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一 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与练习(1) 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212447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一 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与练习(1) 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212447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一 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与练习(1) 教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212447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数学一 长方体和正方体综合与测试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一 长方体和正方体综合与测试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揭题与回顾,再现与交流,应用与实践,布置作业,总结与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设想:
《整理与练习》是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巩固与应用的。备课中,对于这一节课中的试题如何处理既能达到巩固与应用,又能调动学生练习的热情?我做了深入的思考,首先思考知识的整理,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回顾梳理,交流互补,使学生将零散的知识在头脑中串成线,联成片,结成网,加深各个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并进一步深入理解每一个概念、计算公式和算理的本质,以达到综合运用有关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其次思考如何让学生更有效的、有兴趣的进行巩固练习。深思之后,决定抛开书中的试题,换一种新的方式来教学。整理知识这块,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区分学生对长正方体表面积与长正方体体积的计算的区别,课下先让学生自主的将这两块知识进行一个综合的整理,课堂上交流补充,这样既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整理、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又能使整理成为知识的唤醒、积累和升华的过程。练习中,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借助一根长方体的木头,让学生发挥想象,提出用长正方体表面积及体积的知识解决的问题,并分析再解答,从而巩固这两块的知识。总之,学生学好这部分的内容,不仅扩大了对形体的范围的认识,增加了形体的知识,更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学生分析:
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一定的学习方法,为他们进行自主学习拓宽了路径。他们的思维正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本单元立体图形的学习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我校孩子见多识广、个性张扬,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他们喜欢探索,敢想敢做。在教学中,孩子们会的不教,孩子们能学会的不讲,让他们通过回忆、整理、交流、拓展等实践活动等拓宽他们的探索空间,让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之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整理、拓展等实践活动,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对知识的整理,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的能力。在练习、讨论、合作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进一步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整理、交流、合作、探究等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长正方体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
3.难点:通过对知识进行整理,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题与回顾
师:同学们,看到这张图片你想到了我们学习过的那块知识呢?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对长正方体这一部分内容进行整理与复习。(板书课题)
二、再现与交流
1.知识整理分享、方法的小结
师:昨天老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这一块知识进行整理,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整理的成果?
指明学生说,其他学生认真听。
师:有补充吗?
师:听完他们的补充,谁能更完整的把这一单元整理的知识给大家整理一下?
指一名学生,再次为大家整理本单元的知识。
师:老师这里还收集了几位同学对知识的整理,下面我们再来一起欣赏一下,在欣赏时想一想他们都采用了什么方式来整理知识的?(课件依次播放)
指名学生说 师板书
板书:框架式 表格式 思维导图式
师小结: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将我们学过的零散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这样我们在运用这些知识时就会得心应手。
2.重点知识回顾,数学思想的提炼
师:下面我们就借助课件再次重温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想想在推导这些知识时我们用到了哪些数学思想?
师演示课件,学生静静观看、回忆。
师:谁来说一说用到了哪些数学思想?
学生说,教师板书。
板书:数学思想:建模 转化
师小结:这些数学思想可以将不会的知识转化为会的知识。
【设计意图】梳理知识是复习课的特点,在学生具备一定的整理知识的能力后,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整理,全班一起分享,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及时地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为后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体现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应用与实践
1、展示生活物品,引发学生思考。
师:继续回到这块长方体的木头上,今天老师想换一种方式考考大家对知识的掌握。接下来你明白要做什么吗?
2、组织学生讨论,渗透学法指导。
师:这是一块长方体木头,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以及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的翅膀,你能不能对这块木头进行一个改造,使它变成一个另外的物品?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进行改造呢?(学生卡壳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思考)
师生共同出改造归纳方案:刷——锯——挖。
师:如果从这四方面,你能提出用本单元知识解决的问题吗?
根据提示,师生共同归纳步骤并板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开展活动,展示交流
同桌探讨要提出的问题,并分析解答,全班同学共同交流:
(1)刷——给这块木头刷油漆。有几种情况:
①全刷。课件演示,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②部分刷。
部分刷:
A、刷5个面。
师: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学生举例后要求学生只列综合式子不计算)
B、只刷4个面。(举生活中的例子)
C、只刷3个面。(列举生活中的例子)
(2)锯——把这块木头锯开。有几种情况:
①横锯。根据学生的表述,进行课件演示,请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师:如果再锯一次、两次,表面积又增加几个面呢?
师:这时候你有什么发现?
师反问:按着这样的规律,如果老师锯n次,表面积增加多少怎么算?
②竖锯。根据学生的表述,进行课件演示。
师:这时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多少?(让学生列式解答)
师小结:开来今后在分析问题时要从多角度来思考了。
(3)挖——把这块木头挖成一个容器
①课件出示图,同桌合作,探讨所要的数学问题。
全班交流
师:说说你的想法?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板式子
②深入研究(课件演示)
师:如果将这个容器装满水,水的体积是多少呢?
同桌交流想法,指明学生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对木头进行“刷——锯——挖”的改造,让学生通过实际应用解决问题,加深了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改变以往的纯粹的代公式练习,进一步利用求表面积和体积公式使之生活化,实践性加强了,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将应用的意识拓展到学生的生活领域。
4、拓展延伸
师:老师也借助这块木头提了一个问题,想看吗?你会解答吗?赶快试试
指明学生边演示边说。
5、拓展提升
师:老师这里有一块石头,想请同学们帮忙算算它的体积,你有什么好的办法?
学生开展合作讨论,全班交流方法是否得当
观看视频验证方法的准确性。
学生独立计算石头的体积。
四、布置作业: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对于书中的练习有信心做好吗?完成练习
五、总结与延伸
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师:在课结束的时候,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名言:
【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才能提高学习效率,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长方体 和正方体
--- 整理与复习
整 理:框架式 表格式 思维导图式
数学思想:建模 转化
应 用: 提出 分析 解答
板书: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同步教案】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7.4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与复习 表格式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知识梳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同步教案】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9.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和练习(二) 表格式教案,共3页。
这是一份【同步教案】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9.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和练习(一) 表格式教案,共3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