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甘肃省武威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年甘肃省武威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以下问题中不属于化学科学研究的是〔 〕
A. 水为什么总往低处流 B. 水分子的微观结构 C. 水由什么元素组成 D. 水能否变成其他物质
2.“创立全国文明城市,从我做起〞。以下做法与“创文〞不相符的是〔〕
A. 积极参加义务植树,增加绿地面积 B. 减少城市雾霾,提倡公交出行
C. 为了购物方便,提倡使用塑料袋 D.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3.成语中表达化学变化是〔 〕
A. 砸锅卖铁 B. 木已成舟 C. 死灰复燃 D. 滴水成冰
4.以下事实与物质的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
A. 氧气用于气焊 B. 硫酸铜溶液呈蓝色 C. 冰雪融化 D. 工业上用别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5.小军同学做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了碘酒,发现未变蓝,面对“异常〞现象,他采取的做法不可取的是〔〕
A. 向老师请教 B. 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他实验
C. 反复做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D. 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
6.在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以下哪一种现象是不对的〔 〕
A. 罩在烛火上方的烧杯内壁一开始出现少量水雾,随后消失
B. 可以看到烧杯内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C. 如果罩住烛火时间太长,烧杯底部将会变黑
D. 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跟着被点燃
7.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选项是〔〕
A. 验满氧气 B. 点燃酒精灯
C.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滴加液体
8.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首要污染物〞等.以下物质中,不属于空气质量监测的物质是〔 〕
A. 二氧化硫 B. 可吸入颗粒物 C. 二氧化氮 D. 二氧化碳
9.以下反响中是化合反响的是〔 〕
A. 碳酸氢铵 氨气+二氧化碳+水 B. 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C. 镁+氧气 氧化镁 D. 镁+醋酸→醋酸镁+氢气
10.镁条是银白色的固体,在空气中点燃,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判断镁条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A. 剧烈燃烧 B. 耀眼的白光 C. 生成白色固体 D. 放出大量的热
11.“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其中含有70%的氮气、20%以上的氧气、还有二氧化碳等其他气体。以下有关“人造空气〞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人造空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高
B. 燃着的蜡烛在“人造空气〞中会熄灭
C. 可以利用红磷燃烧反响测定“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人造空气〞假设只含有O2会更有益于人的呼吸
12.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造成了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是:①用酒精灯外焰加热;②试管外壁有水;③试管底部接触焰心;④试管内的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⑤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内的液体。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A. ①③⑤ B. ②④ C. ②③⑤ D. ③④
13.以下实验操作:①用量筒量取溶液时,将量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右手握试剂瓶〔标签向手心〕慢慢将液体倒入量筒中;②用完滴瓶上的滴管要用水冲洗后放回滴瓶中;③实验室里有两个无标签的试剂瓶中均装有白色固体,为了分清哪瓶是白糖,哪瓶是食盐,可取少量固体品尝味道。其中〔 〕
A. 只有①正确 B. 只有②正确 C. 只有③正确 D. 全部错误
14.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摆放平稳,且学生面对刻度,他首先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9mL,倾出一局部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10mL,那么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
A. 等于9mL B. 大于9mL C. 小于9mL D. 无法确定
15.以下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
A. 空气污染物包括有害气体和烟尘
B. 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能用硫代替红磷
C. 许多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D.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氧气
16.以下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
A. 硫磺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
B. 铁丝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物质生成
C.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生成白色粉末
D.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17.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在以下性质中,必须考虑的是( )。
①颜色;②密度;③溶解性;④可燃性;⑤能否与水反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②③⑤
18.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有:①固定试管、②装入药品、③加热、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用排水法收集、⑥熄灭酒精灯、⑦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其操作顺序正确的选项是〔 〕
A. ①②③④⑤⑦⑥ B. ②③①④⑤⑥⑦ C. ④②①③⑤⑦⑥ D. ④②①③⑤⑥⑦
19.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A. 用排水法收集O2时,集气瓶装满水
B.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的底部
C. 用排水法收集O2时,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
D. 用排水法收集O2 , 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
20.某学生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室中,错把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放入氯酸钾中,其结果是〔 〕
A. 反响速率快,生成氧气的量增多 B. 反响速率快,生成氧气的量减少
C. 反响速率不变,生成氧气的量增多 D. 反响速率不变,生成氧气的量不变
二、填空题
21.现有以下实验仪器,请按要求填空。
〔1〕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要用到________(填字母)。
〔2〕量取一定量液体除了用到图中某仪器外,还需要________(填仪器名称)。
〔3〕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假设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按以以下列图放置,其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________(填字母)。
〔4〕用容积为15 mL的试管盛液体加热时,最多可盛液体________mL,加热过程中,试管夹应夹在________。
22.以以下列图是用燃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请答复以下有关问题。
〔1〕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的________,放出热量。该反响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该反响所属的根本类型是________。
〔2〕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并生成固体,使得集气瓶内的________减小,致使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中,从而粗略测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3〕洁净的空气对人类非常重要。以下做法有利于保护大气的是________(多项选择)
A 使用清洁能源 B 燃放烟花爆竹 C 大量植树 D 推广私家车出行
三、简答题
23.走进超市,小明来到食品区发现一些包装袋内充满了气体,看上去好个小“枕头〞。如图是一包薯片,请据图答复以下问题:
〔1〕薯片的主要成分有土豆、盐等,属于________〔填“纯洁物〞或“混合物〞〕
〔2〕填充气体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
〔3〕你认为食品充气包装,对所充气体的要求是〔答复两点即可):①________②________
〔4〕薯片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变软了,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
〔5〕假设所充气体是氮气,那么实验室收集氮气的方法是________
四、实验题
24.如图是对氯化钠〔NaCl〕的称量和对液体的量取答复以下问题:
〔1〕图1所示存在的不正确之处是________,用如图操作方式称量6.3 g固体药品,那么称量药品的实际质量是________g。
〔2〕图2所示,用量筒量液时,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________,假设采用a读法,那么会使读数________〔填“>〞或“<〞〕液体体积。
25.甲、乙、丙、丁是四个实验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响现象及化学反响原理,进行总结归纳并答复以下问题:
〔1〕依据丙实验答复:
①小明实验前将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_______。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
〔2〕甲、丙两实验集气瓶中均放少量水,甲中参加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
通过甲、丙两个实验,结合课堂学习,你认为在“集气瓶中进行燃烧的实验〞应该注意的问题是(说明一点即可)________。
〔3〕小明做完上述实验后,在乙中参加澄清石灰水,目的为验证________。
〔4〕小明用图丁中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结果偏低〔装置不漏气〕,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6.实验室常用以下装置来制取氧气: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其中二氧化锰起________作用。
〔3〕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响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
〔4〕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________。利用装置 C收集氧气,当________那么氧气已满;
〔5〕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枯燥的氧气,对A装置所做的改进是________可以选用装置A和________(填字母)的组合。
〔6〕假设用水将图II所示装置内的氧气从瓶内排出,水必须从________(填“a〞或“b〞)端导管口通入。
〔7〕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制取并收集氨气,应该从上图中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依次是________和________(填序号)。
答案解析局部
一、单项选择题
1.【解析】【解答】解:A、水为什么总往低处流属于物理学研究领域,故A正确;
B、水分子的微观结构属于研究物质的结构,属于化学领域,故B错误;
C、水由什么元素组成属于研究物质的组成,属于化学领域,故C错误;
D、水能否变成其他物质属于研究物质的变化规律,属于化学领域,故D错误.
应选:A.
【分析】根据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判断,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目的是为了应用,故用途也是研究范畴,它不但研究自然界中已存在的物质,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
2.【解析】【解答】A、积极参加义务植树,增加绿地面积,能净化空气,与“创文〞相符,故A不符合题意;
B、减少城市雾霾,提倡公交出行,能减少大气污染,与“创文〞相符,故B不符合题意;
C、为了购物方便,提倡使用塑料袋,会造成白色污染,与“创文〞不相符,故C符合题意;
D、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能减少环境污染,与“创文〞相符,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空气、水、白色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由根源入手确定给出做法是否符合环保的要求。
3.【解析】【解答】A、砸锅卖铁,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不表达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木已成舟,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不表达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死灰复燃,发生了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等新物质,表达了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滴水成冰,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不表达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据此分析
4.【解析】答案A
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稳定性、氧化性、复原性、毒性、可燃性等;进行分析解答.氧气用于气焊,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5.【解析】【解答】A、向老师请教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间接经验也很重要,做法可取;
B、认为自己做错了,不予理睬是错误的,没有探究精神,做法不可取;
C、第一次实验失败了,还要反复试验,看是不是普遍情况,做法可取;
D、可以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做法可取;
故答案为:B。
【分析】小军同学在家做家庭小实验时,没有观察到预想的实验现象,小军应该反复实验、查阅相关资料或者请教老师,而不应该不自信、随便放弃。
6.【解析】【解答】A、蜡烛燃烧生成水,所以罩在烛火上方的烧杯内壁一开始出现少量白雾。随后消失是因为蜡烛燃烧的温度使它蒸发了。故A的说法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是无色气体,我们是看不到的。“可以看到烧杯内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故B的说法符合题意;
C、如果罩住烛火时间太长,因缺氧生成一氧化碳,碳颗粒使烧杯底变黑。故C的说法不符合题意;
D、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成分是石蜡蒸汽,石蜡蒸汽具有可燃性。点燃这缕白烟,白烟寻着从烛芯冒出的轨迹,再次引燃了烛芯。所以蜡烛可以复燃。故D的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从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考虑烧杯内壁出现少量白雾是否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是无色气体,我们是看不到的;
C、如果罩住烛火时间太长,因缺氧会有碳生成;
D、白烟是石蜡蒸汽,可以燃烧
7.【解析】【解答】A、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保证带火星局部与气体完全接触),假设木条复燃,那么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故不符合题意;
B、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故不符合题意;
C、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气密性良好。故符合题意;
D、使用胶头滴管时,应垂直悬空,不要伸入容器内,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初中化学常见实验的操作步骤以及相关本卷须知进行解答。
8.【解析】【解答】解:
对空气能造成污染的物质有100多种,但主要的污染物有可吸入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必须在空气质量日报中表达出来,让人们及时了解空气质量.
A、二氧化硫,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故A正确;
B、可吸入颗粒物,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故B正确;
C、二氧化氮,也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故C正确;
D、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是污染物,故D错误.
应选D.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空气污染知识的理解,主要的污染物有可吸入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要在学习有关空气污染物知识的根底上回忆.
9.【解析】【解答】解:A、碳酸氢铵 氨气+二氧化碳+水,该反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响,应选项错误.
B、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该反响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响,应选项错误.
C、镁+氧气 氧化镁,该反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响,应选项正确.
D、镁+醋酸→醋酸镁+氢气,该反响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响,应选项错误.
应选:C.
【分析】化合反响: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响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响,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10.【解析】【解答】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证明镁带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生成白色固体,此现象说明了镁和氧气反响生成氧化镁,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的特点进行分析。
11.【解析】【解答】A、“人造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是70%,空气中的氮气含量是78%,所以,“人造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低,故说法不符合题意;
B、由于“人造空气〞中有20%以上的氧气,燃着的蜡烛在“人造空气〞中会继续燃烧,故说法不符合题意;
C、可以利用红磷来测定“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说法符合题意;
D、“人造空气〞假设只含有氧气,不利于人的呼吸,因为如果让动物呼吸纯氧会引起中毒,人类也同样,故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人造空气中的成分和空气中的成分比较分析
12.【解析】【解答】①给试管加热时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不会造成试管破裂,故①不符合题意;②试管外壁有水会造成试管受热不均引起试管炸裂,故②符合题意;③试管底部接触灯芯,灯芯温度低,外焰温度高,会造成试管受热不均引起试管炸裂;会造成试管受热不均引起试管炸裂,故③符合题意;④试管内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 ,当液体沸腾时会导致液体飞溅,但不会引起试管破裂,故④不符合题意;⑤没有进行预热就直接集中加热试管内的液体,会造成试管受热不均引起试管炸裂,故⑤符合题意。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造成了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是②③⑤。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给试管内物质加热的本卷须知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3.【解析】【解答】①用量筒量取溶液时,左手拿起量筒略倾斜,右手握试剂瓶〔标签向手心〕慢慢倒入量筒中;操作不符合题意;②滴瓶中的滴管是专用的,使用滴瓶中的滴管滴加试剂后不用清洗滴管,操作不符合题意;③实验室里不可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操作不符合题意。所有的操作中全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滴瓶中的滴管是专用的,因此使用滴瓶中的滴管滴加试剂后不用清洗滴管;为防止污染其他药品,用过的普通滴管立即用水冲洗干净,严禁用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别的试剂。
14.【解析】【解答】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假设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高.该学生倾倒液体前俯视液面,其读数会比实际偏高,那么实际体积应小于19毫升;他倾倒液体后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小,实际体积应大于10毫升,那么该学生实际倾倒的液体体积小于9毫升.
所以:A、等于9mL错误;
B、大于9mL错误;
C、小于9mL正确.
D、无法确定错误.应选C.
【分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度数大,实值那么偏小,仰视度数小,实值已超出.
15.【解析】【解答】A、空气污染物包括有害气体和烟尘,说法不符合题意;
B、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不能用硫代替红磷,说法不符合题意;
C、许多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说法不符合题意;
D、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常见的空气污染物分析
B、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分析
C、根据氧气的氧化性分析
D、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析
16.【解析】【解答】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不符合题意;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符合题意;
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不符合题意;
D、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C、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D、根据实验现象不能出现物质名称分析
17.【解析】【解答】实验室根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能否与水反响选择气体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不溶于水,不和水反响可用排水法收集,
故答案为:D。
【分析】不易溶于水,并且不与水反响的气体,适合用排水法进行收集。
能溶于水,或者与水反响的气体,适合用排空气法进行收集,如果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如果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18.【解析】【解答】实验制取氧气的步骤有:首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入药品,固定试管,然后加热、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待收集完气体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故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④②①③⑤⑦⑥。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进行分析
19.【解析】【解答】A、用排水法收集,集气瓶中装满水,可以把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尽,故符合题意;
B、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导气管伸到集气瓶的底部,可以把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尽,故符合题意;
C、用排水法收集,没有等到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就开始收集,原试管内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故不符合题意;
D、用排水法收集O2 , 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可以防止空气的进入,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要求集气瓶内装满水,这样才能排尽空气,收集到纯洁的氧气;
B、排空气法要求把导管必须伸到集气瓶的底部,这样才能收集到教纯洁的氧气;
C、排水法收集氧气,导管口刚刚产生的气泡是试管中排除的空气;
D、排水法收集氧气,要求在水下盖上玻璃片,移除水面正放与桌面。
20.【解析】【解答】解:高锰酸钾能分解生成二氧化锰和氧气,生成的氧气增加了氧气的量,生成的二氧化锰可以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使反响的速率加快,观察选项.
应选:A.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高锰酸钾能分解生成二氧化锰和氧气,二氧化锰又能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二、填空题
21.【解析】【解答】〔1〕)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要用到胶头滴管,故填:E;〔2〕量取一定量液体需要量筒和胶头滴管,故填:量筒;〔3〕A、用过的滴管要清洗干净,放在干净容器中,不能放在实验台上,不正确;
B、试剂瓶用完后,要盖上瓶塞,不正确;
C、托盘天平用完后,砝码要放回砝码盒,不正确;
D、用完的试管应清洗干净,倒放在试管架上,正确。
故答案为:D;〔4〕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最多可盛液体15mL×1/3=5mL;
加热过程中,试管夹应夹在距试管口约1/3处。
【分析】〔1〕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分析
〔2〕根据量取液体体积的液体需要用量筒分析
〔3〕根据实验的操作分析
〔4〕根据给试管中液体加热的本卷须知分析
22.【解析】【解答】(1)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响的文字表达式为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该反响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响。(2)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并生成固体,使得集气瓶内的压强减小,致使烧杯中的水倒吸人集气瓶中,从而粗略测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3)A 使用清洁能源能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以保护大气。正确。
B 燃放烟花爆竹会放出二氧化硫等空气污染物,会污染大气。不正确。
C 大量植树可吸收有害气体,降低粉尘,可以保护大气。正确。
D 推广私家车出行,会增加汽车尾气排放,会污染大气。不正确。
故答案为:AC。
【分析】〔1〕根据测定空气氧气含量的现象分析
〔2〕根据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变小分析
〔3〕根据保护大气的措施分析
三、简答题
23.【解析】【解答】〔1〕薯片的主要成分有土豆、盐等,含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2〕填充气体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变质(或防止食品在运输、储存时发生挤压);
〔3〕充气包装是现代常用的食品包装方式,是为了防止膨化食品在运输、储存时发生挤压或变质,所充入的气体首先应具备:平安、无毒,廉价、易得,化学性质稳定,与食品不发生化学反响等;
〔4〕放在空气中的薯片变软,是由于薯片吸收水分而变潮,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5〕氮气难溶于水,密度与空气相近,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实验室收集氮气的方法是排水法。
【分析】〔1〕混合物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纯物质(元素或化合物)没有经化学变化而组成的物质。
〔2〕填充气体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食品变质,或防止食品在运输、储存时发生挤压。
〔3〕因为是在食品中参加的气体,所以充入的气体首先应具备:平安、无毒,廉价、易得,化学性质稳定,与食品不发生化学反响等。
〔4〕放在空气中的薯片变软,是由于薯片吸收水分而变潮,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5〕气体的收集方法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
四、实验题
24.【解析】【解答】〔1〕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图1所示存在的不正确之处是物品与砝码放反位置,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质量时, ,如果物品与砝码放反位置,那么 ,使用托盘天平称取6.3g固体药品,而当砝码与药品的位置颠倒了,那么药品质量为 。〔2〕图2所示,用量筒量液时,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假设采用a读法,为俯视读数,那么会使读数>液体体积。
【分析】天平读数: 。
25.【解析】【解答】〔1〕①将铁丝绕成螺旋状可增加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提高铁丝局部的温度,使得实验现象更明显,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
〔2〕硫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有毒气体二氧化硫,其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响,瓶底放水可以吸收,防止污染空气,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瓶底放水是为了防止产生的高温熔融物落到集气瓶瓶底,使瓶底破裂,故在集气瓶中进行燃烧的实验时应注意防止生成物污染环境,防止炸裂集气瓶。
〔3〕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在乙中参加澄清石灰水是为了检验有没有二氧化碳生成。
〔4〕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会补充消耗掉的氧气体积,故气体体积减少量小于集气瓶内总气体体积的1/5,集气瓶内气体压强根本不变,结果偏低。
【分析】〔1〕根据铁丝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及实验的本卷须知分析
〔2〕根据甲丙两实验的实验本卷须知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4〕根据利用耗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分析
26.【解析】【解答】(1)仪器的名称:a酒精灯,b铁架台。(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反响不需要加热,选择装置B固液不加热型装置。
二氧化锰在该反响中起催化作用。(3)氯酸钾制取氧气时,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响的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4)用E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的依据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利用装置 C收集氧气,观察到大气泡集气瓶口向外冒出时那么氧气已满;(5)因为高锰酸钾易随气流进入导管,所以需要在导管口放一团棉花以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因为要制取一瓶枯燥的氧气,所以选用E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6)为使气体从万用瓶排出,氧气的密度小于水,水应从长管进入,气体从短管排出。故水必须从b端导管口通入。(7)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反响条件需要加热,所以需要选择装置A固固加热型装置作为发生装置。
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所以氨气可以用D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C排水法收集。
故填:A、D。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的名称分析
〔2〕根据反响物的状态和反响条件确定发生装置分析
〔3〕根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分析
〔4〕根据氧气的密度和水溶性确定收集方法分析
〔5〕根据高猛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分析
〔6〕根据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操作分析
〔7〕根据反响物的状态和反响条件确定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确定收集装置分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六中2018届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解答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年安徽省滁州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年广西来宾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与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