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唱歌 拉起手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唱歌 拉起手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拉起手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用自信、有感染力的歌声表现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2.认知目标:能够根据《拉起手》的节奏、旋律等特点,理解歌曲的音乐情绪,并用热情、欢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3.掌握歌曲中的切分节奏。4.能够用和谐的声音准确演唱合唱歌曲《拉起手》。【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音乐,积累了一定的歌曲,具备了一定的演唱和欣赏能力。学生大都十多岁,生性活泼好动,喜欢直观形象思维,对图片活动等特别感兴趣,所以课堂上主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鼓励学生大胆唱。积极的引导学生唱好二声部,并爱上二声的演唱。【教学重难点】1.学生们投入感情的演唱和表演歌曲《拉起手》。2.歌曲《拉起手》中切分节奏加跨小节连线的学习。3.在反复歌唱的过程中,了解几种不同形式的切分节奏。反复记号的用法,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感情地演唱歌曲。4.能听辨二声部旋律,演唱二声部。【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当你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专注学习的时候,当你享受这一顿顿美味佳肴的时候,你可曾想到,那些生活在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他们又是怎么生活和学习的?1.播放资料片,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了解贫困地区儿童的生活及学习现状。2.结合欣赏,让学生简单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入新歌的学习。设计意图:让学生欣赏图片感受自己现在生活的美好,激发同学们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并引申到《拉起手》这首歌曲。二、寓教于乐1.播放歌曲《拉起手》的录音,熟悉歌曲的内容。并思考问题:1)歌曲所表达的情绪是怎样的?2)歌曲的速度、节奏、节拍各是怎样的?2.再次聆听歌曲录音,听辨歌曲的结构。通过本环节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歌曲的结构,感知各乐段的音乐特点及情感变化,初步掌握歌曲的旋律,能准确地演唱曲谱与歌词,并进行初步的艺术表现。3.分乐段学习歌曲旋律和歌词。(1)学习歌曲的第一乐段。1)老师弹奏A段旋律,学生轻声模唱或视唱。2)在反复的演唱中,进一步了解A段的结构特点、节奏和旋律特点。3)在唱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依据旋律、节奏的特点,选择恰当的表现方法及进行有感情地演唱。(2)学习歌曲的第二乐段。1)视唱歌曲旋律,找出旋律与节奏上的特点。2)切分音的认识,并随老师拍击切分节奏。切分音的常见形态:X X - | X X|
X X | X X |
X X X |0 X X|
X X
X X X请按连续切分节奏对以下旋律进行改编,说一说改编前后有何不同。1=F2/45 5 5 | 3 1 | 6 6 6| 5 - |5 5 5 | 3 1 | 3 3 3| 2 - |指导带有切分节奏的乐句。3)在唱准旋律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词。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歌曲的情绪,友谊让我们拉起手,团结需要我们拉起手,观看拔河图片激发团结的力量,同学们演唱时也需要团结的力量才能唱好歌曲。3.学习二声部:1)视唱低声部旋律。2)分组做歌曲前两个乐句的二声部练习,注意音准,控制气息,轻声演唱。3)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歌曲后面的识谱合唱任务。4)听范唱,学生注意聆听,找出不同声部的旋律。5)学生随琴轻声填词演唱低声部旋律,要求口腔打开、气息支持、声音有跳跃感。6)第一乐句视唱合唱。低声部注意不要跑。7)再听第一乐句范唱,小声唱出自己的声部旋律。8)分组练习第一乐句。9)高、低声部单独完整练唱。10)完整合唱,教师带低声部,注意听视频音乐的旋律。三、创造表现1.完整地演唱歌曲,感受“副歌”在歌曲中的作用。2.了解反复记号的用法,尤其是新出现的标记。3.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运用学过的演唱技巧来表现歌曲的不同情绪。4.学生反馈。(教师再针对学生演唱时出现的不同情况予以处理)1)由学生对合唱的理解。2)由学生自己评价本节课的好与不足,并应该如何来加强。3)谈谈学完《拉起手》这首歌曲给你的感受,并有什么思想觉悟。四、完美结课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手拉手的歌曲?下课以后请每一位同学做一件“拉起手”的事情。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音乐人教版唱歌 拉起手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组织教学,导入,学唱歌曲《拉起手》,编创与表演,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唱歌 拉起手教案设计,共2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唱歌 拉起手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