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达标检测试卷-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人教版)试卷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达标检测试卷 (原卷版).docx
    • 解析
      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达标检测试卷 (解析版).docx
    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达标检测试卷  (原卷版)第1页
    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达标检测试卷  (原卷版)第2页
    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达标检测试卷  (原卷版)第3页
    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达标检测试卷  (解析版)第1页
    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达标检测试卷  (解析版)第2页
    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达标检测试卷  (解析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文件包含第二章声现象单元达标检测试卷原卷版docx、第二章声现象单元达标检测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达标检测试卷  说明: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   A                B                  C               DA.拨动张紧的橡皮筋 B.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C.敲击水瓶琴 D.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答案】B【解析】A.拨动张紧的橡皮筋,橡皮筋振动,可以产生声音,故A不符合题意;B.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没有产生振动,不能产生声音,故B符合题意;    C.敲击水瓶琴,水瓶琴振动发声,故C不符合题意;D.响铃的闹钟能产生声音,但真空不能传声,所以没听到声音,故D不符合题意。2.图甲是一手工艺品,由竹筒(AB两端开口,C处开一小口)和活塞组成,将活塞从B处塞入,在A处吹气并来回拉动活塞能发出悦耳的哨音,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哨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B.哨音是由筒内空气振动产生的C.换用更大的力吹气改变了哨音的音调D.吹气时来回拉动活塞改变了哨音的响【答案】B【解析】A.真空不能传声,哨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哨音是由筒内空气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C.换用更大的力吹气,振幅变大,哨音的响度变大,改变了哨音的响度,故C错误;D.吹气时来回拉动活塞改变了空气柱振动的频率,改变了哨音的音调,故D错误。3.古诗《春夜洛阳城闻笛》中有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诗人辨别出是玉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A.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速度【答案】C【解析】由于物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物体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诗人辨别出是玉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4.现代社会里,养狗成为一种时尚,但遛狗伤人事故也时有发生,超声驱狗器(如图所示为网上一款)应运而生。实验结果显示:对着狗一按开关,狗好像听到巨大的噪声而躲开,而旁边的人什么也没听见。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小B.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声波的频率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C.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D.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答案】B【解析】对着狗按开关,狗好像听到巨大的噪声而躲开,而旁边的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发出声音的频率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固体中最快,气体中最慢,真空不能传声,ACD错误,B正确。故选B5.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相对应的解释正确的是(  )A.高速公路旁安装隔音墙——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开会时把手机调到静音状态——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关闭房间的门窗——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答案】A【解析】A.高速公路安装隔音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正确;B.开会时把手机调到静音状态,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C.关闭房间的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6.位于我省永济市普救寺中的莺莺塔如图所示,它是我国现有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若游人在塔附近的一定位置以两石相击,便可听到“呱、呱”的回声,类似青蛙鸣叫,并且声音也变得格外响亮.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两石相击”主要是空气振动发声B.“类似青蛙鸣叫”是指音色相近C.“变得格外响亮”是指音调变高D.“呱、呱”的回声一定是噪声【答案】B.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从物理学角度看,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噪声.A.“以两石相击”,石头会振动,振动会产生声音,故A错误;B.“类似青蛙鸣叫”是指与青蛙的音色相近,故B正确;C.“变得格外响亮”是指响度大,故C错误;D.如果有人喜欢听“呱、呱”的回声,回声不是噪声,故D错误.7.赛龙舟不仅是一项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传承.如题图所示为某比赛场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选手根据鼓声齐心协力划桨,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选手听到鼓声大作,震耳欲聋,说明此时鼓声的响度大C.选手能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听出鼓声,主要是通过鼓声的音色来辨别的D.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快【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声现象相关知识。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A正确,不符合题意;震耳欲聋说明鼓声的响度大,B正确,不符合题意;千斤能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听出鼓声,主要是通过鼓声的音色来辨别的,C正确,不符合题意;敲击鼓面越快,鼓声音调越高;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鼓声的音调无关,D错误,符合题意。 8.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B.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答案】C.【解析】声音可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A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故A错误;B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B错误;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C正确;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 二、填空题(8个小题,每空1分,共18分)9.在音乐中,中音C调“1(do)”的频率是262Hz,D调“1(do)”的频率是294Hz,由此可知D调“1”比C调“1”的     高(选填乐音的三要素),因为声音的频率大,_____高。【答案】音调,音调。【解析】频率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D调“1”频率大,音调高。10.如图所示是用一根吸管做的笛子,在吸管上有多个孔,其中一个是吹孔。嘴对着吹孔吹,由于吸管内空气柱发生_______产生笛声。用手指按住其他不同的孔吹笛,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这主要改变了声音的_______    【答案】振动;音调【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音调与振动的频率有关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手指按住不同的孔改变了空气柱的长短,空气柱短振动的快,频率大音调高,空气柱长振动的慢,频率小音调低11.吉它能发出声音是因为琴弦的________产生的,正在弹吉它的同学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吉它发出不同的________(选填响度音调音色);如果半夜还要弹吉它,可以关紧屋内门窗,这是在________(选填声源处传播途径人耳处)减弱噪声,防止扰民【答案】振动    音调    传播途径    【解析】所有的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控制琴弦,改变了振动琴弦的长度,改变了发出声音的音调。关紧门窗,是切断了声音的传播途径。12.在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这是因为______能传播声音;小华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3s后听到回声,则小华距山崖大约______ m。(在空气中声速为340m/s【答案】水(或液体)    510    【解析】声音可以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说明液体能传播声音。因为声音传播到山崖的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所以得小华距山崖的距离为13.小华用录音机录下自己唱歌的声音,再播放出来感觉和直接听到的声音不同,在乐音的响度、音调和音色三个特性中,考虑到录音机音量是由自己调节的,所以不是声音的______不同;询问其他同学,得知自己唱的音是准的,没有跑调,所以不是声音的______不同;由此可以推断是声音的______不同。【答案】响度    音调    音色    【解析】调节录音机的音量是改变声音的响度的大小。声音没有跑调,说明不是声音的音调是不同,所以播放出来声音和直接听到的声音不同,是因为音色不同。14.夏天,教室外蝉的叫声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蝉能发声是由其腹部下方一层薄薄的发音膜  引起的.教师把教室的门窗关起来,大家听到的声音明显减小,这是在声音  过程中减弱噪声.【答案】振动,传播.【解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减弱噪声有三种方法: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物体振动而发声,蝉能发声是由其腹部下方一层薄薄的发音膜振动发出的;教师把教室的门窗关起来,教室外面的声音在传入教室的过程中遇到关着的门窗会被反射回去并逐渐减弱,所以属于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15.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答案】音调;响度.【解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就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对不同气孔吹气,声音的音调不同,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力度决定声音的振动幅度,即振幅,振幅不同,响度不相同.16.如图所示,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运用了声音      (填“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的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      (选填“音色”、“音调”或“响度”)。【答案】传递信息   响度【解析】听诊器运用了声音传递信息来判断人体是否正常。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可以提高声音的响度。三、简答题(2个小题,每题6分,共12分)17.同学们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下面两种看法,请根据你的知识,对每种看法作出评论(在空格处只填写正确或者错误)(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运动产生的”,评论:           (2)“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评论:             【答案】(1)错误;(2)错误.【解析】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此种说法错误;(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相同的,故此种说法错误;18.我国是一个民主、法制的国家,各种法律法规正进一步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者进行其他家庭内娱乐活动时,应控制音量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环境噪声污染。请你用所学的有关噪声的物理知识解读此条规定:(1)“控制音量”是采用什么方法来控制噪声污染?(2)除此之外你还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来控制噪声污染?(写出两条)【答案】(1)采用在声源处减弱(2)还可以采用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途径中减弱 【解析】控制噪声的途径有(1)在声源处控制;(2)在人耳处控制;(3)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四、实验探究题(3个小题,19题8分、20题8分、21题6分、22题6分,共28分)19.图中是利用钢尺探究声现象的实验情景。(1)将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_____产生的。(2)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_____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_____不同。(3)将钢尺伸出桌面的一端对着点燃的蜡烛,拨动钢尺发现烛焰熄灭,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答案】物体振动    响度    音调    能量    【解析】(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拨动钢尺,钢尺可以发出声音。(2)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幅变大,响度变大;改用较小的力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幅变小,响度变小。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3)拨动钢尺发现烛焰被钢尺传递的能量给熄灭,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20.小强同学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现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了______(2)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响铃的声音______,并由此推理可以得出______不能传声。(3)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水可以______【答案】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减弱    真空    传声    【解析】(1)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2)空气逐渐被抽出,声音逐渐减小,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放入水中能听到铃声,说明水也可以传声。21.下表记录了声波在五种气体中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传播速度(单位是m/s),请依据表中的相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空气氢气氦气氮气二氧化碳03311261891337269103371284908343273203431306924349279303491328939355283      (1)当温度为20时,声波在氢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m/s。(2)声波的传播速度与温度的关系是: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最大飞行速度一定的飞机要在空气中实现超音速飞行,在温度    的条件下更容易成功。(选填较高较低【答案】(1)1306;(2)在同种气体中,声波的传播速度随气体温度升高变快;(3)较低【解析】(1)观察表格看出,当温度为20时,声波在氢气中的传播速度为1306m/s。(2)观察表格,对于同一种物质空气而言,温度为0℃、10℃、20℃、30℃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分别为331m/s 、337m/s 、343m/s 、349m/s,温度越高,速度越大。还发现声音在同一种物质氢气中、氦气中、氮气中、二氧化碳中,不同温度下传播速度也不同。也有温度越高,速度越大这个现象。这样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是在同种气体中,声波的传播速度随气体温度升高变快。(3)一般来讲,在25℃,音速为340m/s。那么超音速飞行就是飞机速度要大于340m/s,由于温度越高音速越大,所以温度较低些,飞机最大速度是容易做到的。22.探究声音的产生与特性如图,用音叉和乒乓球进行如下实验:(1)轻敲256Hz的音叉,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发现丘乓球也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2)重敲同一音叉,听到更大的声音,同时发现乒乓球被弹开得更远,说明声音响度与发声体的    有关;(3)换用512Hz的音叉重复实验,听到声音的音调更高,说明音调与发声体的     有关。【答案】(1)振动;(2)振幅;(3)频率.【解析】(1)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当与乒乓球接触时,会把乒乓球弹起;(2)当敲击音叉的力增大时,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时,观察到乒乓球弹起的幅度越大;通过实验可以判断物体振幅是不同的,说明了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而且是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故换用512Hz的音叉重复实验,音叉振动的更快,故听到声音的音调更高,这说明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五、综合应用题(23题8分、24题10分,共18分)23.下表是某些介质的声速v介质v(m·s-1介质v(m·s-1水(5℃14503230水(15℃1470软橡胶45水(201480软木500海水(25℃15315200      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s后收到回波,求海水深度【答案】1531m【解析】根据表格观察看出声速大小可能和温度有关;声音在5℃、15℃、20℃的水中的速度不同;声速大小可能和介质有关,声音在水、海水、冰、铁等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v=1531m/s  t=1s根据s=vt得s=vt=1531m/s×1s=1531m24.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若两次发出信号的间隔是0.9s。求:(1)汽车在两次接收到信号间隔过程中行驶的距离是多少m(2)汽车速度是多少m/s。(超声波速度是340m/s)【答案】34; 42.5。【解析】求汽车的速度必须知道行驶的距离和相应的时间:(1)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时,经过了0.25s到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0.25s的时间;在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在与汽车相遇返回到测速仪时,超声波行驶了0.15s;这两次汽车与测速仪的距离差就是汽车行驶的距离;(2)找出汽车在两次接收到信号间隔过程中所用的时间(汽车运动的时间为从第一次与超声波相遇开始,到第二次与超声波相遇结束。求出这个时间,就是汽车运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解汽车速度。解答:(1)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所以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25s,由v=可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s1=vt1=340m/s×0.25s=85m;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所以第二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15s,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s2=vt2=340m/s×0.15s=51m;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s′=s1﹣s2=85m﹣51m=34m;(2)这34m共用了:t′=△t﹣t1+t2=0.9s﹣0.25s+0.15s=0.8s,所以汽车的车速为:v′===42.5m/s。

    相关试卷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第1节 质量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第1节 质量课堂检测,文件包含第1节质量原卷版docx、第1节质量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文件包含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达标检测试卷原卷版docx、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达标检测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人教版第1节 透镜精练:

    这是一份物理人教版第1节 透镜精练,文件包含第1节透镜原卷版docx、第1节透镜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