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位类问题提升练习题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位类问题提升练——农业区位(二)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位类问题提升练——农业区位(二),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葡萄原产于亚洲西部,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采用葡萄避雨栽培技术,即在葡萄的生长季节,在葡萄顶上搭架覆盖塑料薄膜,下雨时使水顺膜流下再排出园外。该技术是以防止和减轻葡萄病害发生,提高葡萄品质和生产效益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栽培技术。据此,完成1-3题。
(1)亚洲西部葡萄生长的优势条件( )
A.充足的雨水B.光照充足C.低温的环境D.肥沃的土壤
(2)下列省区种植葡萄,可能采取这种技术的是( )
A.福建B.拉萨C.辽宁D.新疆
(3)葡萄避雨栽培技术的优势有( )
①降低栽培园中土壤水分和空气湿度
②提高栽培园中的气温,为葡萄生长提供更多的能量
③不利于病菌繁殖,从而减少喷药次数和用药量
④改变光照条件和昼夜温差,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2.垛田是我国南方沿湖或河网低湿地区用开挖网状深沟或小河的泥土堆积而成的垛状高田。江苏省兴化市垛田镇有数以万亩的垛田(如下图),被誉为“蔬菜之乡”“千岛之乡”。读垛田景观图(图a)及垛田农业生产示意图(图b),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兴化垛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季风气候,雨热同期B.土地集中连片,土壤深厚肥沃
C.水网密布,水产丰富D.地势低洼,河流含沙量小
(2)该地垛田适宜蔬菜生长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B.光照C.地形D.水源
(3)垛田农业主要的生态效益是( )
A.生物间互生互养,形成良性发展B.丰富农产品供应,提高市场适应性
C.废弃物充分利用,利于经济发展D.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
3.下图为1980~2010年中国6种主要农作物生产的区位基尼系数。区位基尼系数越高,表明种植业的地理集聚程度越高。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棉花种植一直保持较高集聚度,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农业技术B.自然资源禀赋C.农业对外开放D.城镇化
(2)1980年~1990年,集聚度增长最快的是( )
A.粮食B.油料C.糖料D.蔬菜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输成本降低是影响种植业集聚的关键性因素
B.1990年-2000年,棉花生产地理集聚程度显著增强
C.水果生产的地理集聚程度无变化
D.城镇化发展不利于种植业集聚度提升
4.河西走廊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道,也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近年来,该地制种业结构发生变化,蔬菜、瓜果、花卉等制种规模迅速扩大。下图示意河西走廊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黄淮海平原制种基地相比,该地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最明显的优势是( )
A.交通便利、距离市场较近B.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C.海拔高、气温低,病虫害少D.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
(2)该地制种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水源B.机械C.土壤D.市场
5.黑龙江省黑河市(50°15′N)曾是种稻禁区,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在禁区不仅可以种稻,还能够持续获得高产、稳产。据此完成1~2题。
(1)黑河市曾是种稻禁区,其主要的制约条件是( )
A.劳动力缺乏B.灌溉水源缺乏C.热量不足D.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
(2)由“种稻禁区”到“能够持续获得高产、稳产”,促使其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B.优良水稻品种的引入和培育
C.全球气候变暖D.农田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
6.读“我国某地农业结构调整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农业结构调整后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农产品商品率降低B.市场适应性增强
C.粮食作物减少,经济效益下降D.劳动力需求量减少,就业机会减少
(2)图中反映该地发展花卉种植的最有利区位因素是( )
A.资源丰富B.地价便宜C.交通便利D.政策支持
二、材料分析题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棉花喜温、好光,是深根作物,要求土壤深厚疏松、保水保肥,沙壤土最适宜。阿克苏地区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其长绒棉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3%,被称为“中国长绒棉之乡”。
材料二 2020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为2501.93千公顷,其产量占全国棉花产量的87%。每年9~10月是棉花采摘的季节,人工采摘成本达2元/千克,机器采摘只要0.7元且采摘效率高。从2014年起,新疆全力推进机械化采摘棉花,随着机械化采摘的推广,2020年机械化采摘率已达到75%。
材料三 下图为新疆南部区域简图和阿克苏气候资料图。
(1)说明阿克苏地区出产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气候条件。
(2)指出阿克苏地区棉花生产主要的限制性因素,并提出解决措施。
(3)据材料二,简析新疆棉花产区大规模推行机械化采摘的原因。
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茶树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在15~30℃,10℃左右开始发芽,在35℃以上的高温及土壤水分不足的条件下,茶树生长就会受到抑制,幼嫩芽叶会灼伤;在10℃以下,茶树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茶树生长环境最宜漫射光,忌阳光直射。
材料二 碧螺春创制于明朝,产于江苏省苏州市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茶树、果树枝丫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茶树、果树相间种植,令碧螺春茶具有茶香果味,品质优异。碧螺春市场需求量很大,但由于采茶工价逐年上升等因素,产量一直没有明显提高。2016年1月,洞庭山遭遇百年一遇的严寒,但对“洞庭碧螺春”的影响却不大。
材料三 洞庭碧螺春产区位置示意图。
(1)分析碧螺春品质优良的原因。
(2)试分析2016年1月洞庭山遭遇严寒,但对“洞庭碧螺春”影响不大的主要原因。
(3)试分析“洞庭碧螺春”产量难以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答案:(1)B; (2)A; (3)D
解析:(1)据材料可知,葡萄避雨栽培可以提高葡萄品质和生产效益,葡萄在正常生长期间必须要有一定强度的光照,所以葡萄生长的优势条件是光照充足,故选B。
(2)材料中提到的技术是葡萄避雨栽培,所以应该在降水较多的地方可以发挥此技术的优势。四个省份中福建的降水量最多。故选A。
(3)材料中提到“下雨时使水顺膜流下再排除园外”,由此可以确定①的说法正确;材料中提到“该技术以防止和減轻葡萄病害发生,提高葡萄品质和生产效益为主要目的一种栽培技术,由此可以确定③的说法正确;在葡萄顶上搭架覆盖塑料薄膜,不是整体都在薄膜里面,所以不会提高栽培园中的气温,②错误;塑料薄膜不会改变光照条件,④错误。综上可知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故选D。
2.答案:(1)B; (2)D; (3)A
解析:(1)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江苏省,属我国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垛田是在南方河网密集地区开挖的泥土堆积形成的,所以该地降水丰富,水网密布,但正因为水网密布,所以地块较小,耕地破碎,地势低平,河流含沙量小,所以选B。
(2)垛田位于沿湖(河)低湿地区,灌溉便利;而蔬菜的生长本身对水分的要求较高,所以D正确。相对于周边地区,地形平坦、热量及光照体现不出垛田的优势。
(3)图中芋头叶子等可作为鱼的食物,鱼的排泄物又可作肥料肥田,生物间互牛互养,形成良性发展,A正确。降低成本,废弃物充分利用,属于经济效益,C、D错误。同理,B项错误。
3.答案:(1)B; (2)B; (3)A
解析:(1)自然条件对农业类型的影响大,我国棉花种植一直保持较高集聚度,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自然资源条件,B对。农作物生产必须有适宜的气候、土壤、水源条件,农业技术、农业对外开放、城镇化不是棉花种植高度集聚的主要原因.A、C、D错。
(2)区位基尼系数越高,表明种植业的地理集聚程度越高。根据表格的基尼系数,1980年~1990年选项中集聚度增长最快的是油料增长0.05,B对,棉花增长更快,但不在选项中。粮食、糖料、蔬菜增长较少.A、C、D错。
(3)随着我国交通网络的完善,运输成本降低,是影响种植业集聚的关键性因素,A正确。1990年~2000年棉花生产地理集聚程度没有变化错误。水果生产的地理集聚程度有减小趋势,C错误。城镇化发展,科技水平提高,有利于种植业集聚度提升,D错误。
4.答案:(1)B; (2)D
解析:(1)河西走廊地处内陆,气候干燥且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作物种子质量优良。故选B。
(2)蔬菜、瓜果、花卉等制种利润更大且市场需求量大,导致该地制种业结构发生变化。故选D。
5.答案:(1)C; (2)B
解析:(1)东北水稻种植以旱地种植为主,且黑土土壤肥沃;据材料可知,黑河市是水稻种植的最北界,说明纬度高,而纬度高,热量就相对缺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由题1可知,此地种植水稻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那么其所种植的水稻必须适合此地的气候条件,这主要和新品种水稻的开发有关。且能保持持续的高产、稳产,也必须运用现代的生物技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6.答案:(1)B; (2)C
解析:(1)该地农业结构由单一的水稻种植调整为面向市场的花卉、蔬菜、有机茶、饮料作物和水稻,调整后农产品商品率提高,A不对;农产品种类增加,市场适应性增强,B正确;粮食作物减少,经济作物面积增加,经济效益提高,C不对;劳动力需求量增加,就业机会增多,D不对。故选B。
(2)图中花卉种植区临近公路,交通便利,C正确;资源、地价、政策从图中读不出来。
7.答案:(1)①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晴天多,夏季白昼时间长,光照充足;②夏季气温高,热量充足;③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质积累;④采摘季节,降水少,晴天多,便于后期采摘和储存。
(2)降水(或灌溉水源)。
解决措施:①改善灌溉技术,推广(发展)节水农业(滴灌或喷灌技术);②增加科技投入,培育、推广抗旱品种;③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3)①新疆地广人稀,棉花种植面积大,采摘量大,采摘期短;②人工采摘成本高,机械采摘成本低且效率高。③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农作物种植的自然气候条件。可从降水、温度等角度作答。棉花的生长需要充足的热量。阿克苏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晴天多,夏季白昼时间长,光照充足;夏季气温高,热量充足;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质积累;采摘季节,降水少,晴天多,便于后期采摘和储存。
(2)阿克苏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棉花生产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灌溉水源。解决措施可从开源和节流两个角度考虑。如改善灌溉技术,推广(发展)节水农业(滴灌或喷灌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增加科技投入,培育、推广抗旱品种;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引水灌溉。
(3)根据材料:每年9~10月是棉花采摘的季节,人工采摘成本达2元/千克,机器采摘只要0.7元且采摘效率高。可知新疆棉花产区大规模推行机械化采摘主要是人工采摘成本高,机械采摘成本低且效率高;新疆地广人稀,棉花种植面积大,采摘量大,采摘期短,机械采摘更高效;加上新疆政府的大力支持等。从成本、政策、采摘难度等角度分析即可。
8.答案:(1)受太湖水域影响,碧螺春产区春季气温回升较慢,气温不高(幼嫩芽叶柔嫩);空气中水汽含量大(多云雾),且受果树阻挡部分阳光,多漫射光;茶树和果树相间种植,茶吸果香,品质优良;碧螺春产区空气洁净,环境质量好;山地排水条件好。
(2)受太湖影响,空气及土壤湿度较大,降温较慢;茶树、果树相间种植,果树成为茶园的天然屏障,有效阻挡冷空气对茶树的影响;茶农采取了其他相应防寒措施。
(3)茶叶产区面积有限;春茶采茶时间短;采茶工价高;采茶工人不足等。
解析:(1)本题考查区域自然条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茶的生长要有适宜的温度、水分及光照条件。受太湖水域影响,碧螺春产区春季气温回升较慢,气温不高,适宜茶树生长、发芽,幼嫩芽叶柔嫩;空气中水汽含量大,多云雾,加上果树阻挡部分阳光,多漫射光,阳光直射少,利于茶树生长;茶树、果树相间种植,茶树、果树枝丫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令碧螺春茶具有茶香果味,品质优异;碧螺春产区四周为太湖水域,空气洁净,环境质量好;茶树生长在洞庭山,排水条件好。
(2)本题考查影响作物受灾程度的因素。湖水比热容大,受太湖影响,空气及土壤湿度较大,降温较慢;茶树、果树相间种植,果树成为茶园的天然屏障,有效阻挡冷空气对茶树的影响;茶农采取了其他相应防寒措施。
(3)本题考查影响茶叶产量的因素。茶树生长条件有特定要求,碧螺春产区面积有限;春茶采茶时间短,采茶量有限;采茶工价高,采茶成本高;采茶工人不足,采茶量小。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粮食
0.37
0.38
0.39
0.42
棉花
0.68
0.76
0.76
0.78
油料
0.39
0.44
0.47
0.50
糖料
0.72
0.74
0.77
0.85
蔬菜
0.39
0.40
0.45
0.45
水果
0.53
0.53
0.51
0.5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位类问题提升练——农业区位(一),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位类问题提升练——交通区位(二),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位类问题提升练——交通区位(一),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