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四 1、解决问题的策略(1)(9) 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212467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四 1、解决问题的策略(1)(9) 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212467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苏教版四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苏教版四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想一想1,想一想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能根据问题答复特点确定假设的思路,理解假设的解题过程,能运用假设策略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经历用假设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假设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解决用假设策略是总量不变的实际问题,认识假设的策略。
教学难点:运用假设策略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师:我们先来几道快速抢答,看谁反映得快,准备好了吗?
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9个小杯,正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2)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3个大杯,正好倒满,大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师:感觉怎样?看来难不倒我们六3班的同学,再来一题
3)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 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师:怎么啦, 有困难吗?(生:有大杯又有小杯,大杯小杯不一样)
师:那么都是小杯可以求吗?(生:720÷(6+1) 求出的是谁的容量)
都是大杯呢?
师:如果老师给你一个条件—“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 ”(电脑演示),
谁来先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现在你能借助这句话,实现都是大杯都是小杯的愿望吗?(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生1:可以将1大杯假设成3小杯 师:这样就统一成了小杯
还可以怎样假设生2:将3小杯替换成1大杯,师:这样就统一成了大杯。
师:现在你能够求出大杯和小杯的容量了吗?
拿出练习纸,看第一题。先听清老师的要求——先画画,后想想,再算算)听明白了吗?开始
学生动手操作完成,指名2位同学分别板书(不要写答)
反馈
师:我看同学们也完成差不错了,现在我们就有请刚才两位板书的同学来交流一下: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1:我是将1个大杯假设成3个小杯 师:依据是什么?(略)
继续……
师:为了看得更清楚,我建议标注一下,这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二步?
板书(略)
师:这位同学的解答都听明白了吗?3是什么?6是什么?9又是什么?(齐答)
师:我们再请第二位同学交流一下,
你是怎样想的?
生2:我是将3个小杯假设成1个大杯, (将6个小杯替换成2个大杯) 师:你的依据是什么?(略)
继续……
师:同样为了看得更清楚,我们也来标注一下,这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二步?
板书(略)
你们都标注了吗?没有标的同学标一下。
师:这位同学的解答也都听明白了吗?6是什么?3是什么?2是什么?
2+1=3求的又是什么?(齐答)
2、检验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计算结果正确吗?我们可以如何检验?
生:看它是不是符合题意
师:你会口头检验吗?你说老师板书
240+80×6=720ml 这步检验了什么?
240÷80=3 这步又检验了什么?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用了不同的方法都求出大杯240ml小杯80ml,也就起到了互为检验的目的。希望同学们在今后学习中能养成检验的习惯,能做到吗?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完成答句:“略”
3、比较小结
师:现在我们再回过头看一下这两种解法,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生:第一种是将大杯假设成小杯 板书:大→小
第二种是将小杯假设成大杯 小→大
师:这是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呢?
生:它们都运用了假设策略,统一成了一种杯子。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
4、试一试
师:看来我们对于“假设”,这一解决问题的新策略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试一试。出示题目
师: 我们一起把这题读一遍(略)
你现在会用假设的策略解答吗?
拿出练习纸,完成看第2题,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先画一画,再解答,开始。
反馈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我是将1支钢笔替换成6支铅笔 师:依据是什么?(略)
继续……
师:你检验了吗?看样子你已经养成了自觉检验的习惯,了不起
说一说你是如何检验的?
师:还有不同的解法吗?比如说将铅笔假设成钢笔。
生:3支铅笔价格不到1支钢笔
师:3支铅笔相当于几支钢笔的价钱?生:0.5支
3支铅笔在现实生活无法替换成0.5支钢笔,但在我们数学中却可以这样看作的,这也是数学和生活一点差异。
师:这道题做对的同学请举手——
看来掌握得不错,那我们为自己的精彩表现鼓一掌好不好?
5、再次比较小结
师:刚才我们通过例题及试一试的学习,对假设这一策略应该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想一想1】:这两道题在解答时,为什么都要先进行假设呢?(同桌交流一下)
生:例题中有大杯,小杯容量不一样,试一试中有钢笔和铅笔,价钱不一样
通过假设统一成一种杯子,一种笔,方便我们的解答
师:看来假设的策略可以将两种不同的量统一成一种量,从而化繁为简,便于我们解决问题,这也就假设的价值所在。
【想一想2】:那为什么它们又可以进行假设呢?
例如例题中1大杯替换成3小杯依据什么?试一试中1支钢笔替换成6支铅笔依据了什么?
师:看来我们在替换时,都要依据一定的关系才可,不可随心所欲乱替换。
6、拓展延伸
师:刚才我们依据了“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这一条件进行了替换,现在老师将这一条件改变一下“大杯的容量比小杯多160毫升”,现在还能运用替换的策略解答吗?
同桌交流一下 教师巡视指导
反馈
生:将一个大杯替换成一个小杯
师:将一个大杯用一个小杯替换下,哪现在这7个小杯还是不是装720ml?
与原来6小杯和1大杯比是多装了还是少装了?
师:你们都是这样想的吗?
如果都替换统一成大杯,那现在这7个大杯还是不是装720ml呢?
与原来6小杯和1大杯比是多装了还是少装了?
拿出练习纸看第3题,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替换方法解答,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先画一画图。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提醒完成的同学可与同桌交流看法)
反馈
师:我看同学们做得差不多了,现在我们就一齐来交流一下
你是怎么想的?
生1:我是将1个大杯替换成1个小杯的 720-160=560ml
师:为什么要减160? 560又代表什么?
略……
师:如果这里有2个大杯,都要替换成小杯,总量又会怎样呢?
生:总量会减少320ml
师:你们都是这样替换的吗?为什么不选择将小杯替换成大杯呢?
生:替换的次数多,比较麻烦
师:如果这样替换,总量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生:总量会增加960ml 因为……
师:看来我们在替换时还应灵活选择
7、总结概括
师:课上到这里,我们来小结反思一下(电脑出示不同类型的替换)
刚才我们解题中运用的替换与前面练习中运用的替换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
生1 前面练习中大杯容量与小杯容量是倍数关系;现在题中它们是相差关系
生2 前面练习中通过替换,总果汁不变;现在通过替换总果汁改变。
相同点:
生3:都运用了替换策略,将两种杯子替换统一成了一种杯子
师:也可以说是将两种量替换统一成了一种量,使问题简单明了,便于我们解决。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其他的感受收获吗?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四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过程,自主探索,研究“替换”的策略,合作交流,展示“替换”的策略,总结提升,拓展“替换”的策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四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活旧知,引入新课,解决问题,认识策略,运用策略解决问题,丰富体验,理解策略,全课总结,课外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四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设计,共4页。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