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梦游天姥吟留别》1课件PPT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13470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梦游天姥吟留别》1课件PPT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13470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梦游天姥吟留别》1课件PPT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13470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梦游天姥吟留别》1课件PPT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134707/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梦游天姥吟留别》1课件PPT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134707/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梦游天姥吟留别》1课件PPT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134707/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梦游天姥吟留别》1课件PPT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134707/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梦游天姥吟留别》1课件PPT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134707/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8.1 梦游天姥吟留别评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8.1 梦游天姥吟留别评课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关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风光欣赏,明确手法夸张,特点高峻,段落大意,中心思想,找出文中的多义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 余光中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素有诗仙之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最具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性格豪爽,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较多地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借助幻想来表现激情。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安邦的抱负,天宝元年, 经友人吴筠推荐,被唐玄宗征召入京。他以为实现自己“济沧生”“安社稷”的政治抱负的时机到了,于是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踌躇满志到了长安。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不到三年,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 李白怀着“临当欲去时,慷慨泪沾缨”这样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离开京城,此诗是诗人于天宝四年(745年)离开东鲁南游吴越时所作,一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诚挚地向亲友们表明了自己蔑视权贵,傲岸不屈,与宫廷生活彻底绝裂的态度。
作 品 背 景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是他一生的愿望。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应召入京,供奉翰林,因性格傲岸,不为权贵所容。不到三年,就被排挤离开长安,离开长安后,他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Yǎn)州话别,临行作本诗,留赠给友人,借以排解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梦中游历,说明这首诗的内容。
古诗“歌行体”体式,内容上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不拘一格。
临别留下的赠言。说明本诗写作目的,借“梦游天姥”抒发感慨,向东鲁朋友及自己人生过去告别,以诗明志。
佛洛依德认为文学家的创作是做白日梦,那本诗就是李白做的一个白日梦。
天姥山 mǔ 瀛洲 yíng 天台山 tāi 剡溪 shàn 渌水 lù 脚著 zhuó 殷岩泉yǐn 栗深林 lì 澹澹 dàn 霹雳pī lì 訇然 hōng 悸 jì 怳huǎng惊起
字 音
烟涛微茫信难求云霞明灭或可睹 势拔五岳掩赤城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
虎鼓瑟兮鸾回车
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 訇然中开失向来之烟霞 古来万事东流水开心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名词作状语 在中间
名词作动词 弹奏
低头;名作动 侍奉
静美 清幽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诗人是通过什么方式向朋友告别的?
——借“梦游天姥”及抒发梦后感慨的方式
入梦的原因是: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
“海客谈瀛洲,……对此欲倒东南倾”
“忽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霞”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一、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明确:衬托,以虚衬实。 增添天姥山神话色彩, 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二.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
明确:五岳、赤城、天台。 衬托天姥山的高大雄伟。
李白是怎样写出天姥山的特点?此处为什么写到瀛洲?
通过对比、夸张手法写出天姥山的高大雄伟。
这是以瀛洲来衬托天姥山,瀛洲是海上的仙山,虚无缥缈,神奇莫测;天姥是地上的高山,实实在在,可以前往探访,使人油然而产生神游天姥之念。极力表现高耸、时隐时现的天姥山,为幻想做好准备。为下文入梦作了铺垫。 第一段写入梦缘由
第二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请注意以时间和地点为序,将几幅画面找出来,并点出这些画面的特点?
【说梦、赏梦】从梦境的四幅画面入手,体会诗作的主要意境
意境的赏析思路:①景——寻意象 ②境——组画面,概括意境特点。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翰辽阔、博大新奇、深邃奇崛、朦胧渺远、空灵高远、空蒙迷茫、苍凉悲壮、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清净悠闲、冷森幽僻、凄清冷落 ③情——品情感
示范: 月夜剡溪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意象:湖、月、影、溪水、猿声 特点:清幽画面描述:(我因神奇的传说,而进入梦幻的世界。)那晚在月夜清光的朗照下,我飞度过明镜似的镜湖。皎洁的月色衬着我飞度的身影,伴我抵达剡溪。我降落在谢灵运当年歇息的地方,眼前清波荡漾,耳畔猿声清亮。意境概括:这是一幅清丽恬静幽美的画面,情感:诗人沉浸其中,充满愉悦神往。表述要点:※景物、画面需突出特征 ※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 ※诗人的情感隐含在画面中要细心领会
“照”和“送”写出什么?
明月与人如影随形,人与自然和谐一体,体现对自然的热爱和眷恋。
明确:李白借谢灵运来写自己,也表达 了自己要效仿谢灵运寄情山水、鄙弃俗世。
思考:诗人为何提到“谢公”?
谢灵运是南朝时期著名的山水派诗人,他热衷政治仕途,但很不顺利;后来他干脆辞官,领着僮仆门生几百人游山玩水,以排遣政治上的不满。
白昼山中登临所见: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意象:日出、天鸡、千岩、迷花 特点:壮美画面描述:我脚着谢灵运当年特制的登山木屐,径直攀上高耸入云的山阶。半山腰处正遇远方的海面一轮旭日喷薄而出,空中回荡着天鸡高亢的鸣叫。山中万花迷眼,我在奇石间盘旋,不知不觉中暮色降临。意境概括:这是一幅雄奇壮美的画面,情感:诗人为之迷醉神荡,乐而忘返。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诗人用什么手法写出了天姥山什么特点?
傍晚山中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意象:熊咆、龙吟(殷、栗、惊)云、雨、烟 特点:恐怖画面描述:夜来临,熊在咆哮,龙在长吟,震荡着岩石山泉,使幽深的树林战栗,叫层层山巅震惊。乌云低垂,山雨欲来。水波荡漾,烟霭迷蒙。意境概括:这是一幅惊悚震撼的画面,情感:诗人为之惊悸。
①对比:神仙世界的澄明、祥和;
● “熊咆龙吟……生烟”一段, 这段描写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②为下文神异现象的出现作铺垫;
③增加仙境的神秘感,突出现实的丑恶。
象征了腐朽的黑暗的唐王朝社会现实
夜晚仙府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意象:霹雳、洞天石扉、青冥浩荡、日月、霓衣、风马、云君纷纷、虎鸾、仙人如麻 特点:欢乐 忽然,闪电划破夜空,惊雷震碎峰峦。神仙洞府的大门在巨声中闪开。洞府里青空寥阔,深不见底,金银台上,日月辉映,金碧辉煌。看谁来了?绚丽的云霞为裳,浩荡的清风作马,云神纷纷降临了。猛虎弹起琴瑟啊,凤鸾驾起了车,仙人济济一堂,直觉得眼花缭乱。意境概括:这是一幅富丽堂皇、热闹盛大、和乐融融的画面,情感:让人惊叹艳羡,令人神往。表现了诗人极度兴奋愉快的心情。
就整体而言,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梦境?诗人的心情如何?
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离奇变幻、五彩缤纷的梦境。诗人徜徉其间,心神完全被奇特之景所吸引, “心颜”大开,幸福无比。
神奇壮丽绚烂辉煌和睦陆离
绘声绘形绘色向往自由追求乐土
思考讨论:诗人为何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绘梦境呢?
明确: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之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对自由的追求。
探究: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梦?寄托了诗人什么情怀?
(1)这是一个瑰丽变幻、自由壮伟的梦。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表达向往自由乐土之情。写梦中仙境之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极端丑恶,写对梦中仙境的向往正是为了表达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憎恶,表现自己蔑视权贵、旷达乐观的精神。因此,诗歌的前半部分是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2)这是一个“没有诗人参加”的仙人盛会之梦。仙人们聚合的场面其乐融融,诗人却被排斥在外,只能作为旁观者。套用朱自清先生的话说:“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由此看,我们可以把作者的梦境理解为是对他一年前宫廷生活的折射。梦境的神奇变幻、扑朔迷离甚至于恐怖,就好像宫廷生活的明争暗斗、冷酷无情。(3)这又是一个庄周顿悟之梦。通过梦,他及时苏醒,与过去的生活彻底决裂,不事权贵,回归山水之间。
1、正当梦入高潮时,诗人却“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境突然消失了。这几句写了什么?
明确:梦幻破灭后的失意。
2、洞天之游的神奇对这一部分起什么作用?
明确:反衬梦幻破灭后的失望, 作者与读者的情绪随之沉静, 在全文形成了起伏的波澜。
思考: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世间”两句,抒发作者怎样的感慨?
明确:世事无常、人生如梦的感伤情绪。行乐须及时的消极避世思想。这是消极的人生观。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揭示主旨,文章的主体部分是描写神仙世界,诗人之所以向往神仙世界,是因为他鄙弃黑暗的现实世界。这句话显示了诗人的反抗精神,表现李白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傲岸性格和豪迈气概。这是积极的人生态度。
1、用“飞”、“送”两词,体现了诗人一路上急切兴奋和轻松愉快的心情。
2、景象:海日、花石、熊咆虎吟、云、水。“迷”、“倚”“忽”等词表现了诗人为天姥胜景所陶醉,乐而忘返的情景。作用:为了引出和烘托下文的仙境。
3、从洞天内的建筑陈设、仙人的衣着举止、鸟兽的吹打驾车三方面写。特点:美、富丽堂皇、热闹非凡、令人神往、神仙众多。描绘这样的仙境,表现了诗人极度兴奋愉快的心情。
4、“长”、“惟”、“失”反映了诗人从梦中惊醒后面对着现实时的无限哀痛。
一、入梦缘由 现实天姥 神奇雄峻二、梦游幻境 梦到剡溪 清幽寂静 白天景象 壮美奇绝 夜间景象 离奇险怪 神仙洞府 壮丽辉煌 梦境消失 无限留恋三、梦觉 蔑视权贵 反抗现实
本诗通过梦游仙境,描绘了天姥山的奇景,赞美了仙界的光明美好,表现了诗人鄙弃黑暗现实,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理想。
浪漫主义的艺术创作风格:
1、全诗运用对比手法,从现实(浑浊、冷酷)到梦境(美妙、欢乐),又回到现实。
2、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像。
3、语言精炼清新,长短句式参差多变,四言、五言、六言、九言交错运用、节奏有缓有急,富有音乐美,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訇然中开(打开,动词) 使我不得开心颜(舒展,动词) 古来万事东流水(事情,名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侍奉,动词)
1、名词作动词虎鼓瑟兮鸾回车(名词“鼓”用作动词,弹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名词“事”作动词,侍奉)云青青兮欲雨(名词“雨”用作动词,下雨)2、名词用作状语对此欲倒东南倾(方位名词“东南”用作“倾”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南)訇然中开(“中”用作“开”的状语,在中间)古来万事东流水(方位名词“东”用作“流”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3、使动用法栗森林兮惊层巅(栗,使……颤栗;惊,使……惊)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将 进 酒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2005年高考福建卷)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 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分)(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2分)
(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群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月更新颖。(意思对即可) 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对即可)
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记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填空:“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 ,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 季节的一种 气氛。(2)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6分)塞下曲 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楼兰: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 ⑴诗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⑵简要评析一下本诗的表现手法?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8.1 梦游天姥吟留别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全诗脉络,月夜飞渡图,意境清幽宁静,感情愉悦神往,登山奇观图,意境雄奇壮美,意境险怪阴森,感情悸动惊恐,山中夜景图,洞天石府仙人盛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8.1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课ppt课件,共1页。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统编版8.1 梦游天姥吟留别备课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总结艺术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