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人教B版 (2019)必修 第四册9.2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应用教学设计
展开9.2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应用
任何一种数学知识的产生终归要放到实践中去应用,方可体现其伟大价值。正余弦定理也是这样,早在公元前300多年人类就已经发现了正余弦定理,它一定是为了距离或者高度的测算才应运而生。
本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必修四(人教B版)第九章《解三角形》,在第一节讲解完正余弦定理之后,安排了9.2应用举例,而应用正余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既涉及到数学抽象、数学建模,直观想象,又需要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以及大量的数学运算,既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技能。
课程目标 | 学科素养 |
A.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解三角形问题. B. 能够用正、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求解与距离、高度、角度有关的实际应用问题. C. 能根据题意画出几何图形. | 1.数学抽象:将实际问题抽象为解三角形问题; 2.逻辑推理:合理选择正余弦定理; 3.数学运算:正余弦定理的准确运用; 4.直观想象:根据实际问题画出几何图形; |
1.教学重点:用正、余弦定理等知识求解与距离、高度、角度有关的实际应用问题.
2.教学难点:实际问题转化为解三角形问题.
多媒体
教学过程 | 教学设计意图 核心素养目标 |
一、概念回顾 (1)仰角和俯角 与目标视线在同一铅垂平面内的水平视线和目标视线的夹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上方时叫仰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下方时叫俯角.
(2)方向角 从指定方向线到目标方向线所成的水平角.如南偏西60°,即以正南方向为始边,顺时针方向向西旋转60°. 思考:李尧出校向南前进了200米,再向东走了200米,回到自己家中,你认为李尧的家在学校的哪个方向?提示:东南方向. (3).方位角 从指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所成的水平角.如点B的方位角为α. 方位角的取值范围:[0°,360°) . 二、情境与问题 在测量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不方便直接测量的情形,例如如图9-2-1所示,故宫角楼的高度因为顶端和底部都不便到达,所以不能直接测量。 假设给你米尺和测量角度的工具,你能在故宫角楼对面的岸边得出脚楼的高度吗?如果能写出你的方案,并给出有关的计算方法,如果不能说明理由。 如图中角楼的高度问题,可以转化为用米尺与测量角度的仪器,怎样得到不便到达的两点之间的距离? 如图9-2-2所示,设线段AB表示不方便到达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在能到达的地方选定位置C进行测量,用测量角度的仪器可以测量出的大小,但是因为点A,B都不便到达,所以△ABC的3条边都无法用米尺测量.
如图9-2-3所示,在可到达的地方再选定一点D,并使得CD的长m能用米尺测量,用测量角度的仪器测出 . 然后,利用以及m即可求出AB的长, 首先,在△BCD中,因为, 所以由正弦定理可得 因此; 同理,从△ACD可得A; 最后,在△ABC 中,根据AC,BC,利用余弦定理就可以得出AB的长。 三、典例解析 例1.如图所示,A,B是某沼泽地上不便到达的两点,C,D是可到达的两点.已知A,B,C,D,4点都在水平面上,而且已经测得 ∠ACB=,∠BCD=30°,∠CDA=, ∠BDA=15°,CD=100m,求AB的长.
解:因为A,B,C,D,个点都在水平面上, 所以, 因此, 所以Rt△BCD中,. 在△ACD中,因为, 所以由正弦定理可知,, 因此AC=()m. 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可知, 从而有AB=()m. 例2.如图所示,在某海滨城市A附近的海面出现台风活动.据监测,目前台风中心位于城市A的东偏南60°方向、距城市A300km的海面点P处,并以20km/h的速度向西偏北30°方向移动.如果台风影响的范围是以台风中心为圆心的圆形区域,半径为km,将问题涉及范围内的地球表面看成平面,判断城市A是否会受到上述台风的影响.如果会,求出受影响的时间;如果不会,说明理由.
解:如图所示,设台风的中心xh后到达位置Q,且此时. 在△AQP中,有=60°-30°=30°, 且,, 因此由正弦定理可得. 从而可解得, 所以=60°或=120°. 当时,,因此,; 当=120°时,,因此,. 这就说明,城市A在h后会受到影响,持续的时间为(h). |
通过对基本概念的回顾。明确测量中常用的名词。
通过具体的测量问题,经历抽象过程、从而转化为解三角形问题,发展学生数学抽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
通过测不便到达两点间距离、测角度等例题,进一步熟悉将实际问题,抽象为解三角形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数学抽象、数学运算及逻辑推理和直观想象的核心素养。
|
三、达标检测 1.甲、乙两人在同一地平面上的不同方向观测20 m高的旗杆,甲观测的仰角为50°,乙观测的仰角为40°,用d1,d2分别表示甲、乙两人离旗杆的距离,那么有( ) A.d1>d2 B.d1<d2 C.d1>20 m D.d2<20 m 【答案】B [如图,设旗杆高为h,则d1=,d2=. 因为tan 50°>tan 40°,所以d1<d2.] 2.如图所示,D,C,B三点在地面的同一直线上,DC=a,从D,C两点测得A点仰角分别为α,β(α<β),则点A离地面的高度AB等于( ) A. B. C. D. 【答案】A [结合图形可知∠DAC=β-α. 在△ACD中,由正弦定理得=, ∴AC==. 在Rt△ABC中,AB=ACsin β=.] 3.一艘船上午9:30在A处,测得灯塔S在它的北偏东30°的方向,且与它相距8海里,之后它继续沿正北方向匀速航行,上午10:00到达B处,此时又测得灯塔S在它的北偏东75°的方向,此船的航速是( )海里/小时. A.8(+) B.8(-) C.16(+) D.16(-) 【答案】D [由题意得在三角形SAB中,∠BAS=30°,∠SBA=180°-75°=105°,∠BSA=45°. 由正弦定理得=, 即=,得AB=8(-), 因此此船的航速为=16(-)(海里/小时).] 4.在高出海平面200 m的小岛顶上A处,测得位于正西和正东方向的两船的俯角分别是45°与30°,此时两船间的距离为________m. 【答案】200(+1) [过点A作AH⊥BC于点H, 由图易知∠BAH=45°,∠CAH=60°,AH=200 m, 则BH=AH=200 m,CH=AH·tan 60°=200 m. 故两船距离BC=BH+CH=200(+1)m.] 5.海上某货轮在A处看灯塔B在货轮北偏东75°,距离为12海里;在A处看灯塔C,在货轮的北偏西30°,距离为8海里;货轮向正北由A处航行到D处时看灯塔B在北偏东120°,求: (1)A处与D处之间的距离; (2)灯塔C与D处之间的距离. 【答案】 由题意,画出示意图. (1)在△ABD中,由已知∠ADB=60°,B=45°,AB=12. 由正弦定理得AD=·sin 45° =24(海里). (2)在△ADC中,由余弦定理得CD2=AD2+AC2-2AD·ACcos 30° =242+(8)2-2×24×8×=(8)2, ∴CD=8(海里). 即A处与D处之间的距离为24海里,C、D之间的距离为8海里. 6.如图,某海轮以60海里/小时的速度航行,在A点测得海面上油井P在南偏东60°,向北航行40分钟后到达B点,测得油井P在南偏东30°,海轮改为北偏东60°的航向再行驶80分钟到达C点,求P,C间的距离.
【答案】因为AB=40,∠BAP=120°,∠ABP=30°, 所以∠APB=30°,所以AP=40, 所以BP2=AB2+AP2-2AP·AB·cos 120°=402+402-2×40×40×=402×3,所以BP=40.又∠PBC=90°,BC=80, 所以PC2=BP2+BC2=(40)2+802=11 200,所以PC=40海里. |
通过练习巩固本节所学知识,通过学生解决问题,感悟其中蕴含的方程思想,增强学生的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
|
四、小结 1.测量距离问题包括两种情况 (1)测量一个可到达点到另一个不可到达点之间的距离. (2)测量两个不可到达点之间的距离. 第一种情况实际上是已知三角形两个角和一边解三角形的问题,用正弦定理即可解决(如图1);对于第二种情况,首先把求不可到达的两点A,B之间的距离转化为应用正弦定理求三角形边长的问题,然后把BC,AC转化为测量可到达的点与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问题(如图2). 图1 图2 2.测量底部不可到达的建筑物的高度问题.由于底部不可到达,这类问题不能直接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解决,但常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计算出建筑物顶部到一个可到达点之间的距离,然后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3.测量角度问题的关键是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画出表示实际问题的图形,并在图形中标出有关的角和距离,再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解三角形,最后将解得的结果转化为实际问题的解. 五、课时练 |
通过总结,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所学内容,提高概括能力。 |
本课以众多的实际问题为背景,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抽象,进而转化为解三角形问题,通过合理选择正余弦定理,准确的计算,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直观想象等核心素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性,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
高中数学第十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11.1 空间几何体11.1.4 棱锥与棱台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第十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11.1 空间几何体11.1.4 棱锥与棱台教学设计,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与问题,达标检测,小结,课时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数学人教B版 (2019)必修 第四册9.2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应用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B版 (2019)必修 第四册9.2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应用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变式练习,解题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B版 (2019)必修 第四册9.2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应用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B版 (2019)必修 第四册9.2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应用第2课时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变式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