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 动点折叠类问题中函数及其综合题型(教师版)学案
展开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中的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直线、抛物线、双曲线、弧线等上运动的一类非常具有开放性的题目. 而从其中延伸出的折叠问题,更能体现其解题核心——动中求静,灵活运用相关数学知识进行解答,有时需要借助或构造一些数学模型来解答.
实行新课标以来,各省(市)的中考数学试卷都会有此类题目,这些题目往往出现在选择、填空题的压轴部分,题型繁多,题意新颖,具有创新力. 其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具备:运动观点;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思想等等.
(1)函数中的折叠问题
主要考查对函数性质的把握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综合题型
此类题目困难重重,以2019年安徽省中考第10题而言,充分体现了数学思想的表达,解题中用到的有最短路径、三角函数、所求变量的变化规律等等,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对考查学生数学素养的要求.
通过研究历年中考真题并结合2019年各省(市)的中考真题,特总结出此专题. 期望能给各位老师及同学以学习教学一些启发,一些指引,培养出学生的解题素养.
二、精品例题解析
题型一:折叠综合题型
例1.(2019·安徽)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将对角线AC三等分,且AC=12,点P在正方形的边上,则满足PE+PF=9的点P的个数是()
A.0 B.4 C.6 D.8
【分析】当P在边AD上运动时,根据轴对称知识,求出PE+PF的最小值及其变化规律,进而与9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答案】D.
【解析】
解:作点E关于AD的对称点E’,连接E’F,交AD于P,此时PE+PF的值为最小,最小值为E’F的长,
如下图所示,过F作FH⊥EE’于H,EE’交AD于点G,
由题意知:AE=EF=FC=4,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C为对角线,
∴∠FFH=∠ACB=45°,
∴FH=EH=EG=E’G=EF=,
在Rt△HFE’中,由勾股定理得:
E’F=,
当点P在点A处时,PE+PF=12>9,
当点P在D点时,连接BD交AC于点O,如下图所示,
∴OD=6,OE=2,
在Rt△PEO中,由勾股定理得:PE=,
PE+PF=,
综上所述,当点P在AD上运动时,PE+PF的值的变化规律为从12逐渐减小至,后增大至,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P点使得PE+PF=9,
∴在正方形ABCD边上有8个点符合要求,
故答案为:D.
题型二:折叠与相似
例2.(2019·济宁)如图1,在矩形ABCD中,AB=8,AD=10,E是CD边上一点,连接AE,将矩形ABCD沿AE折叠,顶点D恰好落在BC边上点F处,延长AE交BC的延长线于点G.
(1)求线段CE的长;
(2)如图2,M,N分别是线段AG,DG上的动点(与端点不重合),且∠DMN=∠DAM,设AM=x,DN=y.
①写出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求出y的最小值;
②是否存在这样的点M,使△DMN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1)由翻折并利用勾股定理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2)①由△ADM∽△GMN,可得=,由此即可解决问题.
②有两种情形:当MN=MD时,当MN=DN时. 分别求解即可解决问题.
【答案】见解析.
【解答】解:(1)如图1中,
∵四边形ABCD是矩形,
∴AD=BC=10,AB=CD=8,
∴∠B=∠BCD=90°,
由翻折可知:AD=AF=10.DE=EF,设EC=m,则DE=EF=8﹣m.
在Rt△ABF中,由勾股定理得:BF=6,
∴CF=BC﹣BF=10﹣6=4,
在Rt△EFC中,由勾股定理得:(8﹣m)2=m2+42,
解得:m=3,
∴EC=3.
(2)①如下图中,
∵AD∥CG,
∴,
∴CG=6,
∴BG=BC+CG=16,
在Rt△ABG中,由勾股定理得:AG=8,
在Rt△DCG中,由勾股定理得:DG=10,
∵AD=DG=10,
∴∠DAG=∠AGD,
∵∠DMG=∠DMN+∠NMG=∠DAM+∠ADM,∠DMN=∠DAM,
∴∠ADM=∠NMG,
∴△ADM∽△GMN,
∴,
∴,
整理得:.
∴当x=4时,y有最小值,最小值为2.
②存在.当MN=MD时,
∵∠MDN=∠GMD,∠DMN=∠DGM,
∴△DMN∽△DGM,
∴,
∵MN=DM,
∴DG=GM=10,
∴x=AM=8﹣10.
当MN=DN时,过M作MH⊥DG于H.
∵MN=DN,
∴∠MDN=∠DMN,
∵∠DMN=∠DGM,
∴∠MDG=∠MGD,
∴MD=MG,
∵BH⊥DG,
∴DH=GH=5,
由△GHM∽△GBA,可得,
∴MG=,
∴x=AM=.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x的值为8﹣10或.
题型三:折叠与全等
例3.(2019·临沂)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是DC边上一点,(与D、C不重合),连接AE,将△ADE沿AE所在的直线折叠得到△AFE,延长EF交BC于G,连接AG,作GH⊥AG,与AE的延长线交于点H,连接CH,显然AE是∠DAF的平分线,EA是∠DEF的平分线,仔细观察,请逐一找出图中其他的角平分线(仅限于小于180°的角平分线),并说明理由.
【答案】见解析.
【解析】
解: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D=AB,∠D=∠B=90°,
由折叠知:△ADE≌△AFE,
∴AD=AF=AB,∠AFG=90°,
在Rt△AGB和Rt△AGF中,
∵AG=AG,AF=AB,
∴Rt△AGB≌Rt△AGF,
∴∠6=∠7,∠3=∠4,
即AG是∠BAF的平分线,GA是∠BGF的平分线;
∵∠AGH=90°,
∴∠6+∠HGC=90°,∠7+∠EGH=90°,
∴∠HGC= EGH,
即GH是∠EGC的平分线;
过H作HN⊥BM于N,
∵∠1=∠2,∠3=∠4,∠1+∠2+∠3+∠4=90°,
∴∠GAH=2+∠3=45°,
∴AG=GH,
∴△ABG≌△GNH,
∴NH=BG,GN=AB=BC,
∴GN-GC= BC-GC,
即BG=CN=NH,
∴∠HCN=45°,∠DCH=45°,
即CH是∠DCM的平分线.
题型四:折叠与反比例函数
例4.(2019·衢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为坐标原点,平行四边形的边在轴上,顶点在轴的正半轴上,点在第一象限,将△AOD沿轴翻折,使点落在轴上的点处,点恰好为的中点,与交于点.若图象经过点,且,则的值为 .
【答案】24.
【解析】解:
由题意知:AB=CD=3BE,S△BEF= S△OBF=1
∵ABCD为平行四边形,即AB∥CD,
∴BF:FC=BE:CD=1:3,
连接OC,OF,如下图所示,
则S△OBF:S△OFC=BF:FC=1:3,
∴S△OBC=4,
∵S△OBC:S△ODC=OB:CD=1:3,
∴S△ODC=12,
∴k=24,故答案为:24.
题型五:几何图形中动点折叠问题
例5.(2019·衡阳)如图,在等边△ABC中,AB=6cm,动点P从点A出发以lcm/s的速度沿AB匀速运动.动点Q同时从点C出发以同样的速度沿BC的延长线方向匀速运动,当点P到达点B时,点P、Q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以t(s).过点P作PE⊥AC于E,连接PQ交AC边于D.以CQ、CE为边作平行四边形CQFE.
(1)当t为何值时,△BPQ为直角三角形;
(2)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点F在∠ABC的平分线上?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求DE的长;
(4)取线段BC的中点M,连接PM,将△BPM沿直线PM翻折,得△B′PM,连接AB′,当t为何值时,AB'的值最小?并求出最小值.
【答案】见解析.
【解析】解:(1)∵△ABC是等边三角形,
∴∠B=60°,
∴当BQ=2BP时,∠BPQ=90°,
即6+t=2(6﹣t),
解得:t=3,
故t=3时,△BPQ是直角三角形.
(2)存在.
理由:如下图,连接BF交AC于M.
∵BF平分∠ABC,BA=BC,
∴BF⊥AC,AM=CM=3cm,
∵EF∥BQ,
∴∠EFM=∠FBC=∠ABC=30°,
∴EF=2EM,
∴t=2•(3﹣t),
解得t=3.
(3)如下图,作PK∥BC交AC于K.
∵△ABC是等边三角形,
∴∠B=∠A=60°,
∵PK∥BC,
∴∠APK=∠B=60°,
∴∠A=∠APK=∠AKP=60°,
∴△APK是等边三角形,
∴PA=PK,
∵PE⊥AK,
∴AE=EK,
∵AP=CQ=PK,∠PKD=∠DCQ,∠PDK=∠QDC,
∴△PKD≌△QCD(AAS),
∴DK=DC,
∴DE=EK+DK=(AK+CK)=AC=3(cm).
(4)如下图,连接AM,AB′
∵BM=CM=3,AB=AC,
∴AM⊥BC,
由勾股定理得:AM=,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AB′≥AM﹣MB′,
即AB′≥﹣3,
故AB′的最小值为﹣3.
题型六:函数图象中动点折叠问题
例6.(2019·湖州)如图1,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四边形OABC是矩形,点A、C分别在x轴和y轴的正半轴上,连接AC,OA=3,tan∠OAC=,D是BC的中点.
(1)求OC的长和点D的坐标;
(2)如图2,M是线段OC上的点,OM=OC,点P是线段OM上的一个动点,经过P、D、B三点的抛物线交x轴的正半轴于点E,连接DE交AB于点F.
①将△DBF沿DE所在的直线翻折,若点B恰好落在AC上,求此时BF的长和点E的坐标;
②以线段DF为边,在DF所在直线的右上方作等边△DFG,当动点P从点O运动到点M时,点G也随之运动,请直接写出点G运动路径的长.
【答案】见解析
【解析】解:(1)∵OA=3,tan∠OAC=,
在Rt△AOC中,tan∠OAC=,
∴OC=,
∵ABCD是矩形,
∴BC=OA=3,
又D是BC的中点,
∴CD=,
即D的坐标为(,)
(2)①
由tan∠OAC=,
知:∠OAC=30°,
∴∠ACB=∠OAC=30°,
若△DBF折叠后,B的落点为B’
由折叠性质,知:
DB’=DB=DC,∠BDF=∠B’DF,
∴∠DB’C=∠ACB=30°,
∴∠BDB’=60°,∠BDF=30°,
在Rt△BDF中,BF=BD·tan30°=,
∵AB=,
∴AF=BF=,
在△BFD和△AFE中,∠BFD=∠EFA,∠B=∠FAE=90°,AF=BF,
∴△BFD≌△AFE,
∴AE=BD=
即OE=OA+AE=,
故E点坐标为(,0)
②由题意知:F点横坐标不变为3,而∠DFB=60°,即G点与F点的连线与y轴平行,即G点横坐标不变,所以G点运动轨迹为一条线段,求出P点从O点至M点运动过程中,G点的纵坐标的差即为G点运动路径的长.
当P点在O点时,如图所示,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2+bx,
将点D(,), B(3,)代入解析式,可得:
,
解得:,即抛物线解析式为:
令y=0,得,
即E(,0),
设直线DE的解析式为:y=kx+b,将D(,)、E(,0)代入得:
,
令x=3,得y=,
即F(3, ),由BF=BG得,G(3,).
当P点在M点时,如图所示,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2+bx+c,
将点D(,), B(3,),M(0,)代入解析式,可得:
,
抛物线解析式为:
令y=0,得,
即E(6,0),
设直线DE的解析式为:y=kx+b,将D(,)、E(6,0)代入得:
,
令x=3,得y=,
即F(3, ),由BF=BG得,G(3,)
即G点由(3,)运动至(3,),运动路径长为:-=.
专题07 动点折叠类问题中落点“有迹性”问题探究(教师版)学案: 这是一份专题07 动点折叠类问题中落点“有迹性”问题探究(教师版)学案,共1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点综述,精品例题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7 动点折叠类问题中落点“有迹性”问题探究(学生版)学案: 这是一份专题07 动点折叠类问题中落点“有迹性”问题探究(学生版)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点综述,精品例题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6 动点折叠类问题中图形存在性问题(学生版)学案: 这是一份专题06 动点折叠类问题中图形存在性问题(学生版)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点综述,精品例题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