要两物体相互吸引就一定产生弹力
C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一定有弹力产生
D.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作用
答案:D
解析:此题根据弹力的产生条件,接触和弹性形变缺一不可.A、C都只有弹力产生条件的一个方面,而B只说“有相互吸引”,只能证明有力存在,不是弹力,故选项D正确.
练4.画出下列物理受到的弹力
五、板书设计
一、重力
二、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1)重力的大小:
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关系: G=mg(g=9.8N/kg)
(2)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三、力的图示
四、弹力
六、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课本p63 1-5题全部
七、小结
本节课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了重力的概念、产生的条件以及重力与引力的区别。
知道了重力大小的测量和用G=mg来确定,知道了重力的方向。
本节课的应用主要涉及力的概念、力的图示、重力大小的计算和方向的判定,以及物体重心位置的确定。
八、拓展阅读
重力的方向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但是什么是上,什么是下呢?我们都知道,在地球上站立的人都成辐射状,如图3-1-7所示,每个人从脚到头的指向谓之向上,从头到脚的指向谓之向下.由此可见.在地球上不同地点的人,他们的上和下,在宇宙中的方位是不一样的,在地球上我们是这样来规定上、下的:指向地心谓之下,背离地心谓之上.
图3-1-7
读后一题: 重力的方向一定指向地心吗?
答案:否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1 重力与弹力精品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1 重力与弹力精品教案,共1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重力,弹力,胡克定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1 重力与弹力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1 重力与弹力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即学即练1,即学即练2,即学即练3,即学即练4,即学即练5,即学即练6,即学即练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1 重力与弹力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1 重力与弹力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新课导入,新课讲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