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 温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教案 11 次下载
- 3.2熔化和凝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教案 8 次下载
- 3.4升华和凝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教案 8 次下载
- 4.1光的直线传播—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教案 8 次下载
- 4.2 光的反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教案 11 次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汽化和液化优质课教案
展开【课 题】汽化与液化
教学内容分析
《汽化和液化》是人教版第三章第3节的内容,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的三种状态,以及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本节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理念。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汽化与液化概念,通过实验探究汽化与液化的特点,总结规律,及时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汽化与液化的应用。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液体沸腾时的特点,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图象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应用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课前要设计好实验,预测出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的关键部分,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物理规律是非常重要的。沸腾和蒸发是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之一,学生已经产生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了解沸腾的特点和蒸发的影响因素,对于学生来说都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但是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学生还是比较不熟练,教学中要不断强化。在这个阶段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课后多动手设计小实验、多观察周围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中,更要注重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什么是汽化、液化,指出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能借助实验分析液体沸腾的现象,给沸点下定义。
(3)能够列举并分析增大蒸发和减小蒸发的事例;确认液体蒸发时,温度要降低,并以此来解释相关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点。通过观察水沸腾前后的气泡、声音、温度的变化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列举大量的生活实例,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关联。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什么是汽化与液化,能区分沸腾和蒸发。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并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学方法
教法
教法突出以学为本,因学论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引导启发,评价方案,分析讨论,指导实验,归纳结论。运用了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等。
学法
学法以自主探究为主,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分析事例发现问题——动手实验——分析归纳——巩固练习。运用了讨论法、数据分析法、图表分析法、实验操作法、自主合作交流探讨法。
教学资源
1、电教器材: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课件
2、教学器材:塑料袋、酒精、热水、烧杯、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纸盖、计时工具。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过程(两课时)
教学评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通过对自己设计的这堂课的思考,联系我的教学经验,这堂课可能会存在以下问题:(1)汽化和液化这两种物态变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常见,但学生了解的不是很具体,特别是沸腾现象,只知道水烧开时有很多白气,但不知道白气是怎么产生的;(2)实验器材较小,实验现象可能不够明显,坐在后面的同学不易观察;(3)学生对汽化和液化的方式理解了,但因练习量不够会存在暂时无法解释生活中相应现象的问题,这需要在后面的课中进一步巩固。
在这节科学探究实验课中,我真正体验到,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当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时,就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施展,创造性的解放。在课堂中可以设计更多的互动环节,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另外,作为教师,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实在是十分必要。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新
课
(第一课时)回顾熔化与凝固,学生猜想液态和气态间能否互相转换。
学生实验:向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放入热水中。然后把塑料袋从热水中取出再放入冷水中,请同学们观察塑料袋的变化,闻一闻、看一看塑料口袋内有什么?并猜想这可能是什么原因。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为什么塑料袋在热水中鼓起,而在冷水中却变瘪了?
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总结出“汽化”和“液化” 。请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汽化现象?
使学生初步了解汽化想象可分为两种:蒸发和沸腾。
学生分小组观察并讨论:酒精在热水中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大大增加而使塑料袋鼓起;在冷水中,酒精由气态变为液态,体积大大缩小,而使塑料袋变瘪了。
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汽化现象的实例。
回顾旧知,引入新知。
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
课
讲
授
新
课
讲
授
新
课
讲
授
沸腾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经历,问“是否观察过水的沸腾”,“关于沸腾你想了解什么呢?”
实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提出问题: 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温度是不是越来越高?水里的气泡是怎么来的?
猜想和假设: 因为沸腾是日常生活中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现象,可以让同学们相互讨论、思考和猜想,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猜想列在黑板上,并进行归类。如:水沸腾时温度会上升……
根据学生情况提出: 要进一步研究沸腾现象,还需要通过实验仔细观察。
重点观察: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和气泡的生成和变化情况。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明确了实验目的,让学生根据需要确定器材。设计实验方案时,让学生思考讨论:怎样才能使水尽快沸腾?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学会分工合作,如计时、观察气泡的变化情况、温度的变化,温度计的使用方法、酒精灯的正确操作在此得到进一步的复习巩固,要求同学们将观察到的数据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实验后要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绘制“温度—时间”图象。
学生回忆自己的经历,并用自己的话加以描述。
学生观察到水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从水底上升,逐渐变大,上升到水面破裂开来,同时液面上方出现大量“白气”。
学生展开讨论,归纳出有效措施:加盖子、选取温度适当高一些的水来加热、水量适中。
小组讨论归纳,教师讲解,师生共同归纳出水的沸腾过程和特点。
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步骤和方法。 深化对水沸腾特点的认识。 培养学生从表格数据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充分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内容由浅入深,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也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缜密性。。
蒸发(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湿衣服无论是在温度高的夏天,还是在温度低的秋天,都能变干,这说明什么?为什么晾晒衣服要把衣服展开并放在阳光下和通风处?
学生按课本“想想做做”进行实验,思考: 如果温度计玻璃泡上不涂酒精,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会变化吗?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有什么变化? 总结: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汽化比较缓慢。 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有制冷作用。
影响蒸发快慢有三个因素: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气流越快蒸发越快。
观察课本图3.3—5,你能解释这些现象吗? 学生们相互讨论、教师启发诱导。 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人身体上有水,皮肤上的水分蒸发,水在蒸发过程中需要吸热,就要从人的皮肤吸收热量,使体温下降,所以感觉特别冷。天热时,由于狗没有汗腺,不能靠出汗散热,只得伸长舌头,大口喘气,靠加快呼吸,增加蒸发量来散热。
教师提问:蒸发和沸腾同是汽化的方式,那么他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说明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是比较缓慢的汽化现象;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的气流快慢和温度有关。
如果温度计上不涂酒精,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不变;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先下降后上升。这是因为液体在蒸发过程中要吸热使周围和它接触的物体温度降低。
学生交流讨论:比较蒸发和沸腾两种现象,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从具体实例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体现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
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液化的两种方式
前面我们看到,把塑料袋从热水中拿出,晾一会儿,塑料袋变瘪,并且有酒精液滴,这过程说明了什么?大家思考,并相互讨论。 指出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这是液化的一种途径。在一定的温度下,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这是液化的第二种途径。
我们家中用的液化气罐,就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石油气变成液体后装入钢罐的。气体打火机用的丁烷气体,是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它成为液态,储存在打火机里的。还有我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第三级的燃料,用氢作燃料,用氧作助燃剂,这些装在火箭里的氢和氧都是以液体状态存在的。 既然液化是汽化逆过程,它是吸热还是放热?能用例子解释吗?
有关“白气”的形成问题,指出:“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水蒸气与空气一样是无色透明的气体,是看不到的。大家知道,北方的冬天,人的口中能呼出“白气”,但夏天却不能。这是因为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在冬天能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所以能看到;而夏天温度高,呼出的水蒸气不能遇冷液化,所以看不到。 思考:汽化和液化有什么不同?
学生思考并交流: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
学生总结:使气体液化有两种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学生思考回答:汽化吸热,液化要放热。 100℃水蒸气的烫伤比100℃开水烫伤更严重。因为100℃水蒸气要液化就要放热这样烫伤更严重。
例举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帮助学生理解吸热及放热,以及液化的两种途径。
了解使气体液化的好处。 认为“白气”就是水蒸气,这是生活中常见的错误。科学可以使人们改正错误。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在实验探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
学生可以个别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
促进知识的巩固掌握。提升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课后作业
P63页动手动脑学物理1、2题,及《汽化与液化》测试卷。
独立思考,完成作业。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巩固知识。
形
成
性
检
测
评
价
量
表
形
成
性
评
价
考试测验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a href="/wl/tb_c1198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3节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设计,练习及检测题,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声3 噪声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声3 噪声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第3节 汽化和液化教案: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第3节 汽化和液化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汽化和液化,探究液体的沸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