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五 相交与平行第2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五 相交与平行第2课时教案,共4页。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70页主题图.例3,第71页课堂活动,练习十五第4~8题和思考题
育人目标
1.理解平行线的含义,掌握平行线的特征;
2.引导学生学会用三角尺画平行线;
3.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发现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通过探究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平行线的含义,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2.掌握平行线的画法。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画法以及对“同一平面”的理解。
学习评价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五育融合育人点提示
课题
导入
引入课题
提问:前一节我们学习了相交,你能画出两条相交的直线吗?
学生完成。
提问: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可能永不相交吗?如果有,想象一下它们是什么样子。(学生可用手指比一比)
出示单元主题图。
课件引去实物图,抽象出3组平行线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另一种关系。板书课题:平行
画线。
口答。
复习旧知,吸引学生的兴趣
新课
教学
1.认识平行线
2.画平行线
1.练习
1.认识平行线。
提问:这3组直线有什么共同特点?
预设1:每组的两条直线之间没有相交,
预设2:没有找到交点。
自选一组直线延长一下,验证自己的想法。
学生选一组直线来延长后,汇报自己的结果。
小结: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接不相交,这样的两条直线叫作平行线,组成平行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学生勾画书上重点,并标注关键词
提问:我们学习过的哪些平面图形中含有平行线?
预设1:正方形的对边互相平行
预设2:长方形的对边互相平行
提示:平行线一定至少是两条直线才会产生平行的概念,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的表述互相平行。2.画平行线。
2、提问:刚才我们感知了平行线的特点,那我们可以画出一组平行线吗?
可以用两个三角板或一个三角板和一把直尺画平行线。
教师示范:
(1)放三角板,用一个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一放)
(2)另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或直尺边)紧靠(二靠),
(3)另一个三角板(或直尺)靠着这个三角板移动到合适的位置(三移)
(4)沿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边画直线(四画)
教师示范画平行线后,学生照老师的方法画平行线。画完后抽一个学生的练习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提问:画平行线时要注意些什么?你能给同学们提个醒吗?
提示:用画平行线的方法还可以检验两条直线是不是互相平行的。
教师用视频展示台上学生的作业来进行检验,让学生看清教师用三角板检验平行线的过程。
提问:试一试中的这个图形上下两边互相平行吗?左右两边呢?请你操作验证
学生自主完成验证活动
学生检验后,让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演示检验的过程。
3.即时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4.5.6题
(注意提示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可根据实际情况展示平行符号)
口答
画线,验证想法。
勾书。
画线,说画法。
让学生更清楚地感受到生活中的平行现象,体会平行线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巩固练习
1.课堂活动
2.思考题
1、指导学生完成第71页的课堂活动。
2、知识拓展(第72页思考题)
在一组平行线之间画几条垂线,量一量,你有什么发现?
结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动手折纸。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课堂
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都有那些收获?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2 相交与垂直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温故知新,导学解惑,达标检测,课时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西师大版五 相交与平行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五 相交与平行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