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四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教案
展开学科
语文
教材名称
高中语文必修四
教材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题
苏轼《定风波》
执教人
年级
教材分析
《定风波》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的第2课《苏轼词两首》中的第二首。
这个单元学习宋词本单元选择的四位词人的作品兼顾了豪放与婉约的两种风格,《苏轼词两首》都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之后的作品其中的《定风波》词人以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因此淋雨的生活小事,表达了乐观、淡然、自适的人生态度。学习该词有利于学生掌握诗词鉴赏方法,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陶冶性情,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学情分析
在学习《定风波》前,学生们已经接触过诗歌的学习,初步掌握了学习诗歌分析情感的方法,也接触过苏轼的文学作品(赤壁赋),对苏轼的性格、文风及人物遭遇有了一定了解,所以本首词的学习重心应该放在对词的情感理解上,可以相对弱化对作者的介绍,并针对特定背景进行复习,以节约时间。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把握词的结构,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巩固诗歌鉴赏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手法来体味诗歌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苏轼面对困境乐观旷达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整体把握诗歌内涵,提炼作者的思想情感及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思路
分析诗词结构,以对比手法切入,整合整首词的思想内涵,并进行总结归纳。
主要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3分钟)
我们曾学过苏轼的赤壁赋。赤壁赋和我们即将要学习的定风波都是苏轼被贬黄州所做。
为何被贬(乌台诗案)
(讲解并总结:在乌台诗案之前,苏轼官路亨通,前途无限,但乌台诗案一下子就将苏轼打入万劫不复)
既然都是写于黄州这个伤心地,那定风波又表达了苏轼怎样的情感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定风波,进一步了解这位“酒对江月,词动千古”的苏居士。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思考
二、展示教学目标
把握作者情感、掌握意象的象征意义。
体味词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诵读诗词,体味情感(5分钟)
1、自由朗读,明情感停顿,通词意。
2、全班齐读。(点评)
3、教师范读。
4.提问:在范读中体味到什么请感?
自由朗诵
思考答问
在朗诵的同时促进学生对词的情感的整体把握。
四、梳理脉络、把握意象,分析情感
1、细读文本,思考问题(2分钟)
问:这首词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序,上阙,下阙)
(板书)
每个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序介绍写词缘由,上阙写雨中事,下阙写雨后感)
(板书)
先看上阙,雨来时的场景是什么?写了什么意象?
(穿林打叶)竹杖芒鞋、马、烟雨
4、此处的竹杖芒鞋与马构成了一组什么?它们蕴含了词人的何种情感?(6分钟)
(对比)
分析情感:(教师引导)
竹杖芒鞋和马的对比
下雨天,道路泥泞不堪,词人手拿竹杖脚穿芒鞋,步履艰难,但是词人说竹杖芒鞋比马还轻快。这在现实中可不可能呢?
(学生回答)
既然在现实中不可能,那么就是在词人心中了。(由实写到虚写)同学们不妨大胆思考,此处的竹杖芒鞋和马可能象征着什么?大家可以参考背景进行思考。
(播放背景PPT,点拨提示)
(竹杖芒鞋和马是一组相对的意象,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两种不同的生活、境遇,结合词人当时的生活、政治环境,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
竹杖芒鞋本是闲人或隐者的装束,而马则是官员和忙人用的,这个“轻”字并非指行走之轻快,而是指心情的轻松,大有“无官一身轻”之意。
(总结:竹杖芒鞋象征着粗缯大布的平民生活,是人生的困境;马象征着肥马轻裘的高官生活,是人生的顺境。而词人用一个“胜”字表明心迹:“此心安处是吾乡”。他身处困境而不自哀,身在平凡而乐在平凡)
小结情感:乐观、旷达、安然自适
(朗诵体味)
5、说完这组意象的对比,其实贯穿全文的另一个意象也存在一组对比。(15分钟)
(意象:雨)
雨过前:穿林打叶
雨过后:斜阳春风
(1)作者在雨过前和雨过后表现是什么?
吟啸徐行
回首,归去
不同的场景,一样的态度(淡定从容)
(2)此处的雨,难道仅仅指自然界的风雨吗?(双关)
自然界的风雨
官场仕途的风雨
人生道路的风雨
(3)词人在雨来时与雨过后的态度是什么?课文中有提到吗?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4)赏析: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方法:修辞、情感、人物形象、主旨、意象、关键字词)
(小组讨论,代表回答)
(评析:)
谁怕?即不怕,此处用反问强调了词人不惧“风雨”的人生态度。面对汹汹而来的各种风雨,词人用一个任字就尽数抵挡。任,任意,任性,任它去。任它风吹雨打,我自巍然不动。任它官场飘摇,我自坚守本心本性,任它人生坎坷,我自迎难而上。
短短九个字,一个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形象跃然纸上,也生动传神地表达出了词人不惧困苦,昂扬向上的宝贵精神。
(5)分析词人于雨后的态度
词人在归去前还有一个回首的动作,你觉得词人回首看到了什么?
(点拨。回首向来萧瑟处,是风雨萧瑟之处,也是人生萧瑟处。)
(介绍被贬之前的经历,人生的大起大落)
总结:被贬前后境遇的极大落差、锒铛入狱所受的折磨、与死亡擦肩而过经历,都是那萧瑟处。
面对萧瑟、无雨无晴:
无雨无晴做何解?(既是天气,也是心境)
(学生思考总结)
雨后,词人感慨自然界的阴晴雨雪如此变化难测,人生的吉凶祸福又何尝不是如此?词人看透了这一点,故而坦然面对一切,采取忘怀得失、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颇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仁者之风,亦有淡看风雨和人生起落的豪迈胸襟。
全词深化:(5分钟)
先执后破、坡仙化境
(解释化境、东坡化境,并做解析)
一蓑烟雨任平生(执)
也无风雨也无晴(破)
“凡所有象,皆是虚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但凡任何一切的相,都是虚妄的。应该对所有相都不执着,继而生出对所有法都负责的心。
总结归纳:
本首词通过词人外出遇雨的一件小事,于简朴中生深意,于寻常生不同,本首词既完美表达出了词人面对挫折困境的不屈心态和超脱旷达的胸襟,也是词人一生的写照。“一蓑烟雨任平生”是对苏轼最好的评价。
拓展延伸:(6分钟)
苏轼三起三落,及对应诗词。
他人对苏轼的评价,从文学及为人两方面概括。
拓展三起三落不同阶段的诗词并总结
齐读行香子 述怀。
结语:
苏轼一生三起三落,他成功过,官至三品,侍奉君侧;他落魄过,锒铛入狱,命如残烛。生命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他都品尝过,但无论雨来还是雨去,他永远都是那个驾一叶之扁舟,高歌大江东去的豪迈汉子。仔细想想,人生又何尝不是一场大雨,当我们无处躲雨时,不妨淋雨前行,搏一个潇洒,求一个无畏。
布置作业:
1、文中还有一组对比手法的运用,请同学们找出并进行分析。
2、试分析春风、斜阳这两个意象表达的意义及其蕴含的情感。
播放词人写作背景
整体把握词的结构。并从对比手法运用的角度把握整首词的情感。
五、课后反思
六、板书设计
缘由
雨来
雨过
安然自适
淡定从容
竹杖芒鞋
雨来雨过
对比
定风波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四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四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本词导入,整体感知,背景穿插,朗读指导,重点探究,温故知新,个性阅读,学习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四第二单元5 苏轼词两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四第二单元5 苏轼词两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教案及反思,共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四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四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教案设计,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