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秋八年级物理上册2.2声音的特性备课教案+练习新版新人教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13018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秋八年级物理上册2.2声音的特性备课教案+练习新版新人教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13018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秋八年级物理上册2.2声音的特性备课教案+练习新版新人教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13018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知,自主合作,感受新知,师生互动,理解新知,课堂小结,梳理新知,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做“音频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学习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具体问题。
3.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初步的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身边的物理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究活动。
2.有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愿望,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3.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
难点
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
教学用具
钢尺、示波器、音叉、小锤、乒乓球(系有细绳)、铁支架、话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声音各种各样,千差万别。其中有许多声音让我们感到悦耳、动听。例如:音叉发出的声音、人歌唱的声音、各种乐器的演奏声等,它们都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学中把这类声音叫做乐音。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高,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低,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高低的不同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下面的探究活动。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
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一)音调
同学们在讲话时,女同学的声音尖细,男同学的声音粗哑。声音的这种差别物理中用音调高低来反映。女同学的音调高,男同学的音调低。乐器中小提琴的音调高,大提琴的音调低。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高低的不同?什么因素决定音调的高低?
提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一定与发声体的振动有关。大家先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注意听卡片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哪一次卡片振动得快?你认为声音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快慢有关吗?有什么关系?
再用钢尺来探究这个问题。
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的高低,并注意观察它振动的快慢。
(1)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短一些,注意观察钢尺振动发声时振动的快慢及声音的特点。
(2)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一些,再次拨动,注意要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出声音的音调。
总结:物体振动得快,发出的声音音调就高,振动得慢,发出的声音音调就低。可见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是一个很重要的物理量,它决定着音调的高低,物理学中用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叫频率?
(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
(3)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
(4)大多教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多少?
(5)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
总结: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实验表明,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物体振动得慢,频率低,发出的声音音调低。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从20 Hz到20000 Hz。其中20 Hz是人类听觉的下限,20000 Hz是人类听觉的上限。
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有趣的是很多动物都有完善的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器官。例如蝙蝠,飞行中不断发出超声波的脉冲,依靠昆虫身体的反射波来发现食物。海豚也有完善的“声呐”系统,使它能在浑浊的水中准确地确定远处小鱼的位置。
观察声波的波形。
提问:(1)通过示波器观察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比较不同频率的声音的波形有什么差别。
(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相似,但频率高的音叉的波形要密一些。)
(2)通过示波器观察不同的男、女同学发出声音的波形,比较男、女学生声音的波形有什么不同。
(男、女学生声音的波形不同,女同学的音调比男同学高,波形就密一些。)
(3)轻敲和重敲同一个音叉(即频率相同的音叉),音叉发声的波形有什么不同?
(轻敲音叉时,波形的幅度小;重敲音叉时,波形的幅度大。但两种情况下,波形的疏密程度相同。)
思考: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蝴蝶的翅膀一秒钟振动不超过10次,蚊子的翅膀一秒钟振动500~600次,由于蝴蝶的翅膀振动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够听到的频率下限,当然人耳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而蚊子翅膀的振动频率在人耳的听频范围内,人耳就能听到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
【例1】如图所示,在同一个轴上固定着三个齿数不同的齿轮。当齿轮旋转时,用纸片分别接触齿轮,使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填“上面”“中间”或“下面”)的齿轮。
【解析】影响音调的因素是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发声体振动越快,频率就越高,音调就越高。用纸片接触齿轮时,由于下面的齿轮间隔最小,纸片振动次数最多,频率最高。
(二)响度
声音有音调的不同,也有强弱的不同。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声音的大小。怎样才能使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更响?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同学们能设计一些实验来证实你们的猜想吗?
(1)用细线把乒乓球吊起来,使乒乓球静止在竖直位置,恰好跟音叉的一个叉股接触。轻敲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2)重敲音叉,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3)比较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有什么不同。
(4)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总结:物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实际中,响度还跟听者与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响度越小。因为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越到远处越分散。
请同学们讨论并回答,蚊子的叫声与黄牛的叫声相比,哪个音调高?哪个响度大?
指出:音调和响度是声音的两个不同的特征。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也不一定大。
音调和响度可以从三个方面区别:定义方面,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即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声音尖粗,声音尖的音调高,声音粗的音调低;决定因素方面,音调由声源振动频率决定,响度由振幅决定,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波形方面,音调相同的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波形总体上的疏密程度是相同的,响度相同的不同乐器发出声音波形的高低程度相同。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源离我们越近,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
B.鼓面每秒振动的次数越多,音调就越高,响度也越大
C.棒击鼓面的力越大,鼓面振幅越大,音调越高,响度也越大
D.声源离我们越远,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小
【解析】声音是从发声体向四面八方传播的,越到远处越分散,所以距离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物体振动频率的高低决定了声音音调的高低,声音的响度决定于物体振幅的大小,振幅与音调无关。
【答案】 A
(三)音色
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但是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便音调相同,我们还是能够分辨它们。这表明在声音的特征中还有一个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它就是音色。
物理上,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音色。
播放录音(分别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让学生分辨出哪一段是用小提琴演奏的,哪一段是用二胡演奏的。
找几名同学站在教室后面念一首诗,每人读一句,其他同学不许回头,能否判断出每一句分别是哪一位同学念的。
总结:我们之所以能听出熟悉的人、熟悉的乐器的声音,是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
观察波形。
将话筒接在示波器的输入端,用不同的乐器对着话筒发出相同音调的声音(都发C调的“1”),比较各波形有何异同。
实验结论:音调相同的不同乐器发出的波形总体上的疏密程度是相同的,即频率相同,但是波的形状不同,即音色不同。
典例解读
【例3】CCTV青年歌手大赛中有道题:“先听音乐,后判断该音乐是用哪种乐器演奏的”。歌手能判断出用哪种乐器演奏是根据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C.响度 D.三者均可
【解析】解答此题把握两点:一是理解声音三特性本身的含义;二是弄清影响三特性的因素。响度是主观上听到的声音大小,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调反映的是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而音色是由于不同的发声体结构、材料、发声方式等不同,造成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可以通过音色判断乐器和人等发声体。
【答案】 B
四、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在设计时我们突出了以学生为主的方法,增加了不少学生的活动,对一些学生不易观察的现象我们进行了录像、放慢等措施,增加了学生对细微变化的观察。
在典型声音的素材搜集上,我们还需要些努力,在声音的对比音效上,在学生不易认识到的特殊声音上,我们还要进一步通过采集利用起来。
同步练习:
1.如图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以不同速度从木梳齿上划过,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
A.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 B.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2.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这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腹部是否有积水的?( )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 D.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3.如图所示,敲鼓时用力越大, 听到的鼓声越响.此现象表明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是声源( )
A.振动的幅度 B.组成的材料 C.振动的快慢 D.自身的结构
4.医生用听诊器诊病是因为( )
A.听诊器能使振动的幅度增大,是响度增大
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是音调变高
C.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D.听诊器能缩短听者距发声体间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5.音乐会上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我们也能够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依据(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
6.地震前夕,狗往往叫声频繁,这种异常现象表明( )
A.狗能发出与地震波频率相同的次声波
B.人耳听不到地震波是因为人耳的听觉范围不包括次声波
C.狗的耳朵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大,能听到人耳听不到的次声波
D.地震波人耳感觉不出,因为没有声波产生
7.声音从声源发出,在空气中传播的过程中(设空气是均匀的),与实际情况符合的是( )
A.声波的波速不断减小 B.声波的频率不断减小
C.声波的振幅不断减小 D.音色不断变差
8.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的北京奥运会主题歌声,小凡说:“是刘欢在演唱.”他的判断是根据声音的(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 同 D.频率不同
9.吼猴是世界上叫声最响的动物之一,它以雷鸣般吼声警告其它动物不要侵犯它的领地。这里的“雷鸣般”描述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10.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猛将张飞单枪立马在长坂坡当阳桥头,一声大喝,喝断当阳桥,吓退曹操十万大军。这个典故形容张飞声音( )
A.音调高 B.频率高 C.响度大 D.音色差
11.小鸟的声音与老黄牛相比,老黄牛的声音音调______,是因为老黄牛的声带振动的_______;但响度_______。
12.女高音与男低音中的“高”与“低”指声音的______不一样,是由声源的振动______决定的;“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指声音的______不一样,是由声源振动的______决定的。
13.弦乐器的音调高低决定于弦的长短.松紧.粗细。在弦的粗细,松紧相同时,弦越______,音调越高;在弦的粗细,长短相同时,弦越______,音调越高;在弦的长短.松紧相同时,弦越______,音调越高。
14.如图所示,童话故事中的狼为了想吃掉小兔子,学着兔妈妈的声音说:“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小兔子却回答说:“不开,不开!就不开!”小兔子知道这不是它妈妈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狼和兔妈妈声音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不同。
15.小华经常欣赏邻居演奏二胡,他仔细观察二胡只有2根不同粗细的弦,看到邻居表演前常常要用弦轴来调节弦的松紧,表演时常常改变弹奏不同的弦,有不断地用手指按动不同的部位,他猜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发声体的粗细.长度和松紧度有关。你的猜想是。
为了研究二胡发音的原理,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如图2-2-4所示.具体数据如下表:
(1)用同样的力拨动甲和乙两根钢丝,发现拨动钢丝时的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钢丝的长度.松紧程度相同时,钢丝越细,音调。
(2)为了探究钢丝音调的高低与长度的关系,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和
两根钢丝。
(3)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丙和丁两根钢丝,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本实验中采用的方法是。
(5)应用创新:笛子改变音调高低的方法是:。
【答案】
1.A 2.B 3.A 4.C 5.B 6.C 7.C 8.C 9.B 10.C
11.低 频率低 大
12.音调 频率(快慢) 响度 振幅(幅度)
13.短 紧 细
14.音调 音色
15.音调的高低可能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合理.与题目不重复均可)(1)乙 越高 (2)乙 丙 (3)在钢丝的长度.粗细相同时,钢丝越紧,音调越高(在钢丝的长度.粗细相同时,钢丝越松,音调越低) (4)控制变量法 (5)改变发声的空气柱长度
编号
材料
长度
粗细
松紧
甲
钢丝
10cm
0.2 mm2
紧
乙
钢丝
10cm
0.1 mm2
紧
丙
钢丝
5cm
0.1 mm2
紧
丁
钢丝
5cm
0.1 mm2
松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质量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密度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透镜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