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讲 氮及其化合物(强化训练)(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第16讲 氮及其化合物(强化训练)(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A.在日光照射下,二氧化氮能使氧气经过复杂的反应生成臭氧
B.氨水可作化肥,氮肥还有铵态氮肥、硝态氮肥和尿素
C.硝酸不稳定,在常温下见光或受热会发生分解
D.亚硝酸钠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
答案:D
【解析】光化学烟雾形成的过程中,在日光照射下,二氧化氮能使氧气经过复杂的反应生成臭氧,臭氧与空气中的一些碳氢化合物发生作用,生成一种有毒的烟雾,叫作光化学烟雾,据此可知,A正确;氮肥是指以氮(N)为主要成分,施于土壤可提供植物氮素营养的肥料,氮肥按含氮基团可分为氨态氮肥、铵态氮肥、硝态氮肥、硝铵态氮肥、氰氨态氮肥和酰胺态氮肥(尿素),B正确;硝酸不稳定,在常温下见光或受热会发生分解:4HNO34NO2↑+2H2O+O2↑,C正确;亚硝酸钠与硝酸银溶液反应:NaNO2+AgNO3===AgNO2↓+NaNO3,生成淡黄色的AgNO2,AgNO2可以与稀硝酸反应,D错误。
2.下列转化必须加入氧化剂且一步反应就能完成的是( )
①N2―→NO2 ②NO2―→NO ③NO2―→HNO3 ④N2―→NO ⑤N2―→NH3
A.① B.②⑤
C.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该题有两个要求:(1)必须加入氧化剂;(2)一步反应就能完成。反应①、③、④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都升高,但反应①N2―→NO2不能一步反应就完成;而反应③NO2―→HNO3中虽然氮的化合价升高,但不加氧化剂也能实现,如3NO2+H2O===2HNO3+NO,在该反应中,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只有反应④N2―→NO必须加入氧化剂且一步反应就能完成。
3.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
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
C.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
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硫、氮化合物的相关知识。雾和霾的分散剂均为空气,A正确;由题图可知雾霾中含有NH4NO3和(NH4)2SO4,B正确;NH3应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反应物,C错误;过度施用氮肥会增加大气中NH3的含量,D正确。故选C。
4.科学家从化肥厂生产的(NH4)2SO4中检出化学式为N4H4(SO4)2的物质,该物质的晶体中含有SOeq \\al(2-,4)和N4Heq \\al(4+,4)两种离子,当N4Heq \\al(4+,4)遇到碱性溶液时,会生成N4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4N、N4与N2互为同位素
B.N4H4(SO4)2的电离方程式为N4H4(SO4)2N4Heq \\al(4+,4)+2SOeq \\al(2-,4)
C.N4H4(SO4)2不能与草木灰、K3PO4等化肥混合施用
D.N4H4(SO4)2中只含共价键,不含离子键
答案:C
【解析】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之间互为同位素,N4与N2为单质,A项错误;N4H4(SO4)2晶体中含有SOeq \\al(2-,4)和N4Heq \\al(4+,4)两种离子,N4H4(SO4)2为离子化合物,电离方程式为N4H4(SO4)2===N4Heq \\al(4+,4)+2SOeq \\al(2-,4),B项错误;草木灰的主要成分K2CO3、K3PO4都为强碱弱酸盐,其水溶液显碱性,当N4Heq \\al(4+,4)遇到碱性溶液时,会生成N4分子,故不能混合施用,C项正确;N4H4(SO4)2中含有离子键,D项错误。
5.下列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由①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
B.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②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C.由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
D.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硝酸的氧化性、不稳定性、挥发性等性质。③中的CO2可能是空气中的氧气与木炭反应的产物。
6.硝酸被称为“国防工业之母”是因为它是制取炸药的重要原料。下列实验事实与硝酸的性质不相对应的一组是( )
A.浓硝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酸性和强氧化性
B.不能用稀硝酸与锌反应制氢气——强氧化性
C.要用棕色瓶盛装浓硝酸——不稳定性
D.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红色褪去——强氧化性
答案: D
7.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石蕊试纸变蓝,说明NH4HCO3显碱性
B.用烧碱处理含高浓度NH eq \\al(\s\up11(+),\s\d4(4)) 的废水并回收利用氨
C.因NH3易溶于水,故可用作制冷剂
D.氨气使AlCl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反应中氨气被还原
答案:B
【解析】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产生的氨气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氨气是碱性气体,而不是NH4HCO3显碱性,A项错误;烧碱可以与NH4+反应产生氨气,B项正确;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与NH3的溶解性无关,C项错误;NH3与AlCl3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Al(OH)3和NH4Cl,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项错误。
8.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有关Cu、稀硝酸、稀硫酸化学性质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①中溶液呈蓝色,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说明HNO3被Cu还原为NO2
B.实验③中滴加稀硫酸,铜片继续溶解,说明稀硫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的强
C.实验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Cu(NO3)2+4H2SO4===4CuSO4+2NO↑+4H2O
D.由上述实验可得出结论:Cu在常温下既可以和稀硝酸反应,又可以和稀硫酸反应
答案:C
【解析】稀硝酸被Cu还原为NO,故A错误;Cu与稀硫酸不反应,但硝酸铜在酸性条件下
具有硝酸的强氧化性,继续与Cu反应,稀硫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弱,故B错误;实验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Cu(NO3)2+4H2SO4===4CuSO4+2NO↑+4H2O,故C正确;由上述实验可得出结论:Cu在常温下可以和稀硝酸反应,故D错误。
9.同温同压下,在3支相同体积的试管中分别充有等体积混合的2种气体,它们是①NO和NO2,②NO2和O2,③NH3和N2。现将3支试管均倒置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气体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
A.V1>V2>V3 B.V1>V3>V2
C.V2>V3>V1 D.V3>V1>V2
答案:B
【解析】设各种气体均为1 L。①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NO不溶于水,则最终剩余气体体积为1 L+eq \f(1,3) L=eq \f(4,3) L;②发生反应:4NO2+O2+2H2O===4HNO3,NO2反应完全,O2有剩余,最终剩余气体体积为:1 L-eq \f(1,4) L=eq \f(3,4) L;③NH3全部溶于水,N2不溶于水,则最终剩余气体体积为1 L。所以V1>V3>V2,故B项正确。
10.如图所示,相同条件下,两个容积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满NO2和NO气体,分别倒置于水槽中,然后通过导管缓慢通入氧气,边通边慢慢摇动试管,直到两个试管内充满液体。假设试管内的溶质不向水槽中扩散,则两个试管内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1∶1 B.5∶7
C.7∶5 D.4∶3
答案:A
【解析】NO2、NO装满试管,则体积相同,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n(NO2)=n(NO),根据氮原子守恒所得硝酸的物质的量相同,溶液的体积相同,所以两个试管中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
11.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制备Ca(NO2)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已略去)。已知:
2NO+CaO2,Ca(NO2)2;2NO2+CaO2===Ca(NO3)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入N2是为了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B.装置B、D中的试剂可分别为水和浓硫酸
C.将铜片换成木炭也可以制备纯净的亚硝酸钙
D.借助装置A及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可以分离CO2和CO
答案:C
【解析】A.装置内的空气会将NO氧化为NO2,影响产物的产量,所以通入N2排尽装置中的空气,故A正确;B.由于硝酸具有挥发性,所以在A中生成的NO气体中会含有少量HNO3蒸气,可用装置B中的水除去,为防止CaO2与水反应,用装置D中的浓硫酸对NO气体进行干燥,故B正确;C.将铜片换成木炭,由于木炭与稀硝酸不能反应,所以得不到要制备的产物,故C错误;D.装置A中盛氢氧化钠溶液,通过进气管通入CO2和CO的混合气体,CO2被NaOH吸收后生成Na2CO3,在出气管口即可收集到CO,然后将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滴入A中,与生成的Na2CO3反应再释放出CO2,达到分离的目的,故D正确。
12.如图所示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括号内溶液)。挤压滴管的胶头,然后打开止水夹,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
A.Cl2(饱和食盐水),无色喷泉 B.NH3(水,含石蕊),蓝色喷泉
C.HCl(水,含石蕊),红色喷泉 D.SO2(NaOH溶液),无色喷泉
答案:A
【解析】Cl2难溶于饱和食盐水,不能形成喷泉。
13.实验室制取氨气、收集、验证其还原性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取氨气
B.用装置乙收集氨气时气体应该从a口进b口出
C.装置丙中黑色固体变成红色时还原产物一定为铜
D.可以用装置丁吸收氨气,进行尾气处理
答案:B
【解析】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二者在试管口遇冷又重新化合生成氯化铵,不能用加热氯化铵固体制取氨气,A错误;氨气密度小于空气,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即用装置乙收集氨气时气体应该从a口进b口出,B正确;装置丙中黑色固体变成红色时还原产物不一定为铜,因为氧化亚铜也是红色的,C错误;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装置丁直接吸收,应防倒吸,D错误。故选B。
14.下列有关硝酸化学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浓、稀硝酸都能使蓝色石蕊试纸最终变为红色
B.硝酸能与FeO反应,只表现氧化性
C.硝酸可与Na2S反应制得H2S气体
D.浓硝酸因分解放出的NO2又溶解于硝酸而呈黄色
答案: D
【解析】硝酸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强酸,并且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浓硝酸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故选项A错;硝酸是一种强氧化性酸,可氧化许多还原性物质,因此硝酸与Na2S反应不能生成H2S,与FeO反应时表现氧化性和酸性,所以选项B、C错,选项D正确。
15.硝酸是化学实验室中最常用的试剂之一,下列有关硝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浓硝酸和氯水用棕色试剂瓶保存,原理相同
B.将分别蘸有浓硝酸和浓氨水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有白烟生成
C.常温下铁和铂都不溶于浓硝酸,原理相同
D.浓硝酸溅到皮肤上,皮肤会变黄
答案: C
【解析】A项,HNO3和氯水中的HClO见光都易分解,都应避光保存,正确;B项,浓HNO3和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HNO3与NH3化合生成白色固体小颗粒NH4NO3,正确;C项,铁在浓硝酸中钝化,而Pt与浓硝酸不反应,原理不同,错误;D项,浓HNO3能使蛋白质显黄色,正确。
16.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有关Cu、硝酸、硫酸化学性质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溶液呈蓝色,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稀硝酸被还原为NO2
B.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2NOeq \\al(-,3)+8H+===3Cu2++2NO↑+4H2O
C.③中滴加稀硫酸,铜片继续溶解,说明稀硫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的强
D.由上述实验可知,Cu在常温下既可与稀硝酸反应,又可与稀硫酸反应
答案: B
【解析】Cu与稀硝酸发生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稀硝酸被还原为NO,NO遇空气中的O2生成NO2,故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A错误;③中溶液含有NOeq \\al(-,3),滴加稀硫酸后,Cu、NOeq \\al(-,3)、H+继续反应生成NO,B正确;③中铜片继续溶解,是因为稀硫酸提供H+,与NOeq \\al(-,3)形成HNO3,HNO3继续与Cu反应,C错误;Cu是不活泼金属,在常温下,可与稀硝酸反应,但不能与稀硫酸反应,D错误。
17.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果正确的是( )
答案:D
【解析】铁粉过量,生成Fe2+,再滴入少量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A项错误;向AgNO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先生成沉淀后溶解,Ag+与NH3·H2O不能大量共存,B项错误;将可调高度的铜丝伸入到稀HNO3中,铜与硝酸反应生成NO,不是置换反应,C项错误;将充满NO2的试管倒立在水中,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D项正确。
18.在标准状况下将1.92 g铜粉投入一定量浓HNO3中,随着铜粉的溶解,反应生成的气体颜色逐渐变浅,当铜粉完全溶解后共收集到由NO2和NO组成的混合气体1.12 L,则混合气体中NO的体积为( )
A.112 mL B.1 008 mL
C.224 mL D.448 mL
答案:A
【解析】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1.12 L÷22.4 L·ml-1=0.05 ml,1.92 g铜粉的物质的量
为 eq \f(1.92 g,64 g·ml-1) =0.03 ml。设NO的物质的量为n1 ml,则NO2的物质的量为(0.05-n1)m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得3n1+(0.05-n1)×1=0.03×2,解得n1=0.005 ml,V(NO)=0.005 ml×22.4 L·ml-1=0.112 L=112 mL。
19.a ml FeS与b ml FeO投入V L、c ml·L-1的硝酸溶液中充分反应,产生NO气体,所得澄清溶液成分可看作是Fe(NO3)3、H2SO4的混合液,则反应中未被还原的硝酸可能为( )
①(a+b)×63 g ②(a+b)×189 g
③3(a+b) ml ④eq \b\lc\(\rc\)(\a\vs4\al\c1(Vc-\f(9a+b,3))) ml
A.②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如果硝酸不足量,则未被还原的硝酸为生成Fe(NO3)3部分的硝酸,根据N、Fe守恒得n(HNO3)=3n[Fe(NO3)3]=3n(Fe)=3[n(FeS)+n(FeO)]=3(a+b)ml,m(HNO3)=n(HNO3)·M(HNO3)=(a+b)×189 g;如果硝酸过量,则FeS和FeO完全反应,被还原的硝酸为生成NO的硝酸,根据转移电子相等、氮原子守恒得生成NO的硝酸物质的量=eq \f(a ml×9+b ml×1,5-2)=eq \f(9a+b,3)ml,根据氮原子守恒得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Vc ml-eq \f(9a+b,3)ml=eq \b\lc\(\rc\)(\a\vs4\al\c1(Vc-\f(9a+b,3)))ml。
20.某稀溶液中含有4 ml KNO3和2.5 ml H2SO4,向其中加入1.5 ml Fe,充分反应(已知NOeq \\al(-,3)被还原为N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生成NO的体积为28 L
B.所得溶液中c(Fe2+)∶c(Fe3+)=1∶1
C.所得溶液中c(NOeq \\al(-,3))=2.75 ml·L-1
D.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有FeSO4
答案: B
【解析】铁若生成Fe3+,应消耗6 ml H+,若生成Fe2+消耗4 ml H+,根据题给物质的量
关系可知应同时生成Fe2+、Fe3+,则有:eq \b\lc\{\rc\ (\a\vs4\al\c1(nFe2++nFe3+=1.5 ml,\f(8,3)nFe2++4nFe3+=5 ml))
解得n(Fe2+)=0.75 ml,n(Fe3+)=0.75 ml,
则生成NO的物质的量为0.75 ml+eq \f(2,3)×0.75 ml=1.25 ml。A项中未给出是在标准状况下,无法计算NO气体的体积;C项中不知道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NOeq \\al(-,3)的浓度;D项中根据原子守恒,溶液中的溶质肯定还有K2SO4,所以A、C、D均不正确。
21.(双选)向200 mL 2 ml·L-1HNO3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至过量(假设生成的气体只有一种),在此过程中,n(Fe2+)随n(Fe)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过程中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氢气4.48 L
B.向c点处的反应液中加入稀盐酸后无明显现象
C.图中a=0.15、b=0.1
D.当加入铁粉n ml时(0.1
【解析】硝酸与铁反应生成硝酸铁、NO和水,不生成氢气,A错误;c点处的溶液是硝酸亚铁,若加入盐酸,H+、NOeq \\al(-,3)和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3+,溶液变为黄色,B错误;向硝酸中加入铁粉发生的反应为Fe+4HNO3===Fe(NO3)3+NO↑+2H2O,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4 ml,则消耗铁的物质的量为0.1 ml,b=0.1,生成硝酸铁0.1 ml,随后发生反应2Fe(NO3)3+Fe===3Fe(NO3)2,生成硝酸亚铁为0.15 ml,则a=0.15,C正确;根据上述分析,当加入铁粉n ml时(0.1
(1)设计装置A的目的是 。
(2)在完成(1)中的“操作”后,将装置B中铜丝插入稀硝酸并微热之,观察到装置B中的现象是 ;
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装置E和F的作用是 ;
为实现此作用,其操作方法是 。
(4)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氮氧化物,防止污染空气,兼有 的功能。
答案:(1)产生CO2,赶走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因NO与O2反应生成NO2而产生干扰
(2)Cu丝表面产生气泡,稀硝酸液面上方仍为无色,溶液变蓝 3Cu+8H++2NOeq \\al(-,3)===3Cu2++2NO↑+4H2O
(3)验证NO的生成 将注射器中的空气推入E中,若气体变为红棕色则说明生成了NO
(4)防止倒吸
23.某学习兴趣小组探究氨气的制取实验:
(1)甲同学拟用下列实验方法制备氨气,其中合理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将氯化铵固体加热分解收集产生的气体
B.将浓氨水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收集产生的气体
C.将碳酸氢铵加热分解产生的气体用碱石灰干燥
D.将氯化铵稀溶液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收集产生的气体
(2)根据上述正确的反应原理,该同学欲用下列常见的气体发生装置制取氨气,适宜的装置是________。
(3)气体的性质是选择气体收集方法的主要依据。下列性质与收集方法无关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密度 ②颜色 ③溶解性 ④热稳定性 ⑤与氧气反应
(4)下图是甲同学设计收集氨气的几种装置,其中可行的是________,集气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C (2)CD (3)②④
(4)d 利用氨气密度小于空气,采用短管进氨气,长管出空气,即可收集氨气
【解析】(1)加热氯化铵产生氯化氢和氨气,遇冷又转化为氯化铵固体;将浓氨水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可以产生氨气。(2)将浓氨水滴入氢氧化钠固体制氨气用C装置;将碳酸氢铵加热分解,产生的气体用碱石灰干燥制氨气选用D装置。(3)收集气体可采用排空气法(与气体密度有关且气体不能被氧气氧化),也可采用排水法(气体不易溶于水),与其他性质无关。(4)氨气极易溶于水,可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稀HNO3中加入过量铁粉,再滴入少量KSCN溶液
溶液变红
稀HNO3将Fe氧化为Fe3+
B
向AgNO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
溶液澄清
Ag+与NH3·H2O能大量共存
C
将可调高度的铜丝伸入到稀HNO3中
溶液变蓝
Cu与稀HNO3发生置换反应
D
将充满NO2的试管倒立在水中
水进入试管约占eq \f(2,3),溶液和剩余气体均无色
二氧化氮与水发生了反应,并产生了难溶于水的无色气体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 第4章 第16讲 氮及其化合物 (含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 mL一氧化氮,02 g B.8,26 g D.7,75 ml,n=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讲精练第16讲 氮及其化合物(精练)(2份打包,解析版+原卷版,可预览),文件包含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讲精练第16讲氮及其化合物精练解析版doc、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讲精练第16讲氮及其化合物精练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讲精练第16讲 氮及其化合物(精讲)(2份打包,解析版+原卷版,可预览),文件包含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讲精练第16讲氮及其化合物精讲解析版doc、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讲精练第16讲氮及其化合物精讲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