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5 荆轲刺秦王教课内容ppt课件
展开《战国策》又称《国策》、《国事》等,西汉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战国策》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谋划或辞说的著作。 是以国分类,各自成策,共486章。记载春秋末至秦,凡245年史事,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资料。 《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荆轲刺秦王”是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第六年。当时,秦已于公元前230年灭韩,秦王又于公元前228年派秦将王翦破赵引兵北上,直逼燕境,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地处赵国东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家。当初,燕王喜为了向秦国示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人质,而秦“遇之不善”。 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为了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了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使悉反诸侯之地”,或刺杀秦王嬴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结果事败,燕王喜杀太子丹求和。五年后,秦灭燕。
荆轲,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祖先是齐国人,后迁居卫国,原叫庄轲,到了燕国以后,才叫荆轲,他喜欢读书击剑,结交名人勇士。课文中提到的击筑的高渐离,就是朋友之一。燕太子为了刺秦王,先找智勇双全的燕国处士田光。田光觉得自己老了,无法完成太子丹的重托,便向太子丹推荐了荆轲。田光为了激励荆轲,便自杀了。荆轲接受了任务,太子丹高兴万分,马上封荆轲为上卿,精心侍奉……以后,就是课文记叙的情况。
谒之 戮没 揕其胸 拊心 淬之 忤视 濡缕
变徵之声 瞋目 厚遗 卒起不意 被八创
yè lù zhèn fǔ cuì wǔ rú
zhǐ chēn wèi cù pī
进兵北略地 岂可得哉微太子言 秦王购之金千斤
诚能得樊将军之首秦王必说见臣樊将军以穷困归丹而伤长者之意
北,向北。 名——状语
“岂……哉”,构成一种反问句式。
购,重金征求。“购之(以)千金”,省介词 。
说,通“悦”,喜欢,高兴。
穷困,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长者,谨厚者之称,此指樊将军。
2、请概括这两段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2)说明刺秦缘起,是故事的开端。 第一段,交代刺秦的背景。 第二段,催促荆轲登程,提条 件,太子“不忍”。
3、第一段中“破”“虏”“进”“略”,这些动词用得极 妙,请同学们说说妙在哪里?
写出秦军所向披靡,燕国危如累卵的状况,有如黑云压城般的紧张气氛。为后面故事的展开定下了悲剧的基调。
4、“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这句话表现了 太子丹怎样的心理?
婉转含蓄,微带责难。太子丹与荆轲之间的矛盾初见端倪。
8、“微太子言,臣愿得而谒之。”这句话体现了 荆轲怎样的思想?
“言必信,行必果”的侠义精神。
9、荆轲认为要取信于秦王非得到“樊将军首”和 “督亢之地图”不可。从他的谋划,可看出荆 轲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10、太子“不忍”,与荆轲意见有了分歧,事件起 了波折。
吾每念,常常痛于骨髓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何如?
可谓深矣将奈何? 乃遂私见樊於期顾不知计所出耳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今闻购将军之首
深,此为刻毒之意。
将怎么办? 疑问句
顾,不过,只是。表示轻微 的转折。
在“闻”后省略兼语“秦”。
在“念”后省略动词宾语“之”,代指“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一事。
被动句 “为”表被动。
怎么样? 疑问句
为之奈何?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伏尸而哭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疑问句 奈何,如何,怎样。
被动句 “见”表被动。
疑问句 岂,副词,表示 疑问。可译为“是否”。
偏袒,袒露一只臂膀。 古今异义
“可以”是两个词。 可,可以。以,用来。
省略句 在“伏”后省略了介词“于”。
既已,同义复词,表已然。
乃遂,同义复词,于是。
函,用匣子。 名——状语
2、请概括这两段的主要内容
激樊於期献头,为刺秦王准备信物。
3、荆轲是怎样让樊於期心甘情愿地献头的?
(1)动之以情,激樊於期对秦的不共戴天之仇。 (2)晓之以理,说明此举一可报仇,二可解燕国之患。(3)告之以谋,让樊於期明白自己的行动计划
4、这段精彩的对话和动作描写,表现了荆轲和 樊於期各自怎样的精神风貌?
两人都是燕赵的慷慨之士,一个侠肝义胆,果敢勇决,擅长辞令,工于心计,侠士之风跃然纸上;一个义勇刚烈,热肚直胸,武将形象栩栩如生。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人不敢与忤视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于是,介宾短语,在 这时,在这件事上。
忤,逆,意思是迎着目光看。
所待,所等的人。所,代词。放在动词 前面,组成名词性词组。表示“……的 人”“ ……的事物”“……的地方”等。
省略句 省“之”
2、请概括这三段的主要内容。
(1)准备利刃。 (2)为荆轲配备助手。 (3)荆轲有所待。
太子迟之 荆卿岂无意哉?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迟,以……为迟。 意动用法。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皆白衣冠以送之 发尽上指冠 终已不顾
反问句 岂,副词,表示反问。 可译为“难道”“怎么”。
所以,表示“……的原因”。
定语后置,“知其事之宾客”
白衣,穿素服。名——动
不顾,不回头。 古今异义
2、请概括这两段的主要内容
(1)写荆轲怒斥太子丹。 (2)易水送别。
3、太子“迟之”“疑之”“复请之”,这些举动表现了 太子丹怎样的心理?
(1)大军压境时的恐惧、焦急。(2)浮躁多疑,谋事不周。(与荆轲形成对比反衬。)
4、荆轲为何怒斥太子丹?从这一举动中, 可看出他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1)太子说“先遣秦武阳”,对其不信任。这是对荆轲 人格的侮辱。(2)刚直不阿,秉性刚烈。
5、“皆白衣冠以送之”一句,暗示出这是一场怎样的 离别?
6、作者是怎样渲染诀别时的凄凉、悲壮的气氛的?
(1)“白衣冠送之”,以行装暗示。(2)冰冷的易水。水寒,送行的人心更寒。用环境渲染。(3)变徵的歌声,悲凉的声调。(4)“垂泪涕泣”,沉浸在撕心裂肺的痛楚中。(5)歌声由悲凉的徵声转为激愤的羽声,送行的人由 “垂泪”变为“瞠目”,“发尽上指”。悲凉变为悲壮, 低沉变为高昂,生离死别变为同仇敌忾。
7、作者是怎样描写这种慷慨悲歌的场面的? 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运用点面结合和“蒙太奇”的手法:将全景境头(“皆白衣冠以送之”)、特写境头(“既祖,取道”)、 全景境头(“士皆垂泪而泣”)、 特写境头(“就车而去,终已不顾”)交错次第展开,将一瞬间同时发生的各种现象交织起来写,可谓匠心独运。 这样写既可突出中心人物,又能顾及全面,便于渲染悲壮气氛。
8、概括3—9段的主要内容。
第二部分(3—9)行刺的准备,是故事的发展。
八、研读10—12自然段
1、词句。
持千金之资币物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燕王拜送于庭 使使以闻大王 见燕使者咸阳宫
2、请概括这三段的主要内容。
3、荆轲是通过什么途径见到秦王的?从中可看出 荆轲具有怎样的性格?
(1)厚遗蒙嘉,得以引见。(2)行事周密,有计谋。
至陛下 秦武阳色变振恐 群臣怪之
怪,以……为怪。 形——意动
前,上前。 名——动
省略宾语“之”,应为“使之毕使于前”。
前为谢曰 少假借之 使毕使于前
2、请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
写“顾笑武阳”,有惊无险。
3、“顾”“笑”“前”这些动词,写出了荆轲怎样的 性格特征?
“秦武阳色变振恐”“ 群臣怪之”,猝然生变,眼看事情就要败露,在这个节骨眼上荆轲面不改色,心不跳,。“顾笑武阳”“ 前为谢曰”几句话,既遮掩了秦武阳失常的表情,又写出了秦王的威风。语意婉转,滴水不漏,使秦王君臣冰释疑窦。“顾”“笑”“前”写出了荆轲沉着机智、镇定自若的步履和神态,表明了荆轲确有超人的胆略和非凡的气质。与秦武阳“色变振恐”形成鲜明对照。 对于上文太子疑荆轲而信武阳的情节又是一次自然照应。
十、研读14—16自然段
秦王还柱而走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还,通“环”,绕。 走,跑。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 诸郎中执兵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2、请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
3、用自己的话描述“秦廷搏击”的精彩场面?
6、这三段中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精彩?精彩在哪里?
(4)夏无且以药囊提轲,形势突变,。荆轲被“断其 股”还能“引匕首提秦王”,继而“倚柱而笑,箕 踞以骂”,以明心迹。 表现了荆轲视死如归、旁若无人的英雄本色。
(1)毫无精神准备的秦王“惊——起——绝——拔——操——急”,慌得连剑也不能立刻拔出来;与此同时,荆轲“取——奉——发——把——持——揕”,双方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
(2)荆轲“逐”,秦王“走”,群臣“愕”,再现了秦廷上下“尽失其度”的场面。荆轲英雄虎胆,威慑秦廷
(3)在搏斗中,开始是荆轲占主动,处于优势。 秦王的狼狈,突出了荆轲的英勇。
十一、研读17—18自然段
3、小结 第三部分(10—17)廷刺秦王,是故事的高潮。
4、研读18自然段
2、第17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倚柱笑骂。
第四部分(18)荆轲被斩,是故事的结局。 一幕惊雷乍起、剑拔弩张的活剧,以秦王“目眩良久”告终,是反衬荆轲威武壮烈牺牲的神来之笔。 荆轲刺秦王是反抗强暴的正义行动。
1、荆轲的思想性格有何特点?
(2)擅长辞令,工于心计 —— 激樊於期献头
荆轲是一个轻生死、重承诺的侠士。
(1)行事周密,足智多谋 ——寻信物 厚遗蒙嘉
总之,荆轲是一个刚直、沉着、机智、果敢的勇士,具有不畏强暴、扶危济困、视死如归的侠义精神。
(3)刚直不阿,秉性刚烈 ——怒斥太子丹
(4)英勇无比,视死如归——易水诀别,慷慨悲歌 行刺秦王,倚柱笑骂
(5)沉着机智,镇定自若——顾笑武阳
(6)精神:不畏强暴,扶危济困,视死如归。
2、对荆轲刺秦王这一行动应怎样认识?(讨论)
(2)从行刺的做法来看,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凭借 个人的拼杀来改变历史的进程是不可能的,这些 都反映了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
(1)从行刺目的及历史影响来看,这一行动是具 有积极意义的。 目的有二:一是“报太子”的个人恩遇,二是抗秦,救燕赵等六国。前者是消极的,后者则有积极意义。秦的兼并战争给百姓带来深重灾难。在六国危亡之际,荆轲受命刺秦,其舍生忘死、见义勇为的精神是值得弘扬的。因此,这个故事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故事,长久地流传下来。
3、请说说文中其他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太子丹——焦虑仁慈、急躁粗疏
秦 王——贪残怯弱
秦武阳——荆 轲——
一、作者在塑造人物时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1、对话描写和神态描写
(1)激樊於期。 (2)顾笑武阳。
太子丹——荆 轲——
急躁粗疏、头脑简单 遇事谨慎、三思而行
“色变振恐” 镇定自若
刺的缘起 大军压境 危在旦夕 刺的准备 准备信物 利刃助手 怒斥太子 易水送别 廷刺秦王 厚遗蒙嘉 顾笑武阳 图穷匕见 倚柱笑骂 荆轲被斩 视死如归 秦王目眩
沉着机智 刚直果敢 反抗强暴 扶危济困
1、熟读课文,背诵易水诀别一节。2、翻译12—15自然段。3、谈谈你对荆轲这个人物形象的认识。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一5 荆轲刺秦王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一5 荆轲刺秦王课文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的,背景简介,文章结构,开端行刺缘起,发展行刺准备,高潮廷刺秦王,结局荆轲被斩,研读第三部分,研读第四部分,小结人物形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一5 荆轲刺秦王教学演示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一5 荆轲刺秦王教学演示课件ppt,共5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战国策,七雄争霸,两位主人公,秦始皇,荆轲前传,通假字,疑难词句,一曲悲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一5 荆轲刺秦王说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一5 荆轲刺秦王说课ppt课件,共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